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损益表
- 格式:xls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财务报表是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断发展的。
主要有: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财务报表注释,其他财务报告和会计界争论的第四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在特定日期(如年末、季末、月末)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的雏形产生于古意大利,随着商业的发展,商贾们对商业融资的需求日益加强。
高利贷放贷者出于对贷款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开始关注商贾们的自有资产状况,资产负债表于是孕育而生;2、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它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内经营及其分配(或弥补)情况的一种会计报表;随着近代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人们日益关注的是企业持续生存能力,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期间报表——损益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另一种观点认为,损益表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近代税务体系发展的要求。
3、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通常是年度)内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运用去向的会计报表,是一张综合反映企业理财过程,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报表。
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又叫做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它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会计报表。
其目的在于提示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现金流量表的前身是资金表,最早出现于1862年的英国。
1908年,威廉·莫斯·考尔在他撰写的会计教科书中,正式称该表为“来龙去脉表”,若干年后,称该表为“资金表”。
自20世纪70年代后,资金表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对外必编的财务报表之一。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的资金由财政部和银行管理,企业只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四大财务报表中英文对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大财务报表是每家公司每年都要制作的重要财务文件,它们记录着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业绩和资产负债状况。
这四大财务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和股东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四大财务报表的中英文对照。
一、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是衡量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展示了公司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资产负债表的中英文对照如下:中文:资产负债表英文:Balance Sheet资产(Assets):1. 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2. 非流动资产(Non-current Assets)负债和所有者权益(Liabilities and Equity):1. 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ies)2. 非流动负债(Non-current Liabilities)3. 所有者权益(Equity)资产负债表将公司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和长期性分类,并将公司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细分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展示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
二、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损益表是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的总结,展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损益表的中英文对照如下:中文:损益表英文:Income Statement收入(Revenue):1. 销售收入(Sales Revenue)2. 其他收入(Other Revenue)成本(Expenses):1. 销售成本(Cost of Goods Sold)2. 营业费用(Operating Expenses)3. 税前利润(Profit Before Tax)利润(Profit):1. 税后利润(Net Profit)损益表记录了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总收入、总成本和净利润,帮助投资者和管理层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
1.财务三大报表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
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是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断发展的。
主要有: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财务报表注释,其他财务报告和会计界争论的第四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在特定日期(如年末、季末、月末)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的雏形产生于古意大利,随着商业的发展,商贾们对商业融资的需求日益加强。
高利贷放贷者出于对贷款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开始关注商贾们的自有资产状况,资产负债表于是孕育而生;2、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它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内经营及其分配(或弥补)情况的一种会计报表;随着近代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人们日益关注的是企业持续生存能力,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期间报表——损益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另一种观点认为,损益表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近代税务体系发展的要求。
3、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通常是年度)内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运用去向的会计报表,是一张综合反映企业理财过程,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报表。
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又叫做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它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会计报表。
会计四大财务报表的勾对关系为了理解报表的勾对关系,我们必须先了解四个主要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
首先,我们必须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这种关系主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和损益表之间。
因为资产负债表是小时数,损益表是期数,而且口径不同,所以交叉核对关系也主要在所有者权益部分。
毕竟,损益表赚取了所有者的收入。
当然,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不能说资产负债表期末的未分配利润减去期初的利润就等于当期的净利润,因为可能有股利扣除项目。
