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27.59 KB
- 文档页数:10
一、列举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列举古希腊的英雄6位左右。
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俄狄浦斯、忒修斯、奥德修斯、阿伽门农2.列举古希腊的主要城邦及城邦的主要特点。
雅典、斯巴达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3.列举罗马成为超级帝国的原因。
1、以战争征服邻国,尚武的民族性格、视死如归的荣誉意识,顽强的意志,追逐功利、遵守纪律2、以奴隶制发展经济3、以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做出正确决策4.列举文艺复兴著名的文学作品6部。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彼特拉克的《歌集》、塞凡提斯的《唐吉诃德》、拉伯雷《巨人传》、莎士比亚《哈姆雷特》5.列举启蒙运动著名人物。
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伏尔泰,培根6.列举古罗马的皇帝6位左右。
奥古斯都、提比里乌斯、盖乌斯、克劳狄乌斯、尼禄、加尔巴、奥索、维特里乌斯7.列举古希腊的主要哲学家6位。
泰勒士、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8.列举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经济方面:实行自己自足的庄园制经济形式,庄园主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
政治方面:基督教神学有很大的权力,通过思想.政治.税收等手段控制人们,神权同俗权相结合,一方面:神权和教权相互支持;另一方面:神权和教权相互斗争,争夺权利,都试图控制对方以谋求自己的利益.思想和文化方面:人们的思想受到封建神学的深刻影响,被神学所控制,文学作品大多以神学为体裁,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阻碍,约翰·威克里夫、扬·胡斯、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自然神论自然神论者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
又称理神论。
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
《西方文化概论》讲课提纲前言宇宙及地球的产生: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至200亿年。
太阳系是在大约是在50亿年前形成的,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
人类的产生:在40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只有无机物,随着大气和地表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有机物出现了,又经过数亿年的长期发展,到了太古代结束,元生代(距今24亿年)开始时,已经出现了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生命单体——生命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漫长进化已经开始。
生命最初诞生于原始海,即“原始汤”。
早期的生命都是在海水中成长的。
到了距今5.7亿年的古生代,海水中出现无脊椎动物。
距今4亿年时,鱼类出现。
距今2.3亿年的中生代,陆上爬行动物昌盛。
最后到了距今6700万年的新生代,哺乳类动物已经欣欣向荣。
距今30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猿类出现了。
古猿是现代人和现代猿的共同祖先。
人类和猿类的诀别,大约在400到500万年前。
一般认为,最早的猿人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
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到1万年。
在人类向各地分散的同时,逐步出现了肤色、发型、面型上有显著差异的各色人种。
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各个地域集团,适应各自不同的环境,而且彼此较为隔绝的缘故。
到了距今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各种族在全球已有了一个为今人所公认的大致分布:高加索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北非、东非和中东,并深入到印度和中亚;蒙古利亚人种(黄色人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北美洲;尼格罗一澳大利亚人种(黑色人种),分布于非洲和澳州及其周围。
此外,还有一些混合型人种。
同一人种里面,也有肤色深浅之别。
至此,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人,开始出现了。
当人类发现通过栽培植物也可以养活自己时,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便大大减弱了。
这是人类一个划时代的新发现。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根本差别在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食物的生产者,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食物的采集者。
于是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人类开始安稳地居住在一块土地上,畜养动物、栽培植物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
英美⽂化概论提纲Unit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1⼀ a brief introduction1.全称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P17 III 12.构成England LondonScotland EdinburghWales CardiffNothern Ireland Belfast--P17 III23.历史A公元43世纪RomanB公元7世纪Anglo –saxons 安格鲁撒克逊⼈C 8世纪末阿尔弗雷德⼤帝King Alfred北欧海盗D 1066年诺曼征服NormansWilliam of NormandyBattle of HastingsKing Harold4.英国内战 civil war 资产阶级⾰命⼆Scotland1. Glasgow 最⼤城市 --P16 II 82. ⼤学15世纪 ancient 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17 III 11三WalesUnlike England it did not fall to the Anglo-Saxon invaders of the 5th century --P16 II 11名词解释London:the largest city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country . London is dominant in the UK in all fields;government finance and culture.London is one of the top three financial centers in the worldUnit 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iiNorthern Ireland1.宗教爱尔兰⼈是天主教徒 Catholics英国⼈是新教徒 Protestants--P33 I 62.1921年独⽴ Irish State (分⽔岭)3.爱尔兰南部26郡成⽴⾃由邦北部6 郡仍属英国—P34 II 104 .Loyalist 民族派希望加⼊爱尔兰共和国Unionist 联合派亲英国5.The official IRA 倾向于政治⼿段解决–P34 III 4The Provisional IRA 军事–P35 III 5“The Bullet and the Ballot Box”—P35 III 106.区分 Sinn Fein是政党 --P33 I 8/P35 III 11,121919 IRA是军事团体⾮政党7 .1973年 Power-Sharing mechanism权利分享机制—P34 II 88.1972 “Bloody Sunday”—P34 II 79.1985 Anglo-Irish agreement --P33 I 910. Downing –Street Declaration唐宁街宣⾔授权英军司令直接⼲预北爱治安事务名词解释1.”Home-rule”:1914年被签署成为法律。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方近代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2.培养学生中西文化的比较意识,从而更好地认清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
