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分一分》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分一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一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分一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分一分这样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理解。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一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将分一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分一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将分一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一分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分一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教学中的分一分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课堂上的分一分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分水果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一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实物进行分一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实物进行分一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一分的概念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一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食物、分玩具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一分的方法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分一分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分一分(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分拣物品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通过分一分的练习,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分析解题,并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物品,如颜色不同的糖果、大小不同的球等。
2.教师准备计数器和分组图示。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这些糖果有很多,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几份,这样会不会好分些呢?”然后,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有很多东西要分成几份,你们会怎么做?”“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又准确地分成几份呢?”2.讲解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如何分一分。
首先,要确立分的组数,然后每组的数量应该是相同的。
其次,可以使用计数器来方便计算每组的数量。
最后,可以使用图示来清晰地表示每组的数量。
3.练习1.教师分发一些物品,如糖果或者球等,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2.在学生完成分组后,教师可以使用计数器和分组图示进行检查。
4.运用教师将分一分的方法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如果你们有5个糖果和2个朋友,你们该怎样分呢?”5.总结在教学结束时,教师总结分一分方法的要点,让学生再次掌握如何进行分组。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进行分组时有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其中一些错误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听讲造成的。
下次教学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同时,我还会加入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
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
(课件)(1)鼠妈妈分饼:鼠妈妈做了4张饼,整分给两只小老鼠,要这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呢?你来帮帮她好吗?生汇报,师板书:42=2(张)师指出:当我们分东西分得一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叫平均分。
如果一只鼠分1张饼,另一只鼠分3张饼,是平均分吗?(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苏教版一年级上《分一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法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进行简单的数字分法运算;2.掌握口诀、习题等学习策略,提高数字分法运算速度和正确率;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分法的含义;2.学习使用竖式进行数字分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竖式运算的进行和应用;2.提高数字分法速度和正确率。
四、教学内容1. 数字分法的概念和含义数字分法是指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数,每份数相等。
例如:将12分成4份,每份数相等,每份数就是3。
2. 使用竖式进行简单数字分法运算下面以分3、4、5为例,进行竖式运算。
小学一年纪上册,习题2:分三2分成3份, 每份多少?2÷ 3 = 0 (2)答:每份0.6小学一年级上册,习题3:分四6分成4份,每份多少?6÷ 4 = 1 (2)答:每份1.5小学一年级上册,习题4:分五3分成5份,每份多少?3÷ 5 = 0 (6)答:每份0.6五、教学方法通过穿插语文、数学题目,带领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数字分法。
并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数字分法的速度和正确率。
六、教学步骤1. 清晰概念首先,老师会教授分法的概念和含义,确保学生理解分法的基础概念和含义。
2. 竖式运算老师会通过三个例子,教授竖式运算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用竖式进行简单的数字分法运算。
3. 练习与巩固最后,老师会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数字分法的速度和正确率。
并适当增加习题的难度,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分法的概念和含义,学会了怎样运用竖式进行数字分法计算,并且掌握了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同时,本节课还帮助学生提高了其思维能力和适应性,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一分》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说出至少两个分类的标准。
2. 能过按照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3. 能够给自己的学习及生活用品分类整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给生活物品分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养成分类整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分类的标准、按照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难点:按照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引言: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整理书包的习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来整理,以后小朋友们就可以自己整理书包啦。
问题1:小朋友们下面有一些小鱼,怎么给他们分类排队呢?答案:下面来看一看动画里是怎么分类的吧,按照颜色给小鱼分类:绿色的一对,红色的一队,黄色的一队。
问题2:小朋友们这里有一些饼干,怎么给它们分类?答案:下面来看一看动画里是怎么分类的吧,按照形状给饼干分类:三角形的一类,圆形的一类,长方形的一类。
问题2:小朋友们这里有一些生活用品,怎么给它们分类?答案:下面来看一看动画里是怎么分类的吧,按照用途给生活用品分类:分为吃得、穿的、玩儿的、探究 1:问题 1: 现在你知道怎么分类了吗?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是怎么分类摆放的?追问: 给了前面的物品分类后,小朋友们能说一说分类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吗? 答案: 按照颜色分类、按照形状分类、按照用途分类、按照大小分类、按照高矮分类、 三、想想做做1、把树叶分在 3 个筐里,用线连一连。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类的?追问: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类的?答案:按照树叶的形状分类。
答案:追问:除了形状,还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答案:按照树叶的颜色分类:红色的一类,绿色的一类,黄色的一类。
2、请你圈出图中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松鼠生活在陆鱼、虾、螃蟹、青蛙、海豚都是生活在水里的;狗、小鹿、猴子、兔子、地;鸟生活在空中。
四、练习11、先分一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答案:按照杯子的颜色分类:可以分为蓝色的杯子和黄色的杯子。
《分一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基本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以及分数的读写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分数卡片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一分现象,如分水果、分蛋糕等,引导学生关注分数。
(2)请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遇到的分一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普遍性。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感受分数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
(3)教师示范分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读写分数。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教师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课后作业(见作业设计)6. 板书设计(见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就是一个分数。
