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中西文化概论是一门涉及中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以及相互影响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探讨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目标,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教学大纲内容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渊源: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重点关注两种文化在古代的交流与互动。
2. 思想观念:比较中西方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宗教信仰、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3. 艺术与文学:介绍中西方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如绘画、音乐、戏剧、小说等,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和表达方式。
4. 社会制度与组织:比较中西方社会制度和组织形式,如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家庭结构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会结构和运作方式。
5. 传统与现代:探讨中西方文化中的传统价值与现代变革,学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中西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比较分析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其异同之处,理解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2. 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3. 批判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对中西方文化中的观念和价值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4. 跨学科综合能力:学生能够将中西文化概论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深入理解文化与社会、文化与艺术等领域的关系。
三、重要性和挑战中西文化概论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率和程度不断增加。
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西文化概论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中西文化概论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012 学分:4 学时:72(其中实践学时:14 )授课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专业性和知识性俱强的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的教学跟对外汉语专业的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
对外汉语专业的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汉语言文学范畴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对国外特别是西方世界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具备一定水平的有关素养,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谋求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变化形态,特别是希腊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以及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等几个历史阶段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模式。
通过本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掌握各种文化现象的基本特点,在综合提高文史哲修养的基础上,培养文化批判能力和中西文化比较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文化观念和民族文化意识,并使这种能力和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本课程教学与对外汉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和《语言与文化》等课程的联系密切。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前言[教学目标]通过该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史”等概念,了解本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1.“西方”的概念。
2.“文化”的概念。
3.“西方文化史”的概念。
4.《西方文化概论》的教学目的要求。
5.《西方文化概论》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的概念。
难点:本课程教学所指的“文化”内涵。
第一编西方古代文化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教学目的]通过该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源头,掌握上古时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现象和重大成就。
[教学内容]1.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
2.“爱琴文化”的分期及其在建筑、壁画、彩绘、雕塑和文字等方面的生存状态和基本特征。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文化概论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和探讨文化的概念、形成和发展,并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在个体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能够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培养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欣赏和尊重。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
3. 分析不同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欣赏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单元:文化的概念与重要性- 介绍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探讨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关系- 分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 第二单元:文化形成与传承- 研究文化形成的因素与过程- 探讨文化传承的方式与意义- 分析文化传承中的挑战与变革3. 第三单元: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研究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与挑战- 分析跨文化误解与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 第四单元:多样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介绍不同文化形式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对多样文化的欣赏能力- 强调跨文化尊重与合作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 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等方式传达相关知识和理论。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 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回答问题和分享观点。
- 实践:组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2. 评估方法-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参与度。
- 作业:布置书面作业,检验学生对文化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
