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11
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统计局关于联合发布2015年天津市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统计局
•【公布日期】2017.08.10
•【字号】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统计局第一号
•【施行日期】2017.08.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统计局
关于联合发布2015年天津市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
的公告
第一号
按照全市2016年体育产业专项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核算,2015年天津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295.83亿元,增加值为88.34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0.53%。
按照国家体育产业11个大类分类,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5.09亿元和32.61亿元,占天津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8.9%和36.9%;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171.21亿元和54.32亿元,占天津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7.9%和61.5%。
特此公告。
天津市体育局
天津市统计局
2017年8月10日。
国家统计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重新划分证券之星5月21日消息:5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重新划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范围。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该规定自国家统计局公布之日起执行。
一,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在现代社会中,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二,第三产业是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并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再分配。
但第三产业对于第一、第二产业而言有其独特的作用。
比如软件行业可以大幅提高其他行业的工作效率;外贸行业通过进出口使资源配给最优化;娱乐行业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四,从实践的角度:第三产业主要是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如果第一第二产业没有比较高的受益的,第三产业也发展不起来。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五,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解读张林一、《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概念和范围体育产业的界定是进行体育产业统计的前提。
但迄今为止,理论和实践界对体育产业的概念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分类》结合国内外体育产业实践和理论界的经验,从统计工作的角度出发,将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具体包括:1.体育组织管理活动;2.体育场馆管理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中介活动;5.其他体育活动;6.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销售;8.体育场馆建筑活动。
二、《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分类框架《分类》是以体育管理部门关于体育产业的政策及改革精神为指导,以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为依据,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以活动的同质性和体育自身特征为原则,根据其概念和活动范围,将体育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8个大类,第二层为24个中类,第三层为57个小类。
三、《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特别处理1.延伸层《分类》对第三层划分较粗的行业小类增设了延伸层,其目的是科学、准确、完整地描述这类行业所包括的体育活动。
延伸层的类别不设代码和顺序号,在类别前用横线“—”表示。
2.含有部分体育活动的行业类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按照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的,但从体育的角度观察,有些行业小类不是纯的体育产业活动。
为了在统计和管理中准确区分不属于体育产业的活动,我们在《分类》中对这类行业作标记(*),分类中共有46个小类不是纯的体育活动,例如“纺织服装制造”中只有运动类服装制造属于体育产业的范畴。
四、《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重新组合《分类》作为体育产业统计的分类标准,它阐述了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哪些活动属于统计上观察的体育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分层,以便社会各界根据不同需求来观察体育活动。
体育产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赛事收入核算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赛事收入成为了体育产业中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为了保证体育产业财务管理的规范与透明,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赛事收入核算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体育产业财务管理制度中的赛事收入核算的相关问题。
一、赛事收入的分类赛事收入主要可以分为票务收入、赞助收入和广告收入三类。
1. 票务收入:即通过赛事门票销售所获得的收入。
票务收入通常是直接来自于观众的支出,是最直接、最直观的收入来源。
2. 赞助收入:赛事赞助是指体育品牌或企业以一定的金额或产品或服务向赛事组织方提供赞助支持,作为回报,赞助商有权在赛事场馆内外进行广告宣传。
3. 广告收入:即通过对赛事进行广告投放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场馆内外的广告牌、赛事直播以及相关媒体的广告投放等。
二、赛事收入核算制度为了准确、合理地核算赛事收入,体育产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1. 收入确认赛事收入应该在实际观赛日期确定,并按照实际观众数量和售出门票数额计入收入。
同时,对于预售的门票,应该按照实际观赛情况进行确认收入。
2. 支出核算与赛事收入相对应的是赛事支出,主要包括场馆租赁费、工作人员薪酬、安保费用以及赛事推广费用等。
这些支出需要根据相关合同和协议进行准确核算,并在收入中进行扣减。
3. 分类登记赛事收入应该按照分类登记,即分别登记票务收入、赞助收入和广告收入的数额,便于以后的核对和管理。
4. 报表编制财务管理制度中的赛事收入核算应该编制相应的报表,清晰地展示赛事收入的来源和数额。
例如,可以编制赛事收入统计表、赛事收入明细表等。
5. 审计与检查为了保证赛事收入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性,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检查。
内部审计主要由公司内部的财务专员进行,外部检查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
三、赛事收入核算的意义赛事收入核算对于体育产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规范管理:赛事收入核算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体育产业的财务管理,确保收入的准确统计,并规范支出的审核和登记。
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和作用(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特制定《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二)本分类为界定、规范我国的体育及相关产业提供了参考,为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奠定了基础。
这对于科学制定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促进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范(一)本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范围,适用于统计及政策管理中对体育及相关活动的分类。
