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南宋诗文
- 格式:ppt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22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理解:①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②王令诗歌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全国)目录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3)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3)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4)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4)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5)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6)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6)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7)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7)第十章辽金文学 (7)第十一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 (8)第十二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 (9)第十三章元代散曲 (9)第十四章宋元南戏和话本 (10)第十五章元代诗文 (11)第十六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12)第十七章《西游记》和《金瓶梅》 (14)第十八章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14)第十九章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15)第二十章明代散文 (16)第二十一章明代诗歌 (17)第二十二章清代诗歌 (17)第二十三章清代文章 (18)第二十四章清词 (19)第二十五章清代小说 (19)第二十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20)第二十七章清代戏剧 (21)第二十八章清代弹词 (22)第二十九章近代诗词 (22)第三十章近代文的新生面 (23)第三十一章近代小说与戏剧 (24)全书思维导图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宋代古文运动先驱柳开,今河北大名县人,著有《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字绍先。
自觉地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字伯长,今山东东平人。
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
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
王禹偁(1)王禹偁,字元之,今山东巨野县人。
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的一位。
(2)其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如《村行》。
其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风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今存《小畜集》30卷。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3.“白体”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5.《西昆酬唱集》6.杨亿的生平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8.西昆体9.晚唐体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11.林逋诗歌的特点12.晏殊的生平13.《珠玉词》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15.欧阳修的生平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22.梅尧臣的生平23.苏舜钦的生平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27.王安石的生平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29.王令诗歌的特点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33.“三苏”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35.苏洵散文的特点36.苏辙散文的特点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37.苏轼的生平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41.“东坡体”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49.苏词的创作风格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51.黄庭坚的生平52.“山谷体”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特色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57.“后山体”58.“简斋体”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代表词人65.柳永的生平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开拓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70.秦观的生平71.晏几道的生平72.贺铸的生平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76.周邦彦的生平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79.“易安体”80.“樵歌体”81.李清照的生平82.朱敦儒的生平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87.辛弃疾的生平88.“稼轩体”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91.张元幹的生平92.张孝祥的生平93.陈亮的生平94.张元幹词的特点95.张孝祥词的特点96.陈亮词的特点97.刘过词的特点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98.“中兴四大诗人”99.陆游的生平100.陆游散文的特点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103.陆游词作的特色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格105.“诚斋体”106.杨万里的生平107.范成大的生平108.杨万里的“活法”诗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11.朱熹的生平112.朱熹诗歌的特点113.朱熹散文的特点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116.南宋“小品文”概况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117.南宋中后期的清雅词派118.姜夔的生平119.白石词的情思内涵120.白石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词史的贡献121.吴文英的生平122.吴文英“论词四标准”123.梦窗词的分类及其情感内涵124.梦窗词的艺术特色125.《词源》126.史达祖咏物词的艺术特点127.周密的词风特征128.王沂孙咏物词的特点129.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130.南宋后期文学大势131.“永嘉四灵”132.“四灵”与晚唐诗歌的关系133.“永嘉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134.刘克庄的生平135.“江湖诗派”的主要诗人136.刘庄诗歌分前、后两期137.“江湖诗派”及其诗歌的艺术追求138.刘克庄诗歌的艺术特点139.刘克庄词的艺术特点140.戴复古诗歌的特点141.文天祥的生平142.汪元量诗歌的思想内涵143.刘辰翁词作的特点144.文天祥诗、文、词的思想情感内涵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145.耶律倍及其《海上诗》146.耶律洪基及其《题黄菊赋》147.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148.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149.辽代文学创作概况150.寺公大师《醉义歌》151.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152.