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油料基本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263.44 KB
- 文档页数:74
油料基础知识油料是用来榨取植物油的原料。
如油菜籽、花生、棉籽、芝麻、油茶籽、胡麻籽、葵花籽等,油料分食用油料和非食用油料两类。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油料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是以榨取油脂为主要用途的一类作物。
这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苏子、油用亚麻和大麻等。
1、花生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
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
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
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
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
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
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
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巴马火麻油春播秋收,生长期为8个月,宜植于石山区土壤。
巴马火麻高达1、5-2米,每年2月种植,8月初开花,10月下旬成熟,收获后晒干保存,一般无虫害。
火麻为扁卵圆形,长4-5毫米,表面光滑呈棕色或黑色花纹。
巴马火麻壳硬而脆,去壳后得到火麻仁。
据日本生物考察团研究结果,火麻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卵磷脂、油酸、亚麻酸、亚纳酸等,其脂肪酸中含亚油酸和亚麻酸共达76、4%,是目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含量的最高者之一。
油料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油料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按用途可分为食用油料作物和工业用油料作物,食用油料作物是指用来生产食用油的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棉籽等;工业用油料作物是指用于生产工业原料的油料作物,如油茶籽、香薷籽等。
2.按油脂组成分类:按油脂组成可分为高饱和脂肪酸油料和低饱和脂肪酸油料,高饱和脂肪酸油料如棕榈油、棉籽油等,低饱和脂肪酸油料如葵花籽油、橄榄油等。
3.按植物分类:按植物分类可分为豆类油料、茶籽油料、菜类油料、籽类油料等种类,如大豆、油茶籽、菜籽、芝麻等。
二、油料的特点1.高营养价值:油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2.油脂含量丰富:油料种子中的油脂含量通常在20%以上,有些种类更高达40%以上,是油脂的重要来源。
3.生长周期短:油料作物的种植周期较短,且适应性强,能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
4.适应性强:油料作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对环境要求较低,生长适应范围广。
5.经济效益显著:油料作物产量高,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油料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油料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和修复组织的重要营养来源。
2.脂肪:油料中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3.维生素:油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肌肤健康和提高免疫力。
4.矿物质:油料作物中含有的钙、铁、锌等矿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和身体代谢都有着重要作用。
四、油料的加工工艺1.清洗除杂:将采摘的油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不干净的种子。
2.烘干除水:将清洗后的油料进行晾晒或机械烘干,使其含水量降至适宜榨油的状态。
3.脱壳去皮: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对油料进行脱壳或去皮处理,减少榨油时的损耗。
4.破碎压榨:将经过处理的油料进行破碎和压榨,获取油料中的油脂。
5.蒸煮脱脂:对一些特殊的油料进行蒸煮脱脂处理,使得榨出的油脂更加纯净。
6.精炼提纯:对榨出的初榨油进行精炼提纯,去除杂质和异味,使其更适合人们的食用。
油料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油料的分类根据植物的不同,油料可以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
植物油是指用植物种子、果实等部位的植物提炼而成的油,如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等;动物油是指用动物的脂肪提炼而成的油,如鱼油、猪油、牛油等。
植物油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油料,也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
二、油料的种类和功效1. 大豆油: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油,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酸和维生素E,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大豆油还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以保持皮肤的弹性,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花生油:花生油是一种高温食用油,在烹饪中被广泛使用。
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具有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健康的作用。
此外,花生油中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
3. 棕榈油:棕榈油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E,可以增强免疫力,保护眼睛和皮肤。
棕榈油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油料。
4. 橄榄油:橄榄油是一种健康的植物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橄榄油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功效,有助于保护皮肤,延缓衰老。
5. 葵花油:葵花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葵花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有助于抗氧化和延缓衰老。
6. 油菜籽油:油菜籽油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K,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
