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博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案例2-长虹价格战案例2,长虹价格战案例2,长虹价格战A Presentation by Professor Xie Kefan Business School of WUT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谢科范《争夺眼球》一书的作者周忠、蒲海燕在评析我国彩电市场价格战时认为:长虹是靠勤奋苦干加冒险和媒体的炒作而成长起来的。
长虹的第一次彩电大降价发生在1989年。
在但是,大幅度的产品降价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举措。
长虹承受了巨大的降价风险,但也取得了高收益:20万台彩电销售一空,长虹在彩电业的地位陡然上升。
问题:第一次降价为什么成功,降价行为发生得早价格弹性大供需尚可,其他企业跟进不踊跃长虹供给量有限,市场影响小1996年的第二次彩电大降价。
当时的背景比较复杂。
1989年以后,彩电在中国形成大规模的市场。
但日本彩电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在中国彩电市场上的优势保持了整整10年。
90年代,日本彩电厂商又推出大屏幕彩电战略:1991年,29英寸松下画王彩电在中国率先上市,东芝29英寸火箭炮粉墨登场。
构成对中国民族彩电工业的极大风险。
再加上当时中国入关呼声日紧,消费者因期待入关后彩电大幅降价而持币观望。
导致彩电需求及销售持续降温。
1996那年春节以后,彩电市场十分低迷。
于是,长虹第二次祭起了降价宝典。
1996年3月26日,长虹郑重宣布,在全国61个大中城市的150家大型商场,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降价幅度8,,18,,单台降幅从100元到85元不等。
长虹的这一次彩电大降价给其带来的收益是:(1)扩大了知名度,在彩电市场上“赌”退了洋货,为长虹“赌”来了半壁江山,长虹成了中国彩电市场的当然盟主。
(2)扩大了市场份额。
长虹在彩电市场的占有率1996年3月份为17,,降价战后的1996年末为27,。
案例分析:1996年长虹彩电降价反应厂商降价日期降价幅度长虹 19963>.3.26 8%-18%,单台100,850元TCL 4.1 单台120,300元厦华 4.15 10%,单台100,500元康佳 6.6 15%熊猫 6.15 12,,17,。
中国彩电业价格联盟案例主体动态竞争环境下中国彩电企业价格联盟战略的失败我国的家电行业是国家最早放开管制的行业之一,国内的家电行业因此经历了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洗礼,这其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
彩电业的价格大战最为轰轰烈烈,彩电企业在面对急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主要采取了以降价为核心的战略,但价格大战给彩电企业带来的却主要是失败的教训,下面我们就以彩电业价格联盟的失败为案例来分析和总结彩电厂商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采取降价战略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1 彩电行业简介我国的彩电行业(含配件厂)从1980年开始大规模建厂,1980年我国彩电年产量仅为3.2万台,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
截止1998年底,彩电整机生产能力4830万台,居世界第一,同期产量为3300万台左右,生产能力利用率为68.3%,占98年全球彩电产量1.35亿台的24.4%。
与此同时,彩电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逐渐形成,1998年产量超过100万台的企业有10家,生产彩电2250万台,占总产量的61.8%,其中排在首位的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的生产量为934.8万台。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部分生产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快速发展。
如长虹、康佳、TCL等名牌企业都保持了高速增长。
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彩电企业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长虹以生产规模取胜;康佳、海信、西湖等以科技优势占领市场制高点;高路华等以财务费用低,进而具有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部分后来进入彩电业的企业依托科技、规模、市场的综合实力,取得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如TCL以市场销售网络为先导、以新品研究开发为依托、以生产规模扩展为支撑,保持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势头。
由于生产能力远超过需求,90年代以来,彩电业先后进行了6次价格大战,6次“价格大战”之后,国产彩电基本取代了进口彩电,并使国内的彩电行业实现了初步的集中,彩电企业由当初的几百家变成了如今的十余家,基本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局面。