因此,最重要的是声明所有者权利的变化。
该报表是时间和点数相结合时发生的金额的最清楚的报表。
然而,这与行动没有密切关系,所以没有多少人编造这一声明,也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一声明。
2、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三个报表的核心是现金流量表。
可以说现金流量表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基础的。
一般来说,如果不看具体的账目,现金流量表中的主要数字只需看前两个表格就可以编制出来。
复杂操作的错误率更高。
对于简单的操作,错误率很小。
叔叔研究了几家中型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只看了两张表,汇编的数据一点也不差。
然而,上述误差率指的是净经营现金流。
这个数字是现金流量表的核心。
只要这个数字没有大的误差,现金流量表就不能说是不正确的。
说到衔接关系,我想提出另一个词——“复式簿记”。
贷款和贷款需要平等。
正因为这种同一性,资产的增加意味着负债的增加或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成本的增加意味着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数字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从一个表流向另一个表。
这是理解交叉检查关系的起点。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衔接关系: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相结合。
尽管你看到的资产负债表是小时数——年初的年数和年末的年数,而损益表是年末的年数,当你把资产负债表年初的年数和年末的年数之间的当期增减相加时,你会发现损益表可以整合到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中。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间的联系
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就是期初的未分配利润数加上本期利润表中的累计实现利润数.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钩稽关系在于本年利润,利润表中的本年利润累计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就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的期末数。
利润表就是资产负债表中本年利润部分的扩展。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的、利润表是动态的。
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损益表(即利润表)的净利润累计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年末数
1、利润表是按照“收入一费用=利润”编制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期间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变动。
2、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的,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会计主体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来源。
3、由于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的结果既会在利润表中反映,也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它门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表示。
4、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年初、年末数等于利润及利润分配
表的利润分配部分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度之中,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期末数等于年初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的净利润之和。
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表反映的主营业务收入在一般情况下会≦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的销售收入。
其小于部分企业应作纳税调整处理。
利润表中反映的主营业务收入尚不包括视同销售货物的收入,因此企业视同销售货物在会计上无需通过销售账户处理,这部分收入亦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项目。
对该项目应分析销售成本率或毛利率。
结合成本一起分析。
案例:(1)低价开票,少计收入;(2)挂靠企业开发,不申报纳税;(3)收取价外费用,不申报纳税。
案例:中国税务报2006.12.11“销售滞后”应被认为偷税行为所谓销售滞后,是指按税法规定应当在当期确认并进行纳税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拖延至后期确认并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
三类滞后现象:一是直销收入滞后:指销售方直接向购货方销售商品或劳务(指按税法规定应当确认收入)后,若购货方不急于取得发票,销售方当期不确认收入,也不进行纳税申报,从而形成销售滞后;二是代销收入滞后:供货方将货物发往异地代理商,代理商销售货物并将货款汇给供货方后,不提供或延缓提供“代销售清单”(或代理商提供“代销售清单”后,供货方不及时确认收入),从而形成销售滞后。
三是经销收入滞后:供货方将货物发往经销商后,经销商从供货方取得货物时暂不索取销售发票,并将发票直接开往购货方,这样经销商不仅达到了不缴或少缴流通环节税款之目的,也同样造成了供货方销售滞后。
例:某企业于5月以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一批,产品成本为6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000元,税金17000元。
该商品已发出,并办妥托收手续。
此时得知购买方资金周转困难。
经与购买方交涉,确认此项收入目前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暂不确认收入。
借:发出商品 60000 借:应收账款 17000贷:库存商品 60000 贷:应交税金-增(销)17000税法:若当年仍未确认收入,作纳税调增40000,以后年度确认收入时,作纳税调减。
2.主营业务成本企业在正常核算情况下,利润表中反映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配比性。
财务的三大报表是什么?在会计上有三大财务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反应企业报表日财务状况,损益表反应企业会计期间的盈利情况,现金流量表反应企业会计期间的经营、投资、筹资现金流情况。
三张报表在编制上相对单独存在,而在财务分析时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实际的使用中一定要把它们综合起来看,对表间的各种财务数据的关系要辩证的看。
如净利润大增而经营性现金流量反而减少,那这个业绩增长的质量就不可靠了,很可能是“突击销售”的结果,又比如负债水平与财务费用不匹配,有可能这些负债是预收账款,该类负债不增加费用反正增加利润,这样的负债多些放在银行吃利息也不见得是坏事。
三大财务报表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三大财务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三张报表以一个三维立体式展现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属于期间报表,反映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表是期末报表,反映的是报表制作时企业的资产状况。
从相互作用上看一个经营期间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改变资产负债表结构,但长期而言,资产质量对企业盈利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又是资产负债表决定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三张报表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即表间勾稽关系。
各报表间不能分开独立的看,而要一起综合对比分析,相互印证,资产负债表提供一个平台,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在上面长袖善舞。
三大会计报表的关系三大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常用的财务报表有哪几种类型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各种附表以及附注说明。
