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2X系统网络层与应用层标准化及测试验证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V2X系统网络层与应用层标准化及测试验证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PON产品测试方案

信而泰科技XPON测试解决方案 关键字PON无源光网络测试解决方案信而泰科技 摘要FTTx由于使用X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在网络中消除了放大器和有源器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网络安装和设备开通、维护的费用,正成为颇有竞争力的接入系统。随着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商用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对XPON系统进行合理地测试,已越来越成为许多设备厂商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生产及研发阶段XPON系统的测试提供完善的测试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主要的通信测试设备供应商,信而泰科技(TELETEST)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XPON测试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快速、低成本地部署产品生产并从中获益。 一、宽带XPON系统测试 与其他技术一样,宽带PON技术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测试,只有其功能、 性能符合要求才可以规模应用。本测试方案主要依据如下标准: YD/T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 光网络(EPON) YD/T1531-2006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 无源光网络(EPON) YD/T1809-2008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YD/T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 IEEE Std802.3-2005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 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 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用于用户接 入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参数、物理层和管理参数宽带PON系统测试结构如图1所示,PON系统由局端OLT、ODN(光分配网络)和用户端ONU(光网络单元)组成,为单纤双向系统。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ODN到达各个ONU;在上行方向(ONU到OLT),各ONU在指定时间发送信号到OLT。ODN由光纤和无源光分路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在OLT和ONU间提供光通道。 使用iTester网络测试仪进行XPON系统测试时,需将OLT接入网络测试仪的一个端口,将剩余ONU设备分别接入网络测试仪的其余端口,系统测试结构如图1。 北京信而泰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1

联通智能探针IPR网络环境下测试报告

联通智能探针I P R网络环境下测试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青海联通集团客户业务“端到端质量检 测系统”测试报告 2017年07月 目录 第1部分测试说明 1.1、测试设备及工具

1.2、测试信息 1.3、设备外观 智能探针硬件 RaisecomSLAPortal NViewNNM网管系统 第2部分测试内容 2.1、测试环境 业务描述: 测试业务为五四机房ATN950B-1至五四机房ATN950B-2专线业务,采用瑞斯康达智能探针检测其专线业务通道性能方案。 。 组网拓扑 网管实现: 在凤凰城放置一台专业的服务器,同时安装一台我司的 ITN8800当网管汇聚,分别与MSTP和IP-RAN网络打通,再由 ITN8800与我司的服务器对接,通过局端配置零配置功能使远端167

设备自动网管。既能实现业务的接入及智能探针的部署。其中SLAPortal、性能采集器及网管服务器均安装在凤凰城服务器上。2.2、测试步骤 1、按照组网拓扑中的组网方式进行设备安装,连接各个设备,放置尾纤,实现全面网管。 2、通过机房跳纤,与华为交换机对通,分配公网地址实现远程APP手机推送功能。 3、在五四机房两台ATN9590B设备下挂两台我司ITN167。实现业务的接入及智能探针的部署业务落到两台ITN167下行网口。接两台笔记本电脑进行文件互传。。 4、从NViewNNM网管上,开通两台ITN167的RCSAM端到端性能监控,实现业务的时延、抖动、丢包率及可用性,并且通过协议,实现业务开通测试报告及性能测试等多内容的报告输出。 测试内容。 、网管界面 业务开通测试报告 分析:此次业务测试带宽为2M的业务带宽,上图为网管界面输出的业务开通测试报告,带宽从2M的CIR到2M(CIR)+512kb(EIR)分为6个步骤进行测试,逐渐增加带宽,时延稳定在,丢包率从刚第一步的0%到第六步的29%业务测试为不通过。因为:最大时延大于时延阈值、最大抖动大于抖动阈值、丢包率大于丢包阈值,三者任意一个满足即不通过。

