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6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业消费者行为研究第一部分:背景与导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本文将从基于大数据的旅游业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模型,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旅游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二部分:旅游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者行为是个体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的各种活动或购买决策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动机、选择、行动等方面的总和。
旅游消费者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家庭状况等方面。
不同的个体因素会对旅游消费者的旅游需要、旅游目标和旅游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年轻人更爱于探险旅游,而老年人更喜欢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
2.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方面。
不同文化、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例如中国人热爱购物,美国人注重休闲,日本人讲究品味。
2.3 环境因素旅游消费者行为还受到一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
例如黄金周旅游旺季,旅游景区人满为患,交通拥堵等,都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第三部分: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是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框架或模式,是旅游企业进行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重要工具。
3.1 层次分析法 (AHP)AHP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决策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对旅游消费者多维复杂决策进行分析和选择。
3.2 因子分析法 (FA)FA是一种对复杂旅游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寻找影响旅游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行为模式。
名词解释1.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
2.动机:是激发人们采取行动,努力实现目标,满足某种需要的愿望。
它是决定行为,并使行为持续指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动力。
3.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活动参与人对特定交易信息在质和量上的掌握程度不相等,有些参与人比另一些参与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且双方都知道这种信息分布状态。
4.学习:是指人们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5.旅游感知:旅游者的感知,即旅游感知,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在人脑中的整体反应。
6.感知距离:就是指人们从主观意识出发,凭借其所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而对两地之间实际距离所作的估计。
7.社会感知:是指个体对他人以及他人的社会行为和规律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的感知、对自己的感知、对人际关系的感知等。
8.旅游态度:是态度概念的一种具体化。
由于旅游消费的特殊性,可以认为旅行态度是旅游消费者在了解、接触、享受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对旅游本身、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旅游企业较为稳定的看法和评价。
9.态度的改变:是指一个人已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后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的过程。
10.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群体。
11.从众:是社会影响个人的方式之一。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在知觉、判断、观念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2.角色超载:是指个体承担的角色太多或角色对个体的要求太高,以致超载了个体在时间、金钱和精力上所能达到的限度。
13.角色冲突:是指人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某些方面不相容,或人们对同一角色的期待和理解的不同而导致的矛盾和抵触。
14.参照群体:是指这样一个群体,该群体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被个体作为他或她当前行为的依据。
旅游导论1.旅游体系雷珀的模型利用旅游者的活动过程巧妙地整合了前面提到的问题,找到了行业和部门的定位,并提出了所有的旅行活动本身都会涉及到的地理因素。
该模型包括:(1)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体系的参与者。
(2)地理因素a.客源产生地代表着旅游客源市场,是刺激和激励旅游发展的“动力”b.旅游目的地代表着旅游的“活动中心”。
可明显地感受到旅游的各种影响,因此应实施旅游规划和管理战略。
是旅游者存在的前提,向旅游者提供众多的独特的不断变化的具有文化历史和自然内涵的旅游资源。
对旅游者的“拉力”可创造旅游需求。
c.旅游交通系统不仅表示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短暂过程,还包括旅游途中可能访问的中间站点。
(3)旅游业。
是指各类旅游企业和旅游部门构成、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
以上三个要素相互关联。
雷珀模型通过对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个主要因素的考察阐明了旅游业还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行业。
旅游需求:不稳定性、季节性和无序性;旅游供给:脆弱性和非灵活性。
这是造成旅游目的地经济波动的可能因素。
雷珀模型展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研究原理:所有的旅游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旅游的定义从雷珀的模型中可以看出,旅游是由一系列个人、企业、部门和地区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体验的活动。
旅游具有多项性和多面性,它涉及到多种生活方式和各类经济活动。
这反映了旅游的复杂性。
·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居环境、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署1994年)旅游的两个基本要素: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目的地的逗留。
最短时间:一夜(未过夜的访问者被称为当日游者或短途游者)最长时间:一年严格按照旅游目的地划分旅游的类型。
建议的距离是:离开常居环境160千米·从供给的角度定义旅游雷珀的概念性定义是: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愿望的所有的企业、组织机构和设施构成的行业。
初步刺激因素 概念性框架 收集信息 界定假设 构思选择方案 对结果的预测 对选择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 决策 结果图1 瓦哈比等人的旅游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型图2 斯莫尔的旅游决策过程模型Ⅱ 影响旅游行为的个人和社会因素Ⅳ 服务分销的特点和特色Ⅰ旅游刺激 广告和促销 旅游文献资料 其他旅游者的建议和描述 旅游企业的建议和推荐 社会经济状况 个性特征社会影响和渴求态度和价值观念动机 愿望/需要 期望旅游需要信息搜寻评估旅游选择方案决策Ⅲ 外部变量 对旅游中介的信任 时间、金钱等因素的限制对主观和客观风险的评估以前的旅游经验 目的地形象 旅游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所提供旅游安排的类型花费与价值的关系:是否物有所值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是否吸引人、令人愉悦供选择的旅游机会的范围图3 个人旅游者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模型梅奥和贾维斯的理由决策影响因素模型旅游 决策者个性特征学习感知态度动机角色和家庭影响参照群体文化和亚文化社会阶层旅游者特征:社会经济背景和行为特征旅游意识旅途的特征对旅游中介的信任 旅途花费/消费价值旅游者感觉中旅游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旅途持续的时间与人共处的压力旅途压力参与者数量旅途的距离信息搜寻目的地印象继续搜寻信息评估可选择的旅游方案旅游决策准备旅游旅游体验与满意感评价旅游愿望目的地资源和特色主要的资源旅游设备和服务地理和环境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当地居民的友善程度图4 玛蒂森和沃尔提出的旅游决策过程模型图5 度假旅游者行为模型莫霆荷第二部分:购后评价购后信息 充分评价成本——收益分析继续使用产品强化认识不一致接受高度赞同不表态拒绝极度否定中性 中性期望事实 证实非证实满意/不满意激活的一组备选方案个性 生活方式 认知角度 动机内在环境影响树立信心抑制因素 意图态度家庭影响选择标准 认知风险 决策 购买第一部分:决策前与决策过程搜集 感知偏差 认知结构注意和学习对信息的敏感度旅游刺激物 偏好结构刺激过滤理解第三部分:未来决策制定重复购买的可能性重复购买 (中等赞同) 重复购买 (高度赞同)犹豫 拒绝购买后续行为 直接再购未来再购 (连续、短期、中期、长期)修订再购 走向竞争图6 旅游消费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型米德尔顿购买者特征和决策过程刺激输入 沟通渠道 旅游行业生产和营销的竞争性旅游产品广告 促销活动 宣传手册 个人销售 公共关系朋友 家庭 参照群体信息过滤学习 经济和社会地位感知心理特征动机 需要 欲望 目标 产品 品牌 价格 营业厅态度 购买和消费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