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沪教版2021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方程专项知识点
班级:姓名:
1.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2. 看图列方程。
3.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4. 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cm)。
(1)
(2)
5. 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厘米)
6. 看图列式。
7. 下面式子中的字母各代表什么数字?
8. 看图列式计算。
9. 看图写出一道加法和一道乘法算式.
10. 看图列式计算.
11.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12. 看图列方程。
13. 看图列方程。
14.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9.6cm。
15. 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单位:分米) (1)
(2)
(3)
16.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7. 在如图的七个圆圈内各填一个数,要求每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中,当中的数是两边两个的平均数,现在已经填好两个数,那么X是多少﹖
18. 看图列方程,不用计算,不用写答数。
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一、计算部分:1.直接写得数。
3.16+0.99= 7.8-(5.8+1.3)= 0.56÷14=1×4.7+0÷5.8= 0.06-0.003= 0.25+0.25÷5=0.24+0.06= 8.4-0.04= 4.3÷0.43=0.8×12.5= 10.1×0.5-5÷10= 0.1÷0.01×10=10-7.2÷0.8= 0.86÷4.3×0.2= (1-0.01)÷0.01= 0.4÷0.25= 3÷0.6+0.55= 0.3×1.1×0.3÷11= 0.5+0.5÷0.5+0.5= 2.5×0.4÷2.5÷0.04= 1.01-0.1=2.列竖式计算。
(带*的验算)*0.56×2.05 35.6×0.405(积精确到0.01) 42.5×5.06 0.085×4.6 3.006×2.05 30÷148(商保留两位小数)9÷2.9(商保留两位小数) 17.6÷0.55 *12.81÷4.23. 解方程。
78 1.40x -⨯= 0.27 1.8 2.43x += 93 1.713.4x ⨯-=2(0.22)20x += 3.1(32)62x += 2(19.3)31x -=713.542x x -=+ 6 1.8280.8x x -⨯= 6.4(5) 3.5(20.8)x x +=-57308735x x -÷= 51693x x -+= 8.5 1.5 5.6x x =+4.递等式计算。
(能简算要简算)7.41-15.72+20.59-4.28 9÷0.125+9×0.12515.34×1.5-(48-32.2) 1.25×(4-0.8)×0.25 2.5÷[(17.2-4.5×3.6)÷0.04] (7.8+2.2×5)÷(4-3.06)19.5÷[(7.5+2.5)×1.5÷0.1] 3.7×3.7-3.7+3.7×7.3 36.2×4.2-9.18÷4.5 4.321×0.995.列方程或综合算式计算。
辅导讲义4.74.54.76.44.7-⨯+⨯25.06.3⨯3883.02.63.8⨯+⨯8.18.147.253.68.1+⨯+⨯5.22.325.1⨯⨯2.3)5.225.1(⨯+68098.0328.9⨯+⨯72.06.38.236.0⨯+⨯ 练习: 5.24.4⨯2.3)5.225.1(⨯+ (14.3+14.3+14.3+14.3)6.535.044.05.3⨯+⨯5.2⨯ 5.376.575.34575.3⨯+-⨯8)25.16.14.825.1(⨯⨯+⨯题型四: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验算。
2.43÷425÷12.864÷78.1408.2÷4.8÷133155÷208.93÷141..44÷15848.10÷34.14÷21 15÷7 6.1272÷16328÷15题型五:竖式计算(带的用乘法验算)。
* 5.05.105÷8.19.18÷12.094.8÷ 4.252.14÷*488.508÷*9.1138.240÷题型六: 072.052.2÷6.1016.38÷ 16.324 1.06 ÷047.094.0÷题型七:当A 、B 、C 取什么数时,下面的算式成立?8.18.1>÷A 7.27.2=÷B 4.54.5<÷C=⨯=⨯=⨯8.025.125.0442.003.0=⨯=⨯=⨯320001.04.032.08035.0=⨯=⨯=⨯524.005.097.155.22、列竖式计算=⨯66.0458.0=⨯125.06.9=⨯08.24103、递等式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能简便运算的要用简便运算)6378.07.38.7⨯+⨯1.72.77.21.7⨯+⨯ 2.2001.085.17⨯⨯07.18.906.99.2⨯+⨯ 01.0)401.006.1(4.6⨯⨯--25.15.2)804.0(⨯⨯+4、应用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概念大全第一单元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0、负数】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和1、2、3……都是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3、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
“+4”读作正四。
“-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4、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6、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7、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8、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9、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10、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2、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6、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7、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8、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9、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第二单元小数乘除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3表示1的3倍是多少或3个1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08就是求1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8就是求1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
特值法代入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减法:减法性质:a-b-=a-a-=a-b+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乘法分配律:×=a×+b×【×=a×-b×】重点强调除法:除法性质:a÷b÷=a÷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小学五年级数学全册的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辨别数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大小的练习,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2.数的四则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技巧。
3.分数的认识和计算学生需要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大量的分数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小数的认识和计算学生需要学习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大量的小数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数据的统计和图形的认识学生需要学习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图形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根据图形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进行统计和图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图形认知能力。
6.时、刻、钟的认识和计算学生需要学习时、刻、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时间感知和计算能力。
7.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学生需要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通过进行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8.概率的认识和计算学生需要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概率的计算和判断。
通过进行概率计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概率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五年级数学全册的复习教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认识和计算、小数的认识和计算、数据的统计和图形的认识、时、刻、钟的认识和计算、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和计算、概率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综合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考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考点指的是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和技能。