网上商城购物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GB8567——88)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对网上购物系统项目中所有的软件测试活动中,包括测试进度、资源、问题、风险以及测试组和其他组间的协调等进行评估,总结测试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测试工作。 本系统测试总结报告的预期读者是:项目组所有人员,测试组人员,以及指导老师。1.2背景 说明: a.被测试软件系统的名称:网上商城购物系统; b.任务提出者:XX; c.开发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小组成员xx; d.用户:XX; e.本系统将使用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存储系统。 1.3定义 (1)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以取代CGI的技术,基于目前绝大多数网站应用于windows平台,asp是一个位于windows服务器端的脚本运行环境,通过这种环境,用户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的交互式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 (2)ADO:ActiveX Data Object, ActiveX 数据对象; (3)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1.4参考资料 1、《ASP程序设计及应用》张景峰主编第011903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 2、《数据库原理及其教程(第三版)》黄德才主编第088716号科学出版社2010.6 3、《ASP+SQL Server动态网站开发从基础到实践》杨世锡,赵辉编著第377507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ASP+SQL Server项目开发实践》黄雷编著第38854号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Dreamweaver 8与ASP动态网站开发自学导航》戎马工作室编著第298301号机

宽带测试项目方案

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网络宽带测速项目方案 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日期:2015年8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目标 1 三、项目内容 1 3.1 固定宽带网络测速1 3.2 移动网络测速 1 3.3 宽带测速反牵终端2 四、项目方案 2 4.1 固定宽带网络测速2 4.2 移动宽带网络测速5 4.3 宽带测速反牵终端5 五、工作分工 6 5.1 宁夏管局及运营商6 5.2 信通院 6 六、项目进度安排6 七、项目经费预算7

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 31号)精神,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2015年6月发布《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宽带宁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5] 51号),以推进自治区宽带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通知》中提出将在五年内,分普及和优化升级两个阶段推进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区网民突破480万,固定宽带用户超过160万户,4G网络覆盖城乡,3G/LTE用户超过650万户。通过“宽带宁夏”建设吸引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在“中卫后厂”、“智慧银川”安家落户,开拓中阿国际数据服务,为发展中阿互联网经济和建设“一带一路”网上丝绸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为落实“宽带宁夏”建设思路,《通知》中要求宁夏通信管理局组织电信企业,分步实施出省带宽改造和扩容,提升宁夏骨干网传输能力,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宽带测评”体系和“宽带城市”评价体系,建立覆盖宁夏全区的宽带发展动态测评体系,依据实时监测和分析,督促企业宽带各环节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宽带网络应用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和改善宁夏网民互联网应用体验。 在建设“宽带宁夏”的战略需求下,为全面掌握宁夏互联网宽带发展水平,更好地支撑自治区宽带发展部署,促进“宽带宁夏”建设的快速开展,本项目将在宁夏互联网开展固定宽带测速、移动宽带测速工作,并将测试结果通过反牵终端实现图形化展示。 项目目标 结合宁夏通信管理局(以下简称宁夏管局)和广大网民关注热点,拟对2015年宁夏互联网网络进行宽带测速,重点完成全自治区网络的固定宽带测速、移动测速,以及按月采集宁夏网络性能数据、全国各省对宁夏重点网站访问性能数据并开发反牵终端,从运营商、带宽、地市等多个维度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展示。 项目内容 为完成上述目标,拟提出以下项目内容: 固定宽带网络测速 固定宽带网络速率指标统计 由宁夏管局协调在全省发展一定数量宽带测速友好用户(用户发展要求见附件),先期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在省会城市部署的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服务器,以及信通院开发完成的具备宽带测速功能的家庭智能路由器,实现对各主导固定宽带服务商(电信、联通、移动(含铁通),下同)的固定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测试数据的采集。 针对同批宽带测速友好用户,使用信通院开发完成的具备宽带测速功能的家庭智能路由器,实现对主导固定宽带服务商的固定宽带上网体验指标,包括固定宽带用户平均下载速率、网页浏览平均首屏呈现时间、网络视频平均下载速率的监测采集。 对采集到的数据,分运营商、分接入速率、分地市统计宁夏的宽带接入速率指标、上网体验(固定宽带用户平均下载速率、网页浏览平均首屏呈现时间、网络视频平均下载速率)指标,在反牵终端上呈现。 宽带网络性能指标统计 依托信通院部署的互联网性能监测分析平台,按月采集宁夏宽带网络性能指标数据,包括互联网骨干网(电信、联通、移动)网内、网间、国际性能(时延、丢包)以及各省对于宁夏重点网站(5个以下)的访问性能,并在反牵终端上呈现。 移动网络测速 测速方案设计 依据《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移动宽带接入》行业标准,依托信通院宽带测速平台和移动测速