微观经济学案例: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博弈姓名:何高1、使用范围:博弈论2、要考核的知识点:囚徒的困境及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及其解囚徒博弈的合作解3、思考题:(1)你认为几年前我国彩电市场的竞争属于什么样类型的博弈?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这是一个典型的占优决策均衡博弈,因为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状态。
可以看到,但长虹降价的时候,康佳康佳选择降价策略,长虹不降价的时候,康佳仍然选择降价策略。
很清楚,不管长虹是否选择降价策略,康佳都会选择降价策略。
同理,对长虹而言,不管康佳是否选择降价策略,长虹都会选择降价策略。
显然,在长虹和康佳的彩电价格战中,降价和不降价这一对策略组合下的博弈状态,就是一种均衡状态。
由于在均衡时长虹和康佳双方选择的都是自己的占有策略(即降价策略),所以这种竞争类型属于占优决策均衡博弈。
(2)如果你是当时长虹和康佳的决策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在竞争中取胜?答:如果我是康佳和长虹彩电的决策者,当我买你面临竞争者降价挑战的时候,需要分析竞争者降价的目的是什么,降价的幅度是多少,能否持久,对本企业的影响如何,是否要及时做出反应或采取有效的行动。
要防止无休止的价格战,最好的方法提倡非价格竞争,即将竞争的重点放在质量、服务方面,或者创立竞争性的低价产品。
(3)你能否用你学过的博弈模型来描述几年前的彩电市场的竞争状况?答:彩电市场可以近似看做为寡头竞争,顾假设市场上只有康佳和长虹两种品牌的彩电,他们生产的产品大体相同,在为降价前有相同的销售额S 。
假如长虹为了争夺市场,现决定采取降价策略,那么在康佳不降价的前提下,它的销售收入就能增加1000万(假设),而康佳则损失1000万元(假设);如康佳也跟进采用降价策略,且降价幅度相等,那么长虹和康佳又回到了原来的市场占有份额状态,但是各方受益都要减少600万(假设)。
得益矩阵如下:当一方率先采取降价手段时,另一方采用降价要比不降价好,因此(降价、降价)是该博弈的占优决策均衡,均衡得益为(S-600,S-600)。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选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张元鹏 编写 2005-11-12案例: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博弈1. 使用范围: 第九章“博弈论”2. 要考核的知识点:囚徒的困境及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及其解;囚徒博弈的合作解3.思考题:(1)你认为几年前我国彩电市场的竞争属于什么样类型的博弈?请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你是当时长虹和康佳的决策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在竞争中取胜?(3)你能否用你学过的博弈模型来描述几年前的彩电市场的竞争状况?(4)如果要摆脱当时彩电市场“价格战”的局面,形成一个共赢的结果,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请你用博弈论的思想来制定策略。
1996年6月上旬,在中国几大新闻媒体,如《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等报刊上同时刊出一份深圳康佳电子集团的“宣言”,称康佳要“领先国内,赶超世界”,宣布说“谁升起,谁就是太阳”。
与此同时,康佳集团宣布:从6月6日起,康佳彩电从37cm(14英寸)至74cm(29英寸)所有的品种全部降价,让利幅度达20%,最高让利金额达1200元/台(2910A)。
一石激起千层浪,康佳这一举措使得1996年本不平静的彩电市场风云再起,形成自长虹率先宣布降价后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1996年3月26日,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大幅度降低其主导产品彩电的销售价格,其规格由43~74cm共76个品种,降价幅度从8%~18%,降价额由100~850元,由此引发了自1989年以来彩电市场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如果说自上一次彩电降价后,几年来彩电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话,那么,此次长虹又一次率先大规模降价,则使竞争局面变得表面化、白热化。
虽然长虹声称此举是针对4月1日开始的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而作出的重大举措,但是,人们尚未看到进口彩电有何反应,倒是其他国内彩电企业纷纷闻风而动——TCL彩电宣布:以拥抱春天为题自4月份到奥运会结束期间让利5%;康佳则以迎奥运五环大奖回报消费者为口号,大搞产品促销活动:也有如北京牡丹电器集团表示要以其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稳定原有的市场份额,而不是以降价为手段进行促销。
家电业价格战中的经济博弈[摘要]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企业之间商战不断。
商战说到底是价格之战,价格战是企业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竞争策略。
面对残酷无情的价格战,企业如何应对、取胜?在这种价格战的博弈中,谁能笑到最后呢?本文试图以经济博弈学的相关理论来对国内家电产业价格博弈作一点探讨并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价格战价格博弈纳什均衡动态博弈策略一、家电业价格战的经典案例近年以来,家电行业竞争渐趋白热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各企业纷纷出招,技术战、服务战、价格战、各显神通。