这些考点通常包括数学基础概念、计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五年级数学上册考点的示例:
1.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包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
关的实际问题。
4.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对称、平移和旋转等。
5.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6.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7.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总结:五年级数学上册考点是学生在该学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和技能,包括数学基础概念、计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考点,以便为将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评估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考点。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1.1符号表示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体会符号可以用来表示数。
2、复习求解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探究交流的过程,感受复习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有趣性,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符号与数字一样可以参与各种运算。
2、通过寻找规律来得出在这个数列中的符号所表示的数。
教学用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引入1、猜一猜,每个算式中吃掉的是几?(同桌交流)73+ =101 162― =5323× =115 32÷ =82、吃掉的数字,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73+●=101 162―△=5323×★=115 32÷□=83、揭示课题:用符号表示数[说明:用猜一猜的形式引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唤起对旧知的记忆。
同时,再引出“用符号表示数”,为后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作准备。
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探究新知1、让生想想、议议:73+●=101 162―△=5323×★=115 32÷□=82、质疑:(1)●、□、△、★各表示什么数?(2)怎样解答这些数?(3)你的依据是什么?3、交流:加减法关系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乘除法关系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4、小结:在解答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时,符号与数字一样参与各种运算,并利用加减法关系及乘除法关系进行。
5、各式中的△表示什么数字?(思考:在竖式中出现未知数怎么办?)2 5 ▲ 2 3×▲+ 2 ▲×▲ 71 5 0 3 8 62 1(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
(一)上次课课后巩固作业处理,建议让学生互批互改,个别错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享,针对共性的错题教师讲解为主。
(二)上次预习思考内容讨论分享(1)蜘蛛和蜗牛平均每分钟爬多少米?(2)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知识点一:像24.333……,0.85454……这样的,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练一练: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1)1÷2 (2)1÷3 (3)1÷5 (4)1÷6答案:(1)0.5 ,不是(2)0.333……,是(3)0.2 ,不是(4)0.1666……,不是2、算一算,它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哪些是循环小数?答案:65.333……,是;26.2,不是;40.1666……,是例1、下面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出它的循环部分。
0.375757 1.555555…… 3.123123……1.12590125904……0.3141414…… 5.3414545……4.4343 0.50606……0.123456……知识点二: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如果小数部分某位起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的上面点一个小圆点;如果小数部分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就在这几个数字的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小圆点。
如:0.33333…… 循环节是3 还可以写成0.3 1.2454545…… 循环节是45 还可以写成1.245 1.926926…… 循环节是926 还可以写成1.926试一试:下列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用简便写法表示。
(1)45.565656…… (2) 6.029029…… (3) 3.1415926……(4)4.6888…… (5)28.6767 (6) 5.030030003……^答案:(1)是,45.56••;(2)是,6.029••;(3)不是;(4)是4.68•;(5)不是;(6)不是例2、用计算下面A 组各题,得出结论后再直接填出B 组各题的得数。
沪教版小学数学课时知识点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化简与求值教学目标:1.会用字母来表示一些数及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与计算公式。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并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能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求值过程,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并在式子中字母的值给定时求出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与所学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这一章节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生:化简与求值师:那怎样化简呢?生:我们是通过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与计算公式来化简。
师:同学们回顾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巩固这类知识。
(知识技能训练)1. 连一连。
b×b 5n-3n c×7 x2 4mn 2b-2c a×4×4×a7c 2b x×x 2n b2 16a2 2(b-c) m×4×n2. 用简便方法表示下列各式。
m×m×2= x.x= 3.6a+1.4b+1.4a= 3x×2+5x=a×4×b= 5×a×2×b= 1×m= 6b-2b-2=二、思维能力训练:师:每一个字母式都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你想考考自己吗?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题。
2个a 的和 2个a 的积4个 x 相加 m 除6 X与3的和除以b的商比s的5倍少2.6的数n的平方减去4的差乘1.5 n减去4的差的平方乘1.5【通过对文字的语言叙述与理解,进行化简,再反馈化简过程。
】2. 写出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小狗旺旺每天吃口粮a克,卷毛狗欢欢每天吃口粮b克.a-b b÷a 4(a+b)2)小亚每天练字n个,一个星期练字m个7n 7m m÷7【提供学生表达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利用字母式学会严密的表述,让学生初步感知通过字母式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复习与提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沪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复习与提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沪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并掌握这个规律。
教材中相关的章节是第五章第一节,其中详细解释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多媒体演示设备和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小明有1.2元,他买了一支0.5元的铅笔,他还剩下多少钱?”让学生们思考并解答。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1.2 → 0.12 → 0.012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2.5元,他买了一支0.8元的铅笔,他还剩下多少钱?2. 小红有0.3元,她买了一支0.1元的铅笔,她还剩下多少钱?答案:1. 小明还剩下1.7元。
