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业分类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8.05 KB
- 文档页数:4
20个行业分类标准1. 农业。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它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在农业行业中,主要的分类标准包括农作物类型、养殖动物种类、渔业资源等。
农业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包括机械制造、化工制造、电子制造等。
在制造业中,主要的分类标准包括产品类型、生产工艺、用途等。
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服务业。
服务业是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它包括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
在服务业中,主要的分类标准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
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4.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的核心产业之一,它包括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
在信息技术行业中,主要的分类标准包括技术应用领域、产品功能、用户群体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社会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
5. 建筑业。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它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
在建筑业中,主要的分类标准包括建筑类型、施工工艺、用途等。
建筑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之一,它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主要的分类标准包括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等。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间的物流畅通和人员往来具有重要作用。
7. 金融业。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
在金融业中,主要的分类标准包括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等。
金融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资金流动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 教育。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它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
在教育行业中,主要的分类标准包括教育阶段、教育类型、教育内容等。
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
附件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2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在统计、方案、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2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行业industry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一样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2.2 主要活动principal activity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称为主要活动。
假如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根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与主要活动相对应的是次要活动和辅助活动。
次要活动是指一个单位对外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中,除主要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
辅助活动是指一个单位的全部活动中,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活动。
辅助活动是为保证本单位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正常运转而进展的一种内部活动。
2.3 单位unit本标准中的单位是指有效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载体。
2.4 产业活动单位establishment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地组织消费、经营或业务活动;——可以掌握收入和支出等资料。
2.5 法人单位corporate unit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为法人单位:——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可以独立承当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受权使用〕资产,承当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可以编制资产负债表。
3 分类的原那么和规定3.1 划分行业的原那么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那么划分国民经济行业。
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根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
3.2 行业分类的根本单位根据结合国?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 4〕,本标准主要以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单位。
行业分类国家标准1、引言行业分类是将各个行业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目的是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各个行业的经济数据、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制定相应政策和管理措施。
行业分类标准在国家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统计机构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2、行业分类的必要性行业分类的建立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2.1 经济统计需求行业分类是宏观经济统计和行业统计的基础,能够提供各个行业的经济数据,如产值、利润、从业人数等,便于评估和比较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
2.2 政策制定和管理需求行业分类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行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
2.3 企业定位和竞争分析需求行业分类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定位,了解自身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
3、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制定行业分类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发布的,它是行业分类的基础,对于行业分类的统一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3.1 标准制定机构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制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一般由专业委员会或工作组进行组织和协调。
3.2 标准制定过程标准制定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调研:调研各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了解行业分类的实际应用情况。
2.初稿编制:根据需求调研结果,编制初稿,并征求相关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3.讨论修订:在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讨论下,对初稿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公开征求意见:将修订后的草案公开征求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评审。