尤其是价格战更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利器。
经典案例:长虹在价格战中屡战屡胜1989年,国家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导致市场一片萧条,倪润峰率先做出彩电降价300元的决定,“价格杀手”一出手就大有斩获。
此后,每到春节、国庆销售旺季,倪润峰就使出降价撒手锏,屡试不爽。
1995年,倪润峰巧妙地进行了降价组合,长虹的这股降价风暴顿时在彩电市场上掀起血雨腥风。
在宣布降价后的一个月里,长虹的全国销量就翻了一番,市场占有率从22%猛增到35%。
与此同时,价格大战也是一次残酷的行业大洗牌。
在长虹的降价冲击下,六十多家彩电品牌迅速凋零,彩电业步入由五六家大公司瓜分市场的时代。
在强势企业进行价格战的时候,是大企业独孤求败,还是小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呢?这就需要研究价格战背后的经济博弈。
二、家电业价格战背后的经济博弈“经济活动中具有策略依存性的策略选择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根据这个原则,降价这个经济活动背后有着博弈者的经济博弈和策略选择。
比如常见的家电价格大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我们从各价格博弈的参加者厂家这里看:价格大战的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
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
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
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
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
彩电价格战现象及成因的经济学分析作者:王子豪来源:《商·财会》2013年第10期摘要:价格战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是指一段时间内,某行业大量企业以集中的大幅度的降低价格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并导致该行业一批企业利润下滑、生存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的竞争态势。
近年来,我国家电市场,尤其是彩电市场屡屡爆发价格战,甚至导致行业重新洗牌。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彩电市场价格战现象成因。
关键词:价格战;弹性;博弈论;产品差异化彩电市场价格战现象成因十分复杂,笔者总结出以下数条:1. 彩电产品自身价格弹性原因。
众所周知,彩电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理论上来说价格变动对销量影响较大,因此,彩电产品这种富有弹性的特点使其适用于传统的薄利多销的模型。
在一定时期内,需求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因此,假定彩电需求不发生大的变化,当销售商降低价格后彩电销售量增大,且销售量增长速度大于降价幅度,则销售商可获得更多利润。
例如图示,矩形A-LEO的面积为降价前的收益,矩形B-KFO的面积为降价后的收益,由图可知降价后的收益大于降价前的,因此,销售商和厂商趋向于降价。
彩电生产成本下降。
彩电行业形成早,开放早,市场化程度较高,彩电行业发展较成熟,而且彩电行业企业具有明显“干中学效应”(即通过在大批量生产中学习使得单位成本不断下降),且彩电企业上有行业,如电子管行业等,成本不断下降,加之规模经济作用,使得彩电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进而使得彩电企业有了调整价格的空间,有了发动价格战的物质基础。
2. 博弈论观点。
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的企业行为特征是:几大寡头企业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但彼此依存,相互间进行非常激烈的竞争。
竞争对手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影响市场价格,影响市场份额的变动,因此,寡头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不是简单的依据生产条件和供需状况,而是随时注意竞争对手的行为,根据对手的行为制定生产计划和价格水平。
中国彩电业几个巨头企业的价格决策可以看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岳鹏学号:31275025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彩电的价格弹性)一、彩电市场概述根据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彩电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3%。
单从拥有率看,目前我国城市电视机市场已经饱和。
从电视机拥有量看,当前城市居民家庭中拥有1台彩电的家庭比重为63.7%,约有3成的居民家庭彩电拥有台数超过两台以上。
从全国范围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居民家庭彩电拥有率基本接近,主要区别在于所拥有的彩电品牌、大小和类型。
