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一些规律总结 2018.4.13 张琼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1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及解析式的变化规律我们在研究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的条件时,曾得出“其中一条直线可以由另外一条直线通过平移得到”的结论,这就涉及到一次函数图象平移的问题. 函数的图象及其解析式,是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反映函数的性质,也是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一次函数的图象发生平移(平行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函数解析式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变化规律:一次函数的图象平移后其解析式的变化遵循“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0≠+=k b kx y 规律:(1)上下平移,值不变,值“上加下减”: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k b ()0≠+=k b kx y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将一次函数的图象m ()0≠++=k m b kx y ()0≠+=k b kx y 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m ()0≠-+=k m b kx y (2)左右平移,值不变,自变量“左加右减”: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向左k x ()0≠+=k b kx y 平移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展开得;n ()()0≠++=k b n x k y ()0≠++=k b kn kx y 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b kx y n ,展开得.()()0≠+-=k b n x k y ()0≠+-=k b kn kx y 注意:(1)无论一次函数的图象作何种平移,平移前后,值不变,值改变.设上下平k b 移的单位长度为,则值变为;设左右平移的单位长度为,则值变为m b m b ±n b .kn b ±(2)上面的规律如下页图(51)所示.一一5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 将直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x y 3=2. 将直线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5--=x y3. 将直线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32+=x y4. 将直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23-=x y5. 将直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___.12--=x y6. 将一次函数的图象沿轴向上平移8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函数32-=x y y 表达式为 【】(A ) (B )52-=x y 52+=x y (C )(D )82+=x y 82-=x y7. 将直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x y 2=】(A ) (B )22+=x y 22-=x y (C )(D )()22-=x y ()22+=x y 8. 将函数的图象沿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x y 3-=y 式为 【】(A ) (B )23+-=x y 23--=x y (C )(D )()23+-=x y ()23--=x y 9. 直线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43+=x y 10.函数的图象可以看作由函数的图象向_________平移32-=x y 72+=x y _________个单位得到.11. 把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函数图象的表达式为 【32+-=x y 】(A ) (B )72+-=x y 36+-=x y (C )(D )12--=x y 52--=x y 12. 将直线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42-=x y 13. 直线沿轴向下平移5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23+=x y y y _________.14. 若直线平行于直线,且过点,则该直线对应的函数表b kx y +=43-=x y ()2,1-达式是 【】(A ) (B )23-=x y 63--=x y (C )(D )53-=x y 53+=x y15. 将直线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x y 2=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16.直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12-=x y y _________.17.已知直线,若该直线经过原点,则_________;若该直()3252-+-=k x k y =k 线与直线平行,则_________.53--=x y =k 18. 若把直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的表达式是 【32-=x y 】(A ) (B )x y 2=62-=x y (C )(D )35-=x y 3--=x y 19. 要从直线的图象得到直线,就要将直线【x y 34=324-=x y x y 34=】(A )向上平移个单位 (B )向下平移个单位3232(C )向上平移2个单位 (D )向下平移2个单位20. 函数的图象平行于直线,求函数的表达式.4-=kx y x y 2-=21. 已知一次函数,当时,.4-=kx y 2=x 3-=y (1)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将该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6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坐标.x2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且与直线平行,求b kx y +=y )2,0(-213-=x y 它的函数关系式.23. 在直线上分别找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321+-=x y (1)横坐标是;4-(2)和轴的距离是2个单位.x一一52一分析:若不借助于图象,只通过计算,你能确定上面问题的答案吗?。
一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2.函数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a 时y=b,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 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即:自变量取值范围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5、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或: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6、函数图像的性质: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像;7、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2列表法: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8、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9、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所有一次函数或者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1正比例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k 为常数,k ≠0y 叫x 的正比例函数;k 叫做比例系数;2一次函数定义:如果 y=kx+bk,b 是常数,k ≠0 ,那么y 叫x 的一次函数;k 叫比例系数; 当b=0时,一次函数y=kx+b 变为y=kx;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y=kxk ≠0是经过点0,0和1,k 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的图象:y=kx+bk ≠0是经过点0,b 和)0,(kb的一条直线; (4)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的画法.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0,(kb .