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100题-2
- 格式:pdf
- 大小:449.83 KB
- 文档页数:9
2020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00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相适合。
C.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衿,古式的衣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
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C.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
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不同。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2)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41.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
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44.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高考语文常见古文化常识模拟题及答案(二)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检测(二)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省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通过省试后方可进入殿试。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一、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1-2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高考语文常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3.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5.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A.年兽B.爆竹C.宫廷净鞭D.算盘6.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参考答案1.B(“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2.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3.C(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
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
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4.C(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5.B(A禅位:君王將帝位禅让給贤人或让位。
指帝王生前將帝位傳給子孙。
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C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6.B(“军令”由兵部掌管)7.C(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8.D(《论语》不是六经)9.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10.(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11.C(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12.A(解析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13.C(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唐玄宗即位初年改元“先天”,这年即称先天元年,后改元“开元”,又改元“天宝”。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明成祖年号是永乐,明成祖就是称为永乐皇帝)14.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15.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16.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17.A(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18.C(“除”,任命官职)19.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20.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21.B(出,是京官外调,除是授予官职)22.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24.C(“左迁”为贬官。
)25.D(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26.A(博士,在文中是官职)27.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
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检测(二)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省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通过省试后方可进入殿试。
20级古代文化常识专练100题1.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
②(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③(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依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④(汤镁)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镁,古代的一种鼎。
⑤(上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
大夫比卿低一等。
⑥(御史)战国时的史官。
秦代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接受百官奏事等。
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
⑧(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⑨(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
⑩(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是天子的象征。
⑫(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与之同义的还有“致仕”。
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
⑭(下车)官吏初到任。
A.①③⑤⑥⑨⑩B.②④⑦⑧⑪⑬C.①②④⑧⑨⑭D.③⑤⑥⑩⑫⑭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全国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古代文化常识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答全国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请您耐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传统之一。
3. 古代中国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
4.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5.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6. 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7.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8.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9.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重视孝道和家族的延续。
10.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
11. 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中,士农工商是主要的社会阶层。
12.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13. 中国古代的画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绘画被视为一种艺术表达。
14. 古代中国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主,讲究和谐的布局和精美的细节。
15.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重要物品。
16. 古代中国的服饰讲究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女性的饰品尤其多样化。
17. 中国古代的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
18. 古代中国的诗歌以唐诗为代表,形式多样,言简意赅。
19. 中国古代武术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训练和武器技能,注重内外兼修。
20.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世界上的国饮。
21.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儒教、道教和佛教。
22. 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
23. 古代中国的纪年以皇帝的年号命名。
24. 中国古代经典的《易经》是研究自然和人生哲理的重要著作。