路由器功能性测试报告

A2路由器DQA测试报告

目录 测试环境 (4) 测试设备及环境 (4) 测试硬件 (4) 测试软件 (4) 测试环境 (4) 一、设置向导 (5) 静态IP地址 (5) DHCP客户端 (5) PPPOE 拨号 (6) 二、模式设置 (6) 网关模式 (6) 桥接模式 (7) 无线网络服务提供商 (7) 三、无线 (8) 基本设置 (8) 禁用无线网络接口 (8) 无线网络频段测试 (8) 多AP设置 (9) 无线模式测试 (9) 网络服务标识测试 (10) 信道带宽测试 (10) 信道测试 (11) 广播网络服务标识 (11) 数率测试 (12) 显示活跃的客户端 (12) 扩展网络服务标识 (13) 高级设置 (13) 发射功率测试 (13) 安全 (14) 访问控制 (14) WDS 设置 (14) 站点扫描 (15) WPS 设置 (15) 时间表 (16) 四、 TCP/IP 设置 (16) 局域网设置 (16) 局域网IP地址更改测试 (16) 局域网DHCP地址范围、DHCP 测试 (17) 局域网静态DHCP测试 (17) 广域网设置 (18)

静态IP地址 (18) DHCP客户端 (18) PPPOE 拨号 (19) WAN口带宽测试 (19) WAN口启用PING (20) 在WAN口上启用WEB 访问 (20) 五、防火墙 (21) 端口过滤 (21) IP地址过滤 (21) MAC地址过滤 (21) 端口转发 (22) URL过滤 (22) 隔离区(DMZ) (23) 虚拟局域网 (23) 六、服务质量控制 (23) 下载限速 (23) 上传限速 (24) 七、管理 (24) 状态 (24) 统计信息 (25) 动态域名服务 (25) 时区设置 (25) 拒绝服务攻击 (26) 日志记录 (26) 升级固件 (26) 八、测试结论 (28)

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 系别:通信工程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2013年11月20日

GSM是一个开放的标准系统,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GSM系统已经成为最成熟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全球绝大多数移动运营商都采用了这种系统。到目前为止,GSM网络已经覆盖近300个国家,有500多家运营商经营GSM网络,总用户数超过12亿。同时随着GPRS的开通和大力发展,GSM网络已经平划渡到2.5G移动通信系统。而且有85%的GSM移动通信运营商选择GSM~GPRS~3G 的发展之路。根据欧洲计划,GSM将进一步过渡到WCDMA,这是目前较成熟,也是今后主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我国从1992年在嘉兴建立和开通第一个G S M演示系统,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目前我国的GSM用户突破5亿,中国移动通信也成为世界上用户最多、网络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自投入商用以来,GSM标准得到不断验证,而且稳步发展。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数据通信,包括承载业务和115kbit/s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另外,GSM 将成为最复杂的移动电话系统——覆盖整个地球的卫星系统的基础。GSM正在不断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如开发微蜂窝、微微蜂窝基站,为室内商业环境提供无缝无线接入。对于GSM通信系统和移动网络,在论文中都将得到详细和完整的介绍。由此可见,GSM网络正在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因此加强网络优化,搞好运行维护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关键。一个完善的网络往往需要经历从最初的网络规划、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到网络优化的历程,并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字:GSM网络及移动通信。