从1996年由长虹开始挑起价格战到现在,中国彩电业进入一个微利行业时期,市场对企业不断进行大浪淘沙,据信息产业部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有91家彩电企业,产量超过100万台的有10家;到2002年底,超过100万台生产规模的企业仍然有10家,但总数量却减少到了68家。
据分析,正是6年多来的彩电价格竞争促使市场大踏步向强势品牌集中。
长虹、TCL、康佳、创维、海信、上广电等占据了中国彩电80%以上的市场。
进入2003年更是已不到50家,而被淘汰的18家彩电企业腾出来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被前五名的彩电巨头分食,这样又拉动了中国彩电业几大巨头业绩的回升。
有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电视机市场主要由三类企业构成。
第一类是目前生产规模巨大的企业,它们的产品线完整,生产成本低、销售渠道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这类企业将维持在两三家。
第二类企业是目前占据着电视机高端市场的国外品牌。
它们的品牌形象好,产品技术领先,获取的单台利润较高。
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市场。
第三类企业是以边缘市场为主的企业。
这些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主要面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城市边缘消费群体和农村市场。
这类企业一般不重视品牌宣传,但较为重视经销渠道的建设。
这三类电视机生产企业总量预计将维持在15家左右,由于总体市场产销趋于平衡,所以市场竞争格局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会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二、彩电市场结构分析从案例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排名前十位彩电厂家2001年产销存出口概况(单位:万台)合计产量为3043.6万台,销量为3092.7,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因此彩电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在普通彩电领域,产品差别不大,企业间利害关系直接,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当一家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其它企业的销售量和利润,这样势必会引起这些企业作出强烈的反应。
我国彩电市场的经济学分析1. 现状概述1996年6月上旬,在中国几大新闻媒体,如《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等报刊上同时刊出一份深圳康佳电子集团的“宣言”,称康佳要“领先国内,赶超世界”,宣布说“谁升起,谁就是太阳”。
与此同时,康佳集团宣布:从6月6日起,康佳彩电从37cm(14英寸)至74cm(29英寸)所有的品种全部降价,让利幅度达20%,最高让利金额达1200元/台(2910A)。
一石激起千层浪,康佳这一举措使得1996年本不平静的彩电市场风云再起,形成自长虹率先宣布降价后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1996年3月26日,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大幅度降低其主导产品彩电的销售价格,其规格由43~74cm共76个品种,降价幅度从8%~18%,降价额由100~850元,由此引发了自1989年以来彩电市场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如果说自上一次彩电降价后,几年来彩电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话,那么,此次长虹又一次率先大规模降价,则使竞争局面变得表面化、白热化。
虽然长虹声称此举是针对4月1日开始的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而作出的重大举措,但是,人们尚未看到进口彩电有何反应,倒是其他国内彩电企业纷纷闻风而动——TCL彩电宣布:以拥抱春天为题自4月份到奥运会结束期间让利5%;康佳则以迎奥运五环大奖回报消费者为口号,大搞产品促销活动:也有如北京牡丹电器集团表示要以其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稳定原有的市场份额,而不是以降价为手段进行促销。
由此看来,长虹的此次降价,与1989年的降价有异曲同王之妙——那就是彩电行业又将面临一次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这就意味着又有部分本处于劣势的国内彩电企业将面临再一次被淘汰出局的考验,而抵御进口彩电“入侵”的作用目前看来则在其次了。
有目共睹的事实是,进口彩电并未因为关税降低而大幅度降低其零售价格,除韩国三星电子的“名品”7277P因售价偏低而在销售上占有一定优势外其他进口彩电均处于平销状态。
微观经济学看彩电价格战我国的彩电工业从“六五”开始起步,经过前后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建成了以彩电整机为龙头,以彩色显象管、玻壳、元器件为支撑的较为完整的彩电工业体系。
经过将近6年的发展,由于过度的市场进入,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彩电工业目前已经进入生产能力过剩的阶段,到2000年彩电产品首次出现负增长。
2000年彩电产量为4207万台,较1999年同期下降1.3%。