(二)本分类规定的体育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三)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1.体育组织管理活动;2.体育场馆管理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中介活动;5.其他体育活动;6.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8.体育场馆建筑活动。
三、分类原则(一)以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本分类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精神为指导原则。
(二)兼顾部门管理和体育活动的自身特性。
本分类在满足反映体育体制改革需要的同时,还兼顾了政府部门管理需要,同时考虑了体育活动的自身特点。
(三)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类别进行重新组合。
所以,本分类也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
(一)本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将体育及相关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
第1层分为8个大类,主要体现部门管理和体育及相关产业活动的基本特征。
该层次每个大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2层对每个大类再进一步细分,共分为24个中类,主要体现体育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机器上下层的关系。
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
国家统计局2018-01-13 09:30
国家统计局 国家体育总局
2018年1月13日
经核算,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
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5年增长了11.1%,增加值增长了17.8%。
从国家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962.1亿元和2863.9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2.9%和44.2%。
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发展势头良好,总产出为6827.0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3.4%提高到35.9%;增加值为3560.7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49.2%提高到55.0%。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较快,总产出和增加值名义增速均超过30%,反映了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
体育产业类别名称
总量(亿元)
结构(%)
总产出
增加值
总产出
增加值
国家体育产业
19011.3
6474.8
100
100
体育管理活动
287.1
143.8
1.5
2.2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
176.8
65.5。
《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46号文件”)正式发布。
其中明确指出,要“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
建立评价与检测机制,发布体育产业研究报告”。
为贯彻落实46号文件精神、做好实现5万亿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与国家统计分类体系及统计口径相对接,从符合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指导各地开展产业统计、摸清“家底”、制定发展目标的角度出发,《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旨在科学界定体育产业的统计范围,建立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将体育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本次分类将体育产业划分为11个大类、37个中类、52个小类。
其中11大类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与2008年试行分类相比,《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具有五大显著特点。
一是范围更广,内容更全,尽可能全面地包含了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体育实践活动的全貌,符合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国务院46号文件精神高度契合。
二是文字更加精炼、严谨,架构体系更加规范、科学,在结构上既与国家统计口径保持对应,也为未来因实践发展而带来的新变化留有空间。
三是门类设计合理,突出了我国体育活动特点,增加了与国际接轨的产业类别及体育创意规划设计、科技创新驱动等内容,将“互联网+体育服务”概念融入其中,同时,特别体现了体育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作用,更加人文化、大众化。
四是强调了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健康、传媒、信息、金融等产业的融合性,使得体育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得以凸显。
五是兼顾了生产和消费两条主线,使得体育产业活动的上下游链条更加完整。
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一、目的和作用(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特制定《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
(二)本分类为界定、规范我国的体育及相关产业提供了参考,为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奠定了基础。
这对于科学制定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促进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范围(一)本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范围,适用于统计及政策管理中对体育及相关活动的分类。
(二)本分类规定的体育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三)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1.体育组织管理活动;2.体育场馆管理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中介活动;5.其他体育活动;6.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8.体育场馆建筑活动。
三、分类原则(一)以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本分类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精神为指导原则。
(二)兼顾部门管理和体育活动的自身特性。
本分类在满足反映体育体制改革需要的同时,还兼顾了政府部门管理需要,同时考虑了体育活动的自身特点。
(三)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类别进行重新组合。
所以,本分类也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
四、分类方法(一)本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将体育及相关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
第1层分为8个大类,主要体现部门管理和体育及相关产业活动的基本特征。
该层次每个大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2层对每个大类再进一步细分,共分为24个中类,主要体现体育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机器上下层的关系。
体育产业结构相关概念界定由于世界各国以及研究者对体育产业还未形成统一的普遍接受的定义,各国在统计体育产业时所采取的标准和统计范围并不相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可能不同。
1.产业我们先了解“产业”一词的基本含义。
“产业”(英文industry的释义更丰富)是一个常用但较为模糊的概念,它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结果和产物,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充实丰富,其外延随之扩展。
它以泛指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大到门类部门小到具体行业,如教育、文化、流通等。
简单来说产业就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也就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服务并且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企业在同一市场的集合。
美国学者Porter (1985)说:产业就是市场,在这里,相似或者紧密相关的产品被出售给购买者。