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5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2一次函数与y 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 轴总是交于-b/k,0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0、直线y=kx +b 和直线y=kx 的图象和性质与k 、b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b>0b<0 b=0 k>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经过第一、三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经过第二、四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总结如下:k>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必过一、三象限;k>0,b>0时, 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一次函数k>0,b<0时, 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一次函数k>0,b=0时, 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k<0时, y 随x 增大而减小,必过二、四象限;k<0,b>0时,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一次函数k<0,b<0时,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一次函数k<0,b=0时,函数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 正比例函数11、直线y 1=kx +b 与y 2=kx 图象的位置关系:1当b>0时,将y 2=kx 图象向x 轴上方平移b 个单位,就得到y 1=kx +b 的图象. 2当b<0时,将y 2=kx 图象向x 轴下方平移-b 个单位,就得到了y 1=kx +b 的图象.11.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直线l 1:y 1=k 1x +b 1与l 2:y 2=k 2x +b 2 k 相同, b 也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重合;k 相同, b 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平行;k 不相同,b 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相交;k 不相同,b 相同时, 两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 轴上的同一点0,b;12、特殊位置关系:直线l 1:y 1=k 1x +b 1与l 2:y 2=k 2x +b 2两直线平行,其函数解析式中K 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 ;即:b k k 2121b ≠=且两直线垂直,其函数解析式中K 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 值的乘积为-1;即:121-=•k k13、直线平移规律:上加下减y,左加右减x向右平移n 个单位 y=kx-n+b向左平移n 个单位 y=kx+n+b向上平移n 个单位 y =kx+b+n向下平移n 个单位 y =kx+b-n14、待定系数法:先设待求函数的关系式其中含未知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步骤: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y=kx 或者y=kx+b ;2将x 、y 的几对值或图象上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解析式,得到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3解方程组得到待定系数的值;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得到所求函数的解析式;如何设一次函数解析式:点斜式 y-y 1=kx-x 1k 为直线斜率,x 1,y 1为该直线所过的一个点两点式 y-y 1 / y 2-y 1=x-x 1/x 2-x 1已知直线上x 1,y 1与x 2,y 2两点截距式 y=-b/ax+b a 、b 分别为直线在x 、y 轴上的截距 ,已知0,b,a,0 扩展:1.求函数图像的k 值:x x yy 2121--2.求任意线段的长:)()(212122y y x x --+3.求两个一次函数式图像交点坐标:解两函数式,就是解方程组4.求任意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坐标:⎪⎪⎭⎫ ⎝⎛++2,22121y y x x。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一、概述一次函数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函数类型之一。
它的表达式形式为y = ax + b,其中 a 和 b 是常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一次函数具有线性关系,其图象为直线。
本文将对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二、定义和性质1. 定义:一次函数是指其表达式为 y = ax + b 的函数,其中 a 和 b 是常数,且a ≠ 0。
2. 斜率和截距:在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中,a 表示直线的斜率,b 表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即 y 轴上的截距。
3. 直线的方向:当 a > 0 时,直线呈现上升趋势;当 a < 0 时,直线呈现下降趋势。
4. 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等于 -1。
5. 零点和方程:一次函数的零点是指满足 y = 0 的 x 值,可以通过解一次方程 ax + b = 0 求得。
三、图像与性质1. 图像的特征: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在直角坐标系中呈现线性关系。
根据斜率和截距的不同取值,直线的方向、位置和倾斜程度会有所变化。
2. x 轴和 y 轴的交点:当 x = -b/a 时,直线与 x 轴的交点为横坐标为 -b/a 的点;当 y = 0 时,直线与 y 轴的交点为纵坐标为 b 的点。
3. 斜率的意义:斜率表示了直线上的两个点之间的变化率。
斜率越大,直线越陡峭;斜率为正值时,直线上升;斜率为负值时,直线下降。
4. 点斜式方程:一次函数的点斜式方程为 y - y1 = a(x - x1),其中(x1, y1) 是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坐标。
5. 一般式方程: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方程为 ax - y + b = 0,在其中 a,b 均为整数,且 a, b 不同时为 0。
四、应用1. 实际问题建模和解答: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模拟许多实际问题,如物体的运动轨迹、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等。
通过确定函数表达式中的参数,可以对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
一次函数(一)函数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5、函数的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6、函数的图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7、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8、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二)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且0k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也是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
它在数学、物理、经济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
一、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是指形式为f(x) = ax + b的函数,其中a和b是常数且a不等于0。
在一次函数中,x的最高次数为1,因此也称为线性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a,截距为b。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 斜率,一次函数的斜率表示函数图像在x轴上每增加1个单位对应的y轴上的增加量。
斜率为正表示函数递增,斜率为负表示函数递减,斜率为零表示函数水平。
2. 截距,一次函数的截距表示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记作(0, b)。
截距决定了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
3. 单调性,当斜率大于0时,函数递增;当斜率小于0时,函数递减。