金初文坛作家构成153.金代文学发展大势154.金初主要诗文作家155.“国朝文派”及其主要诗文作家156.金代后期主要诗文作家157.元好问的生平158.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学观念159.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60.元好问词作的特点161.元好问的文学成就162.诸宫调16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改作及其艺术特点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164.“元曲四大家”165.元杂剧的体制166.元杂剧分为五类167.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68.元杂剧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及各期代表作家作品169.白朴的生平创作170.马致远的生平创作171.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172.郑廷玉及其《看钱奴》173.康进之及其《李逵负荆》174.石君宝及其《秋胡戏妻》175.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176.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177.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创作特色178.郑光祖的生平创作179.宫天挺的生平创作180.乔吉的生平创作181.秦简夫的剧作182.元代后期杂剧发展态势183.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184.宫天挺《范张鸡黍》的思想内容185.乔吉《两世姻缘》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色186.秦简夫《东堂老》的内容和特点第三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187.关汉卿的生平、性格188.关汉卿的创作及其分类189.公案剧《鲁斋郎》、《蝴蝶梦》的思想深刻性190.妇女生活剧《救风尘》的思想191.历史剧《单刀会》艺术特点192.关汉卿杂剧题材内容的特点193.《窦娥冤》的故事渊源及关汉卿的改作194.《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及其悲剧性195.王实甫的生平创作196.“董西厢”197.“王西厢”198.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故事演变199.王实甫《西厢记》的剧情和体制200.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第四章元代散曲201.散曲及其形制202.小令(叶儿)、套数(散套)、带过曲203.元代散曲创作分前、后两期204.元代散曲创作的豪放、清丽两种主要风格205.元代散曲的语言风格206.元代前期散曲作家的构成207.元代前期散曲的代表作家208.关汉卿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09.王和卿散曲的风格特征210.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1.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212.张养浩的生平213.张养浩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4.乔吉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5.张可久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216.南戏217.“《永乐大典》戏文三种”218.“四大传奇”219.南戏产生的年代220.元代南戏创作概况221.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222.“荆刘拜杀”四大传奇各自的剧情及艺术特点223.高明的生平224.《琵琶记》的主旨和剧情225.《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塑造226.《琵琶记》的艺术成就227.话本228.宋代“说话”四家229.元代讲史话本的存留情况230.“讲史”和“小说”的区别231.宋元话本小说的分类和保存232.宋元话本小说的一般艺术特征233.元代话本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内容和特点234.讲史话本的一般艺术特点235.讲史话本的依傍史实与艺术虚构第六章元代诗文236.元代诗文发展三期。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初诗歌流派参考文献:1、《小畜集》[宋] 王禹偁撰《四部丛刊》本2、《林和靖诗集》四卷[宋] 林逋撰沈幼征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3、《西昆酬唱集注》二卷[宋] 杨亿编王仲荦注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4、白敦仁《宋初诗坛及“三体”》,《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5、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6、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参考文献:1、《欧阳修全集》[宋] 欧阳修撰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三十卷[宋] 梅尧臣撰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3、《苏舜钦集》十六卷4、[宋] 苏舜钦撰沈文倬校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排印本5、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6、朱东润《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7、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8、莫砺锋《论王荆公体》,《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第二章北宋词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参考文献:1、《乐章集校注》三卷[宋] 柳永撰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排印本2、《张子野词》二卷[宋] 张先撰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3、《珠玉词》[宋] 晏殊撰胡思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4、《六一词》[宋] 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6、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7、施议对《论“屯田家法”》,《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印行8、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参考文献:1、《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三卷[宋] 苏轼撰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2、《豫章黄先生词》[宋] 黄庭坚撰龙榆生校点中华书局1957年排印本3、《晁氏琴趣外篇》六卷[宋] 晁补之撰刘乃昌、杨庆存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4、《小山词》[宋] 晏几道撰王根林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宋] 秦观撰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6、《东山词》四卷[宋] 贺铸撰锺振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7、《清真集》二卷[宋] 周邦彦撰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8、[日] 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口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9、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1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11、钱鸿瑛《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12、赵治中马成生《周邦彦评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三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参考文献:1、《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2、《外集补》四卷《别集补》一卷[宋] 黄庭坚撰[宋]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清] 谢启昆辑《丛书集成初编》本3、《后山诗注》十二卷[宋] 陈师道撰[宋] 任渊注《四部丛刊》本4、《东莱诗词集》二十三卷[宋] 吕本中撰沈晖点校黄山书社1991年排印本5、《茶山集》八卷[宋] 曾几撰《四库全书》本6、《陈与义集校笺》三十卷[宋] 陈与义撰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7、陈植锷《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8、霍松林、邓小军《论宋诗》,《文史哲》1989年第2期9、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10、谢恩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