2.体育产业2.1体育产业的定义欧美学者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比较有弹性,他们认为体育产业即运动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大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艺术、休闲与娱乐这一大门类,只要与体育有一定联系,就可以纳入体育产业的范围。
但日本学者认为体育产业应该有自身的领域,就是将体育作为商品的领域。
韩国学者朴英玉认为体育产业是与体育活动及体育消费有关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的集合。
我国学者对于体育产业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事业;有的认为是生产体育用品和提供体育服务的企业的集合;有的认为体育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部门的总和;有的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
概况来说,对体育产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体育产业业是指“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及部门的总和”,由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两个部分构成,包括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器材设备、场馆设施、体育服装鞋帽等)、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等,还包括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彩票、体育保险等与体育交叉的所有体育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一、分类目的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科学界定体育产业的统计范围,建立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本分类将体育产业范围确定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十一大类。
三、编制原则(一)以国务院有关文件为指导。
本分类依据《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确定体育产业的基本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体育产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体现我国体育活动的特点为主要划分依据。
本分类突出了我国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我国体育实际发展现状,兼顾与体育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及新兴产业。
四、结构编码本分类将体育产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
第一层为体育产业的11个大类,用2位数字编码表示;第二层为体育产业的37个中类,用3位数字编码表示;第三层为体育产业的52个小类,用4位数字编码表示,该层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代码结构:五、有关说明(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一个行业类别仅部分活动属于一个体育产业类别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一个行业类别属于两个以上体育产业类别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
(二)本分类在说明栏中,对《意见》的重点任务,以及带“*”和“**”行业类别的内容作了说明。
(三)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附件:体育产业分类新旧对照表(略,详情请登录统计局网站)。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研究解读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研究是基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体育产业进行分类统计和研究解读的工作。
通过对体育产业进行细致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体育产业的结构、规模以及发展趋势,为体育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体育产业的分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产业链分类
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上游和下游产业。
上游产业包括体育设施建设、场地租赁和维护等;下游产业包括体育赛事、培训、媒体传播和相关产品销售等。
2. 体育产业价值链分类
体育产业按照价值链可以分为体育组织管理、体育赛事经营、体育媒体传播和体育衍生品开发等环节。
3. 体育产业内涵分类
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休闲旅游、体育媒体、体育器材制造和体育文化相关产业等。
4. 体育产业规模分类
体育产业可以按照产值规模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大众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产业,前者侧重于满足普通人的体育需求,后者侧重于专业运动员和竞技体育赛事。
通过对体育产业进行分类研究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体育产业
的结构和发展情况。
这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同时,对于学术研究来说,体育产业的分类研究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推动学科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03.05.14•【文号】国统字[2003]14号•【施行日期】2003.05.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务院各部门:现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五月十四日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制定本规定。
二、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1985年制定的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同时废止。
附件:三次产业分类┌────────┬──────────────────────────┐│三次产业分类类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类别名称及代码││├──┬──┬────────────────────┤││门类│大类│类别名称│├────────┼──┼──┼────────────────────┤││ A ││农、林、牧、渔业││││01│农业││││02│林业││第一产业││03│畜牧业││││04│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B││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11│其他采矿业│││C││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第二产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8│建筑安装业││││49│建筑装饰业││││50│其他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1│铁路运输业││││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54│水上运输业││││55│航空运输业││││56│管道运输业││││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8│仓储业││││59│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62│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第三产业││63│批发业││││65│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66│住宿业││││67│餐饮业│││J││金融业││││68│银行业││││69│证券业││││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K││房地产业││││72│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租赁业││││74│商务服务业│││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5│研究与试验发展││││76│专业技术服务业││││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78│地质勘查业│││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水利管理业││││80│环境管理业││││81│公共设施管理业│││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居民服务业││││83│其他服务业│││P ││教育││││84│教育│││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85│卫生││││86│社会保障业││││87│社会福利业│││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3│中国共产党机关││││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T ││国际组织││││98│国际组织│└────────┴──┴──┴────────────────────┘。