5.审查发布:根据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和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最终修订和审查,并发布正式的行业分类国家标准。
3.3 标准的内容和结构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包括以下内容:•分类体系:将各个行业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建立行业分类体系。
•分类代码:为每个行业指定唯一的分类代码,用于统计和标识。
行业分类标准行业分类标准是由国家颁布的一套行业规定,它被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统计分析及数据报道。
它定义了行业的边界,指示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为政府有效地实施行业调控提供参考。
行业分类标准可分为一般性分类和详细分类,其中一般性分类主要指行业总体结构,由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等组成;详细分类有具体行业分类、专业分类和工种分类等。
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的一般性分类主要有六大类:第一类是农、林、牧、渔业;第二类是采矿业;第三类是制造业;第四类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五类是建筑业;第六类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
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详细分类,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工种,其根据主要的劳动力类型和劳动能力水平进行区分,其中一般劳动力居比重较大,一般性行业分类搭配详细分类,能够更好地反映行业的特性及劳动力的情况。
行业分类标准的应用场景主要是用来反映财政和税务统计、民政统计、社会保障统计、地方经济财务统计和行业统计等,是政府发展规划、经济战略分析、政策介入评估以及社会经济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
行业分类标准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它需要根据国家统计报告及时调整,确保每一个行业都有辨别力,让数据更准确、更完整,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行业分类标准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调整都需要收集、整理大量的技术数据,以便更加准确地描述行业。
同时,行业分类标准还需要与经济发展趋势保持同步,即做到“即时更新”,以保证政府的有效实施、经济的蓬勃发展。
总之,行业分类标准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至关重要。
行业分类标准的研究和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实现行业分类标准的有效应用,为政府有效规划、实施行业调控服务。
行业分类及行业主管部门明细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行业分类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设置对于市场的运行和行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行业分类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行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行业主管部门则负责监管和管理相关行业的运行,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就行业分类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明细的介绍。
一、行业分类行业分类是将经济活动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划分和归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掌握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分类标准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包括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
下面是我国常用的行业分类标准: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行业分类标准,它将我国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了40个大类和191个中类。
这个分类标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能够反映出我国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
2.行业门类分类行业门类分类是我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一种较为详细的行业分类标准,将我国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了96个门类和530个大类。
这个分类标准更加详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各个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3.国家标准行业分类国家标准行业分类是根据我国特定的需求制定的一种行业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这个分类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对各个行业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定义。
二、行业主管部门明细行业主管部门是负责管理和监督特定行业的政府机构,它们负责制定行业的政策法规,管理行业发展和市场秩序,并承担着促进行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职责。
下面是我国部分行业主管部门的明细: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
它在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行业管理职责。
2.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负责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的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它在制造业、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行业管理职责。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该标准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用于统计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数据,并对行业进行代码分类。
2. 标准行业分类(SIC):该分类系统是由美国政府制定的,用于对美国企业进行行业分类的标准。
SIC分类体系根据企业所属的主要经营活动来进行分类,共有10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多个细分行业。
3. 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该标准由标普公司和彭博公司合作制定,用于对全球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
GICS分类体系共分为11个大类,每个大类都有若干个子行业。
4. 行业标识码(ISIC):该分类标准由联合国统计司制定,用于对各国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标准。
ISIC分类体系根据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共有21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分为若干个类别。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行业分类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可能有自己的行业分类标准,用于适应本地的经济活动和统计需求。