- 期末考试:组织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要教材:- 《文化概论导论》作者:XX2. 参考资料:- 《文化理论与实践》作者:XX- 《文化人类学导论》作者:XX- 《全球化与文化冲突》作者:XX六、教学进度安排(以每周一节课为例)第一周:课程介绍与概念解析第二周:文化与身份认同第三周:文化与社会发展第四周:文化形成的因素与过程第五周:文化传承的方式与意义第六周:文化传承中的挑战与变革第七周: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重要性第八周:跨文化误解与解决方法第九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第十周:不同文化形式的特点与表现形式第十一周:多样文化的欣赏与尊重第十二周:课程总结与回顾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专业教师授课,辅助教师协助组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I.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方式:面授II.课程描述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概览,学生将获得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
III.课程目标1.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2.掌握西方文化的重要元素,如宗教、哲学、艺术等;3.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尊重能力;5.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IV.课程内容1.西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a.文化的概念和种类;b.西方文化的定义;c.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古希腊文化a.古希腊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古希腊哲学、文学和艺术的特点。
3.罗马文化a.罗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
4.基督教文化a.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b.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
5.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a.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b.启蒙时代的主要思想和人物。
6.近现代西方文化a.工业革命的文化影响;b.科技和现代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c.当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和趋势。
V.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面授讲解的方式,介绍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引导学生对关键概念进行理解和思考。
2.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探讨西方文化的关键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西方文化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学时/学分:32 /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代,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放眼世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宗教改革、启蒙主义文化等各个时期文化的发生、发展、成就、特点,包括那些在历史上推动西方文明进程的思想、运动和成果,特别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而深远历史影响的文化成就。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西方文化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概况、重要社会现象。
采用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规定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补充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经过阅读思考,阐述个性化的见解。
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难点,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和调整。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爱琴文明的基本内容、希腊城邦文化的分期和主要特点以及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爱琴文明、城邦、公民、直接民主制、罗马帝国以及罗马法等概念或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史。
教学难点是爱琴文明、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
4.教学内容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三、赫西俄德的《神谱》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二、斯巴达与雅典三、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与喜剧五、希腊哲学的发生和演化六、希腊的科学第三节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一、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三、希腊文化的凋敝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与发展二、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三、罗马帝国的衰亡第五节罗马文化的特征一、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二、罗马的宗教与文化三、罗马法四、罗马世风的腐化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情况。
附件2《欧洲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European Culture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直至20世纪的文化变迁和文化实绩,并对20世纪的美国文化予以一定关注;识记欧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线索、思潮、人物,并熟读、熟知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在认知史实的基础上,对欧洲文化史中的若干重要节点(如古希腊文化、圣经及其影响、文艺复兴、浪漫主义运动、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诸流派)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欧洲文化的全英阅读与概述,提升英文篇章阅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文化现象的分析讨论,提升思辨能力;通过大量文化背景知识积累,提高英文经典文学欣赏能力。
(三)素质目标: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欧洲文化对英语发展的影响。
(二)理解中西文化差异。
(三)掌握欧洲文化的历史根源、发展进程及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对西方国家的文明进程有比较系统的了解。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6学时第一节古希腊文化3学时知识点:1.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2. 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及衰落3. 古希腊文化1)希腊神话2)希腊哲学3)希腊文学4)希腊史学5)艺术和科学第二节古罗马文化3学时— 2 —知识点:1. 古罗马文明2. 社会和经济状况3. 文化成就1)神话与宗教2)文学3)历史4)哲学5)建筑和艺术本章小结重点:了解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发展脉络;概述古希腊、古罗马的主要文化成就难点:用英文表述所学内容;掌握文化专有名词思考题:1. 古罗马文化对古希腊文化有何传承?2. 古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文明有何影响?作业:1. 概述古希腊文化及古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及成就2. 课后习题与测验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第二章犹太文化与基督教文化4学时第一节犹太文化2学时知识点:1. 犹太人的历史2. 犹太哲学、文学和艺术3. 犹太教和宗教节日4. 《旧约全书》介绍第二节基督教文化2学时知识点:1. 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2.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3.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4. 天主教、东正教与基督教新教5. 《新约全书》介绍本章小结重点:犹太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历史发展及主要特征;《旧约全书》、《新约— 3 —全书》的梗概难点:用英文表述所学内容;掌握文化专有名词思考题:1. 犹太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有何关系?2. 《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有何关系?