“体育产业”内涵界定一、“体育产业”概念的缘起在我国,“体育产业”这一概念大约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1985年在我国经济统计中开始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在《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中,把体育与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一道列入第三产业中的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这就从政策上将体育划分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
因此,体育从福利性事业的运作方式向公益性第三产业的运作方式的转换,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性规定。
因此,体育产业作为横跨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与其它产业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交通运输、建筑业、服装业、器材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等产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任何一个产业中都能寻觅到“体育产业”的身影,人们很难判断体育产业的边界,体育产业也可以称之为“泛产业”。
(陈林祥著.体育市场营销学)二、体育产业的五种流行观点与官方操作性定义1、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鲍明晓——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依据:国民经济三个产业的划分,体育列入第三产业第三个层次理由:称谓的改变,带来的不是体育事业本质属性的扬弃,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体育事业运作方式和产出成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体育事业考虑的只是如何尽可能地增加传统意义上业务成果的产出,如组织竞赛场次、参加锻炼人数、金银牌数量和达标率高低等,只要这些业务成果达到预定的计划指标,就圆满完成任务。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要追求“二次产出”,即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计量的经济效益。
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投入完全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计划手段是体育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投入要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并过渡到以社会为主,相应地也要求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2、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阿伦·费希尔——英国经济学家)体育产业就是以活劳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是体育服务业的简称。
2021年体育产业分类统计摘要:一、体育产业概述二、2021 年体育产业分类统计概述三、体育产业各分类具体情况1.体育管理活动2.体育竞赛表演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5.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6.体育教育与培训7.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8.其他体育服务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10.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11.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四、结论正文: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1 年,我国体育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21)》,体育产业被分为11 个大类。
首先是体育管理活动,包括体育行政管理、体育社团管理、体育场馆管理等。
其次是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涵盖各类体育比赛、表演和展示活动。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是指以健身、休闲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如健身房、游泳池等。
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则包括体育场馆、设施的运营和管理。
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经纪与代理指的是运动员、运动队、体育赛事等经纪服务;广告与会展包括体育广告、体育会展等服务;表演与设计服务包括体育表演、体育设计等服务。
体育教育与培训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包括体育学校、体育培训机构等。
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媒体传播体育信息、体育赛事等服务。
其他体育服务包括体育医疗、体育旅游、体育彩票等服务。
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包括各种体育用品、设备及零部件的生产。
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则是指各种体育用品的销售、租赁和贸易代理。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包括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总之,2021 年我国体育产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一、分类目的
为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科学界定体育产业的统计范围,建立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制度,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年)的通知》(国发〔〕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号),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概念界定和分类范围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体育产品(货物和服务)和体育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分类范围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个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有关文件为指导。
本分类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年)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
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确定体育产业的基本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体育产业特征的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突出我国体育活动的特点。
本分类突出了我国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实际发展现状,充分考虑了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体育产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
第一层为大类,用位数字编码表示,共有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位数字编码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共有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位数字编码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共有个小类。
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3 / 11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一个行业分类仅部分活动属于一个体育产业类别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并在说明栏中,对带“*”行业类别的内容作了说明。
(二)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六、体育产业统计分类表
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