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 人教统编版 (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73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森林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鸟儿,它们为了保护树木,成立了一支森林护卫队,由喜鹊担任队长。
猫头鹰第一个飞来说:“我可以在夜里捉田鼠,保护森林。
”啄木鸟飞来说:“我为树治病,使树木长得更茂盛。
”黄莺也急急忙忙飞来了,说:“要说在森林里捉害虫,我是数一数二的。
”喜鹊说:“你们三个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现在我宣布,你们三个都成为森林护卫队的队员。
”从此,它们日日夜夜保护着树木。
(1)找出鸟儿们说的话。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森林护卫队队长是______,队员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可以在夜里______。
______捉害虫的水平是数一数二的。
(3)喜鹊为什么宣布它们三个成为森林护卫队的队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说:“卡罗纳,别哭了。
”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
母亲把我推开,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
过了一会,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1)《卡罗纳》这篇课文选自《______》,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
这是一部______儿童小说。
小学阶段有多篇课文选自这本书。
(2)安慰别人也是一门学问,请认真读课文,看看面对痛苦的卡罗纳,老师和母亲是什么样的表现,请用横线划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怎样安慰他(她)?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真题训练得分:_________(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何况我住在岛的另一头,魔鬼绝不会头脑如此简单,把一个记号留在我十有八九看不到的地方,而且还留在沙滩上,因为只要一起大风,就会被海潮冲得一干二净。
这一切看来都不能自圆其说....,也不符合我们对魔鬼的一般看法,在我们眼里,魔鬼总是十分乖巧狡猾的……我就这样苦思冥想,花去了许多小时,许多天,甚至许多星期,许多个月。
思考的结果,在当时对我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影响,不能不在这里提下。
那就是:一天清晨,我正躺在床上想着野人出现的危险,心里觉得忐忑不安。
这时,我忽然想到一本书上的话:“你在患难的时候呼求我,我就必拯救你,而你要颂赞我。
”于是,我愉快地从床上爬起来,不仅心里感到宽慰多了,而且获得了指引和鼓舞,虔诚地向老天爷祈祷,恳求他能拯救我。
祈祷之后,我就拿起这本书翻开来,首先就看到下面这句话:“等候老天爷,要刚强勇敢,坚定你的意志,等候老天爷!”这几句话给我的安慰,非语言所能形容。
于是,我放下这本书,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也不再忧愁哀伤,至少当时不再难过了。
1.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圆其说”的“说”在短文中指的是。
3.短文中鲁滨逊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是怎样战胜恐惧的?他的做法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鲁滨逊做罐子我只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搭一个地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木柴底下放上一大堆炭火,然后从四面和顶上点起火来,一直烧到里面的柴子红透为止,而且当心不让它们炸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题专项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我能行。
腊月酒王忠范①每年腊月,我就喜欢喝东北老家自酿的腊月酒。
腊月酒其实就是黄米酒,是用东北特产大黄米酿制而成的,充满粮食的味道。
因为这酒是农家腊月自酿的,又没啥酒力,谁都能喝点,家家腊月里的餐桌上都有这酒,所以黄米酒也叫腊月酒。
②农历冬月底,进入猫冬时节,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酿制黄米酒。
我家的黄米酒由祖父一人酿制,他不让别人插手,说弄不好会走味的。
他先是淘洗好黄米,接着放进锅里,掌握好火候慢慢煮。
熬成粥状时,黄米变得黏稠稠的金亮亮的,再装进大盆,整整焖上半天一夜。
然后打开酿酒的泥缸,把黄米粥、开水和提前半年做好的酒曲按比例放进去,扣上圆盖,封得严严实实。
这样发酵半个月到20天,黄米酒就基本酿成了。
③到了开启的日子,人们都管黄米酒叫腊月酒了。
祖父笑眯眯地掀盖通风、过滤,屋子里顷刻飘满了酒香。
一家人围着观看,都要尝上一口。
腊月酒色泽纯净,醇香柔和,鲜爽却绵长,没辣味,大人小孩都能喝。
若拌些白糖,入口浓厚沾唇,甜甜酸酸,更是新鲜绵润了。
开启酒缸这天,不管谁家都要请同姓的本家长辈和左邻右舍的老人来品新酿的腊月酒。
大家围坐在黄泥火盆旁,浅饮慢酌之间讲年景、唠家常、说乡事,亲亲近近,热热火火。
晚辈们轮流敬酒,或说吉祥祝福的话,或唱福寿歌,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④以后,腊月里每一天晚餐,家家或多或少都喝腊月酒,添情助兴,(营造制造)过年的氛围。
下酒菜多种多样,但必有热腾腾香喷喷的年猪肉。
这叫:“腊月酒,年猪肉,日子越过越富有。
”主食是黏豆包。
黏豆包圆圆鼓鼓又黏稠筋道,象征团圆、和睦。
那叫:“腊月酒,黏豆包,团圆和睦过年好。
”⑤等到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的时候,家家都喝腊月酒,因为腊月酒具有土地的(厚重隆重)与久远,象征日子和顺、生活甜美。
祖父端起酒杯时总要说合辙押韵的祝词:喝杯腊月酒,喜气心中流,老少齐争春,又是好年头……春溶于酒,酒浓于情,饮得全家人激情满怀欢欢乐乐,阵阵笑声飞出门外,碰得灯笼杆上的大红灯笼飘飘闪闪。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__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__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__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________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__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________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按原文填空。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______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______醒来。
(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此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这其中有许多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如______,我还知道许多跟“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如______。
(3)先说说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①蜿蜒起伏②青翠欲滴(4)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语句,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5)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这句话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2. 阅读下面的片断,完成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________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________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单元提优】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一)最后的时刻罗广斌杨益言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
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
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
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同志们,永别了!”“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题目《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 ),文中是指( )。
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说明了敌人的。
4.“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话是江姐对说的,也是对说的,表达了江姐的崇高革命精神。
5.“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课内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种瓜得豆(节选)但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却大有用武之地。
有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
而有一种细菌可以分泌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
我国科学家把这种细菌里管生产这种物质的基因“搬”到棉花里,这样棉花也会产生可以杀死棉铃虫的物质。
棉铃虫吃了棉花的叶子,自然也就没命了。
这种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美国科学家把牵牛花里的蓝色基因“搬”到玫瑰花中,结果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
这种玫瑰使爱花的人们乐不可支。
此外,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等等。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
有的小朋友可能听说过,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疑难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不应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科学家发现猪的心脏跟人的心脏比较相似,可猪的心脏与人体“不和”。
于是,科学家把人的某一种基因导入到猪体内,这样转基因猪的心脏就有了一些人的“脾气”,移植到人体后,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
目前,这项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乐不可支:________②供不应求:________(2)以下选项中,( )不是短文介绍的内容。