4. 零点,一次函数的零点表示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记作(x, 0)。
零点决定了函数的根的位置。
5. 定义域和值域,一次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值域为全体实数。
这意味着一次函数的图像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特点是斜率和截距决定了直线的位置和倾斜程度。
当斜率增大时,直线越陡;当截距增大时,直线在y轴上的位置越高。
四、一次函数的应用。
1. 经济学中的应用,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成本、收益、供求关系等经济学问题。
2. 物理学中的应用,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学问题。
3. 工程学中的应用,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线性电路、材料强度、温度变化等工程学问题。
五、一次函数的解题方法。
1. 求斜率,通过两点坐标的差值来求斜率,斜率为Δy/Δx。
2. 求截距,当已知斜率和一点坐标时,可以利用直线方程求截距。
3. 求零点,将函数值设为0,通过代数方法求解x的值。
4. 确定单调性,通过斜率的正负来确定函数的单调性。
适用标准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变量和函数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能够取不一样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假如有两个变量x 和y,而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立的值,y都有独一确立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比如:y=±x,当x=1时,y有两个对应值,因此y=±x不是函数关系。
对于不一样的自变量x的取值,y的值能够同样,比如,函数:y=|x|,当x=±1时,y的对应值都是1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同意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立函数取值范围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质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质状况相切合,使之存心义函数的表示方法1、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了如指掌,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公式法:即函数分析式,简单了然,能够正确地反应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可以用分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列表法:列一张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取的各个值,第二行表示相应的函数值(即应变量的对应值)3、公式法: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分析式。
一般状况下,等号右侧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号左侧的变量是因变量。
用函数分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就是公式法。
4、函数的图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假如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5、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往常选五点法)第一步:列表(依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小到大或从中间向两边取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依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次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
《一次函数》知识总结《一次函数》知识总结《一次函数》知识总结一.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二、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一次函数知识总结归纳一次函数知识总结归纳思想方法小结(1)函数方法.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2)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识点1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例如:y=2x+3,y=-x+2,y=11x等都是一次函数,y=x,y=-x22都是正比例函数.【说明】(1)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意义来确定.(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b≠0)中的“一次”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一次”意义相同,即自变量x的次数为1,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不为零的常数,b可为任意常数.(3)当b=0,k≠0时,y=kx仍是一次函数.(4)当b=0,k=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知识点2函数的图象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所对应的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画函数图象一般分为三步:列表、描点、连线.知识点3一次函数的图象由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0,b),直线与x轴的交点(-b,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k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即可.知识点4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1)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①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②kO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3)b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①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上;②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上;③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4)由于k,b的符号不同,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也不同;①如图11-18(l)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②如图11-18(2)所示,当k>0,bO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③如图11-18(3)所示,当kO,b >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如图11-18(4)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5)由于|k|决定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的大小,k相同,说明这两个锐角的大小相等,且它们是同位角,因此,它们是平行的.另外,从平移的角度也可以分析,例如:直线y=x+1可以看作是正比例函数y=x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知识点5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必经过原点;(2)当k>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当k<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知识点6点P(x0,y0)与直线y=kx+b的图象的关系(1)如果点P(x0,y0)在直线y=kx+b的图象上,那么x0,y0的值必满足解析式y=kx+b;(2)如果x0,y0是满足函数解析式的一对对应值,那么以x0,y0为坐标的点P(1,2)必在函数的图象上.例如:点P(1,2)满足直线y=x+1,即x=1时,y=2,则点P(1,2)在直线y=x+l的图象上;点P′(2,1)不满足解析式y=x+1,因为当x=2时,y=3,所以点P′(2,1)不在直线y=x+l的图象上.