通信网络-详解无线局域网测试方法

WLAN测试方法 方法一传统的协议分析观点 早期无线网测试基本上都以协议分析作为主要方法,这是因为,无线的传输基于微波,通过空间传输,网络传输的介质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因此完成对传输数据包分析测试,从网络应用角度上完成网络传输的性能问题测试,就足可以完成无线网络的测试工作。常见的这类协议分析多数是基于软件对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捕包和解码及分析等功能来实现的。自上而下的网络分析方法是相当多的网络管理人员熟悉的手段,因此就产生了这样的观点:认为传统的协议分析技术能完全解决无线网络的测试需求。 事实并非如此,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其实更需要测试。无线网络虽然摆脱了传统有线网络介质上的物理特性约束,但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理层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说三维空间是无线网络传输的媒介,微波是数据传输的载体。以802.11b为例,2.4G的传输频率是公共的无线频率,与蓝牙、微波炉以及各种微波设施相同,无线网络的信号是否会埋没在各种干扰噪声之中呢?此时无线传输的各种信道的信号强度、噪声强度,信噪比成为检测无线局域网物理层传输性能的最基本的参数。这与局域网中对五类和六类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参数测定一样,衰减、近端串扰、回波损耗等性能参数决定了铜线的布线系统通信质量。 方法二无线射频分析观点 由于无线局域网是基于微波射频传输的,因此有人就认为对它的测试主要集中在对射频分析上,它能够完成无线局域网物理层的全部测试,也就完成了无线局域网的安装测试问题。这种测试类似于布线测试,如五类链路测试和光缆链路测试。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反映无线局域网链路层以上的传输性能情况,就如我们不能说马路宽敞平直,就认为这是一条畅通的道路一样。没有实时的网络流量分析、网络吞吐量测试以及协议和应用统计,就无法真正满足无线网络性能以及安全性的测试需求。 在双绞线为基础的网络中,布线阶段和网络建设阶段是非常明确的两个阶段。由于综合布线建立的是一个与应用无关的布线系统,所以在布线过程中只对布线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不考虑网络的传输问题。而无线局域网的基础建设中,物理介质和网络应用是二合一的整体,所以即使是无线网络的工程测试,也绝不能仅仅测试物理信号那么简单和片面。 在底层测试上,无线局域网与布线系统测试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即布线系统的性能是基于点对点确切链路来保证的,而无线局域网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以无线广播的方式传输,

网络测试与分析报告

《网络测试与分析》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测试与分析 学生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广聪

2016 年 12 月 31 日

一、网络测试基本理论问答 1、在网络综合布线中,双绞线的接线图测试有哪几种常见的测试方法? 答:接线图测试主要是检查线路的连通性,检查安装连接的错误。主要内容包括端端连通性,开路(open),短路(short),错对(cross),反接(reverse),串绕(split)。接线图测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端端连通性,开路测试、短路测试、对错测试、反接测试、串扰测试。与线序有关的故障:错对,反接,跨接等通过测试结果屏幕直接发现问题。与阻抗有关的故障:开路,短路等使用HDTDR定位。与串扰有关的故障:串绕使用HDTDX定位。 2、简述传输时延和时延偏离的基本概念。 答:传播时延是指一个信号从电缆一端传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它也与NVP 值成正比。在确定通道和永久链路的传输时延时,在1MHz~100MHz的范围内连接硬件的传输时延不超过2.5ns。所有类型通道配置的最大传输时延不应超过10MHz频率测得的555ns。所有类型的永久链路配置的最大传输时延不应超过在10MHz频率测得的498ns。 延迟偏离是在电缆里传播延迟最大的与最小的线对之间的传输时间差异。同一电缆中的各个线对之间由于缠绕比例不同,造成了长度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传输时延的差异。对于同时使用多个线对的传输数据协议,当信号通过不同的线对的到达时间相差过大时,就会造成数据丢失。一般要求在100米链路内的最长时间差异为50纳秒,但最好在35纳秒以内。 3、简述采用DTX网络测试仪测试线缆长度的基本原理。 答:采用DTX网络测试仪测试线缆长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时域反射计(TDR)的测试技术。DTX测试仪就是采用这一技术进行长度测量。测试仪从铜缆一端发出一个脉冲波,在脉冲波行进时如果碰到阻抗的变化,如开路、短路、或不正常接线时,就会将部分或全部的脉冲波能量反射回测试仪。依据来回脉冲波的延迟时间及已知的信号在铜缆传播的NVP(额定传播速率) 速率,测试仪就可以用NVP乘以光速再乘以往返传输时间的一半计算出脉冲波接收端到该脉冲波返回点的长度。 NVP=信号在电缆中的传输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100% NVP是以光速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69%。NVP的值会随着电缆彼此的不同略有差别,具体的NVP值可以从电缆的生产厂家公布的规格中获得。NVP通常取值在69%左右。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知道,使用TDR技术测量出的长度为绕线的长度(并非物理距离),绕对之间长度可能有细微差别(对绞绞距的差别)。