并且,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彩电行业凭凭出现价格战。
价格战可分为两个阶段:1.1989年8月至1999年4月间1989年8月,是中国彩电工业自起步以来最为困难的时刻,四川长虹冲破政府价格管制的约束,毅然将产品出厂价平均降低350元,揭开了中国彩电工业价格竞争的序幕.1996年3月26日,2为了与当时国内市场上的洋彩电相抗衡,长虹公司再次率先降价,最高降幅达18%,国内其他彩电企业被迫跟随降价,结果把洋品牌挤出了彩电工业前十位;1997年初,广东高路华公司宣布彩电价格下降800~l 000元,由此引发长达两年的我国彩电工业第三次"价格大战",行业平均降价幅度达到25%左右;1998年,康佳推出等价机,发动了第四次价格战,确立了其行业老二的地位;1999年4月,长虹公司在图谋垄断彩管供给未果后,随即发动了第五次价格战,1999年6月底,国内八大彩管厂建立价格联盟,相互联手限产保价,以停产压库来达到抬升彩管价格的目的.2.2000年6月至2001年9月间1999年6月底,国内八大彩管厂建立价格联盟。
然而价格联盟踉踉跄跄走了44天之后走到了尽头。
随后,康佳,长虹等彩电企业再次大幅度降价,掀起新一轮价格大战。
“彩电峰会”主力企业康佳集团于8月11日宣布全面降价,最大幅度达35%,最大降价额达3000元,乐华、熊猫、春兰彩电等厂家积极跟进。
由此,彩电价格战进一步升级。
由此可见,我国彩电竞争主要寄希望于价格联盟这种垄断方式和价格战的方式。
我国彩电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自1996年起,我国彩电行业就掀起了一股降价的狂潮。
随着领头厂家的率先降价,各厂家纷纷跟进,造成了彩电价格步步走低的局势。
到目前为止,传统的29英寸电视机,已由1996年以前的五六千元下降到1800元以下;21英寸的电视机也已经降至800-900元。
有人认为,彩电行业价格战的兴起,是各厂家自觉自愿的行为。
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分额,厂家拿起价格武器,试图以低利润的策略控制住市场占有率。
也有人士分析,中国彩电业正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此时市场状况是供过于求,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巨大的库存使价格大战在国内频频爆发;还有部分产品处于衰退期,唯有接近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才能将其售出,这也加剧了价格战的激烈程度。
厂家的竞争无非是为了市场、为了利润、为了各自的利益。
在各方对峙博弈的战场上,策略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因此,用博弈论来分析价格大战中各厂家的应对策略,对看清价格战的本质与趋势有一定的帮助。
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传统型平面直角彩电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布大致如下:18%17%海信9%其他由此可见,全国大部分市场分额都把持在长虹、康佳等大厂手中。
虽然全国有一定规模的电视机生产厂家有87家之多,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仍可把我国彩电市场看作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大战也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寡头竞争的产物。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彩电价格指数下降了8.9%,同期彩电销量增长了32.6%。
从而计算2002年彩电的需求价格弹性Ep =%9.8%6.32 = -3.663。
因为|Ep|>1,所以在我国彩电市场,此类产品是富于弹性的产品,即价格的变动会导致需求量负线性的变动,且需求量的变动幅度超过价格变动幅度。
对生产厂家而言,降低售价,则产品需求量增加,总销售额也增加;售价抬高,需求量则减少,总销售额会下降。
由此,这样一个厂商通过选择价格来进行竞争的寡头市场可以适用伯特兰德寡头模型。
但在套用该模型分析之前,先以得益矩阵的方式简单说明一下。
国内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成因:
1. 彩电市场竞争激烈,厂商为了争得更多市场份额,利用价格
手段进行竞争。
2. 电视品牌种类繁多,市场供应量大,厂商为了清理库存,也
会采用价格战的方式来刺激销售。
3. 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展迅速,将价格与线下渠道拉近,消费者
更倾向于在电商平台购买彩电,商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也会选
择主动降价。
利弊:
利:
1. 价格降低有利于消费者对彩电行业的购买积极性提升,提高
彩电市场的销量。
2. 价格战能够加速彩电市场的竞争,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使
得行业更加健康和纯净。
弊:
1. 价格战长期存在会降低行业利润,企业难以持续维持生产和
研发能力,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2. 厂商在采取价格战手段时常常损及消费者享受的其他权益,
例如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长期下去消费者的信任度可能会降低。
3. 长期利用价格战竞争的行业容易形成垄断,挤掉小型厂商,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
对策分析:
1. 提升产品品质,品牌溢价,以品牌为主导市场,通过提高品
牌价值和口碑,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获得品牌忠实度增长、
收益提升,提高行业盈利水平。
2. 不断扩大销售渠道,深耕市场,提升渠道覆盖率,打造多渠
道销售,缓解价格竞争造成的压力。
3. 探索创新营销举措,减少线下渠道成本,通过用户口碑传播、线上营销打造的交互平台等方式提高用户的购买体验和粘性。
4. 拓展业务多元化,不局限于彩电业务,逐渐转型到家庭智慧
化领域,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减轻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彩电行业价格竞争探析1. 引言中国彩电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家电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彩电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彩电产品的价格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原因和影响。
2. 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原因2.1 市场饱和和需求下降随着彩电产品市场的饱和度提高,需求开始下降。
这导致了彩电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2.2 产能过剩中国彩电行业的产能过剩也是价格竞争的原因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为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不少企业会过度扩大产能,导致供需失衡,价格竞争加剧。
2.3 低成本生产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彩电行业在制造过程中具有低成本优势。
中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以及完善的供应链和生产体系。
这使得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彩电产品,并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2.4 品牌竞争和营销策略彩电行业中的品牌竞争也是价格竞争的原因之一。
彩电企业通过打折促销、搞活动等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以增加销量和市场份额。
3. 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影响3.1 降低厂商利润彩电行业价格竞争导致企业产品的价格降低,厂商利润受到冲击。
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导致利润减少。
3.2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压力中国彩电行业的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吸引消费者。
3.3 加剧行业洗牌和兼并重组价格竞争激烈的彩电行业容易出现行业洗牌和兼并重组的情况。
一些小型企业由于无法承受价格竞争的压力,可能会被大型企业并购或倒闭。
3.4 促进消费者福利价格竞争虽然对企业利润造成冲击,但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降低产品价格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彩电产品,从而提高消费者的福利。
4. 总结中国彩电行业价格竞争是由市场饱和、产能过剩、低成本生产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品牌竞争和营销策略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观经济学案例: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博弈
姓名:何高
1、使用范围:博弈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
囚徒的困境及纳什均衡
重复博弈及其解
囚徒博弈的合作解
3、思考题:
(1)你认为几年前我国彩电市场的竞争属于什么样类型的博弈?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这是一个典型的占优决策均衡博弈,因为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状态。
可以看到,但长虹降价的时候,康佳康佳选择降价策略,长虹不降价的时候,康佳仍然选择降价策略。
很清楚,不管长虹是否选择降价策略,康佳都会选择降价策略。
同理,对长虹而言,不管康佳是否选择降价策略,长虹都会选择降价策略。
显然,在长虹和康佳的彩电价格战中,降价和不降价这一对策略组合下的博弈状态,就是一种均衡状态。
由于在均衡时长虹和康佳双方选择的都是自己的占有策略(即降价策略),所以这种竞争类型属于占优决策均衡博弈。
(2)如果你是当时长虹和康佳的决策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在竞争中取胜?
答:如果我是康佳和长虹彩电的决策者,当我买你面临竞争者降价挑战的时候,需要分析竞争者降价的目的是什么,降价的幅度是多少,能否持久,对本企业的影响如何,是否要及时做出反应或采取有效的行动。
要防止无休止的价格战,最好的方法提倡非价格竞争,即将竞争的重点放在质量、服务方面,或者创立竞争性的低价产品。
(3)你能否用你学过的博弈模型来描述几年前的彩电市场的竞争状况?