三大财务报表:(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年末、季末或月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
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理论根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与次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从企业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基本会计资料中摘取相关的数据编制而成的。
资产负债表主要能够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会计信息:①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
②企业所负担的债务。
③企业的偿债能力。
④企业所有者享有的权益。
⑤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向。
借助于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特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基本情况,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以便做出各自的相关决策。
(2)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可合并编制成一张表,也可分别编制成两张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采用后者。
利润表是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公式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为依据编制的。
收入项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费用项目包括各种费用、成本以及从收入中补偿的各种税金及附加,如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利润类项目如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等。
利润表表体部分列示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时,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后者。
(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从动态上反映了企业现金变动情况,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的流入、流出与结余情况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的定义中已明确指出,我国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如何编制一,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应收股利,短期借款,应付票据。
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项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项目=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存货”项目=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项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根据明细账余额分析填列应收账款=借方合计—坏账准备预收账款=贷方合计应付账款=贷方合计预付账款=借方合计待摊费用=待摊费用借方+预提费用借方+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预提费用贷方+待摊费用贷方。
二,利润表:第一步:从营业收入出发,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计算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即可计算得出利润总额。
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得出净利润。
如果利润表的格式要求反映利润分配情况,还要增加两个步骤:其一,以净利润加上前期未分配利润等,计算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其二,从可供分配的利润中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得出未分配利润。
如果利润表不反映利润分配情况,可在利润表之外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予以揭示。
现行会计制度就是按照后一种方式来列示利润分配情况的。
简单点说吧: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
一、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是根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分析填列的。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有:(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
完整版)教你如何看懂财务报表-要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首先需要了解至少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三个方面分别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这些报表的“勾稽关系”包括表内和表间两种,前者是指各项目之间的加减关系,后者则是指不同报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进行验证。
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报表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出报表时的资产负债情况。
关键是要注意报表出具的时间,因为财务状况是随时变化的。
资产负债表的“勾稽关系”是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权益,即企业拥有的一切都来源于自身和借来的钱,这是理解资产负债表的关键。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现金和非现金项目的转换。
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项目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项目应该是相等的,因为现金流量表是一个时期报表,而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两个报表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将资产负债表中的非现金项目转换成现金项目,以便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项目进行比较。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总之,了解报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报表的时间范围和精度,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
现金等价物是可以像现金一样看待的资产,例如短期投资和可以立即变现的长期投资。
这些资产可以随时变成现金,也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客户,因此在会计上被称为现金等价物。
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需要进行多项运算。
两者都是反映一段时期内的情况,但编制的基础不同。
在会计上,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前者是指只有在真正收到或支付钱时,才确定收入或成本费用;后者是指在会计上确定收入和成本费用时,要考虑是否应该由当期负担。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实例讲解1. 引言1.1 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表是重要的财务报表,可帮助公司和个人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这些报表提供了关于企业特定时间段内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表进行实例讲解。
每个部分包括定义和目的、构成要素和格式以及数据解读和分析方法。