无线网络功能测试方案

无线局域网测试方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总体需求分析 (2) 第2章测试范围及设备 (2) 2.1厂家需要提供设备 (2) 2.2厂家需要提供测试软件 (2) 2.3测试拓扑图 (3) 第3章测试内容 (4) 3.1基础性能测试 (4) 3.1.1零配置轻量级AP管理 (4) 3.1.2用户在不同AP下接入相同SSID的动态VLAN分配 (5) 3.1.3室内AP的MESH连接 (6) 3.2无线性能指标测试 (6) 3.2.1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行吞吐率测试 (6) 3.2.2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下行吞吐率测试 (7) 3.2.3802.11a/b/g AP接入802.11a/b/g终端上、下行吞吐率测试 (8) 3.3安全性测试 (9) 3.3.1认证加密支持能力 (9) 3.3.2非法AP的检测及压制 (10) 3.3.3无线IDS/IPS功能 (11) 3.3.4SSID信息保密 (12) 3.3.5假冒IP地址阻断 (13) 3.3.6无线控制器失效对AP的影响 (14) 3.3.7无线接入用户之间的隔离 (15) 3.4管理维护 (16) 3.4.1客户端RF链路检测 (16) 3.4.2客户端的远程排障功能 (17) 3.4.3实时热感图 (19) 3.4.4非法AP、终端实时定位 (19) 3.4.5无线网络状态仪表盘(设备、终端、协议...) . (20) 3.4.6无线设备状态管理 (21) 3.4.7终端设备状态 (22) 3.4.8无线安全管理 (23)

在线考试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结合测试计划预先的规定对所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物理和逻辑上的全面测试,找出其中存在的编码和页面风格等存留的错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点,同时也将系统的精确度提升为最大。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当今远程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考试是考察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无纸化的考卷,考试的随时性,随地性,这些特点都是研究并开发网络考试系统主要的原因,

服务器测试报告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老校区 服务器测试报告 1.简介 针对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校园网建设及老校区网络接入建设工程,我逸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经专业人员分析及研究,依据测试计划对新校区的DNS、WEB、FTP、VOD服务器做出如下测试。 1.1目的 该“测试计划”文档有助于完善网络环境,分析解决模块出现的问题: ●确定现有项目的信息和应测试。 ●列出测试方法和策略,并对这些策略加以说明。 ●确定所需的资源和测试的工作量。 ●列出测试项目的可交付元素。 一、DNS服务器测试报告: 1.1测试范围 该项目中共需测试模块包括:DNS服务器的环境测试、DNS服务器的可用性测试、DNS 服务器的地址解析测试。 2.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2.1测试参考文档 下表列出了制定测试计划时所使用的文档,并标明了各文档的可用性:

2.测试参考文 3.测试进度 4.测试资源 4.1人力资源 下表列出了在此项目的人员配备方面所作的各种假定。 4.2测试环境(用于系统集成测试)

5.测试策略 5.1DNS服务器的环境测试 5.2DNS服务器的可用性测试 5.3DNS服务器的地址解析测试

5.4 特别故障记录 二、WEB服务器测试报告: 1.2测试范围 该项目中共需测试模块包括:WEB服务器的可用性测试 2.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2.1测试参考文档 下表列出了制定测试计划时所使用的文档,并标明了各文档的可用性:[注:可适当地删除或添加文档项。] 2.测试参考文

3.测试进度 4.测试资源 4.1人力资源 下表列出了在此项目的人员配备方面所作的各种假定。 4.2测试环境(用于系统集成测试) 下表列出了测试的系统环境 5.测试策略 5.1WBE服务器的环境测试

