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主要年份分行业燃料油消费总量统计(1995-2018)
- 格式:xl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发布6月11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
2018年,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引领下,全球一次能源消费迅速增长。
然而,碳排放量以七年来最高的速度上升。
不过可喜的是,可再生能源同比增长14.5%,太阳能发电增长了3000万吨油当量,提供了4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增长,中国功不可没!能源发展去年一次能源消费以2.9%的速度增长。
几乎是10年均值(1.5%)的两倍,也是自2010年以来最快的增速。
按照燃料划分,能源消费的增长是由天然气增长所驱动的,天然气贡献了超过40%的增长。
除了可再生能源(虽然可再生能源仍然是增速第二快的能源),所有燃料增长速度均快于10年平均水平。
中国、美国和印度能源需求增长之和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美国能源消费增速为近30年来最快。
一次能源—2018年一次能源增长的贡献情况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碳排放碳排放量增长了2.0%,是七年来最快的增长。
能源需求与碳排放石油年度原油均价(布伦特)从2017年的54.19美元/同升至71.31美元/桶。
石油消费量平均增长140万桶/日以上,即1.5%。
中国(68万桶/日)和美国(50万桶/日)是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全球石油产量增长了220万桶/日,几乎所有的净增长都来自美国造,其产量增长(220万桶/日)创下了世界纪录。
在其他地区,加拿大(41万桶/日)和沙特阿拉伯(39万桶/日)的产量增长被委内瑞拉(-5万桶/日)和伊朗(-31万桶/日)的下降所抵消。
炼油厂的产量上升至96万桶/日,但相较2017年的150万桶/日有所下降。
然而,炼油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攀升至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石油产量天然气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1950亿立方米,即5.3%,是1984年以来最快增速之一。
天然气消费的增长主要是由美国(780亿立方米)推动的,中国(430亿立方米)、俄罗斯(230亿立方米)和伊朗(160亿立方米)也提供了支持。
锅炉制造BOILER MANUFACTURING第1期2021年01月No. 1Jan.2021煤的梯级利用工艺路线介绍和煤热解技术对比Introduction of coal cascad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comparison of pyrolysis technology in coal洪超,王桔(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46)摘要:煤炭作为国内未来较长时间内的主要能源消费来源,煤的梯级利用可以实现低阶煤的环保、经济和高效利用,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内典型的煤梯级利用工艺路线,从工艺流程、工业化进程、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等方 面进行阐述,对比各工艺路线的核心热解技术,并对以后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煤的梯级利用;热解;煤气;焦油;半焦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23 -1249(2021 )01 -0040 - 030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都是以煤为主,根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9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总量增长1-0%,占比57.7%,占比相比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能源比例虽逐 年下降,消费总量却逐年增加,煤炭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占据能源消费主导地位。
根据中科院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国内已探明原煤储量10077亿吨。
其中低变质烟煤、褐 煤等低阶煤占煤炭储量的50%以上,其挥发分高、含水量高、热值低等特点决定了常规的直接燃 烧或者气化等利用方式存在效率低、氮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缺点⑴。
随着技术的发展 和市场的需求,形成了如直接发电、液化、完全气化、干燥提质和煤的梯级利用等多种典型的低阶 煤利用技术路线⑵。
1低阶煤的梯级利用煤的梯级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热解分质、梯 级延伸加工,实现各级产物的梯级利用、吃干榨尽,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热能效率高、利于环保等 优势。
中国成品油消费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成品油消费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迅速升级,人口城镇化进程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能源需求快速增长。
其中,成品油消费是中国能源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成品油消费的现状、影响成品油消费的因素以及成品油消费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品油消费的现状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在全球居于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19 年全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达到3.58 亿吨。
其中,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石油醚、溶剂油、润滑油等各类成品油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汽油和柴油是最主要的两类成品油,消费量分别占据了全国成品油总量的42.9%和21.5%。
2019 年,中国汽油消费量为1.54 亿吨,较上年增长3.84%;柴油消费量为7636 万吨,同比下降1.0%。
就不同的领域,成品油的使用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
2019 年,交通领域仍然是中国主要的成品油消费领域,汽油、柴油消费量分别占到总成品油消费量的42.9%和21.5%。
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工业和燃料等领域需求,也使得成品油在非交通领域的应用逐步增长。
其中,航空煤油主要用于航空运输;燃料油则主要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润滑油则主要用于润滑和防腐等方面。
二、影响成品油消费的因素1.GDP 增长率中国的成品油消费量与GDP 增长密切相关。
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需求均推动了成品油消费的需求增长。
因此,随着中国GDP 的持续增长,中国成品油需求也将会继续增长。
2.能源结构变化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费逐步减少。
当煤炭消费下降后,其他能源将会补充对能源需求的作用。
当前中国天然气发展、电动汽车推广等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油价变化国际油价直接影响成品油价格。
由于石油资源稀缺,国际市场价格较为波动,因此国内油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9年中国能源生产情况、消费情况、进口情况及“十四五”时期发展趋势分析[图]一、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1、我国能源生产情况分析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延续反弹态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供应方面,2018年我国能源产量快速回升,生产总量达37.7亿吨标煤,同比增长5%,创7年来新高。
能源供需形势总体还属于宽松状态,但局部地区、局部时段还有供应偏紧情况发生。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煤,同比增3.3%,增速创5年来新高;其中电力消费增速创7年最快。
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整体稳定。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7.5亿吨,比上年增长4.2%。
煤炭结构性去产能不断深入,原煤生产增速略有回落。
对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向资源富集地区进一步集中,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原煤产量占全国76.8%,占比较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原油生产增速由负转正,天然气生产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分别达到12亿吨和1.4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25.0%和68.0%。
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9亿吨,增长0.8%,增速由负转正,上年下降1.1%。
天然气产量1736亿立方米,增长9.8%,连续三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
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情况分析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7.1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5%。
其中,火电增长1.9%;水电增长4.8%;核电增长18.3%;太阳能增长13.3%;风电增长放缓至7.0%。