25. 京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26. 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擅长运用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疗。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个国学常识题100个国学常识0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答案:(A)0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案:(C)0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________。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答案:(A)04、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答案:(A)05、“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答案:(C)0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答案:(B)07、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答案:(B)08、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答案:(D)09、《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A、乌B、巫C、肖D、萧答案:(C)10、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答案:(A)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答案:(B)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孟子》B、《庄子》答案:(A)13、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A、欧阳修B、欧阳洵答案:(B)14、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答案:(B)15、“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答案:(B)1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A、玄奘B、鉴真答案:(A)1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答案:(A)18、“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答案:(A)19、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A、大都B、中都C、上都D、南京答案:(C)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B、李白答案:(B)21、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答案:(B)2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答案:(B)23、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答案:(B)24、成语“白驹过隙”比喻: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答案:(B)25、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答案:(C)26、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答案:(B)27、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答案:(A)28、《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答案:(A)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答案:(C)30、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答案:(A)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答案:(B)3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A、老子B、荀子答案:(B)33、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答案:(B)3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维B、王勃答案:(B)3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A、鼓B、锣答案:(B)36、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答案:(A)3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答案:(C)3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A、十五岁B、二十岁答案:(B)39、“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答案:(B)40、《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武B、孙膑答案:(A)4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能B、不能答案:(A)4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答案:(B)43、“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A、王勃B、张九龄答案:(B)44、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答案:(A)4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题一、古代官制1.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2.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3.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4.“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5.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6.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7.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8.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9.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0.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11.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12.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13.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4.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15.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16.宋代的州由中央派官员前往管理,称为“知州”,与之平行的还有府、军、监。
州、府、军、监以上的行政单位是路。
路设经略安抚司掌军权,以经略安抚使为长官。
()17.明清省下设道,长官是道员,称分守道、分巡道,俗称道台。
道下设府,长官称知府,掌一府之政。
府下设州,长官称知州;州下设县,长官称知县。
()18.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仅管理一县行政,无权管理兵事。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一、中国古代文学1. 下列哪个朝代被誉为“诗的盛世”?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3. “唐宋八大家”中,不属于唐朝的是哪位?4. 下列哪部作品是屈原的代表作?5.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哪位神仙?二、中国古代文化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哪些?2. 下列哪个节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3.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4. 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第一名被称为什么?5. “五岳”中的南岳是指哪座山?三、中国历史常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2.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3. “杯酒释兵权”说的是哪位皇帝的故事?4. 诸葛亮去世的地点是哪里?5.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四、中国古典诗词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首诗?2.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3. 《将进酒》的作者是谁?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哪首诗?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出自哪位词人?五、中国现代文学1. 《围城》的作者是谁?2.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3.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属于哪个文学流派?4.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哪些作品?5.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六、中国文化常识1. 中国传统节日中,被称为“元宵节”的是哪一天?2. 下列哪个是我国的国粹?3. “五行”指的是什么?4.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哪四位?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七、中国历史名人1. “卧薪尝胆”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2. 下列哪位是“初唐四杰”之一?3. “精忠报国”是哪位民族英雄的典故?4. 下列哪位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5.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哪三位历史名人?八、中国地理常识1. 我国的母亲河是哪条河流?2. 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九朝古都”?3.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哪一个?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黄山位于哪个省份?5. 下列哪个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九、中国哲学思想1. “仁者爱人”是哪位思想家的核心观点?2. 下列哪个学派主张“兼爱非攻”?3.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4. “格物致知”是哪位理学家的主张?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十、中国语言文字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2. 下列哪个字是“六书”中的象形字?3. 汉语拼音的创始人是谁?4. 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指的是什么?5. “仓颉造字”的故事中,仓颉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十一、中国艺术1. 中国古代绘画中,被誉为“画圣”的是哪位画家?2. 下列哪种戏曲起源于江苏昆山?3. “高山流水”典故中的琴师是哪位?4.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起源于哪个朝代?5.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十二、中国民俗风情1. 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为什么要盖红盖头?2.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3. “端午节”的习俗中,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满汉全席”起源于哪个朝代?5. 下列哪个地方被誉为“中国功夫之乡”?答案一、中国古代文学1. 唐朝2. 曹雪芹3. 韩愈4. 《离骚》5. 唐僧(玄奘)二、中国古代文化1.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2. 清明节3. 笔、墨、纸、砚4. 状元5. 衡山三、中国历史常识1. 公元前221年2. 隋朝3. 宋太祖赵匡胤4. 五丈原5. 唐朝四、中国古典诗词1. 《诗经·郑风·子衿》2. 李白4. 王维《使至塞上》5. 苏轼五、中国现代文学1. 钱钟书2. 《呐喊》3.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4. 《雾》《雨》《电》5. 路遥六、中国文化常识1. 农历正月十五2. 京剧3. 金、木、水、火、土4.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5. 温故而知新七、中国历史名人1. 越王勾践2. 王勃3. 岳飞4. 张衡5. 苏轼、苏洵、苏辙八、中国地理常识1. 黄河2. 洛阳4. 安徽省5. 成都平原九、中国哲学思想1. 孔子2. 墨家3. 老子4. 朱熹5. 《周易》十、中国语言文字1. 商周时期2. 日、月、山、水等3. 周有光4. 读音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替换的字5. 黄帝时期十一、中国艺术1. 吴道子2. 昆曲3. 伯牙4. 汉朝5. 敦煌莫高窟十二、中国民俗风情1. 为了避邪驱恶2. 七夕节3. 为了纪念屈原4. 清朝5. 河南省(尤其是登封市)。
