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ICU小讲课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88.21 KB
- 文档页数:1
急诊室实习生小讲课第一周:护理查对制度第二周:临床常用药物皮试液配置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第三周:过敏性休克第四周:临床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一)第五周:临床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二)第六周:简易呼吸气器第七周:心肺复苏第八周:医疗垃圾分类及安全处置废弃物护理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1、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班查对并签全名。
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4、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它治疗等)后须经两人查对。
5、医嘱必须每班查对,办公室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查对并双签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有效期。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临床常用药物皮试液配置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1、青霉素G钠(钾)80万u/支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4ml -→20万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万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000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00u /ml1.2 皮试方法:取皮试液0.1ml(20 u)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
重症救治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
2.掌握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处理方法。
3.学习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
2.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处理方法。
3.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处理方法。
难点,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解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让学生了解重症患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2.示范,通过护理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处理方法。
3.讨论,通过讨论案例,让学生学习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使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
1.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
(1)讲解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因,如心脏病、中风、肺炎等。
(2)介绍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心悸、意识模糊等。
2.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处理方法。
(1)示范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如翻身护理、插管护理等。
(2)讲解重症患者的处理方法,如急救措施、输液处理等。
3.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使用方法。
(1)讨论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2)介绍重症患者的急救药物使用方法,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掌握了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处理方法,学习了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使用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重症监护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重症监护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危重症患者的生理变化和常见疾病。
2. 学生能掌握重症监护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相关监测指标的意义。
3. 学生能了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原则和流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提出合理的监护方案。
2. 学生能熟练操作重症监护设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基本救治操作。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重症监护环境中与他人共同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关爱生命,尊重患者。
2. 学生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对重症监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医疗团队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重症监护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重症监护学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为实现这一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重症监护学基本理论:- 危重症患者的生理变化及常见疾病-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原则和流程2. 重症监护设备的使用:- 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监测指标意义- 呼吸机、心脏监护仪等常用设备的应用3. 临床操作技能:- 危重症患者的初步评估与监护方案制定- 基本救治操作,如心肺复苏、血管穿刺等4. 团队协作与沟通:- 重症监护环境下的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重症监护学基本理论第二周:重症监护设备的使用第三周: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第四周:团队协作与沟通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重症监护学概述第二章:危重症患者的生理变化及常见疾病第三章:重症监护设备第四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第五章:临床操作技能第六章:团队协作与沟通教学内容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重症监护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重症监护医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1. 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介绍重症监护医学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病情评估:讲解常用的心肺功能评估指标,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及意识状态评估方法。
3. 治疗策略:介绍重症患者的常见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并阐述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教学目标1. 使学员掌握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心肺功能评估指标和意识状态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3. 了解并掌握重症患者的常见治疗手段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症监护医学的治疗策略,尤其是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教学重点:病情评估方法的应用,以及各种治疗手段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白板、 markers。
2. 学具:培训手册、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患者重症监护的真实案例视频,引发学员对重症监护医学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按照教材章节顺序,逐一讲解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病情评估和治疗策略。
3. 示例:通过具体病例分析,演示如何运用病情评估方法和治疗策略进行重症患者的救治。
4. 讨论:组织学员针对实际病例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治疗经验和心得。
5. 练习: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板书病情评估方法,包括心肺功能评估指标和意识状态评估方法。
3. 板书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并标注适应症和禁忌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作业答案:重症监护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重症患者生命支持的医学分支,其重要性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诊ICU小讲课教案急诊ICU小讲课教案题目心、肺、脑复苏教学程序、主要内容:一、心脏性猝死及心、肺、脑复苏的定义: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
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亦有规定为24小时)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为无脉搏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
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
减少心脏性猝死对于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三、心脏性猝死的病理四、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五、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六、心脏骤停的处理:①第一期复苏:A、畅通气道;B、人工呼吸;C、人工胸外按压。
②第二期复苏:A、进一步维持有效的换气和循环;B、建立静脉通道和应用碱性药物;C、促进自主心搏恢复,改善有效循环;D、心电监护和抗心律失常治疗。
③第三期复苏:A、稳定有效循环,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B、呼吸管理;C、脑复苏;D、防治急性肝肾功能衰竭;E、保持内环境稳定;F、防治感染;G、护理。
1、人工呼吸2、胸按压3、除颤和复律4、药物治疗七、心脏复苏后的监护:①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②防治急性肾衰竭。
八、心脏骤停的预后九、心脏骤停的预防十、注意事项:①心内注射;②心前区叩击;③在复苏的同时采取针对病因的治疗;④加强组织工作。
十一、心肺脑复苏新进展:①心肺复苏时前向血流机制;②各种循环支持方法;③复苏药物;④通气;⑤评价与监测手段;⑥并发症;⑦其他。
附:心脏电复律小结1、心、肺、脑复苏的定义、适应症和诊断要点。
急诊室实习生小讲课第一周:护理查对制度第二周:临床常用药物皮试液配置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第三周:过敏性休克第四周:临床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一)第五周:临床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二)第六周:简易呼吸气器第七周:心肺复苏第八周:医疗垃圾分类及安全处置废弃物护理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1、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班查对并签全名。
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4、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它治疗等)后须经两人查对。
5、医嘱必须每班查对,办公室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查对并双签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有效期。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临床常用药物皮试液配置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1、青霉素G钠(钾)80万u/支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4ml -→20万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万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000u /ml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ml -→200u /ml1.2 皮试方法:取皮试液0.1ml(20 u)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
急诊ICU小讲课教案
题目心、肺、脑复苏
教学程序、主要内容:
一、心脏性猝死及心、肺、脑复苏的定义: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
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亦有规定为24小时)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较少见为无脉搏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
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
减少心脏性猝死对于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
三、心脏性猝死的病理
四、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
五、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六、心脏骤停的处理:
①第一期复苏:A、畅通气道;B、人工呼吸;C、人工胸外按压。
②第二期复苏:A、进一步维持有效的换气和循环;B、建立静脉通道和应用碱性药物;C、促进自主心搏恢复,改善有效循环;D、心电监护和抗心律失常治疗。
③第三期复苏:A、稳定有效循环,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B、呼吸管理;C、脑复苏;D、防治急性肝肾功能衰竭;E、保持内环境稳定;F、防治感染;G、护理。
1、人工呼吸
2、胸按压
3、除颤和复律
4、药物治疗
七、心脏复苏后的监护:①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②防治急性肾衰竭。
八、心脏骤停的预后
九、心脏骤停的预防
十、注意事项:①心内注射;②心前区叩击;③在复苏的同时采取针对病因的治疗;④加强组织工作。
十一、心肺脑复苏新进展:①心肺复苏时前向血流机制;②各种循环支持方法;③复苏药物;
④通气;⑤评价与监测手段;⑥并发症;⑦其他。
附:心脏电复律
小结
1、心、肺、脑复苏的定义、适应症和诊断要点。
2、复苏方法与步骤。
3、心、肺、脑复苏的注意事项以及新进展。
复习思考题
1、何为“心、肺、脑复苏”?其适应症为何?试述其诊断要点。
2、简述心、肺、脑复苏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3、心、肺、脑复苏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