三、油料的生产和加工油料的生产和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的采摘、储存、加工和提炼。
首先,种植者需要选择优质的油料种子,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和管理。
然后,在植物生长成熟后,需要进行收割、脱粒和干燥等处理,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
接下来,种子需要通过压榨、溶剂浸出或超临界萃取等工艺进行提炼,得到纯净的油脂产品。
油品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简述一、认识石油石油是天然存在的,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在常温下,大都是呈流体或半流体的状态。
其颜色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它的比重绝大多数在0.8-0.98之间。
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以上,也有的却低于—50℃。
原油,从化学组成成分来讲,是一种包含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它的化学组成十分繁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石油的组成。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
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96-99%。
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这3种元素合计含量约1-4%)以及极微量的钾、钠、钙、镁、铁、镍、钒、铜、铝、碘、磷、砷、硅、氯等10种元素。
上述种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的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
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所在炼制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三、石油的炼制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总称为“石油产品”。
成品油范围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五大类。
汽油、柴油是石油的主要产成品。
石油的加工工艺:原油必须经过加工(炼制)才能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
原油加工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过程是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
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四、石油产品总分类GB498—87分类代号燃料 F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溶剂及化工产品S蜡及其制品W石油沥青 B石油焦 C燃料油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
第一章 油料及其清理油料是植物制油原料的统称,油脂工业中通常将含油率在10%以上且具有取油价值的植物某些器官称为油料。
如大豆、棉花、芝麻、油菜的种子;花生、椰子的果仁;油棕、油橄榄的果实;油莎豆的地下块茎;玉米、小麦的胚;稻谷的米糠等等都是常见的油料。
植物油料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食用油料和非食用油料。
凡可用于提取食用油的制油原料,如大豆、花生、棉籽、芝麻、菜籽、茶籽、玉米胚、米糠等,都称为食用油料;而非食用油料是指因有怪味或毒素,提取的油脂不宜供人食用的油料,称为非食用油料。
按植物学属性,植物油料可分为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
凡是乔木或灌木所生产的油料都称为木本油料,如茶籽、油桐、油橄榄等;凡是草本植物所生产的油料,称之为草本油料,如芝麻、花生、菜籽等。
草本油料是油料的主要来源,且主要是其种子。
第一节 油料种子的形态和结构一、油料种子的基本结构 油料种子的种类繁多,它们的外部形态各具特点,但它们都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从植物形态学来看,绝大多数种子的基本结构具有共性,即每粒种子都是由种皮、胚和胚乳等部分组成。
如图1—1(无胚乳)和图1—2(有胚乳)所示。
1、种皮种皮是包围在胚和胚乳外部的保护构造,在种子的最外层。
种皮含有大量的纤维物质,较坚硬,可以抵抗外界的不良影响,对内部的胚和胚乳起到保护作用。
种皮的表面状况、颜色及斑纹随品种而异,可用来鉴别油籽的种类和质量。
种皮是由植物胚珠的内外珠被发育而成,在成熟种子的外部可看到其发育的遗迹:种孔、种脐、脐带和内脐,如图1—3所示。
但有些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胚珠附近的细胞发生了变化,这些遗迹便不复存在。
2、胚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各类植物种子的形状很不一样,但构成胚的器官却大都相同,一般为胚芽、胚轴(或称为胚茎)、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胚芽又称幼芽或上胚轴,它是叶茎的原始体,位于胚轴上端,它的顶部就是茎的生长点。
胚轴又称胚茎,是连接子叶与胚根的过渡部分。
它位于子叶着生点以下,因此也称为下胚轴。
油料基本知识与油料管理常识一、石油产品的分类⏹从石油中可以得到数百种产品,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四大类:1、燃料油燃料油约占全部石油产品的90%以上,主要用作各类发动机、锅炉、炊具的燃料及照明灯用油。
主要有汽油(又分为航空汽油、汽油和车用汽油)、柴油(又分为民用柴油和军用柴油;其中民用柴油又分为轻柴油、重柴油和农用柴油)、煤油(又分为航空煤油和灯用煤油)、喷气燃料和重油。
2、润滑油和润滑脂⏹润滑油和润滑脂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5%,但品种很多,性能差别也很大。
主要用于润滑机械、减少摩擦和磨损。
⏹润滑油主要分为发动机润滑油、机械油、电气用油和专用润滑油四大类。
发动机润滑油主要有汽油机润滑油和柴油机润滑油。
电气用油主要有变压器油、电容器油和电缆油。
专用润滑油又有压缩机油、冷冻机油、气轮机油、汽缸油、仪表油和齿轮油。
3、蜡、沥青和石油焦4、石油化工产品二、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评价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
主要介绍油品的各种物理化学指标的定义和意义。
1、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同其液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气压的高低表明液体分子气化或蒸发的能力。
同一温度下蒸气压越高的液体越易气化。
油品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在油品储运中经常用到蒸气压数据,例如计算油库的蒸发损耗、控制汽油的质量等。
2、馏程⏹纯物质在一定外压下,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此温度称为沸点。
在外压一定时,纯物质的沸点为定值。
⏹油品是复杂混合物,它的蒸气压不仅受温度、压力的影响,而且还随气化率变化而变化。
在一定的压力下,油品的沸点随气化率的增大而不断升高,所以,油品的沸点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馏程。
⏹在油品质量标准和储运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中,采用恩氏蒸馏法测定油品的馏程。
