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案+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单项选择题1. 1. .“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
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 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 小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 小丽:战争爆发于1895年D. 小红: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2015年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写着CHIHYUAN的瓷盘上标记着“THE﹣﹣IMPERIAL ﹣CHINESE﹣﹣NAVY”(中国皇家海军)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
这些文物可供研究的历史事件是()A.威海卫战役B. 丰岛海战C. 黄海海战D. 辽东战役4.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队沮没能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
此战位于下图中的()A.①B. ②C. ③D. ④5.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了《一只新孵化出的鸡》的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日本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
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使山东半岛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开启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进程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6.“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
”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B. “贵国”指的是俄国C. 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勾结又斗争D.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7.《马关条约》中便利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规定是()A.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 增开通商口岸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8.下列选项中人物与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 陈化成一在平壤战役中与日军激战B. 左宝贵一在虎门抵抗英军侵略C. 邓世昌一在黄海战役中抵抗日本侵略D. 关天培一在威海卫战役中抵抗日军侵略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一、选择题1.《时局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请问下图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历史学家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
对“新的一页”理解正确的是()A.掀起了介绍西方的新思潮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C.新文化运动兴起D.实业救国运动兴起3.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对于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大陆政策”;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2.时间:1894-18953.战役:丰岛海战——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左宝贵(殉国)黄海海战大战——(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奋力抵抗)随后日军制造大屠杀威海卫战役——(殉国);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时间:18952.双方代表:清政府的和日本首相3.内容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通商:开放、、、为商埠(“苏杭杀虫”)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输出的需求)4.影响: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三、瓜分中国狂潮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2.瓜分中国狂潮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3.美国“门户开放”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部编历史八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1894年7月,丰岛战役,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日军夺取制海权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战败,日军旅顺屠城,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1《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随堂练习,有答案)第 9 页第 9 页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奋力抵抗)随后日军制造大屠杀威海卫战役——殉国);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时间:18952.双方代表:清政府的和日本首相3.内容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通商:开放、、、为商埠(“苏杭杀虫”)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输出的需求)4.影响: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 9 页(三)、瓜分中国狂潮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2.瓜分中国狂潮: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3.美国“门户开放”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四、目标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罪恶梦想,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一年是旧历的()A.甲午年B.辛亥年C.辛丑年D.戊戌年2.他在一次对日海战中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国威。
”光绪第 10 页皇帝获闻他的壮举题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里的“他”指的是()A.左宝贵B.徐邦道C.邓世昌D.叶志超3.在陆战中,日军占领辽东半岛。
在占领地,日军进行了疯狂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日军制造这一惨案的所在城市是()A.大连B.旅顺C.威海卫 D.沈阳4.北洋舰队始创于19世纪70年代,覆没于19世纪90年代。
要想了解它的兴衰史,寻访其历史遗迹可去()A.广州虎门B.山东威海卫C.辽宁大连D.福建马尾5.(2019.福建中考)19世纪末,日本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获取巨额赔款和在华设厂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2019.黔东南中考)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动荡屈辱的一年,设想这一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第 11 页A.反荷兰侵略者B.反割台斗争C.革命派起义D.反清政府的斗争7.《马关条约》签订后,在俄、法、德三国强力干涉下,日本被迫同意归还()A.台湾全岛B.辽东半岛C.澎湖列岛D.台湾及所有附属各岛屿8.美国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在19世纪末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了()照会A.划分“势力范围”B.强租海港C.“门户开放”D.分割占领中国9.(2019.陕西中考) 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案(含答案)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加强认识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6)、美国针对中国提出什么政策,怎么认识这一政策?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甲午中日战争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我们能吸取哪些历史教训?原因:(1)内因: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落后;军事上:清军总体装备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2)外因:政治上: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道路;军事上:日军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教训: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
2.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后,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有何不同?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1)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办厂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廉价的生产原料,然后再在中国市场上倾销它的工业品,这样就使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
(2)而今天中国主动把国门打开,实行对外开放,其前提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之间平等的贸易合作,是为了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2017·深圳)“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
”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次列强侵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 赔款2100万银元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4.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 增开通商口岸B. 赔款白银二亿两C. 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5.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A.邓世昌B.左宗棠C.丁汝昌D.关天培6.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出现在哪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二、判断题1. 民族英雄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2. 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全军覆没。
3.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中国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4.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一、选择题1. 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较1894年前扩张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南京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
根据题意可知,相比1894年,1914年外国列强在华工业投资总额剧增,结合所学可知为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影响。
1895年,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给予日本人在华开设工厂的权利,此外,其他列强纷纷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办工厂,从而导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不断扩大。
A是在B之后签订;CD没有开始工厂的条款。