3.增强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修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及科学等视角来审视西方文化的丰富性,从西方文化发展的具体历史语境中把握西方文化的特质。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每一章教学内容开始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2.授课过程中,要加强课上提问与互动,检查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3.课后以布置课外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做好下次课内容的提前预习、准备及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阅读与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先修课程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1.教学内容(1)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2)希腊悲剧的发展历程及命运悲剧的特点;(3)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4)希腊城邦文化的发展历程;(5)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6)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7)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及其衰落的原因。
2.重、难点提示(1)重点:爱琴文明与东方文明的联系;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悲剧的特点;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2)难点:为什么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古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古罗马为什么没有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发扬光大,而是走向了君主制。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1.教学内容(1)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2)基督教文化发展历程;(3)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成就;(4)十字军东征。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2)难点:中世纪教育与现当代的大学教育的联系与差异。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1.米诺斯(克里特)文明2.迈锡尼文明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三.赫西俄德的《神谱》①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②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1.城邦的发展:2.城邦及城邦与殖民地关系的特点:3.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变革:③二.斯巴达与雅典1.斯巴达2.雅典(1)直接民主制的实质:①①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1.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2.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②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③君主→僭主→民主:(2)雅典辉煌的精髓:②三.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精神1.希腊的宗教生活2.希腊悲剧③3.希腊喜剧④四.希腊哲学的发生与演化1.起源与概况:2.唯物主义代表及米利都学派的贡献:3.唯心主义:五.希腊的科学1.早期的希腊科学很难与哲学相区别⑤①雅典的民主制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制,而公民是一个建立在家族身份和财产资格之上的荣誉称号,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只是具有浓厚的贵族色彩的民主制。
②普遍弥漫的自由精神和宽容气氛。
③悲剧三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利庇得斯。
命运:A.命运使希腊悲剧的基本主题,是潜藏在悲剧主人公自由行动背后的一种决定论力量。
B.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在稍后的希腊哲学中发展为决定现象的本质,其实质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④代表人物:阿里斯多芬;意义: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化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演变,即从一种崇高典雅的整体主义和本质主义向自由散漫的个人主义和现象主义的演变,从普遍性的“命运”向个体性的自我意识的演变。
而这种时代精神的演变恰恰揭示了从希腊城邦时代向希腊化时代转化的文化实质。
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双重性的:A.一方面,他对当时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都进行了研究;B.但是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陋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严重阻碍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
西方文化概论一、爱琴文明: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
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
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
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
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
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
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
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
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
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I.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方式:面授II.课程描述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概览,学生将获得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
III.课程目标1.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2.掌握西方文化的重要元素,如宗教、哲学、艺术等;3.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尊重能力;5.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IV.课程内容1.西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a.文化的概念和种类;b.西方文化的定义;c.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古希腊文化a.古希腊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古希腊哲学、文学和艺术的特点。
3.罗马文化a.罗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
4.基督教文化a.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b.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
