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0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发布时间:2023-02-28T11:33:28.9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19期作者:陶红苗[导读]“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陶红苗(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0)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等进行表述的过程[1]。
简言之, 说课就是“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说课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投身教学改革和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2]。
笔者就《内科护理》中“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临床护理各科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解决内科护理实际问题能力。
选用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第4版),由冯丽华、史铁英主编。
本课程于第三和第四学期开课,共136课时。
(2)内容选取本课是《内科护理》第二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多发病、常见病;同时,消化性溃疡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
因此本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2021级护理专业大二学生,普高毕业。
经过一年级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注重培养其临床护理思维能力。
3.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和学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掌握消化性溃疡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能正确评估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病情及并发症;能准确对其实施护理。
(3)素质目标:树立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具备关爱病人、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
学方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章节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两班成绩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讨论式案例导入教学法教学效果不仅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而且也加强了学生对护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但100%的学生也意识到学习的压力增大,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里接受和承受能力,避免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厌学心理。
总之,讨论式案例导入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广大中职学生的欢迎,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又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应在更大范围内不断尝试、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1]于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4:120 121[2]李金莲.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07(08):73 74[3]于梅,李连涛.OTD教学法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398 399[4]张琦,罗丽娟.医疗纠纷调查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7):936 937[5]钱和生.影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因素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23):72 73[收稿日期:2012-08-20]“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说课齐翠花陈卫刚(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新疆石河子,832008)【摘要】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
通过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及精心准备设计,以内科护理学“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章节为例,探讨如何说课。
【关键词】内科护理;消化性溃疡;说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说课就是教师具体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课程内容或一个观点、一个问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是教师围绕教学改革而开展的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1]。
消化性溃疡教案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讲授主题:消化性溃疡讲授时间:授课老师:本次教学目的:1、掌握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熟悉消化道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实验室检查。
3、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预后和预防。
学生行为目标:1、给消化性溃疡下定义2、分析消化性溃疡发生原因,解释发病机制3、列举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区别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4、分析辅助检查结果5、列举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6、应用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于实际案例7、理解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指导及预后授课内容目录:1.介绍消化性溃疡是人群常见疾病。
这节课主要简要讲述消化性溃疡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重点讲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内容详细目录一、病例回顾、疾病介绍及流行病学特征5分钟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0分钟1、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改变二、临床表现:30分钟1、症状:腹痛、其他(反酸、嗳气等)2、特殊类型的消化道溃疡(无症状性溃疡、老年人消化道溃疡、复合性消化道溃疡3、并发症:三、实验室检查即其他检查10分钟1、内镜检查2、钡餐检查3.实验室检查五、治疗要点:151、降低胃酸的药物治疗2、保护胃黏膜治疗3、根除螺旋杆菌治疗四、护理评估、诊断及措施30分钟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3、护理措施五、健康指导及预后:5分钟六、总结与提问:5分钟3.小结讲授难点: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讲授重点: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讲稿:1、开头“近日,北京女白领方言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去世,年仅23岁。
小小的胃溃疡也能夺命?这令相当多的人感到震惊。
对此,武汉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医疗主任、主任医师但自力教授除了惋惜,还直言:消化性溃疡其实非常容易治愈,但很多人都不重视,才会小病拖出大问题。
”小小的溃疡,大家似乎都不是很在意,却让一个花一般的女孩的生命消逝。
到底是什么引起胃溃疡?胃溃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疾病?这节课我们就为大家揭晓。
消化性溃疡护理的教案教案标题:消化性溃疡护理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和常见症状。
2.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
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消化性溃疡的概念,并让学生分享对消化性溃疡的了解和经验。
- 引发学生对消化性溃疡护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等。
- 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症状,如上腹痛、饭后胃灼热感等。
- 解释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
第三步:护理原则和方法(20分钟)- 介绍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原则,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 讲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宜忌,如忌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等。
- 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使用。
第四步:实践操作(30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消化性溃疡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情境。
- 学生扮演护理人员,根据学到的护理原则和方法,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
- 教师和其他学生观察并提供反馈,指导学生改进护理技巧。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消化性溃疡护理的要点。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 鼓励学生关注和关心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包括对护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学生完成一份简要的反思报告,反馈对本次教学的理解和收获。
教案扩展:-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最新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医疗机构,了解现实中的消化性溃疡护理工作。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案内容。
- 强调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和关爱,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能力。