[1]农、林、牧、渔业[01]农业[02]林业[03]畜牧业[04]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2][2][2][2]采矿业采矿业采矿业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11]其他采矿业[3][3][3][3]制造业制造业制造业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4][4][4]电力电力电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煤气及水的生产和煤气及水的生产和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供应业供应业供应业[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5][5]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8]建筑安装业[49]建筑装饰业[50]其他建筑业[6][6][6][6]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仓储及邮政业仓储及邮政业仓储及邮政业[51]铁路运输业[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54]水上运输业[55]航空运输业[56]管道运输业[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8]仓储业[59]邮政业[7][7][7][7]信息传输信息传输信息传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计算机服务和计算机服务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软件业软件业软件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62]软件业[8][8][8][8]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63]批发业[65]零售业[9][9][9][9]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66]住宿业[67]餐饮业[10][10][10][10]金融业金融业金融业金融业[68]银行业[69]证券业[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11][11][11][11]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房地产业[72]房地产业[12][12][12][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租赁业[74]商务服务业[13][13][13][13]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地质勘查业地质勘查业地质勘查业[75]研究与试验发展[76]专业技术服务业[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78]地质勘查业[14][14][14][14]水利水利水利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环境和公共设施环境和公共设施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管理业管理业管理业[79]水利管理业[80]环境管理业[81]公共设施管理业[15][15][15][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居民服务业[83]其他服务业[16][16][16][16]教育教育教育教育[84]教育[17][17][17][17]卫生卫生卫生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社会保障和社会社会保障和社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福利业福利业福利业[85]卫生[86]社会保障业[87]社会福利业[18][18][18][18]文化文化文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体育和娱乐业体育和娱乐业体育和娱乐业[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19][19][19][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3]中国共产党机关[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20]国际组织[98]国际组织[99]使领馆。
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国家行业分类标准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的一套统一的行业分类体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对各行业产业发展的统计、分析和监测管理,同时也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家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的经济属性和相关关联性,以及从业者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一般来说,国家行业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三级,即大类、中类和小类。
大类是对行业的整体划分,中类是对大类进一步细化,小类则是对中类的更加具体的细分。
在制定国家行业分类标准时,一般会考虑到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内行业协会的分类,以便与国际上的标准接轨并方便行业内部的统计对比。
在国家行业分类标准中,通常会将各个行业按照其经济特征和业务活动进行分类。
例如,工业部门可以按照原材料加工、制造业、能源、化工等进行划分;服务业可以按照银行、证券、保险、餐饮、旅游等进行划分;农业部门可以按照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进行划分。
同时,国家行业分类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和依存度。
例如,农业行业和食品加工行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农产品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消费品;制造业和物流行业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因为制造业的产品需要通过物流分销到市场上销售。
国家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国家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如果某个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扶持和促进其发展;如果某个行业已经过度竞争或者存在过剩产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控和规范市场。
其次,国家行业分类标准还能够帮助政府监测和评估行业的发展成果和政策效果。
通过对各个行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到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和改进。
最后,国家行业分类标准还能为企业提供发展的参考和指导。
企业可以根据国家行业分类标准来确定自身所属的行业,了解自身所处行业的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为自身的发展战略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各行业划型标准各行业划型标准一、行业分类标准行业分类标准是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通常,根据行业的性质、特点、产品或服务范围等因素,可以将行业分为以下几类:制造业:包括机械制造、电子制造、化工制造、食品制造等。
服务业:包括商业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
建筑业:包括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土木工程等。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能源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等。
二、规模划分标准不同行业的规模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
通常,根据企业的员工数量、资产规模、营业额等因素,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以下几类:小型企业:员工数量较少,资产规模和营业额也相对较小。
中型企业:员工数量和资产规模适中,营业额相对较高。
大型企业:员工数量和资产规模较大,营业额也较高。
三、产值划分标准产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
根据产值的大小,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以下几类:微型型企业:产值较低,一般在100万元以下。
小型企业:产值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
中型企业:产值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
大型企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
四、人员划分标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人员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通常,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规模和产值等因素,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以下几类:创业型企业:人员较少,通常由创始人或合伙人直接管理。