5.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a.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b.启蒙时代的主要思想和人物。
6.近现代西方文化a.工业革命的文化影响;b.科技和现代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c.当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和趋势。
V.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面授讲解的方式,介绍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引导学生对关键概念进行理解和思考。
2.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探讨西方文化的关键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西方文化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西方文化概论》大纲西方文化概论大纲引言-展示西方文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和重要性-介绍本大纲旨在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第一部分: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1.古希腊文化-希腊哲学、政治、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传承2.古罗马文化-罗马法、道德和道德观念的形成-罗马建筑和工程的贡献3.中世纪文化-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封建制度和骑士精神的重要性4.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文艺复兴艺术家和科学家的贡献第二部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1.自由与个人权利-西方文化中对个人自由的重视-人权和平等观念的发展2.民主与法治-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法治原则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3.科学与理性-科学方法的发展与应用-理性思维和实证主义的重要性4.社会正义与人道主义-反对不平等和歧视的理念-人道主义行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西方文化的艺术与文学1.文学与音乐-西方文学作品的代表性-古典音乐的发展与影响2.绘画与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3.建筑与设计-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特点-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创新第四部分:西方文化在当代世界中的影响1.全球化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在国际关系和贸易中的作用-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式2.西方文化与科技-科技发展对西方文化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时代对西方文化的挑战3.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西方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的应用-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结论-总结西方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和重要性。
西方文化史课程提纲第一章——第三章古希腊文化一、爱琴文明的发现二、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文字三、克里特迷宫四、希腊字母、荷马史诗、《伊索寓言》五、希腊神话六、希腊剧场、奥林匹克运动会七、《掷铁饼者》、《美神阿芙洛狄特》、《垂死的高卢人》、《拉奥孔群雕》、《米洛斯的维纳斯》八、勾股定理、希波克拉底、希腊三大悲剧家、阿里斯托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古希腊三种柱式、牧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第四章古罗马文化一、罗马建城的传说二、罗马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关系三、卢克来修、西塞罗、凯撒(文化方面)、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波里比阿、李维、塔西陀、普鲁塔克、托勒密、《金驴记》四、拉丁字母、万神殿、凯旋门、科罗西姆大剧场、图拉真纪念柱第五章中世纪文化一、基督教的起源、基本教义二、东西方教会的分裂三、教父学与经院哲学四、托马斯·阿奎那(略)五、中世纪的教育及大学学位制度六、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七、中世纪艺术的特征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伊拉斯莫、拉伯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培根、日心说第七章欧洲宗教改革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二、新教的教义、加尔文的预定论第八章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一、启蒙运动的社会背景二、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三、社会契约论(略)、分权理论(略)、百科全书派四、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五、鲁本斯与《劫夺吕西普的女儿》、华多与《舟发西苔岛》六、笛福、莱辛、歌德、伦勃朗、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2015-2016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提纲1.What are the major functions of Greek mythology?The first one is explanation. Greek myths lent structure and order to the world and explained how the current state of things had originated. One of the commonest types of explanation given in myths relates to ritual.Myths helped worshipers make sense of a religious practice by telling how the practice originated. A prime exampleis sacrifice, a ritual that involved killing a domesticated animal as an offering to the gods. The second one is exploration. Myths charted paths through difficult territory, examining contradictions and ambiguities. For instance,one of Homer’s Iliads’s themes explores the limits of honor.The dramatic genre of tragedy provides the clearest example of mythical exploration. The third one is legitimation(合法化). A claim, an action, or a relationship acquired extra authority if it had a precedent(先例)in myth. The final one is entertainment. Myth telling was a source of enjoyment and entertainment.,which was seen in Homer’s epics and some performances of tragic dramas.2.