知识点7确定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1)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故只需一个条件(如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2)由于一次函数y=kx+b(k≠0)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两个关于k,b的方程,求得k,b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或两对x,y的值.知识点8待定系数法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未知系数也叫待定系数.例如:函数y=kx+b中,k,b就是待定系数.知识点8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1)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2)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组);(3)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知识点9x=a和y=b的图象x=a的图象是经过点(a,0)且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y=b的图象是经过点(0,b)且垂直于y轴的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函数和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总结一下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
一、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 x 和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y = kx + b (k,b 为常数,且k ≠ 0)的形式,那么我们称 y 是 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 b = 0 时,y = kx(k ≠ 0),这时称 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当 k > 0 时,直线从左到右上升,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k < 0 时,直线从左到右下降,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b 的值决定了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坐标。
当 b > 0 时,直线与 y 轴交于正半轴;当 b < 0 时,直线与 y 轴交于负半轴;当 b = 0 时,直线经过原点。
三、一次函数的性质1、增减性由 k 的正负决定。
k > 0 时,函数单调递增;k < 0 时,函数单调递减。
2、与坐标轴的交点与 x 轴的交点:令 y = 0,解得 x = b/k,所以交点坐标为(b/k,0)。
与 y 轴的交点:令 x = 0,得 y = b,所以交点坐标为(0,b)。
四、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待定系数法若已知一次函数图像上的两个点的坐标,可设函数解析式为 y = kx + b,然后将两点坐标代入,得到关于 k 和 b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 k 和 b 的值,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
2、平移规律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遵循“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
例如,将函数 y = 2x + 3 的图像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 y = 2x + 3 + 2 = 2x + 5;将其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到 y = 2(x + 1) + 3 = 2x + 5。
五、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1、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像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kx + b = 0 的解。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也称线性函数,是一个代数函数,可以用形如 y = ax + b 的方程来表示,其中a和b是实数,且a不等于0。
一次函数是数学中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函数之一,它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对一次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具有以下特点:1. 斜率:一次函数的斜率表示了函数图像的倾斜程度。
斜率a的绝对值越大,函数图像就越倾斜。
当a为正数时,函数图像逐渐上升;当a为负数时,函数图像逐渐下降。
斜率可以通过函数方程中的系数a来确定。
2. 截距:一次函数的截距表示了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位置。
截距b是函数方程中的常数项,它决定了函数图像与y轴的位置关系。
当b大于0时,函数图像在y轴上方有一个交点;当b小于0时,函数图像在y轴下方有一个交点。
当b等于0时,函数图像经过原点。
3. 零点:一次函数的零点是指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
通过函数方程可求得一次函数的零点。
当y=0时,方程ax + b = 0可求得x的值,即为一次函数的零点。
零点为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4. 定义域和值域: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使函数有定义的实数的集合,通常是整个实数集R。
值域是函数所有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由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所以它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整个实数集R。
5. 增减性: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取决于它的斜率。
当a大于0时,函数为增函数,即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当a小于0时,函数为减函数,即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小。
6. 函数的关系: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的图像来描述。
如果两条函数图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相同,并且都满足y = ax + b的形式,那么这两个函数之间就是等价的。
7. 平行和垂直关系:一次函数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指两条函数图像的斜率相等;垂直关系是指两条函数图像的斜率的乘积等于-1。
平行和垂直关系可以通过两条函数的斜率来判断。
8. 函数的运算:一次函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一次函数的一些规律总结
理解基础:二维点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可以表示固定的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又因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和x轴上的点可以一一对应,所以可以用坐标系中无数个点构成的线来表示函数的变量关系,所以点在直线上就满足直线关系式,满足直线关系式的点,就在直线上。
1.Y=kx+b(k≠0,b任意,其中b=0是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2.确定一次函数图像,需要两个点
3.与x轴交点(-b/k,0)
与y轴交点(0,b)
确定正比例函数,用(0,0)点,和任意一点即可
4.K相同,直线平行,k1*k2=-1,两直线垂直
5.K>0,x增大,y随之增大,图像是“撇”形状
K<0,x增大,y随之减小,图像是“捺”形状
b是一次函数y=kx+b与y轴交点纵坐标
通过这些性质即可判定直线的大体走向,从而判定直线经过哪些象限
简单记忆:大撇小捺b为纵
6.k绝对值越大,图像越抖
7.如果点(x,y)在直线y=kx+b上,坐标(x,y)满足一次函数的Y=kx+b关系
反之,如果点(x,y)坐标满足y=kx+b,则点在一次函数y=kx+b图像上
简言之:1.点在直线上,直线过点:直接把点坐标带入直线方程。
2.两直线交点的意义:这个点同时在这两条直线上,把点带入两个方程,同时满
足。
3.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就是这个原理
4.养成固定思维反应,点在线上,俩字:代入
8.直线的平移
Y=kx+b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解释:向左移a个点位:y=k(x+a)+b
向右移a个单位:y=k(x-a)+b
向上移a个单位:y=(kx+b)+a
向下移a个单位:y=(kx+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