当100毫升试样在规定仪器中按规定馏出速度加热蒸馏时,最先气化蒸馏出来的是一些沸点低的烃类分子。
轮机化学复习内容(部分)。
后面的化学式太多太麻烦了,我懒得打。
希望大家好好考,过个好年。
第一章油料基础知识1-1 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是由碳、氢(主要元素)和硫、氧、氮(少量元素)以及铜、钙、钒、铁、氯、磷、钾、钠、铅(微量元素)组成的,其组成形式为多种多样的化合物石油主要由各类烃组成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和产品质量都有不良作用,常成为加工过程和油品使用中的突出矛盾燃油中的金属元素燃烧后常以氧化物形式作为灰分残留,灰分在柴油机中造成磨料磨损,在锅炉中堵塞烟道灰分中的某些氧化物对燃油中的硫元素燃烧后形成硫酸的过程有催化作用,硫酸会造成低温腐蚀钒和钠的元素含量较高时会造成高温腐蚀石油或石油产品中的烃类,根据不同结构,基本可分为四类,即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烷烃属于饱和烃,通式为C n H2n+2,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环烷烃可分为单环和多环两种。
但环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多环烷烃的通式C n H2n-2、C n H2n-4等常温常压下,固态环烷烃大多为二环或三环环烷烃以五碳环或六碳环为主芳香烃是六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由于芳香烃的化学稳定性不如饱和烃,容易氧化成有机酸和漆膜,且燃烧后积碳倾向性较大,发生性能差,因此除了润滑油中不宜有芳香烃存在外,低沸点的芳香烃也不适合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烯烃由于存在双键,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对含有大量烯烃、二烯烃的油品必须加适量的抗氧防胶添加剂油品的C/H比值常被用来说明比重、重油稳定性、丙烷脱沥青制造高粘度润滑油等。
含硫化合物有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等,硫元素主要以有机硫化物的形态存在,有时也有极少量腐蚀性大的单质硫和硫化氢溶于石油中。
硫化物在石油中的分布一般随馏分的加重而增多硫化氢和低分子量硫醇有毒,并带有难闻且不易除去的臭味硫、硫化氢、硫醇、硫酚被称为活性硫化物,对金属腐蚀很强,对铜和铜合金的腐蚀尤甚腐蚀性硫化物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会造成设备的严重腐蚀:1、在油品贮存和使用中会造成容器、管道以及如柴油机喷嘴这类精密器件的腐蚀2、金属腐蚀后形成的硫醇盐和磺酸盐还是油品氧化的催化剂,它会加速油品氧化生胶,生成的胶质促使发动机活塞、活塞环槽等区域形成漆膜沉积物3、硫元素经一系列反应形成硫酸,硫酸使柴油机部件迅速产生电化学腐蚀,并使排气阀、废气透平、排气管收到低温腐蚀4、生成的SO3还会恶化润滑油品质,是指编制,在活塞环区形成较硬的结碳,严重时将使活塞环粘死,引起燃气泄漏并加剧缸套磨损脱除油品中的硫可用“排硫杆菌”微生物法等石油或石油产品中的有机酸,可利用中和反应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用酸度或酸值表示酸度:中和100ml燃油中的酸时所需要的氢氧化钾mg数,用mgKOH/100ml表示酸值:中和1g石油或润滑油中的酸时所需要的氢氧化钾mg数,用mgKOH/g表示1-2 蒸馏与裂化反应石油的蒸馏工艺包括初馏(石油气、轻质汽油)、常压蒸馏(煤油、轻柴油、重柴油)、减压蒸馏(农用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石蜡等)石油的裂化工艺包括:热裂化:利用500℃左右高温将原子数较多、分子量较大的烃分裂成碳原子数较少、分子量较小的烃,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轻质油品催化裂化: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劣化,反应速度快,不饱和烃减少,产率和质量均有提高焦化:以减压渣油或常压渣油或沥青量高的重质油品为原料,在700℃或更高温度下进行深度裂化,以获得低级不饱和烃为主加氢裂化:重质油品在高温、高压及在催化剂、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加氢裂化反应,转变为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
油料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石油的化学组成1、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组成元素: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2、石油的有机物组成石油中有机物主要有烃类化合物与非烃类化合物组成①烃类化合物:由碳和氢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此类化合物在原油中占绝大部分,在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但在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不饱和烃(烯烃) ②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3、我国原油的组成特点从元素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油的特点之一,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腊、硫偏低(即三高一低)4、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加,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第二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1、为什么要研究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P13)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是评定石油和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也是设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依据。
为了作好石油及油品的集输、储存、管理和应用工作,必须研究油品各种物化性质的意义、影响因素和表示方法等问题。
2、表征油品蒸发性能的指标——蒸汽压与馏程3、油品蒸汽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是如何影响油品蒸汽压?蒸汽压与温度及油品组成有关:①同一油品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两相共存时,蒸汽压与汽液体积比有关;③油品的汽液比越小,气化率越低,蒸汽压就越高4、油品密度(1)影响油品密度的因素:油品馏分组成、化学组成、温度、压力①油品密度与馏分组成和化学组成有关a 、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密度随其沸点升高而增大;b 、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烃类,其密度不同:芳香烃密度>环烷烃>正构烷烃c 、分子中环数越多,其密度越大②温度对密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密度减小③压力对密度影响: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忽略④油品混合度对密度的影响当几种油品混合时,如果混合后体积具有可加性(同一温度下具有可加性),则混合油品密度也可按可加性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