《内科护理学》“消化性溃疡病人护理”教学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内科护理学》“消化性溃疡病人护理”本次说课的内容共分为5个部分: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法学法,4.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教材简介:本次说课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出版的《内科护理》第二版,主编是闫金辉,说课内容选自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三节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2.本教材的特色是: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创新性,并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贴近”。
本书的特点为案例教学,突出技能,目标开篇,小结呼应,边学边练,兼顾护考的需要。
3.本次说课的内容定位与作用: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占到人口的10~12%,所以共安排4个学时,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理论讲授的第二学时,共45分钟。
此内容承上衔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护理评估,启下为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让学生学到了什么1. 了解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心理护理。
2. 熟悉消化性溃疡病人的一般护理和健康教育。
3. 掌握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
能力目标:让学生获得了什么1. 具有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和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
2.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悟出了什么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2.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
5. 本课的重点是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用药和并发症护理,难点是消化性溃疡病人并发症的护理。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护1535班学生,该班学生已处于高职3年级,已学习过基础性学科,如解剖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生理学等,但因部分学科开课过早,已相隔1、2年,学生对于部分知识点已经忘记,掌握不牢,应在上课时适当带领复习。
XX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文案中进一步深造,发展专科领域护理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章节定位分析:本节内容位于内科护理学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的第五节,本章主要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本节主要学习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相关知识,符合课程学习规律,有助于该章节下单个疾病的学习。
介绍了本章下一节所提到的胃癌的病因之一——HP感染,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符合消化系统疾病的学习规律,有助于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评估的重点,以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教学对象分析:2014级护理本科1班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课堂纪律好,对于学习临床课程,学生的兴趣相对基础课程要高很多,但是学好临床课程又必须扎实掌握基础课程,所以需要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知识,老师在授课时复习重点相关知识,可以进行提问以促使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喜欢听真实的临床案例,将案例教学融于本课程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及临床能力。
并通过课后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已步入临床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及已进行过临床见习的学生来说,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临床动手能力,但容易出现理论知识难以结合临床实际的现象,现阶段要扎实理论基础、加强临床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思路。
对于14级护理学本科1班学生来说还存在以下三方面情况:1.对人体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有了部分认识和理解,但掌握相对较薄弱。
2.具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二)体征(三)并发症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2.X线钡餐检查3.幽门螺杆菌检测4.粪便隐血试验四.诊断要点五.治疗要点★(一)抑制胃酸的药物(二)保护胃黏膜药物(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四)手术治疗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一)腹痛(1)帮助病人认识和去除病因(2)指导缓解疼痛(3)休息与活动(4)用药护理(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1)进餐方式(2)食物选择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GU:餐后痛DU:餐前痛、夜间痛胃镜——确诊金标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碱性抗酸药、H2RA、PPI硫糖铝、前列腺素、胶体铋剂三联疗法(通过病例导入本节课,引导出什么是消化性溃疡?如何诊断消化性溃疡以及如何护理?)【新课教学】第五节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展示教学目标(1min)【消化性溃疡】(识记)(解剖模型多媒体教学,2min)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
消化性溃疡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发生的慢性溃疡。
2.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主要包括胃酸过多、胃黏膜保护机制减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
3.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反酸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加深学生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消化性溃疡基本知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消化性溃疡诊断和治疗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教材。
2. 课件: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知识点。
3. 案例资料:典型消化性溃疡病例。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成果等。
六、教学内容1.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胃镜检查、胃黏膜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
2.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如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等),手术治疗(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3. 并发症及处理: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及相应处理方法。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并发症处理。
2. 演示法:通过胃镜检查、手术治疗等演示,直观展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过程。
3. 模拟操作法:模拟胃镜检查、手术治疗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消化性溃疡诊断、治疗及并发症处理的理解。
2. 模拟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技能掌握和临床判断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评估能力。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文案
(peptic ulcer)
展示教学目标(1min)
【消化性溃疡】(识记)
(解剖模型多媒体教学,2min)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
(区别溃疡和糜烂) (多媒体图片教学
讲授法)
【病因及发病机制】(理解)(讲授法提问互动、多媒体教学,4min) 1.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非甾体类抗炎药
(3)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
(4)其他因素:吸烟、遗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
2.病理
(1)DU多发生于球部,前臂较常见
(2)GU多发生于胃角和胃窦、胃体的小弯侧
【临床表现】(识记)◆(讲授法多媒体教学,5min)
1.症状
(1)腹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甚至剧痛、饥饿样不适感
部位:上腹中部、偏右或偏左
节律:DU为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或午夜痛,进食或服用抗酸剂后可缓解
GU多为餐后痛(多媒体表格展示DU与GU的区别)
(2)其他: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失眠、多汗、脉缓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
(3)临床特征: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案例式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举例说明,同时结合多媒体。
(1)帮助病人认识和去除病因
(2)指导缓解疼痛
(3)休息与活动
(4)用药护理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进餐方式
(2)食物选择
(3)营养监测
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消化性溃疡病因及预防知识
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健康指导】(运用)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3min)
易位式互动:要求学生自己四人为一队,制定一个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每组在下节课课前,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阐述本组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小结】(互动归纳总结2min)
【复习思考题】(课后复习题,2min)
1.选择题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2.简答题
简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3.病例分析题
(1)该患者处于什么年龄?
(2)患者在什么诱因下出现了什么症状?
(3)患者应该做哪些检查?
(4)诊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