故选B。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2.举办历史图片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历史人物图片,可归纳得出的主题是()A. 文坛大师B. 民族英雄C. 思想大家D. 科学巨匠【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郑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国的侵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均壮烈牺牲。
这三个历史人物都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英雄人物,故选B。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3.在哪次战役中北洋海师全军覆没()A. 旅顺B. 黄海大战C. 平壤战役D. 威海卫战役【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又夹击山东威海卫,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去年今日割台湾”中的“去年”是哪一年?()A. 1894年B.1895年C.1896年D.1893年【答案】B【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
因此,“去年今日割台湾”中的“去年”是1895年。
一、选择题1. 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那次战争中?()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解放战争2.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该历史场景出现在()A.定海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3. 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末代皇帝》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4.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清军战斗力不强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5.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关天培D.左宗棠6.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C.威海卫战役D.黄海大战7.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对联对联赞颂的是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A.戚继光B.郑成功C.左宗棠D.邓世昌8. 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9. 读“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卷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答案】D2.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这一现象的显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紧密相关( )A.与英国商定关税B.增辟通商口岸C.承诺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割让香港岛【答案】C3.《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写道:“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楚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
”那个地点要紧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后( )[来源:]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D4.《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
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
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答案】C5.制作资料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签订时刻B.签订地点C.条约内容D.条约危害【答案】D6.“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
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
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文中的“倭寇”“索得巨款”的数目是( ) A.2100万银元B.2100万两白银C.2亿银元D.2亿两白银【答案】D7.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选择题1.日本吉田松阴在《幽室文库》中写道:“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确定的主要信息是( )A.日本侵占中国是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B.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C.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D.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2.“12点58分,定远号舰桥中弹,旗舰无法用信号旗指挥通信,北洋海军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
15点10分,定远号再次中弹燃烧,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赶往营救,被日舰击沉。
”这里描述的场景是( )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战役D.威海卫战役3.【2017·南宁市八中段考】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此评论是针对某次战争中日本( )A.对台湾居民的大屠杀B.对南京居民的大屠杀C.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D.对朝鲜居民的大屠杀4.【2016·玉林市北流期末】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B.清政府腐朽落后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5.【2017·贵港市港南区期末】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对战争形势认识不清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D.清军战斗力不强6.“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
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7.《马关条约》签订后,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侵略暴行。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习题一、选择题。
1、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会议录中写道“……从前我们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其中的“小国”是指()A .英国B .法国 C.俄国 D.日本2、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
该印章的主人是()A B C D3、清朝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的领土包括()①辽东半岛②澎湖列岛③香港岛④台湾及附属岛屿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A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5、下列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6、一个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A .鸦片战争后B .洋务运动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7、下列英雄人物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A .左宝贵—平壤B .邓世昌—威海卫 C.徐邦道—旅顺 D.丁汝昌—辽东半岛8、德国与沙俄、法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说明了()A .三国是同盟国B .列强维护中国的主权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D.日本已经独霸中国9、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种“亟变”不包括...()A .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B .实业救国C.宣传马克思主义D.引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10、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之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二、材料解析题。
一、选择题1. 2015年9月,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海域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残骸,顿时让人联想到:英勇抗贼,英雄殉国,海魂永存,这位英雄是()A.康有为B.左宗棠C.邓世昌D.左宝贵2.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早可能出现于()年。
A.1894 B.1895 C.1900 D.18423. “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这个条约指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 下图中的人物是我国近代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一次海战中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国威。
”这位英雄是()A.林则徐B.李秀成C.邓世昌D.佟麟阁5. “由于改革,日本人……不再允许对其主权的其他侵犯。
经过长期的外交努力之后,1894年,他们说服英国和美国在五年之内结束其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同年,日本人出人意外地赢得了对中华帝国的惊人的胜利。
从此以后,……其他列强也很快放弃了他们的特权。
”由此可见,推动日本摆脱西方殖民的原因不包括A.明治维新B.长期外交努力C.甲午中日战争D.大陆政策的推行6. 下图方框中的内容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A.在英军进犯吴淞口中,壮烈殉国B.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D.在天津保卫战中英勇牺牲8. 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后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A.《虎门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黄埔条约》9.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政府代表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康有为D.左宗棠10.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核心素养】史料实证:阅读史料,了解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历史解释:通过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时空观念: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家国情怀:学习邓世昌等人的英雄事迹,感悟他们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思考列强瓜分中国的史实,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依据材料填写图示,明确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背景)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抗敌,壮烈牺牲辽东之战日军在旅顺进行了血腥屠杀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清政府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依据所学完善《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其他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说明该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瓜分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的危机:1.列强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美国在各国“势力范围”划定后,提出了“门户开放”的照会。