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全部发电量的27.7%。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业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我国能源消费情况分析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3%。
2019年度能源统计信息分析能源预测预警研究课题招标指南课题一:预警宏观经济进展态势的相关性电力指标研究。
【内容说明】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一定程度上,电力进展是经济进展的晴雨表。
课题研究应深入研究电力和经济进展的相互妨碍关系,描述中短期电力和经济所处的进展阶段、进展趋势,把握以后十到二十年经济和电力进展趋势,并通过模型研究和比较分析,找出能够预警全国或地区经济运行进展态势的电力指标,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进展相关政策、预警宏观经济进展态势提供决策依据。
课题二:不同经济周期下国际油价波动的要紧妨碍因素分析。
【内容说明】妨碍石油价格变动的因素众多,不同的经济周期内妨碍国际油价的主导因素不同,识别不同经济周期下的主导因素变化对准确判断油价走势至关重要。
本课题应分析经济周期与石油需求之间的内在规律,挖掘妨碍国际油价波动的要紧妨碍因素,研究其作用机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和国际石油市场的新特点,提取妨碍油价波动的要紧因素,探究建立预警油价波动的指标和方法,提出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趋利避害、确保石油安全等方面对策建议。
课题三:我国石油库存统计监测研究。
【内容说明】石油库存统计监测是石油统计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迅速增加和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为确保石油供应安全,做好石油库存统计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本课题要求在分析研究我国现有石油库存统计监测体系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和进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石油库存统计监测体系的指导思想、差不多原那么、进展目标、总体构想和框架设计;并通过与相关主管部门工作的协调衔接,提出我国石油库存统计数据和监测指标体系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的建议,以及建立相关统计数据提供渠道的建议。
课题四:典型市场能源比价关系与能源预测预警。
【内容说明】本课题应选择要紧能源市场和要紧能源品种,研究价格变化趋势,以此为基础遴选出典型的能源市场,分析其【一】二次能源的市场价格信息,研究不同市场、不同能源品种之间价格的关联性,对比分析中外能源价格水平和比价关系差异及缘故,发明典型市场的能源比价关系及传递的市场信息,发掘典型市场的警示性因素,为提高我国应对能源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2019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9年展望国家能源局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一、2019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2019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2019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
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
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2019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
2019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
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
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
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
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
(二)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需求增速逐步回落1、电力供应持续增长。
2019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风电1399万千瓦。
《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明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将继续保持供应紧平衡局面。
天然气供应能力将提升,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煤改气”等政策推动下,部分地区需求增速超过基础设施建设增速,需求高峰期仍将存在供应紧张形势。
去年冬天我国天然气供应频频告急,今冬气荒会否重现?国际油价起起落落,明年走势如何?大型炼油化工装置纷纷投产,市场竞争如何演化?12月20日,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对此作了详细解读。
该报告是我国首部由央企发布的覆盖经济、能源、炼油、化工全产业链年度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将继续保持供应紧平衡局面。
天然气供应能力将提升,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煤改气”等政策推动下,部分地区需求增速超过基础设施建设增速,需求高峰期仍将存在供应紧张形势。
报告估计,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将达27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近8%,实现超预期增长。
其中,“煤改气”推动城市燃气用气增长,经济形势回暖以及旺季供气短缺预期拉动工业用气需求,社会用电需求带动发电用气。
在需求强增长的带动下,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成为重大战略,三大石油公司均加大了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预估2018年国内产量将达16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其中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产量占比将达14.2%。
同时,LNG 接收站建设加快也为进口增长提供了硬件支持。
2018年,中国石化天津、中国海油深圳、新奥舟山等多个新建LNG 接收项目投产。
目前,我国已经投产LNG 接收站22座,总接收能力每年近7000万吨,为我国天然气进口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2018年1月份,我国调整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政策,相应提高了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退税额,企业进口积极性得以提升。
报告预计,2018年我国进口天然气将达11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近30%,其中管道气增长18.5%,LNG 大幅增长近4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一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19湖北联考)读图|,回答1〜3题.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 •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 •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答案】C【解析】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 •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 .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 •油气消费东西平衡【答案】A【解析】我国油气在分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A .俄罗斯B .欧洲C.新加坡D .日本【答案】A【解析】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回答4〜6题.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答案】D【解析】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5. 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答案】A【解析】“调水”变“调电”可以使黄河上游水量保持稳定||,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缓解. 6.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 .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 .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D .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答案】C【解析】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不小.一条管线||,更是一条弘扬生态经济理念、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丝带”不.论是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极寒地带||,还是在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努力践行“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的诺言||,做好节约土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上海世博会期间||,西气东输管道累计向上海供气12.3 亿立方米||,为“低碳世博”做出重要贡献.