“Achilles’ Heel” is an idiom contributed to English language by Homerin his epic of Iliad. What are the meaning and origin of this idiom?It means a weak or vulnerable factor.The legend of Achilles has it that he was dipped into the river Styx by his mother Thetis in order to make him invulnerable. His heel wasn't covered by the water and he was later killed by an arrow wound to his heel.3.Why is Homer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Westernhistory?Homer is best known as the author of 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He was believed by the ancient Greeks to have been the first and greatest of the epic poets. Author ofthe first known literature of Europe, he is central to the Western canon.Homer wasthe earliest molder of the Greek outlook and character.For centuries, Greek youngsters grew up reciting the Homeric epics and admiring the Homeric heroes,who strove for honor and faced suffering and death with courage.4.In what important ways was Aristotle different from Plato? What aresome of Aristotle’s works that are still influential today?1)Aristotle was different from Plato in theories of ideas,forms,ethical thoughts and politicalthoughts. Aristotle emphasized direct observation of nature and insisted that theoryshould follow fact. This is different from Plato’s reliance on subjective thinking.2)He thought that “idea” and matter together made concrete individual realities in which hediffered from Plato who held that ideas had higher reality than the political world. His significant works includes: Ethics, Politics and Rhetoric.5.Who was Moses? What did he do for the Hebrews?Moses was a famous Hebrew leader. Around 1300 B.C., Moses led the Hebrews to leave Egypt for the Promised Land. This was called the Exodus which lasted forty years. When the wandering Hebrews left the desert and entered the mountainous Sinai, Moses climbed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o receive form god message, which came to be known as the Ten Commandments. He died shortly before the Hebrews arrived at their homeland.6.What is the chief Roman achievement in architecture? Give someexamples.1)The Romans were great engineers. They covered their world 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 withroads, bridges,aqueducts, theatres and arenas.2)Some examples:A. The Pantheon: the greatest the best preserved Roman temple built in 27B.C..B. Pont du Gard: it is an exceptionally well-preserved aqueduct that spans a wide valley insouthern France.7.What contribution did the Romans make to the laws of manycontinental European countries?Romans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oman law in form of Jus Civile, Jus Gentium Corpus and Juris Civilis.The systematic study of Roman law spread from Italy throughout Europe from the 12th century onward. With the revival of European commerce and the inadequacy of medieval law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anging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Roman law became incorporated in the legal systems of the many continental European countries.8.Why do we say the Bible has shaped Western culture more decisivelythan anything else ever written?Judeo-Christian tradition constitutes one of the two major components of European culture. The Bible which is virtually related to every phase of human life greatly influences people’s daily life,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ges when almost everyone was a Christian; The Bible has great impact upon western literatur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Latin Bible was accepted as the authority and Latin was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so most Europe literature at that time was in Latin. Besides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English Bible and Shakespeare are two great reservoirs of Modern English. Furthermore, the use of Biblical themes has been a literary tradition. In fact few great English and American writers of the 17th, 18th,19th and 20th century can be read and appreciated with satisfaction without a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 Bible; The study of the Christian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Bib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anch of knowledge—scholasticism which has been prevalent for centuries; The Bible has also influenced western philosophies and science. Thus the Bible has shaped western culture more decisively than anything else ever written.9.Why do we say the Bible, especially the Old Testament, has closerelations with the Mesopotamian culture?The Hebrew patriarchs—Abraham (ancestor of multitude), Isaac, and Jacob (Israel), so prominently depicted(描述) in the