【课堂训练】1.吴玉章老人在自己时候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容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厚啊!文中“苛刻”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甲午之役大败于日,朝野上下始憬(jǐng)然悔悟……除旧习断不足以转危为安,于是京师创设大学堂。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1.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
这一年是农历()A.甲午年B.辛亥年C.辛丑年D.戊戌年2.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近代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在一次海战中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这位英雄是()A.林则徐B.李秀成C.邓世昌D.左宗棠3.“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清末郑观应的这首诗描述的是()A.丰岛海战B.黄海大战C.青浦大捷D.威海卫战役4.台湾人民发布文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
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瑷珲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北京条约》的签订5.1895年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当时担任清政府议和大臣的是()A.左宗棠B.李鸿章C.奕D.曾纪泽6.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②邓世昌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败B.清政府不抵抗C.中国人民不觉醒D.日本的强大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9.《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0.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八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B.租界设立C.瓜分狂潮D.门户开放2、“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战争”指()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人民解放战争3、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苛刻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1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A.83 年B.65 年C.50 年D.30 年5、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 .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国的贸易联系C.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6、观察下图,《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A.深入到中国内地B.集中到沿海一带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7、2014年2月10日,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已经进行了12年。
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8、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B.小李: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小苏:签订的《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9、电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发生在()A.平壤战役中B.黄海战役中C.旅顺战役中D.威海卫战役中10、《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大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二、材料解析题:1. 材料阅读题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训练1.《甲午战争图志》记载: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绘制的包括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在内的军用地形详图中,对这些地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小山、每一个村庄,都标示得清楚无误。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日军已经占领了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B.日本制图技术高超C.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D.日本侵华蓄谋已久2.下图反映的两场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A.都占领了中国的首都B.都体现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C.都与鸦片贸易直接相关D.都加剧着中国的民族危机3.美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表面奉行中立政策,实际却站在日本那一边。
战前默认或怂恿日本发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作为中日两国的唯一调停者,一方面拒绝与欧洲国家联合调停,为日本继续发动战争减轻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劝说清政府接受日本的各项侵略要求,帮助日本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
美国这一行径旨在()A.推行“门户开放”政策B.借日本之手扩大侵华权益C.巩固美日的同盟关系D.维护其在华的“势力范围”4.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
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D.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5.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相关战争带来的后果有()C.极大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6.“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对于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B.材料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材料所述是由“关税协商”造成D.材料反映列强侵略中国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7.“李鸿章商于俄使,未有所成。
英使劝李鸿章等早日议和,以朝鲜独立赔偿军费为条件,其政府并商请列强共同干涉,而德宗及其亲信大臣仍持异议,其心理以为日本国贫,不能持久……和议终无所成。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1题“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2题要再现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A.平壤战役B.威海卫战役C.马尾海战D.黄海大战第3题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
该印章的主人是( )A.刘步蟾B.林永升C.邓世昌D.方伯谦第4题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的领土包括( )①辽东半岛②澎湖列岛③香港岛④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第5题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瑷珲条约》第6题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A.《天津条约》签订之后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C.《南京条约》签订之后D.《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第7题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第8题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战败后签订《辛丑条约》B.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C.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第9题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2.知道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影响。
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
阅读教材内容,作好标记,清除障碍。
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
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2、找出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时间、主要战役和结果。
3、找出《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
4、找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说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实质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展示提升
探究一: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探究三: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小结与反思:
说说看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当你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
四、课堂检测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堂检测
1、《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正确的是()
①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②黄海大战③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⑤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A.①③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②⑤④D.③①②④⑤
3、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4、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左宗棠
5、材料分析: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是在哪场战争中签订的?
(2)写出这场战争中一个重要战役,及一位民族英雄。
(3)代表清政府签定条约的人是谁?
(4)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学案答案:
探究一:主观原因:(1)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2)清政府战和不定,贻误战机,妥协退让,致使中国在战争中被动挨打,一败再败。
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探究二:《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中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二亿两,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增设长江沿岸4处为商埠,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马关条约》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探究三:《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是被迫的,而现在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主动的,是为了发展我国经济。
检测题答案:
1、D
2、A
3、D
4、C
5、(1)《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海战;邓世昌
(3)李鸿章
(4)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