小型企业:人员数量较少,通常由中高层管理者进行管理。
中型企业:人员数量适中,通常设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
大型企业:人员数量较多,通常设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
五、收入划分标准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销售收入和投资收益的总和。
根据收入的大小,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以下几类:低收入企业: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下。
中低收入企业:年收入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
中高收入企业:年收入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
高收入企业: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
六、资产划分标准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各类资源,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
各类行业分类标准各类行业分类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组织和管理各个行业。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行业分类标准。
一、行业分类标准的概述行业分类标准是根据各行业的产品、服务或经营特征进行区分和命名的。
在国际上,行业分类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和一般工商业特征数据库(GBTC)等。
而在中国,行业分类标准主要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和中国产业分类标准(GB/T 4757)等。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行业分类标准,用于统计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
该分类标准根据行业的生产和经营特征以及性质的不同,将国民经济划分为3个大类、20个中类和79个小类。
1. 第一大类为农、林、牧、渔业这一大类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其中,农业涵盖了谷物种植、蔬菜和水果种植、园艺和其他农业;林业涵盖了林木种植、森林经营和木材加工;畜牧业涵盖了家畜养殖和家禽养殖;渔业涵盖了渔业资源开发和养殖。
2. 第二大类为工业工业主要分为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采矿业涵盖了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金属矿采选等;制造业涵盖了纺织、化学纤维制造、皮革、木材加工和造纸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涵盖了电力生产和供应、热力生产和供应以及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等。
3. 第三大类为建筑业建筑业主要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的施工,以及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活动。
三、中国产业分类标准中国产业分类标准(GB/T 4757)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的行业分类标准,用于统一中国各个行业的命名和分类。
该标准根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特征以及行业的经济活动特点,将中国产业划分为21个大类、86个中类和378个小类。
中国产业分类标准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更加详细和细致,对于各个行业的分类更加精确。
以制造业为例,中国产业分类标准将其细分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类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制造业的细分领域。
学 海 无 涯1[1]农、林、牧、渔业 [01]农业 [02]林业 [03]畜牧业 [04]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 [2]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1]其他采矿业 [3]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制品业 [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6]专用设备制造业 [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48]建筑安装业 [49]建筑装饰业 [50]其他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51]铁路运输业 [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 [54]水上运输业 [55]航空运输业 [56]管道运输业[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8]仓储业 [59]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 [62]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 [63]批发业 [65]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 [66]住宿业 [67]餐饮业 [10]金融业 [68]银行业 [69]证券业 [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 [11]房地产业 [72]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租赁业 [74]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5]研究与试验发展 [76]专业技术服务业[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水利管理业 [80]环境管理业 [81]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居民服务业 [83]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84]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卫生[86]社会保障业 [87]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 [91]体育 [92]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3]中国共产党机关 [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0]国际组织 [98]国际组织 [99]使领馆。
行业分类标准一.行业分类的主要依据(一)以管理为目的的行业分类为了对产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三次产业分类法、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我国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法等。
这些分类方法一般是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分类对象是国民经济活动总体,分类体系中包括一些非经营性行业,分类原则是按照产品的统一性,根据产业的技术特点来进行分类的。
(二)以投资为目的的行业分类自从股票市场诞生并获得迅速发展以后,股票投资便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需求,编制股价指数和进行行业分类就成为了必然的需要。
从证券投资的角度来说,一般的投资者只关心他们定的证券投资能否保值增值,因此证券市场的产业分类要重点反应产业的盈利前景,分类后各行业收益差别显著,对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具有意义。
二.国内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一)国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1. MSCI和S&P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1999年8月2日,MSCI和标准普尔联合发布了新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该标准10个经济部门(Economic Sector),23个行业(Industry Group),59个行业(Industry),122个子行业(Sub-Industry)构成,共分为4个级别。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公司,根据GICS和公司的主要商业活动,都可以把它归于一个确定的子行业,以及相应的经济部门、行业组和行业,在每一个级别上,一个公司只能属于一个类别。