高三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带答案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答案:B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A.黄河B.長江C.淮河D 珠江答案;B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煜答案:A4."滥竽充数”出自哪部书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答案;C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A.扁鹊R.华佗C.孙思D李时珍答案:C6张发明的地动仅上有几条龙?A8条B10条D22条答案:A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答案:A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约哪个?A.汉口镇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答案:C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C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左于在外3.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答案;A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许,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阴险狡诈C.神怪形象D.凶暴残忍答案:A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A汝窑B翟州窑C.定窑D钧富答案:B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C.绘画D刀工答案;B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A300首B305首C350首D.500首答案:B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孙武B.孙膑C孙权D孙良答:A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什吗?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D,式打技艺答案:B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C时不我待D失之不再答案:Al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孟夏D深秋答案;A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捐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答:B20.“竹林七贤”中不包括以下哪位?A 山涛B向秀C谢灵运D.阮籍答:C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 李商隐B.骆宾王C王昌龄D李白答A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兵不包括以下那座山?A.泰山B.华山C.嵩山D黄山答案:D23.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戊B.戍C.戌D.已答案:A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A.赤眉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起义D.黄巾起义答案:B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谁?A梅尧臣B.晏殊C.苏舜钦D.林逋答案:D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卓文君C.李清照D.蔡文姬答案:C27.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指鹿为马B.奇货可居C.图穷匕见D.一诺千全答案:C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秦始皇B.武则天C.唐太宗D.赵匡胤答案:B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白居易B.李白C.苏东坡D.杜甫答案:A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谁?A李煜B.苏轼C.陆游D.辛弃疾答案:A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什么样的品质?A.为政清简B.平安长乐C.淡泊名利D.骄奢淫逸答案:A32.在古代,人们急样尊称对方的妻子?A令爱B.令正C.令堂D.令尊答案:B33.以下哪位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A颜真卿B.赵孟頫C柳公权D.褚遂良答案:B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A.两位B.三位C.四位D.五位答案:B3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以"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诸葛壳B.周瑜C.曹操D.黄盖答案:B36.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A.来俊臣B.周兴C.李林甫D.赵高答案:B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李商隐答案:B38.现在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A.文章B.画作C.乐曲3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A.孔子B.屈原C.玉子D.老子答案:B40."杏林”指代的是什么?A.教育界B.医学界C.商界D.曲艺界答案:B41.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山海经》B.《世说新语》C.《封神演义》D.《左传》答案:A42.(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D.天气渐渐转暖答案:B43.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A.杏月B.桃月C.榴月D.荷月答案:C44.“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4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谁?A.一位画家B.八位画家C.一位诗人D.八位诗人答案:A46.“醉里挽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答案:C47.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A.一字千金B.一诺千金C.一饭千金D.一掷千金答案:A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答案:B49."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D凌晨3点至5点答案:B50.唐宋八大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位?A.韩愈B.李白C.柳宗元51.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黎明答案:C5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答案:B5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A.《孟子》B.《庄子》C.《荀子》D.《老子》答案:A54.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宇字体?A.欧阳修B.欧阳询C.欧阳锋D.欧阳生答案:B55.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C.李约D.李询答案:B56.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满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杉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谁?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杜甫答案:C5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已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什么?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答案:B58.《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哪一部文学经典?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く孔雀东南飞》答案:A59."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A.伍子胥B.勾践C.夫差D.范蠡答案:B60.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一百岁被称为什么?A.期颐B.耄耋C.花甲D.古希答案:A6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A.朋友B.学生C.同事D.产业答案:B62.“吴带当风"形容的是我国古代哪位画家的笔法?A.张僧繇B.吴道子C.顾恺之63.俗称"金銮殿"的足以下哪座大股?A.太和殿B.中和股C.保和殿D.养心殿答案:A64."结发"在古时足指结婚时的什么礼节?A.从丈夫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B.从妻子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C.从夫妻头上各取一些头发,合而作一结D.把头发都剪掉答案:C65."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足什么意思?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股D.美丽的地方答案:C6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鉴真C.义净法师D.道明和尚答案:A67.唐文宗曾御封"三绝"”,除了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外,还有什么?A.裴旻的剑舞B.吴道子的画C.李龟年的曲D.顾师古的棋答案:A68.《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A.忠义B.孝悌C.礼义69.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哪个?A.菊B.梅C.竹D.松答案:A7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答案:B71.“鼎"的最初用途是什么?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D.家居装饰答案:C72.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六个D.三十ニ个答案:A73.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A.颐和园B.圆明园C.静明园D.西花园答案:B74."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C.形声宇D.假借字答案:A7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桃花扇》B.《长生殿》C.《壮丹亭》D.(南柯梦) 答案:B7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A77.下列娜个不是南京的別称?A.建康B.江宁C.吴中D.金陵答案:C78.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是哪一部?A. 《古今图书集成》B. 《永乐大典》C. 