Old Testament —were chieftains(头领) of semi-nomadic(游牧民族) clans that roamed(流浪) Palestine(巴勒斯坦) and occasionally journeyed to Mesopotamian civilization. For example, there are parallels between biblical law and the Mesopotamian legal tradition. Several biblical stories—the Creation, the Flood, the Garden of Eden—derive from Mesopotamian sources.10.Why is the Middle Ages in Europe often called as “Dark Ages”?The term known as the Middle Ages is synonymous with the Dark Ages for several reasonsas the period between 500-1500 A.D. included political turmoil, social unrest and the spread of disease. The Middle Ages brought great change to Europe in many respects, including social mobility, politics and the way of life. Some changes proved beneficial, but the time period experienced negative effects from the change too11.What contributions did the Crusades(十字军东征军) make to the westerncivilization?Although the Crusades did not achieve their goal to regain the Holy land, they brought the E ast into closer contact with the West. And they greatly influenced the history of Europe.Besides, through their contact with the more cultured Byzantines and Moslems, the western Europeans changed many of their old ideas.The Crusades also resulted in renewing people’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nvention.。
西方文化概论1、宗教裁判所:13~19世纪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
旨在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
4、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
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5、希腊化: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这种传播和渗透是卓有成效。
6、修道运动:随着基督教的国教化,到了4世纪末,基督徒已经在罗马人口中占有多数。
主教们开始为它的纯洁而忧虑。
修道运动的最初是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状态,它的本义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
基督教的圣徒们为了上帝的缘故而折磨自己的肉体,以独身、清贫、禁欲和脱离尘世的沉思冥想来与骄奢淫逸的罗马生活方式抗衡。
8、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本人的善行得到拯救。
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神学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只有信仰才是得救(称义)的唯一根据;“因信称义”思想的意义在于,与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所宣扬的各种善功称义思想针锋相对,反对通过买卖赎罪券等活动来达到称义目的的虚伪主张。
9、至尊法案:1534年11月由英国国会通过,宣布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不仅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宗教上的最高统治者,英国所有教会不再听罗马教皇的指挥,确立了英格兰唯一的教会——安立甘教会。
它标志着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会的正式决裂,由此揭开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帷幕。
10、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1.米诺斯(克里特)文明2.迈锡尼文明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三.赫西俄德的《神谱》①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②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1.城邦的发展:2.城邦及城邦与殖民地关系的特点:3.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变革:③二.斯巴达与雅典1.斯巴达2.雅典(1)直接民主制的实质:①①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1.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2.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②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③君主→僭主→民主:(2)雅典辉煌的精髓:②三.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精神1.希腊的宗教生活2.希腊悲剧③3.希腊喜剧④四.希腊哲学的发生与演化1.起源与概况:2.唯物主义代表及米利都学派的贡献:3.唯心主义:五.希腊的科学1.早期的希腊科学很难与哲学相区别⑤①雅典的民主制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制,而公民是一个建立在家族身份和财产资格之上的荣誉称号,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只是具有浓厚的贵族色彩的民主制。
②普遍弥漫的自由精神和宽容气氛。
③悲剧三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利庇得斯。
命运:A.命运使希腊悲剧的基本主题,是潜藏在悲剧主人公自由行动背后的一种决定论力量。
B.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在稍后的希腊哲学中发展为决定现象的本质,其实质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④代表人物:阿里斯多芬;意义: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化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演变,即从一种崇高典雅的整体主义和本质主义向自由散漫的个人主义和现象主义的演变,从普遍性的“命运”向个体性的自我意识的演变。
而这种时代精神的演变恰恰揭示了从希腊城邦时代向希腊化时代转化的文化实质。
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双重性的:A.一方面,他对当时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都进行了研究;B.但是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陋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严重阻碍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
2.希腊的实验科学与当时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节:城邦文化的衰弱与希腊化时代一.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1.早期分离主义的产生原因及破坏:2.希波战争:3.伯罗奔尼撒战争: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帝国2.“希腊化”①3.希腊化的特点和成果三.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与发展1.罗马的起源②2.罗马的扩张:(1)三次布匿战争③①希腊化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狱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这种传播和渗透是卓有成效的。
