采薇(用)
- 格式:ppt
- 大小:6.27 MB
- 文档页数:92
诗经采薇课后反思实用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经采薇课后反思实用五篇诗经采薇课后反思 1本堂课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培养了学生XX阅读、XX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点拨得当,培养了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时间限制,有些内容介绍得过于简略《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丰富的内涵,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
采薇(节选)翻译
引言
《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部名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之一。
本文将对《采薇》中的节选进行翻译,并以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采薇(节选)翻译
山有草木,采之如何?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说言采之,采之欤予?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说言采之,采之以茞。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说言采之,采之以黄。
采薇采薇,薇亦章止。
说言采之,采之以、色。
采薇采薇,薇亦苦止。
说言采之,采之以、思。
翻译说明
•本节选翻译的诗句共有六句,分别描述了“采薇”的动作和心情变化。
•为了使翻译更准确,我在翻译时注明了“说”字,以表示诗人的内心独白。
结论
通过对《采薇(节选)》的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这首诗中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环境的敏感、对于草木生长规律的了解和对情感的表达。
同时,翻译也是对诗歌艺术的一种解读和传承。
希望通过这次翻译工作,能够传达出《采薇》的独特魅力,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古代诗歌的内涵。
采薇诗词鉴赏: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
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
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
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
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13 唐诗五首★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 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荆门外(jì)C. 驱犊(dú)日暮(mù)萧关(xiāo)带禽归(qíng)D. 采薇(wēi)征蓬(pēng)崔颢(hào)没马蹄(mò)【答案】D【解析】A项载zǎi;B项荆jīng;C项禽qín;故选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B.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D.单车欲问边(慰问)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答案】D【解析】 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C项“长河”是“黄河”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牧人/驱犊/返 B.日暮乡/关何处/是C.月下/飞天/镜 D.最/爱湖/东行不足【答案】A【解析】B项朗读节奏应为“日暮乡关/何处/是”;C项朗读节奏应为“月下/飞/天镜”;D项朗读节奏应为“最爱/湖东/行不足”。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A【解析】A项化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的典故。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
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B.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C. “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选择正确读音填空及答案(最新)一、用“\”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正.(zhēng zhèng)月初六正.(zhēng zhèng)好是他的生日。
2.一阵旋.(xuán xuàn)风吹来,地上的枯枝烂叶不停地旋.(xuán xuàn)转。
3.他能写出如此苍劲.(jìnɡjìn)有力的大字,源于他平时刻苦练习的劲.头(jìnɡjìn)。
二、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蓑.笠(shuō suō)缩.小(suōsuò)膝髁.(kēhuái)茄.蓝(jiāqié)澄.碧(chéng dēng)胭脂.(zhǐ zhī)泼剌.(cìlà)参.差(cēn cān)三、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笨拙.(zhuó zhuō)悄.然(qiăo qiāo)刚劲.(jìng jìn)提供.(gōng gòng)瘦削.(xuē xiāo)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柏.林(bǎi bó)战役.(yìméi)咔嚓.(cāchā)嗤.笑(chīcī)傻.笑(shǎsǎ)重.复(zhònɡchónɡ)五、我会读,我还能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阻挠.(náo ráo)瘦削.(xiāo xuē)女佣.(yīng yōng)入场券.(quàn juàn)亲昵.(ní nì)刚劲.(jìng jìn)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混.乱(hún hùn)简陋.(lùlòu)木筏.(fáfán)缰.绳(qiānɡjiānɡ)瞟.见(piāo piǎo)畜.养(xùchù)野蛮.(luán mán)头晕目眩.(xuán xuàn)七、下列每一行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用“√”标出。
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古诗《诗经·小雅·采薇(节选)》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衍生注释:“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去,指当初出征。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这里借景抒情,表达战士出征时对故乡的不舍。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
“雨雪”:下雪,“雨”在这里作动词,读yù。
“霏霏”:雪花纷纷扬扬的样子。
“行道”:行走在路上。
“迟迟”:迟缓的样子,反映出战士归来时的疲惫和内心的复杂情绪。
“载渴载饥”:又渴又饥,“载”在这里是“又”的意思。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堪称千古名句。
出征时是杨柳飘拂的春天,柳丝轻柔,恰似战士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加深了离别的哀伤。
归来时却已是大雪纷飞的冬天,景的变化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经历的沧桑。
景色从明媚的春景变为寒冷的冬景,巨大的反差让人深刻感受到战士内心的悲苦。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则进一步描写战士归来途中的艰难和内心的孤独悲哀,他又渴又饿,缓缓前行,而内心的哀伤却无人能懂,将那种历经战争后的疲惫、失落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爷爷给我讲他年轻时当兵的故事。
他说,那时候离开家乡就像诗里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心中满是不舍,可是为了保卫国家,又不得不走。
当他多年后终于退伍回家,却感觉自己像个陌生人,故乡变化很大,而他在外面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就像“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微课内容描述一、导入《论语·阳货》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在劝勉他的学生学什么呢?答曰《诗经》。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相信各位同学已不是第一次翻阅《诗经》了,从雎鸠鸟鸣,窈窕淑女到藏在角落的静女再到伤心渡淇的氓之妻,《诗经》早已在我们心中扎根。