2. 分数的读写方法: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中间用横线隔开。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分一分-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一分”的概念2.能够灵活应用分一分法在小学生活、学习中3.能够用分一分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学习用分一分法将物品进行数量平均分配2.学习用分一分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分一分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一分法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介绍分一分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应用,教师可以先借助教材上的文字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分一分的概念。
随后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分一分法平分物品,同时请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完成练习。
3. 实践案例教学让学生围绕分一分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班级有24个小朋友,老师需要将10个苹果均分给小朋友们,如何做才能保证每个小朋友都得到相同的苹果?或者一个家饲养了10只猫,需要将生意或食物平均分配给每只猫,如何做到公平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发现解决方法,加深理解分一分法的应用和意义。
4. 练习与巩固老师针对分一分法的运用,设计一些简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新学内容。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应用教学法3.诱导引导法教学手段1.PowerPoint2.教具具体视情况而定,如分一分版块木头棍子、点名牌等。
评估方法用练习题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体验,并向老师展示成果。
教学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情况的反应,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2.在练习中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问题点,时刻关注学生成长并及时给予指导。
3.老师要带头表达出“分一分好办事”的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分一分习惯,让学生真正掌握使用分一分法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和实施,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初步掌握分一分法的理论概念、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
教师在教学上既强调指导性,又强调学生主动性,如此,才能体现教学的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一分”的意思。
2.能够把物品分成两份,知道每份有多少个物品。
3.能够用字母“O”表示物品的个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分一分”的意思。
2.把物品分成两份,知道每份有多少个物品。
教学难点:1.理解字母“O”表示物品的个数。
2.配合手势表达物品分割的意思。
三、教学内容1.生活例子引入问题:小朋友们平时喜欢吃什么水果呢?(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2.老师展示一篮子水果,示范如何把水果分成两份。
小朋友可以一起来帮忙,把水果分成两份,每份一半。
老师可以在分水果的同时,用手势表示分割的过程。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每份水果有多少个?如何表示?老师可以用配有图案的O表示物品的个数,让学生自己画出来,并标注每段有多少个水果。
(标注时,老师可以参照下面的样例所示)。
4.练习时间:老师组织小朋友们自发地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拿到一篮子水果,自己完成分割并标注物品的个数,最后向大家汇报自己的结果。
(汇报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小组的标注有哪些错误,并帮助他们进行修正)四、教学策略1.通过生活例子引入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分一分”的意思,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教师通过配合生动形象的手势表达物品分割的意思,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分割的过程。
3.教师通过鼓励小组配合分工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课后练习1.完成课堂分配的习题。
2.在家里找出一些物品,把它们分成两份,并用配有图案的O表示每份物品的个数,并互相检查。
(可以让家长参与)六、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练习中学生的表现和练习成果。
2.课后的习题完成情况,与答案是否正确。
3.检查家庭练习时的表现。
七、教学参考书目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刘家森. 一年级数学教 by 对象版[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分”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理解“分”的意义,掌握“分”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分配物品的经验,对“分”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还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对“分”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导他们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分”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分”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2.难点:让学生掌握“分”的方法,并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分”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小组合作法、语言表达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分”的概念,掌握“分”的方法,并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分”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分物品的道具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零食、玩具等)、分物品的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如一些水果、零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数量。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物品分给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分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将一些物品分成两部分。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颗糖果,分成两半,然后给学生尝一尝。
同时,教师用语言解释“分”的过程,如“我把糖果分成了两部分”。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分物品的道具。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分一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一分》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来求解平均分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例题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例题卡片、练习题等。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法,用教具来展示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平均分教具来解决一些平均分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说出0~10之内的数名。
2. 学生能够用手指和计数棒表示数。
3. 学生能够辨别大小在10以内的数,学会“大于”、“小于”的比较。
4.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数按大小排列。
5.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两个相同的数连在一起。
6. 学生能够用1~5的数字,画出相应的数量的图形。
7.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加”。
8. 学生能够用单元格数来表示两数相加的结果。
9.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减”。
10.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一对数,计算减法的结果。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说出0~10之内的数名。
2. 学生能够用手指和计数棒表示数。
3. 学生能够辨别大小在10以内的数,学会“大于”、“小于”的比较。
4.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数按大小排列。
5.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两个相同的数连在一起。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用1~5的数字,画出相应的数量的图形。
2.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加”。
3. 学生能够用单元格数来表示两数相加的结果。
4.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减”。
5.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一对数,计算减法的结果。
四、教学方法:1. 课前通过图片、影响等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示范、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
3. 利用游戏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五、教学步骤:1. 说、边画图、边比较大小,学习0~10之间的数。
2. 学生用手指和计数棒表示数,教师让学生起立,手指表示数。
3. 学习数的大小,并学会“大于”、“小于”的表示方法。