②罗慕洛斯杀死了弟弟雷慕斯,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③A.布匿战争是罗马人对外扩张的第一场战争,其对手是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该战争共打了三次,以罗马的最终胜利和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终;B.布匿战争加速了罗马对外扩张的步伐,成为罗马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序幕。
(2)三次马其顿战争(3)叙利亚战争(4)罗马军团二.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1.王政时期2.罗马共和国3.罗马帝国4.“前三头同盟”①5.“后三头同盟”②三.罗马帝国的衰亡1.罗马的衰亡过程2.军队性质的蜕变③第五节:罗马文化的特征一.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1.英雄主义精神2.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功利主义3.罗马英雄主义的衰颓二.罗马的宗教与文化①A.前三头同盟是指罗马共和国晚期克拉苏、庞培、凯撒三人缔结的政治同盟;B.前三头同盟的出现标志着罗马共和国已经走向没落,骑士阶层开始公开与元老院相抗衡,并且逐渐控制了罗马共和国的命运。
②由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结成。
③公民兵制→募兵制→雇佣军。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1.罗马宗教的发展演化2.希腊宗教与罗马宗教之比较①3.罗马的哲学4.罗马的文学②5.罗马的艺术6.罗马的科学③三.罗马法1.发展过程2.内容3.法律规范的范围4.影响四.罗马世风的腐化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一节: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一.萌芽于希伯来文化土壤的基督教1.基督教的“两希传统”④①在希腊,宗教生活与文艺生活是融为一体的,罗马的宗教则开创了宗教的政治功能,使其成为一种现实性的规范,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强大,这反映了罗马人的实用主义。
②凯撒的《高卢战记》,维吉尔的著名史诗《埃涅阿斯纪》。
③凯撒修订的儒略历法(在天文学家索西吉斯的帮助下),盖伦的血液循环和“动物元气”理论。
④A.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B.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2.耶稣、彼得、保罗与基督教二.基督教对犹太教的超越1.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区别①2.基督教与犹太教区别的具体表现:割礼制度和选民意识、道德上、贫富问题、上帝、约束三.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希腊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督教提供了唯灵主义的“精神”。
1.奥尔弗斯教2.毕达哥拉斯主义3.柏拉图哲学4.斯多葛主义四.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生长历程1.苦难的历程2.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1)“长期和平时期”(2)最后的迫害(3)君士坦丁与《米兰敕令》②(4)尼西亚公会议①基督教侧重信仰;动机论道德观;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理论。
从“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世界性宗教的重大标志。
灵与肉的二元对立构成了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成为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②君士坦丁在米兰与东罗马帝国皇帝利西尼乌斯共同颁发了一个敕令,即著名的《米兰敕令》。
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经受了250年的迫害之后,终于在罗马帝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5)国教化五.修道运动的兴起1.最初的修道运动①2.修道运动的异化六.蛮族大入侵与罗马帝国的灭亡七.日耳曼蛮族对基督教的皈依第二节: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1.封建制2.“豁免权”3.农奴4.庄园经济二.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1.表现:生产力低下;饥饿问题2.原因:(1)中世纪简陋的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2)基督教“禁欲主义”和“彼岸意识”对人们行为的束缚。
三.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教俗之争)1.“丕平赠土”2.“君士坦丁赠礼”①修道运动最初是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姿态,它的本义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
3.《沃尔姆斯宗教和约》4.“阿维农之囚”①5.“西方教会大分裂”四.十字军东征1.东西教会大分裂2.五次十字军东征3.十字军东征的实质第三节: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生活二.教会与大学1.产生2.特点3.教会扶持大学的初衷与结果背离三.中世纪哲学1.发展与概貌2.教父哲学①A.公元1305-1377年,法国国王使用武力把天主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从此开始了长达70年之久的教廷被囚阿维农的历史。
B.阿维农之囚是罗马教会与世俗王权斗争所经历的一次奇耻大辱,它标志着中世纪教会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绝对权威开始发生动摇,民族国家开始崛起。
3.经院哲学四.骑士文学与哥特式建筑1.骑士文学:(1)骑士精神:忠诚、勇敢、高尚、纯洁(2)产生(3)三大主题(三大美德):武士的忠诚勇敢、基督徒的谦恭虔敬、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爱情。
2.哥特式建筑第四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一.信仰的松懈与教会的堕落1.早期的基督教徒2.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变化3.赎罪券4.教会的堕落二.宗教裁判所①1.产生过程2.迫害对象三.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1.基督教文化的本质特点①宗教裁判所是13-19世纪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旨在镇压一切反对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
2.矛盾根源:人性中固有的两种倾向第三章: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Renaissance):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攻陷。
军事上的失败导致灿烂辉煌的希腊文化遗产向西欧天主教社会的大量流归,从而引发了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状态中的西欧人对古典文化的全面模仿和复兴。
这就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文艺复兴”。
2.表现及后果:公开呼吁人性权利和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快乐的个人主义,打破了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伪善状态,但也使整个意大利社会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
3.范围:文艺复兴主要甚至仅仅是一场文学艺术方面的复兴运动,它的全部兴趣都在于发掘优美的古典艺术风格和典雅的拉丁文风。
4.特点:文艺复兴的特点就是感性的解放,即:(1)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性反对抽象的神性;(2)以生机盎然的现世生活反对枯燥冷漠的天国理想;(3)以人的正常情欲和感官享乐来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变态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