MSCI和标准普尔指出,GICS对公司进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销售收入,其次为利润和市场。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全球范围内金融从业者的投资研究和资产管理工作。
2. FTSE的全球分类系统(FTSE Globe Classification System)伦敦金融时报指数系列(FTSE Index Classification series)是欧洲最权威的系列指数,已成为伦敦证交所价格水平的象征。
行业分类标准有哪几种标准行业分类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属性,将各种行业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标准。
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行业分类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行业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产业分类标准。
产业分类标准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活动和产品属性进行分类的标准。
在国民经济和各种统计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它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一级行业、二级行业和三级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
2. 地区分类标准。
地区分类标准是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人口规模等因素进行分类的标准。
在中国,通常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进行地区分类,按照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将中国的行政区划划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三个层次,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级行政区划包括地级市、自治州、盟,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县级市、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等。
3. 功能分类标准。
功能分类标准是根据不同行业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的标准。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功能分类,包括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
行业分类标准根据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需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归类。
1.农林牧渔业: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竹材的采运、为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饲养活动、海洋和内陆水域养殖和捕捞活动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等。
含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五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种植、培育、养殖、饲养、捕捞、畜牧等。
2.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
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以及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
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矿采业六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开采、选矿、钻探等。
3.制造业: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包括动力机械制造、手工制作以及产品的批发销售、零售等活动。
含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医药橡胶、塑料制造等 31 个次级行业。
只要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关键词:厂、加工、制造、印刷、修理等。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电力、热能、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及污水的净化、处理等活动。
含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发电、供电、供热、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理等。
5.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装、装饰,工程准备、施工设备服务等活动。
含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建筑、施工、架线、安装、装饰、装修等。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装卸搬运,货物仓储、以仓储为主的物流配送,国家邮政局系统提供的邮政服务等活动。
国标行业分类标准2019《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进行修订,2011年第三次修订,2017年第四次修订。
该标准(GB/T4754-2017)由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17年10月1日实施。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行业industry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2.2 主要活动principal activity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称为主要活动。
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与主要活动相对应的是次要活动和辅助活动。
次要活动是指一个单位对外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中,除主要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
辅助活动是指一个单位的全部活动中,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活动。
辅助活动是为保证本单位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正常运转而进行的一种内部活动。
2.3 单位unit本标准中的单位是指有效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载体。
2.4 产业活动单位establishment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资料。
2.5 法人单位corporate unit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为法人单位:——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原则和规定3.1 划分行业的原则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
行业分类标准
一.行业分类的主要依据
(一)以管理为目的的行业分类
为了对产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三次产业分类法、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我国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法等。
这些分类方法一般是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分类对象是国民经济活动总体,分类体系中包括一些非经营性行业,分类原则是按照产品的统一性,根据产业的技术特点来进行分类的。
(二)以投资为目的的行业分类
自从股票市场诞生并获得迅速发展以后,股票投资便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需求,编制股价指数和进行行业分类就成为了必然的需要。
从证券投资的角度来说,一般的投资者只关心他们定的证券投资能否保值增值,因此证券市场的产业分类要重点反应产业的盈利前景,分类后各行业收益差别显著,对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具有意义。
二.国内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