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字仲涂,原名肩愈,字绍先,太名人,著有《河东先生集》。
2、穆修,字伯长。
3、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今存《小畜集》30卷。
4、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他和王钦若等编纂巨型典籍《册府元龟》。
5、林逋,原名林和静,字君复,钱塘人,时称“梅妻鹤子”。
6、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州人,有《珠玉词》及清人所编辑《晏元献遗文》。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人(今属江西)。
8、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今属安徽宣州市)。
世称梅宛陵,今存《宛陵先生文集》。
9、苏舜钦,字子美,开封人(今属河南),今存《苏学士文集》。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创“半山体”亦称“王荆公体”。
11、王令,字逢原,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今存《广陵先生文集》。
12、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人(今江西南丰县),有《元丰类稿》。
13、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有《嘉佑集》。
14、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山人,有《栾城集》。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6、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u2)翁,祖籍金华(今属浙江),有《山谷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
17、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今江苏徐州)。
有《后山先生集》。
18、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有《简斋集》。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诗坛19、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耆卿,有《乐章集》。
20、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今属江苏),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21、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词与其父晏殊齐名,称“二晏”,有《小山词》。
22、贺铸,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卫州人(今河南汲县),诗集有《庆湖遗老集》,词集有《东山词》,又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片用和(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南宋刘克庄《落梅》2.古词阅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断桥、、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2)从下列诗词选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古诗阅读。
小文很喜欢张嵲的《墨梅》,却不知道该如何赏析,他去向老师请教。
请你阅读《墨梅》,帮忙完成对话。
墨梅[宋]张嵲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小文:老师,我很喜欢张嵲的这首《墨梅》,可不知道该如何赏析。
老师:你可以用连结的策略进行赏析。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首王冕的《墨梅》吗?小文:记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老师:对的。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①的手法。
王冕笔下的梅花花色淡墨,花香清芬,性情高洁,王诗通过对墨梅高洁品性的赞颂,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而张嵲借墨梅②的孤高品格,表达了自己③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陆游,号放翁,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之一),《剑南诗稿》9200多首,是中国古代作家最多产的诗人。
早期喜藻绘而清新拔俗,有江西诗派的痕迹,偏重技巧,后转向清新平淡;中期入蜀漫游和军旅生活,豪放悲壮,陆游诗歌成熟时期;后期居山阴农村,风格趋于闲适淡泊、清淡秀逸,爱国思想仍占主导。
陆游的爱国精神贯穿整个诗中,对国家命运无限关怀,呼吁抗金救国,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为国牺牲的精神;谴责投降派的罪行;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情沦陷区的人民,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和决心。
1、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诗作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死不渝。
(2)诗歌诸体皆备、艺术风格多样。
古体诗多豪壮语,喜言征伐事,颇有老杜诗的雄浑气势,又吸收岑参的语奇体峻,写得豪迈坚挺;七律感时伤世,无不悲愤激昂。
最显著的特征是善为悲壮,抒发为国雪耻、收复失地愿望;七绝善于咀嚼出日常生活里的隽永滋味,写得清淡细腻、简练自然,而且明白如话。
多为咏物、写景、抒怀。
(3)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
(4)语言明白流畅,精练自然。
2、陆游词和散文陆游散文的特色:(1)记叙文成就比较突出,有些写得平静坦适,透露出作者晚年的心情;(2)笔记文(小品文)内容丰富,趣味盎然;(3)时政和谈诗笔记文用新鲜活泼的笔调,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认识;(4)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妙趣。
陆游词的两种风格:(1)激昂慷慨;(2)清淡秀逸。
3、“诚斋体”及其“活法”诗: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
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他以自然意象为主作诗,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活泼泼地写出别具一格的活法诗,由吕本中提出,要求作诗不破坏规矩,又能变化不油,达到艺术规律和创作自由的统一,给人以圆转自然的印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207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216 / 12开课学期:第三、四、五学期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文艺理论、中国通史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和分析我国先秦至清代鸦片战争前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概括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
它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概况的描述及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养成记诵一定数量作品的能力。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内容及要求分三个部分:一、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共18周,72学时)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了解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熟悉上古神话的内容,掌握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了解神话的影响。