实验四双口网络测试报告

警告:本实验报告是居于模拟万用电表MF47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可以模仿,切勿抄袭! 实验四 双口网络测试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双口网络的基本理论。 2. 掌握直流双口网络熟传输数据的测量技术。 二、 原理说明 对于任何一个线性网络;我们所关心的往往只是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电压和电流间的,互关系,通过实验测定力方法求取一个极其简单的等值双口电路来代替原网络,此即为“黑盒理论”的基本内容。 1.一个双口网络两端口的电压和电流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多种形式的参数方程来表示。本实验采用输出口的电压2U 和电流2I 作为自变量,以输入口的电压1U 和电流2I 作为应变量,所得的方程称为双口网络的传输方程。如图4-1所示的无源线性双口网络(又称为四端网络)的传输方程为 式中的A、B、C、D为双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其值完全决定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各支路元件的参数值,这四个参数表征了该双口网络的基本特性,它们的含义是: 20 10 U U A = (令02=I ,即输出口开路时) S S I U B 21= (令02=U ,即输出口短路时) 20 10 U I C = (令02=I ,即输出口开路时) S S I I D 21= (令02=U ,即输出口短路时) 由上可知,只要在网络的输入口加上电压,在两个端口同时测量其电压和电流,即可求出A、B、C、D四个参数,此即为双端口同时测量法。 2.若要测量一条远距离输电线构成的双口网络,采用同时测量发就很不方便,这时可采用分别测量法,即先在输入口加电压,而将输出口开路和短路,在输入口测量电压和电流,由传输方程可得。 C A I U R == 101010 (令02=I ,即输出口开路时) D B I U R S S S == 111 (令02=U ,即输出口短路时) 然后在输出口加电压测量,而将输出口开路和短路,由此可得 C D I U R == 202020 (令01=I ,即输入口开路时)

IIM网络即时通讯系统 测试计划说明书

IIM网络即时通讯系统 测试计划 项目开发人员一览表

编写说明 标题:IIM网络即时通讯系统测试计划类别:文档 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 2003 中文版 编写历史: Leader评分:

目录 一、引言 (4) 1.编写目的 (4) 2.项目背景 (4) 3.定义 (4) 二、任务概述 (5) 1.目标: (5) 2.运行环境: (5) 3.需求概述: (5) 4.条件与限制: (5) 三、计划 (5) 1.测试方案 (5) 2.测试项目 (5) 3.测试机构及人员 (6) 4.测试进度 (6) 四、测试项目说明 (7) 1.客户端: (7) 1)登录部分测试: (7) 2)注册模块测试: (7) 3)好友管理模块: (7) 4)私聊模块: (8) 2.服务器端: (8) 1)数据库模块: (8) 2)界面模块: (8) 3)通讯模块: (9) 五、评价 (9) 1.范围 (9) 2.数据整理 (9) 3.量度 (9)

测试计划 一、引言 1. 编写目的 本阶段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IIM即使聊天系统做概要设计,主要解决该系统需要的程序模块的设计问题,决定模块间的接口,模块的结构设计,以及数据结构等相关问题。 本文档可作为IIM网络即时通讯系统设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程序员,测试人员、使用人员的参考资料。 2. 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07级网络即时通讯系统小组开发的,此次开发的IIM网络即使通讯软件是一个可以运行在windows ,Linux 等平台上的可移植性较强的软件。 3. 定义 [1] 服务器: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是网络上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 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相应的应用软件,为网上 用户提供共享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一种高性能计算机...... 执行一种服务的任务。服务器执行客户调用的服务,并向客户返回结果 代码。对于网络服务来说,NSS是服务器,LNS主机应用程序是客户。 当这种关系颠倒时,LNS主机应用程序还能在LNS体系结构的顶层建 立自己特定应用的服务。 [2] 客户端:这里的客户端指的是能够合法的连接服务器并且能够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的运行在用户的计算机上的程序或称为客户机,是指与服务器(server) 相对应,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一般安装在普通的客户机,需要 与服务端互相配合远行。 [3] 注册:用户在使用软件的实际功能前将自己的信息进行登记 [4] ID: ID=Identification 身份。就是用户名或帐号,是能证明用户身份的替 代物,在此次开发的软件里id是唯一的,是用户注册的时候填写的涌 来证明自己身份的账号。 [5] IIM(PP)网络即使通讯软件:本次开发的产品的名称。 [6] c/s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端式的应用程序结构,也是本系统采用的结构模式。 [7] 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统称为端,本软件所有客户端之间的聊天信息都要通 过服务器端进行管理和转发,所以只存在一种端与端之间的通信关系即

