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pt课件(2篇)
- 格式:pptx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15
【小学科学】2020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下《18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word教案(2)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2.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3.意识到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矿产资源以及“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的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收集有关矿产资源开采的有关现实报道。
教学过程:一、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
对矿产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采、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宽产资源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3页“小资料”,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讨论: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矿产资源不足的国家?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二、认识矿产资源“乱采滥用”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
1、讨论提出问题:我们家乡有哪些矿产?这些矿产开发利用的情况怎样?2、认识到“乱采滥用”的严重后果。
矿产资源不能再生,“乱采滥用”会产生严重后果。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是丢弃的矿石、资源枯竭的露天煤矿、地面下陷、小煤窑倒塌。
结合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有关矿产资源开采的现实报道进一步展开讨论。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矿产资源,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以前的了解和前面的学习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做好记录,教师给予学生及时评价。
自由研究教学过程:1.选择一个适合于放风筝的天气,由学生自由组合成风筝比赛小团队,共同研究怎么使风筝飞得更高。
2.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奔跑时的安全、不要在有高压线的地方放风筝等。
3.指导学生的研究过程,除了指导按照教材所提示的研究过程去开展研究活动外,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也许会在研究过程中一次改变几个条件,尽管这个研究活动有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风力的大小、风筝的质地、学生的奔跑速度、放风筝的技巧等,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尽量要求按照对比实验的规范来做,即每次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
第二单元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时教学设计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5课。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极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如何安全用电。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活动2“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接触导电这方面内容,但认识的层次比较浅显,而且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会涉及导电性能上。
经过前一节课的操作使用,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也能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
学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提供检测物品是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的物品,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从材料上去检测,因此需要强调检测的某种材料,不是具体物品,建议直接提供单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交流电、高压电等的名词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加以说明。
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在交流“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用电”内容时,学生想到的内容可能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加以分析,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