第二章《诗经》了解《诗经》概况。
重点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影响。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左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熟悉《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
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孟子》、《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了解《荀子》、《韩非子》。
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掌握楚辞的概念。
了解楚辞产生的地域和历史背景。
熟悉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重点掌握《离骚》等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了解宋玉等楚辞作者和作品。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了解《吕氏春秋》。
熟悉李斯的散文。
全国2011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1、(P2)宋代初期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是柳开。
2、(P4)宋初三体“白体”(王禹偁)、“西昆体”、“晚唐体”(林逋)。
3、(P6)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4、(P10)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5、(P14)梅尧臣诗歌艺术、苏舜钦诗的风格。
6、(P20)“半山诗”、“王荆公体”。
第三章苏轼7、(P27)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8、(P3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9、(P36)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0、(P41)江西诗派、“苏门四学士”。
11、(P42)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风格特征。
12、(P46)“一祖三宗”说。
13、(P51)吕本中的“活法说”。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14、(P55)“富贵词人”——晏殊。
15、(P62)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柳永词的俚俗色彩,柳永雅词的特点。
16、(P64)秦观——《淮海集》。
17、(P67)晏几道——《小山词》。
18、(P7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的体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19、(P75)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20、(P81)辛弃疾词的题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21、(P87)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和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22、(P9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23、(P98)杨万里的“诚斋体”。
24、(P10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第八章南宋中后期词25、(P108)姜夔白石词的艺术特色——“清空”、“骚雅”。
游山西村陆游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陆游及其作品《游山西村》的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诗人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
2. 《游山西村》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山水风光的赞美。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介绍诗人陆游及其作品《游山西村》的背景。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游山西村》。
2. 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 《游山西村》全文及翻译。
2. 诗中的意象:山村、溪流、青松、白云等。
3. 表现手法:对比、描写、抒情等。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游山西村》,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 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山村的美丽风光。
3. 引导学生掌握诗中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三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分析《游山西村》的艺术特色。
2. 欣赏陆游的其他诗词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分析《游山西村》的艺术特色。
2. 欣赏陆游的其他诗词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第四章:诗词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创作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以《游山西村》为模板,创作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诗歌。
2. 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以《游山西村》为灵感,创作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诗歌。
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拓展文学视野。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推荐陆游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第五编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共四节)名词解释:王荆公体:①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既清新闲适,又沉郁悲壮。
②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简答: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①风格平易流畅,委屈婉转。
②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富有情感。
③含蓄蕴藉而又评议自然,富有诗味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①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变重情韵为重气格,开创了宋诗自具面目的时代。
②古体诗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以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句子彻底的散行,长短句杂处,少用偶句,故意作的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③取材广泛,命题新颖,以议论为诗。
④也具有平易的特色。
欧阳修诗歌的开拓性:①欧阳修体现了唐诗向宋诗的转变,既保留诗歌整齐凝练的传统,又使诗歌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
②建立了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①继承发展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
②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变骈偶对仗为骈散相间、奇偶错杂,既保持了伏体铺陈的特点,又使文章趋于舒缓。
③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常常从平易近人处入手,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写得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而又富有情感与诗味。