作业:1. 概述犹太历史中的分裂时期和统一时期2. 概述基督教主要支派之间的异同3. 课后习题与测验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第三章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6学时第一节中世纪3学时知识点:1. 中世纪介绍2. 日耳曼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 拜占庭文化4.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文化5. 中世纪的社会思想6. 中世纪的文学与艺术7. 中世纪政治文化的意义与特色第二节文艺复兴3学时知识点:1. 文艺复兴介绍2.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3.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想4. 宗教改革运动5. 自然科学的发展6. 近代哲学的开端7. 古典主义和文化本章小结重点:中世纪时期存在的文化类别;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4 —难点:用英文表述所学内容;掌握文化专有名词思考题:1. 为什么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世纪”?2. 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作业:1. 简述日耳曼文化的形成与发展2. 简述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征3. 课后习题与测验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章18、19世纪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潮8学时第一节启蒙运动3学时知识点:1. 启蒙运动介绍2. 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思想3. 启蒙运动的意义第二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3学时知识点:1. 古典主义2. 浪漫主义3. 现实主义4. 自然主义第三节社会哲学思想2学时知识点:1. 英国功利主义2. 德国的社会和哲学思想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4.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本章小结重点: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及其思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特征及成就;18、19世纪欧洲主要社会哲学流派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难点:用英文表述所学内容;掌握文化专有名词思考题:1. 启蒙运动在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有何重要作用?— 5 —2.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作业:1. 列举两位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并概述其主要思想2. 简述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异同3. 列举18、19世纪欧洲主要社会哲学流派及其特征4. 课后习题与测验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第五章现代主义及现代哲学文化流派8学时第一节现代主义运动及其文学成就3学时知识点:1. 现代主义文学2. 英国等英语国家的现代主义文学3.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第二节现代哲学思想流派3学时知识点:1. 现代主要哲学理论及思想流派2. 后期的哲学流派第三节20世纪的艺术发展2学时知识点:1. 绘画和建筑的现代成就2. 现代音乐3. 大众文化4. 二战后的西方艺术本章小结重点:现代主义运动及其文学成就;现代主要哲学理论及思想流派难点:用英文表述所学内容;掌握文化专有名词思考题:1.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文学有何影响?2. 西方流行音乐及艺术对中国流行文化有何影响?作业:1. 列举两位现代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2. 列举现代主要哲学理论及其特征3. 课后习题与测验— 6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结课后考试:闭卷成绩构成:考勤10%/平时20%/考试70%六、育人案例(一)育人案例一辜鸿铭辜鸿铭(1857.7.18-1928.4.30),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洪映萱审核人:彭怡玢编撰日期:2008年11月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西方文化概论》课内学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发展里程。
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鉴别精华和糟粕,更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精华,屏弃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照搬。
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
另外,也可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面向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西方美学”、“西方艺术史”、“科学发展史”、“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交叉。
四、教材及媒体使用说明文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6年版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可观看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1、学习内容考核,主要看记分平时作业(3-5次),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
2、学习方式考核,主要看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情况、到课情况及学习笔记情况等,占5%。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二)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是课程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目标参照测评,旨在检查学生对本课程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第二部分大纲文本第一编西方古代文化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教学重点:克里特文化的形成、成就和影响;迈锡尼文化的特点;荷马史诗的形成与成就。
1.克里特文化:建筑、壁画和彩陶、文字、宗教。
2.迈锡尼文化:建筑、文字。
3.荷马时代文化:《荷马史诗》、陶艺。
第二章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教学重点:希腊神话的内容与特点、古希腊宗教;古风时代的希腊文学与艺术;古典时代的希腊悲喜剧代表作家与作品,建筑、雕刻、哲学、科学和史学的成就。
1.早期希腊的文化:神话和宗教,文字和文学,艺术。
2.古典时代的文学:悲剧、喜剧。
3.古典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
4.古典时代的哲学、科学和史学。
第三章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教学重点:新喜剧;亚历山大里亚、小亚细亚的雕刻艺术;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建筑;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噶学派、怀疑论学派;希腊化时代的宗教特点及科学成就。
1.希腊化时代的文学和艺术:诗歌和戏剧,雕塑和建筑。
2.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和宗教: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噶学派、怀疑论学派;这一时期宗教的特点。
3.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天文学、数学、地理学。
第四章罗马时期的文化教学重点: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凯撒、西赛罗、维吉尔、贺拉西、奥维德的代表作;哲学成就与法制建设;农学与医学。
1.罗马时期的文学:形成、成熟、高峰时期的文学状况。
2.罗马时期的哲学和法学。
3.罗马时期的建筑和雕刻:建筑(神庙、广场、凯旋门、会堂、剧场),雕刻。
4.罗马时期的科学、农学与医学。
第二编西方中世纪文化第五章西方封建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教学重点:西方封建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特点;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的二位一体;中世纪的教育(教会学校、骑士制度、大学的兴办);封建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罗马建筑和哥特式建筑。
1.西方封建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特点。