关于《诗经》的介绍,在老师印发的资料中有详细内容。
今天学到的这一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知识疏通(印发资料)几千年前的文字,阻挡不住心灵的悸动与共鸣,先请同学借助老师印发的资料和课文的注释,初步领略这首诗的魅力吧。
(学生阅读5分钟)四、诵读课文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本诗创设氛围。
五、品味经典(一)疏通文意、再现情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
而我们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秘诀也就是要带着丰富的想象力,走进诗歌的“心”。
在08年湖北高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
一、野望唐王绩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描绘了诗人于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2)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抒发了惆怅忧郁,孤寂苦闷的情怀。
2.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1)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3)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适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请从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满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予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5.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用典(2)“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作者借用商朝末年臣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二、黄鹤楼唐崔颢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唐王维1.颔联用“蓬草”“大雁”的喻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采薇》学习笔记
一、背景与意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而《采薇》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它描述了封建社会中士兵的苦难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
二、内容概述
《采薇》描述了封建社会中士兵为统治者所驱使,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战场。
他们经历了战争的苦难和艰辛,最终归乡。
诗歌中通过士兵的口吻,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三、名句摘录与解析
1.“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 这句话描述了士兵采摘野菜的场景,暗示着士
兵的生活艰辛。
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这句话表达了士兵内心
的痛苦和无助。
四、感悟与思考
通过学习《采薇》,我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和战争的残酷。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为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在战争中受害的人们,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五、总结与启示
《采薇》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它教会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关心弱势群体。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秉持这些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采薇200字作文运用第三人称写法
在山里头,采薇那妹子可真是个勤快人。
她穿梭在绿油油的草
丛里,像个小精灵似的。
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她脸上,那表情看着就
挺有劲儿。
她摘花的时候,轻轻的,就像是怕把花儿给捏疼了似的。
溪水边儿上,她蹲那儿洗野菜。
水声哗啦哗啦的,跟她在聊天
似的。
她眼睛亮亮的,看着水里的倒影,笑得可甜了。
她挑菜的时
候可仔细了,那些嫩的、绿的叶子都给她挑出来了,看得我都想吃
两口。
太阳快下山了,她提着满满一篮子菜回家。
那篮子沉甸甸的,
可她走起来还挺稳当。
她心里清楚,这篮子菜啊,回家一炒,家里
人都得夸她手艺好。
用采薇的写一篇作文六年级“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每次读到里的这几句,我的思绪就会飘回到那次有趣的采薇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到了乡下的老家。
一到老家,我就像脱缰的野马,满院子撒欢儿。
这时,奶奶从屋里走出来,笑眯眯地对我说:“乖孩子,奶奶带你去采薇,咋样?”我一脸疑惑:“奶奶,啥是薇呀?”奶奶笑着回答:“薇呀,就是咱们地里的野豌豆苗,嫩的时候能吃,可香啦!”我一听,立马来了兴致,跟着奶奶就往地里走去。
来到田野,我放眼望去,只见大片大片的绿色,根本分不清哪个是薇。
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的手走到一片草丛旁,蹲下身子,指着几株绿色的植物说:“看,这就是薇。
”我仔细瞧了瞧,只见它们细细的茎上长着几片小小的叶子,叶子呈椭圆形,边缘还有一些锯齿状。
奶奶轻轻掐下一段嫩尖,递给我说:“尝尝,甜着呢!”我将信将疑地把它放进嘴里,轻轻一嚼,嘿,还真有一丝甜味儿!“奶奶,咱们开始采吧!”我迫不及待地说道。
“好嘞!”奶奶应道。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掐着薇的嫩尖。
可没一会儿,我就不耐烦了,这也太慢了吧!于是,我开始胡乱地揪起来,不管老的嫩的,一股脑儿全往篮子里塞。
奶奶看到了,连忙制止我:“孩子,可不能这样采,要挑嫩的,老的吃起来口感不好。
”我吐了吐舌头,重新认真地采起来。
在采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只小蚂蚱。
它绿绿的身子,在草丛里一跳一跳的,特别可爱。
我丢下篮子,就去追蚂蚱。
可是,这小家伙太机灵了,我怎么也抓不住它。
追着追着,我一不小心,摔了个狗啃泥,弄得满脸都是泥。
奶奶看到我的狼狈样,哈哈大笑起来:“你这孩子,采个薇还能这么闹腾!”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不知不觉,篮子里已经装满了薇。
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里。
奶奶把薇洗干净,准备做饭。
我则在一旁眼巴巴地等着,想快点尝尝这自己亲手采的薇到底有多美味。
不一会儿,一盘香喷喷的清炒薇就端上了桌。
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嗯,那味道,清香中带着一丝甜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吃!我大口大口地吃着,边吃边对奶奶说:“奶奶,以后咱们经常来采薇好不好?”奶奶笑着点头:“好,只要我的小宝贝喜欢!”那次采薇的经历,让我至今难忘。
采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采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采薇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下面一起跟随小编来欣赏一下采薇诗经。
采薇作者: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阅读《采薇》一诗(内容见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都由“采薇采薇”引起,这是《诗经》中的什么表现手法?请概括前三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
”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答案(1)[答案]这是“兴”的手法。
前三章主要写戍卒怀乡思家的生活和心情。
(2)[答案]本章运用对比的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情景交融。
“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了高潮。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