网络优化测试报告

网络优化测试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测 试 业 务 区 路测数据分析报告 () 目录 第一章网络概况.............................................................................................................................. 网络基本情况 ............................................................................................................................... 站点分布图 ................................................................................................................................... 测试方法介绍 ............................................................................................................................... 第二章测试结果及分析.................................................................................................................. RX P OWER ..................................................................................................................................... S TRONGEST E C/I O.......................................................................................................................... A GGREGATE E C/I O ......................................................................................................................... T X P OWER....................................................................................................................................... F-FCH FER .................................................................................................................................... TX A DJ........................................................................................................................................... 第三章网络性能统计.................................................................................................................... C ALL S ETUP R ATE.......................................................................................................................... C ALL D ROP R AT E ........................................................................................................................... H ANDOFF S TATISTICS R ESULT........................................................................................................ A IR I NTERFACE S ETUP D ELAY........................................................................................................ 第四章测试结论..............................................................................................................................

光纤测试方案

1.Power灯不亮 电源故障 2.LOS灯亮必有以下故障: (a)从机房到用户端的光缆已经断了; (b) SC尾纤与光纤收发器的插槽没有插好或者已经断开。 3.Link灯不亮可能有如下情况: (a)检查光纤线路是否断路 (b) 检查光纤线路是否损耗过大,超过设备接收范围 (c) 检查光纤接口是否连接正确,本地的TX 与远方的RX 连接,远方的TX 与本地的RX连接。 (d)检查光纤连接器是否完好插入设备接口,跳线类型是否与设备接口匹配,设备类型是否与光纤匹配,设备传输长度是否与距离匹配。 4.电路Link灯不亮故障可能有如下情况: (a)检查网线是否断路 (b) 检查连接类型是否匹配:网卡与路由器等设备使用交叉线,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使用直通线。 (c) 检查设备传输速率是否匹配 5.网络丢包严重可能故障如下: (a)收发器的电端口与网络设备接口,或两端设备接口的双工模式不匹配。 (b)双绞线与RJ-45头有问题,进行检测 (c)光纤连接问题,跳线是否对准设备接口,尾纤与跳线及耦合器类型是否匹配等。 6. 光纤收发器连接后两端不能通信 (a)光纤接反了,TX和RX所接光纤对调 (b)RJ45接口与外接设备连接不正确(注意直通与绞接)光纤接口(陶瓷插芯)不匹配,此故障主要体现在100M带光电互控功能的收发器上,如APC插芯的尾纤接到PC插芯的收发器上将不能正常通信,但接非光电互控收发器没有影响。 7. 时通时断现象 (a)可能为光路衰减太大,此时可用光功率计测量接收端的光功率,如果在接收灵敏度范围附近,1-2dB范围之内可基本判断为光路故障 (b)可能为与收发器连接的交换机故障,此时把交换机换成PC,即两台收发器直接与PC连接,两端对PING,如未出现时通时断现象可基本判断为交换机故障

网络安全系统测试报告

网络安全系统测试报告 测试地点:中国XXX研究院 测试单位:

目录 一、功能测试 (2) 1.1网络地址转换测试 (2) 1.2端口映射测试 (4) 1.3IP地址和MA C地址绑定测试 (6) 1.4基于用户名称过滤的测试 (7) 1.5IP包过滤测试 (9) 1.6带宽管理测试 (10) 1.7日志记录测试 (12) 1.8 HTTP代理测试 (15) 1.9FTP代理测试 (17) 1.9SMTP代理测试 (19) 1.10POP3代理测试 (21) 1.11SNMP测试 (23) 1.12SSL功能测试 (24) 1.13SSH功能测试 (26) 二、配置规则测试 (28) 2.1外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2 (28) 2.2外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3 (29) 2.3外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4 (30) 2.4外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39 (31) 2.5外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60 (32) 2.6SSN区主机211.167.236.2访问外网 (33) 2.7SSN区主机211.167.236.3访问外网 (34) 2.8SSN区主机211.167.236.4访问外网 (35) 2.9SSN区主机211.167.236.39访问外网 (36) 2.10SSN区主机211.167.236.60访问外网 (37) 2.11内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2 (37) 2.12内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3 (38) 2.13内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4 (39) 2.15内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39 (40) 2.15内网用户访问SSN区主机211.167.236.60 (41) 2.16内网用户访问外网 (42) 三、攻击测试 (43) 3.1防火墙与IDS联动功能 (43) 3.2端口扫描测试 (45)