《太平御览》D. 《册府元龟》答案:B79.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谁?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D.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答案:B8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 C.刘备D?周瑜答案:C81. 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C. 古代的一种告别礼仪D. 绘画的一种方法答案:A82?成语“白驹过隙”一般用来比喻什么?A?速度飞快 B. 时光飞逝 C. 世事变化D?变幻莫测答案:B83.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 鹤B. 鹅C. 鸡D. 鱼答案:B84?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A?京剧 B. 黄梅戏 C. 昆曲 D越剧答案:C8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三都赋》B. 《长六赋》C. 《两都赋》D. 《二京赋》答案:A86?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A?长度 B. 面积 C. 容积 D重量答案:D87.《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什么称谓?A?名 B. 字 C. 号D?姓答案:C88?"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A?牛郎和织女 B. 唐玄宗和杨贵妃C.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D. 梁山伯和祝英台答案:B8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ー战D.破圣沉舟答案:D90."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什么?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C.仁义,礼信D.文.忠、智、礼答案:B91.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C.都是D.都不是答案:A92.《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D.顺序答案:A93.下西哪句话出自《孟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答案:D9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迷,哪一项不正璃?A.岱.指黄山B崤,指崤山C.河,指黄河D.江,指长江答案:A95.“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答案:B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C.《兰亭集序》D.《滕王阁序》答案:B9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哪部书?A.《孟子》B.《荀子》C.《庄子》D.《论语》答案:B98.下列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维B.王勃C.韩愈D.柳宗元答案:B99.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下列哪项不属于酒器?A.尊B.簋C觚D.壶答案:B100.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A挂香包B.插艾高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答案:C。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太傅,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
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
B.《孝经》,阐述和宣扬孝道的儒家伦理经典,强调孝的“天经地义”。
C.乞骸骨,古代年老臣子请求退职的婉辞,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D.乡党,古代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后来指家乡或同乡。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格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B.太常,封建时代官职名称,后称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会等礼仪事务。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
D.致事,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对郡守的尊称,为郡的最高长官,后来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孝廉,即“孝顺廉正”。
原是察举考试科目。
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
D.卒,大夫死的称谓。
对于死亡,古代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
34.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加冠、不惑、知命 B.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 C.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竖子、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D.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3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是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B.笏板是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用以记录君命、旨意或上奏的话的工具,以防止遗忘。
唐代武德四 C.“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逃避黑暗政治、远离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有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他们大多饮酒排遣苦闷,寻找精神寄托。
D.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3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B.合从:“从”通“纵”,与六国“连横”之策相对,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3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
B.唐代官员分为九品,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
白居易当时穿的青衫是黑色单衣,表明官职低。
C.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
38.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B.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
后多为太子住处,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
“帝在东宫时”指皇帝做太子时。
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D.拾遗:唐代武则天时设置,职权为对皇帝进行规劝,并举荐人员。
右拾遗属门下省,左拾遗属中书省。
3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这句中的“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部分大都是民间歌谣,“雅”部分是宫廷乐歌,“颂”部分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氓》属于“卫风”的内容。
C.《史记》和《汉书》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就是壬戌年,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4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等。
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
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4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
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
B.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
如《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就是用作坐具。
C.唐初设翰林院,这是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也是中央机关。
负责为皇帝草拟诏令、应和文章。
D.鼎是上古的烹饪器,钟鸣鼎食是贵族奢侈生活的一个方面。
如王勃《滕王阁序》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4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在汉魏时期都是指由地 方官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B.“左迁”是贬官的委婉说法,单用“迁”字则表示官职调动,如“再迁为太史令”“顷襄王怒而迁之”里均是。
C.《项脊轩志》中“先大母”“先妣”中的“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妣”则指母亲。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东宫”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43.下面句子中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书常把五音和六律并举。
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
B.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牢,本是养牲畜的圈。
C.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D.教坊司是管理民间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4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耄耋为八九十岁;期颐是一百岁;“花甲重开”为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是一百四十岁。
B.古代所谓的“五礼”是五种礼的合称。
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凶礼,冠婚的事为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平礼。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D.古人坐席也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就是尽量把身体往后坐一点,表示谦恭;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不因饮食而玷污坐席。
45.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47.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4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49.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50.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