梅尧臣诗的题材及特点:①干涉政治,反应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的作品。
②写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
③风格平淡瘦劲,在看似无奇的描写中去体现着深刻隽永的思想感情。
苏舜钦诗歌的风格:①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以抒发郁结、语言明快豪迈。
②其诗歌的主要特色是豪犷雄放,笔力豪隽,超迈横绝。
③由于苏诗激情豪迈,故难免粗放,缺少含蓄隽永的韵味。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①多有关政治教化适于世用之作。
②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强③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
第五编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共三节)名词解释:东坡体:苏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二章神话第三章《诗经》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五章诸子散文第六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第二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四章东汉散文第五章汉代的辞赋第六章汉代的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第二章建安文学第三章正始文学第四章两晋文学第五章陶渊明第六章南北朝诗歌第七章南北朝的骈文、辞赋和散文第八章南北朝民歌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第四章李白第五章杜甫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九章晚唐诗文第十章唐代传奇第十一章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第二章北宋词第三章北宋诗第四章北宋散文第五章苏轼第六章南宋词第七章南宋诗第八章南宋散文第九章陆游第十章辛弃疾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说第二章关汉卿第三章《西厢记》第四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第五章南戏第六章元代散曲第七章元代诗文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说第二章《三国志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第三章《水浒传》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第四章《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第五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第六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第七章明代戏剧第八章汤显祖第九章明代诗文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一章清代文学概况第二章《聊斋志异》第三章《儒林外史》第四章《红楼梦》第五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长篇小说第六章《长生殿》与《桃花扇》第七章清代初期、中期其他戏曲第八章清代诗文词第九编近代文学第一章近代文学概况第二章近代诗词第三章近代散文第四章近代小说第五章近代戏剧。
书愤(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书愤》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诗文《书愤》。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介绍介绍诗文《书愤》的创作背景、作者陆游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2.2 诗文解析分析诗文《书愤》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涵。
2.3 诗文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并进行背诵训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介绍陆游的生平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诗文《书愤》的兴趣。
3.2 诗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诗文,注意指导朗读的节奏、情感等。
3.3 诗文解析分析诗文《书愤》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涵。
3.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5 背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诗文的背诵训练,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4.2 诗文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诗文朗读和背诵情况,包括准确性、流畅性等。
4.3 学生感悟收集学生的感悟和心得,了解学生对诗文《书愤》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诗文《书愤》的文本、图片等相关资源。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陆游的生平介绍、诗文解析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6.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诗文《书愤》的解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6.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文《书愤》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第七章:作业设计7.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诗文《书愤》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之一------陆游前言南宋四大家有诗歌史上的四大家和画史上的四大家。
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是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简称:“李、刘、马、夏。
”诗歌史上的四大家。
尤袤的诗歌写得平易自然,晓畅清新,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生辞的典故之句,《青山寺》可称为他现存诗歌中的代表作。
杨万里有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
范成大的诗歌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陆游的诗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画史上的四大家。
四家中李唐略早,刘、马、夏继承发展李唐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的主流。
他们四家的风格特点是:李唐之画刚劲犀利,气魄雄伟;刘松年之画受李唐影响,而又工整方面更为突出。
马远、夏娃师李唐笔直法刚劲简括,水墨淋漓,构图书馆多向特写。
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其画风对明代的浙派和院体山水画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陆游及其诗歌《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游山西村》进行的赏析和拓展。
了解陆游高亢的爱国热情,了解陆游对子女的谆谆教导,了解陆游家乡纯朴的自然生活……目录第一部分陆游的轶事典故一、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二、“生儿多以陆为名”三、陆游的一字师四、陆游家训第二部分陆游的四首古诗第一篇《示儿》(一)原文(二)注释(三)诗文意思(四)作者简介(五)创作背景(六)个性化解读------炽热的爱国心(七)文本连接第二篇《冬夜读书示子聿》(一)原文(二)注释(三)诗文意思(四)作者简介(五)创作背景(六)个性化解读-----学习之关键-(七)文本链接第三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原文(二)注释(三)诗文意思(四)作者简介(五)创作背景(六)个性化解读(七)文本链接------忧愤和急切第四篇《游山西村》(一)原文(二)注释(三)诗文意思(四)作者简介(五)创作背景(六)个性化解读------世风衰颓中古朴的民风(七)文本链接第三部分相关景点(一)陆游祠(二)云门草堂第四部分后人对陆游的评价第五部分参考文献第一部分陆游的轶事典故一、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