(一)国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
1. MSCI和S&P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
1999年8月2日,MSCI和标准普尔联合发布了新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该标准10个经济部门(Economic Sector),23个行业(Industry Group),59个行业(Industry),122个子行业(Sub-Industry)构成,共分为4个级别。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公司,根据GICS和公司的主要商业活动,都可以把它归于一个确定的子行业,以及相应的经济部门、行业组和行业,在每一个级别上,一个公司只能属于一个类别。
MSCI和标准普尔指出,GICS对公司进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销售收入,其次为利润和市场。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全球范围内金融从业者的投资研究和资产管理工作。
2. FTSE的全球分类系统(FTSE Globe Classification System)
伦敦金融时报指数系列(FTSE Index Classification series)是欧洲最权威的系列指数,已成为伦敦证交所价格水平的象征。
FTSE制定的行业分类标准称为全球分类系统(Globe Classification System),被广泛接受为一个全球性的行业标准,目前由10个经济组(Economic Group)、36个行业部门(Industry Sector)和100个行业子部门(Industry Sub-Sector)构成,共分为三个级别。
每一家公司都被分配到与他的业务特征最接近的部门,以及相应的部门和经济组。
FTSE全球分类系统的10个经济组分别为:能源;基础工业;一般工业;周期性消费品;非周期性消费品;周期性服务;非周期性服务;公用事业;金融业。
全球分类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在无数的股权证券中,通过把公司分为业务相同的子行业,来为投资者提供服务。
3. 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
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ISIC) 是由联合国制定和发布的,该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全球经济活动,而不仅仅是行业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经济活动的性质,其目的是为了统计各国的全部经济活动,并使主要的统计量在全球范围内尽可能具有可比性,因此它必须适应具有不同经济结构、不同统计实践的各个国家的需要,便于经济系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比较。
目前的ISIC Rev3.1共分为四个级别,包括17个大(Tabulation categories)
62个部门(Division)、161个组(Group)、298个小组(Classes)。
ISIC的17个大类分别为:农、牧林业;渔业;采矿、采石业;制造业;电、汽和水供应;建筑;批发与零售;旅馆与餐馆;运输、储存和通信;金融中介;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活动;公共管理、国防和强制性社会防务;教育;卫生保健与社会事务;其他社区、社会与个人服务活动;私人家居非商业活动;境外组织与个人。
4. 北美行业分类系统NAICS(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该体系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美国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IC)基础上借鉴联合国的分类标准建立起来的,于1997年推出,主要是为北美地区关于商业活动的统计提供可比性。
NAICS共分为五个级别,从大到小依次为:部门(sector)、子部门(subsector)、行业组(industry group)、行业(industry)和国家行业(national),前四个级别用来区分一个行业,最后一个级别由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再细分为子行业。
NAICS的20个部门分别是:农、林、渔牧;采掘业;公用事业;建筑;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与仓储;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与租赁;职业、与科技性服务;公司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支持、废物管理和修补;卫生保健和社会救
助;艺术、娱乐;住宿和食品服务;公共行政;其他服务。
5. Dow Jones指数的全球分类标准(Dow Jones Globa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道·琼斯股票指数是世界上最著名、历史最悠久、最为广泛引用的股票价格指数。
该指数由STOXX有限公司和道琼斯指数公司联合推出,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投资分析和资产管理,分类的依据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该标准包括四个分类级别:经济部门(Economic Sector);市场部门(Market);行业组(Industry Group);子组(Sub-group),共分为10个经济部门、18个市场部门、51个行业组和89个子组。
10个经济部门分别为基础材料、周期性消费品、非周期性消费品、能源、金融、卫生保健、工业、技术、电信、工用事业。
6. 香港的恒生股票分类法(The Hang Seng Stock Classification System)
恒生指数系列是香港证券市场的主要指数及其股价水平的主要特征,是由恒指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和管理的。
恒生股票分类法是一套全面的行业分类系统,是由恒指服务有限公司根据香港股票市场情况而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场上各个行业的市场表现。
恒生股票分类法分为两个级别:行业(Industry)和业务类别(Sector),包括九种行业和二十一种业务类别,既反映了香港股票市场的独有特点,也和FTSE Global Classification System相对照,以保持其与世界主要行业分类系统接轨。
恒生股票分类法的九种行业分别为:资源矿产业、工业制品业、消费品制造业、服务业、公用事业、金融业、地产建筑业、信息科技业、综合企业;二十一种业务类别分别为:资源矿产、工业制品、汽车;家庭用品;纺织制衣;食物饮品;保健护理用品;批发零售;酒店娱乐;传媒印刷;运输;通信服务;支持服务;公用事业;金融业;地产建筑业;信息科技业;综合企业。
(二)国内主要行业分类标准
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于2002年5月10日通过了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并将标准名称改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该标准是国家统计局在参考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进行产业分类。
新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尽量与联合国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靠近,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新标准共有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前的行业结构状况。
20个行业门类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
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
2.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为了提高证券市场规范化水平,1994年4月中国证监会在总结沪深两个交易所分类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为主要依据,借鉴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美国标准行业分类(SIC)及北美行业分类体系(NAICS)的有关内容,制定了《中国上市公司分类指引》。
其目的是为了对上市公司的行业进行科学、明确的界定,规范和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以使广大投资者及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和经营方向。
该分类标准的13个大类分别是:农、林、牧、渔;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业;
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传播文化业;综合类。
3.国内券商的行业分类方法
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被广泛接受的以投资为目的的而进行的行业分类标准,但也有少量的券商、机构和有关部门开始考虑指数编制及相关的行业分类问题并作出一些初步的工作。
如中信证券制作的行业分分类标准,国泰君安制作的行业分类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