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子教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于鸿弋第01讲绪论硬件系统组成
- 格式:ppt
- 大小:6.61 MB
- 文档页数:28
第一课学习任务:认识计算机配件;认识BIOS芯片;了解计算机启动过程;—————————————————————————一、计算机的分类:(一)硬件系统: 看的见的摸的着的,是计算机的工作基础包括:CPU,主板,内存(RAM),硬盘(disk),显卡,电源,显示器等必须设备,以及音箱,声卡,网卡,光驱,软驱,Moden,电视卡等选购设备(二)软件系统:---1. 系统软件: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运行平台, 可以直接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
微软发布的DOS、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2003、windows Vista、网络流传的Linux、Win72.应用软件:是为了达到某一工作目的而设计的一组程序.**************************************************二、五大部件功能的简单认识1.中央处理器CPU:负责处理计算机中所以的数据2.主板:负责连接和传输各部件之间的数据3.硬盘:负责存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4.内存:负责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5.显卡:负责将计算机内部数据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显示信号三、计算机的启动方法:1.冷启动: 通过开关键开机,(直接接通电源)2.热启动: (1)通过Resert重启键启动(2)同时按下CTRL+ALT+DELETE 重启(在windows XP中只能打开任务管理器)计算机的启动步骤:1.接通电源2.通过主板上BIOS 芯片的程序进入自检状态,检测各项硬件的工作状态3.按BIOS 指定的启动设备中查找系统启动文件4 .启动计算机并进入操作系统************************************************四、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读取计算机的信息1.BIOS的类型2.CPU的型号和主频3.内存的大小4.IDE接口的接入情况。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第一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CPU、CPU风扇、内存条、硬盘、主板、整机一套(未组装)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讲解计算机的分类: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1.2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光驱等讲解硬件的性能指标和选购技巧1.3 计算机软件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第二章:计算机组装2.1 组装工具与设备介绍组装计算机所需的工具和设备:螺丝刀、主板安装架、数据线等2.2 组装步骤详细讲解组装计算机的步骤:安装CPU、安装内存、安装主板、安装硬盘、安装显卡、连接数据线、安装外设等2.3 组装注意事项讲解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防止静电、正确安装硬件、连接数据线等第三章:计算机维护3.1 系统维护讲解系统维护的方法和技巧:清理垃圾文件、优化系统设置、更新驱动程序等3.2 硬件维护介绍硬件维护的方法和技巧:清洁硬件、检查硬件连接、替换损坏硬件等3.3 数据备份与恢复讲解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和技巧:使用系统备份工具、使用外部存储设备备份、恢复丢失数据等第四章: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4.1 故障诊断讲解计算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观察故障现象、使用诊断工具、查找故障原因等4.2 常见故障维修介绍计算机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电脑无法启动、蓝屏死机、系统崩溃等4.3 维修注意事项讲解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第一、防止静电、正确拆卸硬件等第五章:计算机性能优化5.1 CPU优化讲解CPU性能优化的方法:超频、更换散热器等5.2 内存优化讲解内存性能优化的方法:增加内存条、使用内存加速软件等5.3 显卡优化讲解显卡性能优化的方法:更新显卡驱动程序、更换显卡散热器等5.4 系统优化讲解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优化系统设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等第六章:硬盘与存储设备6.1 硬盘概述介绍硬盘的类型: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讲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容量、转速、缓存等6.2 硬盘安装与分区讲解硬盘的安装方法:IDE、SATA、NVMe接口的使用介绍硬盘分区的操作:使用磁盘管理工具进行分区、格式化等6.3 存储设备扩展讲解存储设备的扩展方法:硬盘架、硬盘盒、固态硬盘扩展卡等第七章:外设与接口7.1 常见外设介绍介绍计算机常见外设: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7.2 接口类型与连接讲解计算机接口的类型:USB、HDMI、VGA、DVI等介绍接口的连接方法:使用数据线、转接头等连接外设7.3 外设驱动程序安装讲解外设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使用随机光盘、官方网站等第八章:网络连接与设置8.1 网络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讲解网络协议:TCP/IP、DNS、等8.2 网络连接设备介绍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讲解网络连接的方法: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8.3 网络设置与优化讲解网络设置的方法: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介绍网络优化的方法:提高网络速度、防止网络攻击等第九章: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9.1 操作系统安装准备讲解操作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安装镜像、制作启动盘等9.2 操作系统安装流程详细讲解操作系统的安装流程:分区、引导、安装界面、选择安装选项等9.3 操作系统配置介绍操作系统配置的方法:设置系统主题、安装常用软件、配置网络等第十章: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策略10.1 计算机安全知识讲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防范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介绍常用的安全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安全监控等10.2 维护策略与技巧讲解计算机维护的策略与技巧:定期检查硬件、更新软件、备份数据等10.3 安全与维护实例介绍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实例:修复系统漏洞、清除病毒、恢复丢失的数据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其性能指标解析: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础,理解硬件的组成和性能指标对于组装和维护计算机至关重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解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说明计算机的用途和重要性1.2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解释中央处理器(CPU)的作用说明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设备的作用1.3 计算机软件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解释操作系统的作用说明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软件的特点和用途第二章:计算机组装2.1 组装工具与设备介绍常用的组装工具和设备解释螺丝刀、主板、机箱等工具和设备的作用2.2 组装步骤说明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包括拆卸和组装计算机的过程强调组装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2.3 组装示例提供具体的组装示例包括拆卸和组装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进行组装实践第三章:计算机维护3.1 维护基本知识介绍计算机维护的重要性和目的解释维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2 清洁与保养说明计算机清洁和保养的方法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屏等设备的清洁和保养3.3 故障排除与维修介绍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解释维修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第四章: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4.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用途4.2 安装操作系统说明操作系统安装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硬盘分区、安装文件传输等操作4.3 配置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配置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设置桌面环境、网络连接、驱动程序安装等第五章:计算机安全与维护5.1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网络安全工具的作用5.2 数据备份与恢复说明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使用外部存储设备、云存储等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5.3 计算机维护与升级介绍计算机维护和升级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硬件升级、系统更新等操作第六章:硬件故障诊断与处理6.1 硬件故障分类介绍硬件故障的常见类型,如电源故障、内存故障、硬盘故障等。