读下面2019〜201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走势图||,回答7〜8题.7. 有关于2019〜2019 年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19〜2019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②2019〜2019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③总体上天然气生产量增速较快④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快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两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2019〜2019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2019〜2019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天然气生产量增速快•&关于2019〜2019年间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始终供大于求B •始终供不应求C.由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D .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答案】D【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19〜2019年天然气的产量大于消费量(供大于求)||,而2019〜2019年天然气的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2019南京模拟)随着川气东送一期工程完工南京气荒”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结合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回答9〜10题.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9•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B. 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 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D •川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答案】A【解析】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低||,而天然气又是相对清洁的能源||,川气东送市场潜力大.10.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其主要原因是()A •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B •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C.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D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答案】C【解析】江苏地处沿海||,经济发达||,但常规能源缺乏||,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主要市场.(2019滨州检测)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1〜12题.11 •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水源C .交通D .城市【答案】A【解析】从两图的对比来看||,河南段输水路线与河南的地形分布极其相似||,故选 A 项.12.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南水北调工程不会使受水区的环境恶化||,反而有利于受水区环境的改善||,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盐碱化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南水北调与海河流域的洪涝无关系.(2019淮安调研)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 1 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1 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正式投产;800 千伏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已供电•读图|,完成13〜14题.13. 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A •西电东送B.北煤南运C.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D •西气东输【答案】C【解析】特高压输电工程属电力能源的跨地区调配.14•向家坝一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A •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效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B •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I,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D •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答案】B【解析】其主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影响.二、综合题15.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已全线贯通|,上海市市民用上了来自4000千米以外的天然气.2019年2月开工的西气东输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西电东送工程使去年广东因为增配了相当于一个多广州市的用电量||,限电拉闸次数大大减少.材料二我国部分能源调配线路图.材料三我国两个三角洲(1) 我国能源的空间分布具有________ 特点||,能源消费具有__________ 特点||,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甲、乙、丙三条能源配送线路中|,分别送至丁、戊地区的线路是_________ 、______ .(2) 填出经济特区名称:E _______ II,F _______ .(3) 我国已建成两座核电站||,位于丁地区的是___________ 核电站|,位于戊地区的是____________ 核电站.在这两个地区建设核电站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西多东少东多西少乙丙(2) 珠海深圳(3) 秦山大亚湾常规能源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解析】我国能源分布和消费地域差异明显||,东部资源短缺且需求量大.甲为西电东送北通道||,把内蒙古、山西、陕西火电送至京津地区.乙为西气东输||,把新疆地区天然气送至上海.丙为西电东送南通道||,把珠江上游水电送至珠江三角洲.我国已建成两座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两个地区经济发达但常规能源缺乏.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E、F 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发电站能源来看|, A、B处为____________ 力发电站C、D处为________________ 力发电站.(3) F、C 能源基地其能源输入地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电东送工程能为G地带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4)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相比不同的特点是 ___________ || 。
简述“2060碳中和”对我国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4-23T13:00:43.723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4期作者:唐真文[导读]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习近平主席力争“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蓝图下,各行各业都在热议“碳中和”唐真文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习近平主席力争“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蓝图下,各行各业都在热议“碳中和”,如何实现各行各业的深度脱碳,我们做了简要的阐述;“2060碳中和”对未来电力行业发展又有哪些重要影响,我们做了大胆的预测。
关键词:碳中和电力预测电气化可再生清洁能源储能特高压一、背景《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我国于2016年9月3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正式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我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2060碳中和”)。
二、“碳中和”定义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三、“碳排放”现状截止2019年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1,其中:煤炭消费量约39.66亿吨,原油6.96亿吨,天然气3067亿立方米,电力消费7.25万亿kWh。
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约57.7%,一次电力和其他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约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