1.3 目的撰写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学习这些重要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使用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读者可以掌握如何正确阅读、理解以及分析这些报表,进而在经营决策中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此外,了解这些财务报表还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并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资产负债表实例讲解2.1 定义和目的资产负债表,又称为财务状况表或者财务报表,是一份用于展示公司在特定日期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重要财务报告。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信息,以帮助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决策。
2.2 构成要素和格式资产负债表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资产部分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部分。
其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等)和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投资等),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流动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和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以及股东权益。
格式上,一般以竖式展示,在页面上占据两栏。
左侧列出各项资产,右侧则展示相对应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并通过总计项求得两边数据总额的平衡。
2.3 数据解读和分析方法在阅读和分析资产负债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流动性: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
如果流动资产远大于流动负债,则表明公司有较高的偿付能力。
- 资本结构:通过观察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可以了解公司的融资状况及股东权益占比。
- 透明度:检查各项资产和负债账目是否完整、清晰。
1.财务三大报表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
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是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断发展的。
主要有: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财务报表注释,其他财务报告和会计界争论的第四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在特定日期(如年末、季末、月末)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的雏形产生于古意大利,随着商业的发展,商贾们对商业融资的需求日益加强。
高利贷放贷者出于对贷款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开始关注商贾们的自有资产状况,资产负债表于是孕育而生;2、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它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内经营及其分配(或弥补)情况的一种会计报表;随着近代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人们日益关注的是企业持续生存能力,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期间报表——损益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另一种观点认为,损益表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近代税务体系发展的要求。
3、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通常是年度)内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运用去向的会计报表,是一张综合反映企业理财过程,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报表。
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又叫做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它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会计报表。
会计三大报表是什么?会计的三大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反应企业报表日财务状况,损益表反应企业会计期间的盈利情况,现金流量表反应企业会计期间的经营、投资、筹资现金流情况。
三张报表在编制上相对单独存在,而在财务分析时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三张报表以一个三维立体式展现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多角度对同一经济实体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作报告,从三大报表的时间属性上看,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属于期间报表,反应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表是期末报表,反应的是报表制作时企业的资产状况。
从相互作用上看一个经营期间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改变资产负债表结构,但长期而言,资产质量对企业盈利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又是资产负债表决定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从某种意义上讲,资产负债表系静态报表,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系动态报表,表现为在一段时期内如何改变资产负债表,有点像资产负债表提供一个平台,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在上面长袖善舞。
也许从这点上看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时候应该以资产负债表为根本,可我个人并非太看重企业资产结构,更愿意把损益表即利润表作为分析的根本出发点,它更好的反应了在一个期间之内企业的经营成果,高质量的资产就是通过盈利水平体现价值的。
当然,同期间前后两份资产负债表也可以大致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迟钝和间接的。
现金流量表对不同行业的表现大相径庭,如港口、高速公路、医药等这些行业一般都有较充足的现金流,可对银行、房地产、制造业而言现金流一般都是较为紧张也算常态报表是为了了解企业而服务的,做为企业的一个外部关系人,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企业呢。
至少从三个方面,大家注意,我说的是至少,而不是只是。
从哪三个方面呢?一个是企业财务状况,二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三是企业的现金流量。
说白一点,就是,一是要搞清楚我目前有多少钱和欠人家多少钱,二是要搞清楚我这一段时间是赚了是赔了,如是赚了,赚多少,如果是赔了,赔多少,三是要搞清楚这一段时间从我手头上经手了多少实实在在的票子,收了多少票子,支出去了多少票子。
编制单会小企01表
资产负债表
年月单位:元
编制单
利润表 会小企02表
年 月 日
单位:元
银行会计科□表资产类:101库存现金102银行存款103贵金属111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12存入同业款项113存入联行款项121拆放同业122拆放金融性公司123短期贷款124中长期贷款125抵押贷款126贴现127逾期贷款129贷款呆账准备131进出口押汇132应收利息138坏账准备139其他应收款141短期投资142长期投资131固定资产152累讣折旧133固定资产清理154在建工程161无形资产162递延资产163待处理财产损益
银行会计科H表负债类:201活期存款203定期存款211活期储蓄存款215 定期储蓄存款221财政性存款231向中央银行借款232同业存放款项233联行存放款项241同业拆入242金融性公司拆入243应解汇款244汇出汇款251保证金252本票261应付利息262其他应付款263应付工资264应付福利费263应交税金266应付利润267预提费用271长期借款272发行债券273长期应付款281外汇买卖
银行会计科口表所有者权益类:301实收资本302资本公积303盈余公积311本年利润312利润分配
银行会计科目表损益类:501利息收入502金融企业往来收入511手续收入512其他营业收入513汇兑收益514投资收益515营业外收入521利息支出522 金融企业往来支出531手续费支出532营业费用533营业税金及附加534其他营业支出535汇兑损失536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