2.哲学和神学的二位一体: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
3.西方封建社会早期的文化教育,教会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4.封建文学与艺术: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罗马建筑和哥特式建筑。
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教学重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基本思想;早期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早期文艺复兴的美术家;拉伯雷、蒙田、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佛罗伦萨“艺术三杰”和提香、丢勒;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
1.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
2.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文学和艺术: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艺术(乔托、布鲁奈列斯奇、多纳太罗、马萨乔、波提切利)。
4.文艺复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伊拉斯莫、拉伯雷、蒙田、莎士比亚、塞万提斯。
5.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丢勒。
6.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和哲学:政治学(马基雅维里、莫尔、康帕内拉)、哲学(尼古拉、特莱肖、布鲁诺、培根、笛卡尔)。
7.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天文学(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物理学、数学、医学和生理学。
第七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文化教学重点:中世纪晚期社会、宗教观念的变化;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与特点;马丁·路德和《95条论纲》的主要内容;德国宗教改革的发展、分化与确立;慈温利的宗教改革;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宗教改革与近代西方精神。
1.西欧中世纪晚期社会、宗教观念的变化:黑死病流行与对“人”的反思,神秘主义思潮,地理大发现与西欧社会新观念的树立,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宗教改革尝试。
2.德国宗教改革和路德新教的建立: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与特点,马丁·路德与《95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发展与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德国宗教改革的分化与路德新教的确立。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其影响:兹温利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和他的神学思想,宗教改革与近代西方精神。
第三编西方近代的文化第八章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教学重点:荷兰、英国、法国的著名思想家;自然科学的成就与理性主义;法国启蒙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启蒙思想家;重农学派和空想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启蒙运动的哲学及哲学家;法国、德国文学的成就;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德国音乐成就及音乐家;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艺术、罗可可艺术。
1.17、18世纪的欧洲社会及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荷兰(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弥尔顿、哈灵顿、洛克)、法国。
2.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理性主义思潮。
3.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法国启蒙运动(准备、掀起、高潮三阶段),重农学派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4.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
5.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弥尔顿、笛福、理查生、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博马舍、德国狂飙突进运动。
6.17、18世纪的艺术:音乐(意大利歌剧、德国音乐家)、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艺术、罗可可艺术。
第九章产业革命时期的文化教学重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空想社会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德国古典哲学;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产业革命时期的音乐家;戈雅、大卫和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画派、巴巴松派、印象画派、后期印象画派。
1.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
2.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产业革命时期的文学: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
4.产业革命时期的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
5.产业革命时期的音乐:贝多芬、威柏与舒伯特、门德尔松与舒曼、肖邦与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与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6.产业革命时期的美术:戈雅、大卫和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画派、巴巴松派、印象画派、后期印象画派。
第十章西方无产阶级文化的伟大成就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理论来源与创立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成就;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理论来源,理论体系创立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资本原始积累学说、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
第四编西方现代文化第十一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与西方文化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1.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2.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特征。
第十二章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教学重点:实用主义哲学、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新托马斯主义哲学;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凯恩斯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
1.现代西方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新托马斯主义。
2.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凯恩斯学派、特点、发展和分化;新自由主义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
第十三章现代西方自然科学成就和理论教学要求:了解自然科学的成就及相关科学家。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普朗克的量子论及量子力学理论。
3.原子核和基本粒子。
4.天体物理学说和宇宙结构学说。
5.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
第十四章现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教学重点:20世纪上半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罗曼·罗兰、莫里亚克、海明威);现代派文学的发展及流派;现代派美术的发展及流派;20世纪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
1.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
2.现代美术的发展。
3.20世纪的电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