4. 教师出一些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数按大小排列。
5. 教师出两个相同的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两个相同的数连在一起。
6.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认识1~5的数字,并画出相应数量的图形。
7.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成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分成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分成的概念、平均分的意义和操作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成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分成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如何进行平均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练习题。
2.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成现象,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分成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进行简单的分成,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成的方法解决问题?分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扬州某校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一分》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物品的方法,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分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学会用语言描述分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分数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含义。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这为学习分数的比较提供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分数比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概念和含义。
2.用语言描述分数。
3.分数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操作、游戏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含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实际操作。
2.准备一些分数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3.准备教学PPT,包括分数的概念、含义和比较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分成几份。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分物品的方法,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分数表示的物品分配。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含义,如将一个苹果分成两份,每份是半个苹果。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实践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份物品,如糖果。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分配,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如分数接龙游戏,学生需要找出两个相等的分数,将它们连起来。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本单元结合学生生活中整理文具和学具的经验,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会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接触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1.故事引入。
两位小主人公自我介绍:“我是宝宝,我是贝贝,我俩是好朋友,我们长大了!上小学了!我们很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谈话: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宝宝和贝贝邀请我们一起到他们家里做客。
出示:宝宝和贝贝的书桌。
(贝贝的书桌上散放着文具和学具,宝宝的书桌上放着整齐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盒盖打开着。
)提问:你们喜欢谁的书桌?为什么?出示:贝贝的妈妈对贝贝说:“贝贝你上小学了,自己的东西应该学会自己整理。
贝贝皱着眉说:“应该怎样整理呢?你们愿意帮助我吗?”[评: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故事情境,通过两位主人公零乱和整齐的书桌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了整理分类的好处。
再以主人公贝贝寻求帮助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同时有机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2.学生尝试操作,形成分类方法。
(1)提问:如果你是贝贝,会怎样整理这些东西呢?小朋友们先自己理一理,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助贝贝整理的。
(2)学生个人整理,同桌交流。
(3)学生在实物展台下操作汇报怎样整理的,集体评议。
(4)演示贝贝的操作,贝贝:“谢谢大家教我的`好办法,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铅笔盒里。
这样分一分就整齐了。
”[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独立操作,然后与他人交流是怎样整理的,符合刚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把具体的操作行为和抽象的言语概括相结合,令操作活动富有成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认识1/21.师:鼠妈妈做了四个饼,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样份呢?你来帮帮她好吗?如果是两只饼呢,平均分给两只小老鼠,每人分几个?把1个饼平均分给2只小老鼠,每人分多少?(学生思考,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引导学生用1/2表示。
并让学生思考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便?让学生结合刚才老鼠妈妈分饼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教学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1.请同学们看书上53页的“涂一涂”,选择一个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选出同学代表说说画的图形,说明是怎么找到图形的1/2的。
2.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师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来表示1/4呢?(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
)3.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1/4来表示,那么这样的2份、3份、4份你会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写出分数)4.课件出示:说说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学生介绍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6.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并说说表示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分一分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分一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分一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一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分一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分一分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一分的操作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一分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以及分一分的学习工具,如盒子、篮子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分水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分一分的概念。
2. 讲解演示:通过实物道具,讲解演示分一分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一分的原理。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自己尝试进行分一分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加深对分一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一分的概念、操作方法和应用,通过板书,让学生对分一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一分操作。
2. 请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分一分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在讲解演示环节,使用了大量的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以及分一分的学习工具,如盒子、篮子等。
这样的直观演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一分的原理,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直观的实物展示比抽象的理论讲解更容易理解。
再次,我在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自己尝试进行分一分操作。
这一环节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我知道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而分组实践能够让他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分一分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