2. 小红还剩下0.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我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们巩固这个知识点。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自己创造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解决,例如:“小华有5元,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本书?”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1.1符号表示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体会符号可以用来表示数。
2、复习求解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探究交流的过程,感受复习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有趣性,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符号与数字一样可以参与各种运算。
2、通过寻找规律来得出在这个数列中的符号所表示的数。
教学用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引入1、猜一猜,每个算式中吃掉的是几?(同桌交流)73+ =101 162― =5323× =115 32÷ =82、吃掉的数字,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73+●=101 162―△=5323×★=115 32÷□=83、揭示课题:用符号表示数[说明:用猜一猜的形式引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唤起对旧知的记忆。
同时,再引出“用符号表示数”,为后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作准备。
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探究新知1、让生想想、议议:73+●=101 162―△=5323×★=115 32÷□=82、质疑:(1)●、□、△、★各表示什么数?(2)怎样解答这些数?(3)你的依据是什么?3、交流:加减法关系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乘除法关系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4、小结:在解答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时,符号与数字一样参与各种运算,并利用加减法关系及乘除法关系进行。
5、各式中的△表示什么数字?(思考:在竖式中出现未知数怎么办?)2 5 ▲ 2 3×▲+ 2 ▲×▲ 71 5 0 3 8 62 1(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沪教版)第二单元小数乘除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3表示1的3倍是多少或3个1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08就是求1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8就是求1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
特值法代入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减法:减法性质:a-b-=a-a-=a-b+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乘法分配律:×=a×+b×【×=a×-b×】重点强调除法:除法性质:a÷b÷=a÷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沪教版五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一)基本内容:1.复习与提高复习带有空格的一步算式的内容,为本册学习代数做准备;复习上一册的小数的性质、意义以及小数的加减运算,为本册学习小数乘除法做准备;复习逆推的方法,为本册学习解方程做准备。
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除法的内容主要包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循环小数。
3.统计本册的统计学习主要围绕平均数概念展开,给出了计算平均数的公式。
4.简易方程在本章的内容中,首先介绍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并引出了“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概念,此后给出了对“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化简以及在式子中字母的值给定的情况下求出式子的值。
然后给出了方程的概念,并按一步方程、两步方程到三步方程的顺序给出了方程的解法。
最后安排了“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内容,通过寻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得出应用题的解。
通过简单问题来介绍“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5.几何小实践本册几何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概念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
6.整理与提高对本册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并对部分内容进行提高。
此外,通过数学广场介绍了时间段的计算以及编码的有关内容。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1、进一步体会符号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
2、能根据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方法求出方框里的数。
3、利用商不变性质,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
5、通过丰富的事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实际问题。
6、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7、认识等式、方程,根据方程的解的含义检验方程的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小数乘除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
特值法代入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重点强调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商不变:a÷b=(a×c)÷(b×c)或a÷b=(a÷c)÷(b÷c)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平均数
15、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和÷个数)平均数处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是所有数都要参加计算——包括0.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在省略乘号的时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17、a×a可以写作a·a或a 2,a2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化简求值
18、表示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方程的作用:能够表示一种等量关系。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数量关系式:
(1)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3)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5)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6)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7)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8)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9)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检验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4、公式: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变式: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变式:底=面积×2÷高;高=面积×2÷
底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变式: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字母公式: S=(a+b)h÷2
2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大于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画
高
2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7、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剪拼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整理与提高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
0 5 4 0 0 1
前2位表示省第3位表第4位最后2位
(直辖市、自治区)示邮区表示县(市)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18位
1 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36、时间的计算
直接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