fluke网络测试分析报告

Fluke网络测试结果分析报告 班级:330910 姓名:蔡卿莹 学号:33091012

一、实验背景 为了熟练掌握线缆测试的几个参数以及使用fluke测试仪器。我们制作了一根有缺陷的双绞线,测试这根双绞线的参数,看看哪几个参数能通过,哪几个会失败。这次我们小组主要测试了网线的RL回波损耗、传输时延、ACR衰减串扰比、NEXT近端串扰、接线图、电阻等等一些数据。 二、现场测试参数: 现场测试首先要确定测试时依据的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这一点在FLUKE 的设备上非常容易实现,只需要在测试之前选择一项标准即可,FLUKE已经预先将常用的标准内置于其设备之中。为了确保现场测试的准确性和认证测试的权威性,一般都要测试多项技术参数,只有这些技术参数都符合标准规定,才能给出相应的认证。 三、实验过程: 这次试验主要测试有接线图、回波损耗、Next、插入损耗、ACR—F、电阻接线图: 接线图测试是为了测试所连通道或永久链路的双绞线其线序连接的正确性。 我们的测试结果为六号线路断开,所以接线图不合格。 回波损耗(RL): 信号传输时,电缆阻抗的变化产生 RL ,因此,导致阻抗变化的因素都会影响RL 。这包括视频电缆的基本结构,即中心导体的尺寸、形状和组成,绝缘或介电材料的选择和制造,屏蔽方式和材料的选择,护套的打印方法也是影响回波损耗的因素。 它是反射系数的倒数,以分贝表示。RL的值在0dB到无穷大之间,回波损耗越小表示匹配越差,反之则匹配越好。0dB表示全反射,无穷大表示完全匹配。在移动通信中,一般要求回波损耗大于14dB(对应VSWR=1.5)。 回波损耗是由于阻抗不连续/不匹配所造成的反射 测量整个频率范围内信号反射的强度 产生原因:特性阻抗之间的偏离 线缆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

在线考试系统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薛靖峰学号:1009034122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设计题目:“MIS”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苏贵影 2014年3月 06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克萨斯等十个州创建各州以及各高等院校相互认可的学位证书以及相应的教学体系,从而正式拉开网络远程考试的序幕。著名的考试机构有美国思而文学习系统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从事教育和计算机化考试服务的专业公司,在世界的6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200多个考试中心,可用25种语言提供近百个不同类型,一千多种考试,每年全球参加计算机化考试的人数约400万。当今大部分的授证机构均委托思而文公司为其进行测试、评估。最出名的网络教育案例,当属美国政府举办的TOFEL考试[4],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均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TOFEL培训与考试,大大减少了美国政府对于此项考试的开支,并能更快速、准确地为期望进入美国学习的学生服务。目前美国约有80所大学允许学生通过网络考试获得学位,另外,加拿大、英国等其它西方国家也在大力开展网络考试系统。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突飞猛进相比,国内的计算机考试技术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晚,但国内在网络远程教学研究工作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各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高校己陆续在网上设立了自己的考试系统,并开展相关研究。国家信息产业部也开发了办公自动化证书CEAC远程考试系统、红旗Linux远程考试系统[5]。 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考察和试用,我们发现它们具备以下特点[6]:(1)C/S 结构和B/S结构并存,但基本都可以在网络上使用;(2)大都提供自动组卷和自动评卷功能,但水平参差不齐;(3)考核软件使用仿真模拟环境和调用真实环境两者都有;(4)均采用了开放式试题库,扩充比较容易;(5)对题库的分析管理部分都比较重,都提供了最基本的功能。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考试使用计算机的尝试是从计算机类考试开始的,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多项全国计算机考试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测试。1991 年开始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1994年起开始的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办、教育部批准的非计算机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7]。这些使用计算机的考试旨在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使用能力,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虽然它们适用的系统经历了几次升级,考试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但基本的考试形式一直延用至今。另外,人事系统为评定职称开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财务系统推出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次飞跃,在考试中计算机取代了纸和笔,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