解释各种故障的特点和影响。
6.2 硬件诊断工具介绍常用的硬件诊断工具,如测量仪器、诊断软件等。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诊断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外设等2. 计算机组装流程准备工具和设备拆卸主机壳安装CPU和散热器安装内存安装主板安装硬盘安装显卡安装电源连接外设组装主机壳3. 计算机维护技能清理灰尘检查散热系统更新驱动程序检查病毒优化系统性能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系统备份与恢复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功能和组装维护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实际操作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实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台完整的计算机主机作为示范。
2. 准备工具和设备,如螺丝刀、吹风机等。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说出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实践操作。
3. 学生能解决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故障。
六、教学内容4. 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常见硬件故障现象及原因故障诊断方法维修技巧与安全注意事项5. 计算机系统优化与升级系统性能检测与优化硬件升级方案软件管理与优化七、教学方法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解决常见的计算机故障。
5.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心得体会。
八、教学准备4. 准备故障计算机实例,用于分析与维修实践。
5. 准备系统优化与升级的案例材料。
九、教学评价4. 学生能识别并分析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故障。
5. 学生能提出合理的计算机系统优化与升级方案。
十、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2. 学习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知识。
3. 探索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维护领域的应用。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授课时间:课时计划:3课时教学过程:导言: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
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
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
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
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
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
《组装与维护》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第1节:计算机硬件概述1.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2. 计算机硬件的作用3.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第2节:中央处理器(CPU)1. CPU的结构和功能2.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3. CPU的散热措施第3节:主板1. 主板的组成部分2. 主板的功能3. 主板的分类和选购第4节:内存1. 内存的类型和作用2. 内存的容量和速度3. 内存的安装和升级第5节:外设1. 输入设备2. 输出设备3. 存储设备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实际案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 课件:计算机硬件图片、组装和维护视频等3. 工具:计算机硬件组装工具六、第6节:电源1. 电源的作用和分类2. 电源的性能指标3. 电源的安装和维护七、第7节:显卡和显示器1. 显卡的结构和功能2. 显卡的性能指标3. 显示器的类型和性能4. 显卡和显示器的安装与调试八、第8节:声卡和音箱1. 声卡的结构和功能2. 声卡的驱动程序安装3. 音箱的类型和性能4. 声卡和音箱的连接与调试九、第9节:计算机硬件组装1. 组装前的准备工作2. 组装步骤和注意事项3. 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4. 组装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十、第10节:计算机硬件维护1. 硬件维护的基本原则2. 硬件维护的方法和技巧3. 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与维修4. 硬件升级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六、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案
一、课程名称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
二、课程目的
1.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2.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与维护的必要知识及技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3.掌握有关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实施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4.对个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护。
内容包括:
1.计算机硬件的构成:CPU、主板、内存、存储器、显卡、网卡、机箱等;
2.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主板安装、内存安装、显卡安装、网卡安装、机箱安装等;
3.计算机硬件的调试:检查系统完整性、检查电源线连接、检查各接口连接、进行BIOS设置、进行系统设置等;
4.计算机硬件的维护:清洁机箱内部、检查各系统组件状态、系统安全检查、定期更换备件等;
5.计算机硬件的管理:使用防火墙和安全软件管理、确定正确的计算机配置、实施远程管理等。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方法,从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及功能入手,重点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护方法。
2.实践操作方法,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课肘授课计划课次第零章共2学时第1至2学时第一次课总第2学时课型讲授课题计算机发展史教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2、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内彖提要重A 难A 下划1、什么是计算机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课外作业什么是电子计算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题导入计算机是什么?■有同学说:“上网的,上QQ的!玩游戏的! S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这是以计算机的普通用户的角色來说的,但我们现在是计算机维护者——好吧,我承认我们至今还没有修过一台计算机,但那也至少是个“预备维修员”吧。
■计算机,犹其是指PC (个人计算机),如果是台式机的话,通常有个显示器,述有个主机箱;如果是笔记本的话,那就薄了点……还是不对,这是从外观上描述什么叫计算机了。
■计算机,人类最新发明的一个伟大的工具,如今已经无处不在,并有处处地,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唯有“火、机械、电、电子”等等工具可以和计算机在这一点上肩……这一段说得很有深度,但怎么听怎么像历史学家该讲的话。
讲授新课一、什么是计算机?“冯诺依曼”版■算了,我不在这里浪费人家的时间了,让我们先搬出一位名人来。
计算机界的名人。
是有“计算机Z父” Z称的“冯•诺依曼■ 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ouma, 1903-1957)美籍匈牙利人,1903年12刀28 FI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2()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Z—;在经济学方面,他也冇突破性成就,被誉为“博弈论Z父S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了计算机屮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明确规定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运算器CA、逻辑控制器CC、存储器M、输入装置I和输出装置O,并描述了五大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冯•诺依曼想出“存储程序”的办法,程序也被他当作数据存进了机器内部,以便电脑能口动一条接着一条地依次执行指令。
■冯•诺依曼明确提出此类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制,以充分发挥电子器件的工作特点,使结构紧凑且史通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