答:
彩电市场可以近似看做为寡头竞争,顾假设市场上只有康佳和长虹两种
品牌的彩电,他们生产的产品大体相同,在为降价前有相同的销售额S 。
假如长虹为了争夺市场,现决定采取降价策略,那么在康佳不降价的前提下,它的销售收入就能增加1000万(假设),而康佳则损失1000万元(假设);如康佳也跟进采用降价策略,且降价幅度相等,那么长虹和康佳又回到了原来的市场占有份额状态,但是各方受益都要减少600万(假设)。
得益矩阵如下:
当一方率先采取降价手段时,另一方采用降价要比不降价好,因此(降价、降价)是该博弈的占优决策均衡,均衡得益为(S-600,S-600)。
由此,可以判断,对彩电行业来说,除了因为巨大的库存而引起的价格
战外,企业天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也会诱发价格战。
价格战的各方从一开始的自发行为到后来的受制于他方而不得不降价。
以至于价格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是由于现阶段彩电市场较大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寡头垄断企业价格博弈的共同结果。
(4)如果要摆脱当时彩电市场“价格战”的局面,形成一个共赢的结果,
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请你用博弈论的思想来制定策略。
答:
从囚犯均衡的博弈中,我们明白一个深刻的问题:从个人的理性角度出
发说选择的占优策略的结局(降价、降价),去不如合作策略的结果(不降价、
康长
不降价),要走出囚犯困境的,需要引入用重复博弈的观念,来解决个人和团
体理性的冲突。
既然降价后的博弈均衡不能够给价格站的各方带来利益最大化,为何彩电厂家不采用联合的策略,制定一个价格底线,从而防止过渡降价导致
的利润大幅度丧失。
像中国彩电行业这样以一个由三个到四个已经共存很久的
厂商组成的行业作为例子。
几年来,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可能越来越厌倦亏本的
价格战,并且会产生一种所有企业都保持高价,没有哪家试图从它的竞争者那
里夺取市场份额的谅解。
虽然各厂商都会受到削价与它的竞争者竞争的诱惑,
但经营者知道这样的好处是不会长久的。
它们知道它们的竞争者将会报复,而
结果是重开价格战和长期的低利润。
解决价格战的一个方法是,组建卡特尔,
在经济学中,卡特尔是指:以明确和公开的协定形式勾结在一起的厂商。
例如,欧佩克就是一种卡特尔,他们联合采取限制石油产量的行动,制止了石油价格
的下跌,并抬高了石油价格,从而提高了其成员国的利润。
但在我国,这种勾
结又有可能涉及到违反价格法的问题。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感悟
何高
通过短短两个月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虽然对微观经济学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我也真正了解到要想学好经济学并不是很简单的事,必须要扎实的掌握各项基础知识,熟悉经济术语及其概念,理解经济规律及现象。
有时候也会觉得他很枯燥,有着太多烦人的知识还要我们去反复咀嚼、消化,但是当你真正投入进去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有意思,用经济的知识可以科学的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理所当然的经济现象。
例如,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越高销售量越多?为什么有些垄断商品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为什么可有可无的钻石要比必不可少的生命之水还要贵的多?为什么有些不盈的利企业还要继续经营?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彩电市场的为什么存在价格博弈?你也许心里明白所以然,但是你能科学而条理的解释吗?如果你没接触过经济学,那么你就无法准确回答。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我了解到经济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问,它是社会科学中最具有实用价值的一门学问,它对所有的社会科学,包括商业、管理、市场营销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支撑经济学的不过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诸如供求关系、价格弹性、效率、垄断等概念,一旦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的视野将会变得更加宽阔,现实世界在我们眼里就像一本活的经济学教科书。
它使我们能够关注那些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从而给出问题的答案。
诚如歌词唱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经济学就是这样的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