(多选)A.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B.转基因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C.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D.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危害(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例来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列举了________的事例来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派上了用场。
(4)现实生活中,有人“挺”转基因,有人“反”转基因,谈谈你对转基因的看法。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课外现代文阅读一《海洋——21世纪的药库》六百多年以前,一本书出版了,它轰动了整个欧洲。
人们争着阅读,有许多旅行家、探险家,更是ài bù sh ì shǒu 。
这本书,就是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探险家和旅行家。
他到中国以后,(发展、发现、发明)这个文明古国,比他的祖国和他所到过的其他国家,更为强大和繁荣。
于是他在中国居留下来,继续进行考察工作,后来,还在中国政府担任官职。
马可波罗在中国居留了二十几年,才返回他的祖国。
他把亲身的经历,写成了一部游记,向意大利和欧洲的人报道了他在中国考察和服务的实况。
‖在《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里,他衷心地赞扬了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方辽阔,shān hé zhuàng lì,城市繁荣,物产丰富。
由于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的丝绸最感兴趣,所以他在书中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丝绸生产的情形。
‖当时的欧洲人,不相信中国如他所说的那样强大和富庶(shù),尤其是马可波罗每次写到中国的物产和人口等时,常用“百万”做单位,因此人们时常开玩笑,称他为“百万先生”。
但是他郑重地说:“我并没有夸大和说谎,我所说的还不及所见的一半呢!”以后,许多旅行家(继续、连续、陆续)前来中国观光和考察,(证明、证实、论证)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写的都是事实。
马可波罗喜欢中国,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直到现在,大家还常怀念和尊敬他。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打上“√”。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丰富--()富庶--()郑重--()反义词:强大--()繁荣--()赞扬--()4.读文段,填空。
(1)马可波罗是人,他写成了一部,叫《》。
(2)马可波罗在书中衷心地赞扬了中国、、、物产丰富。
(3)马可波罗对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姓名:_______________(一)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
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
在那血迹斑斑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
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意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
“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
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江姐没有声音了。
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把她泼醒!再钉!”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
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做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重要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
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
1.“‘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
”“平静”是对江姐________(A.神态 B.语气)的形容,突出了江姐__________的革命品质。
2.“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这两句话属于__________描写,这是敌人对江姐的__________,他们试图用________的酷刑逼迫江姐开口。
3.第六自然段加点词“绝望”是对敌人的__________描写,由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是说江姐充满了生的希望B.“在那血迹斑斑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一句借墙壁上的血迹反映了江姐受到了酷刑的折磨C.“魔影狂乱地移动着”既突出了敌人的凶残本性,又突出了敌人的狂躁心虚D.从“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中可以读出江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5.《红岩》的第十五章这样写道:人们静坐在黑暗中,却像在阳光照耀下一样,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__________!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或阅读原著,完成填空。
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一)要善于折叠自己① 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
但如果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可以折叠51次,厚度竟然可以超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 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
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线”。
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
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 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
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
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精彩华章。
④ 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
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
⑤ 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
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
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
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
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
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
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
”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
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
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你认为文题“追赶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中“永远”这个词是爸爸反复强调的,强调它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
”你认为作者真正受益无穷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摘录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下面的话题,提炼出一个警句。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追赶,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追赶,作者追赶太阳,在未来的人生中你将追赶什么?请以“我追赶……”为话题写一段话。
(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节选)
毕淑敏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你那样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英中的青豌豆。
我生怕任何一点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
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得到原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不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的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
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
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奇烈十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谨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
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掉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
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力度,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苛烈:
(2)放任不羁:
2.孩子所犯的错误中,哪些是可以原谅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上“”。
3.文中的妈妈为什么要打孩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有一句俗语:“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
”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珍惜把握每一寸光阴,不虚度时光。
2、为了突出时间是不可逆的,不能从头再来的,应当珍惜有限的光阴。
3、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珍惜一点一滴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使自己一生过的充实,受益无穷。
4、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理解:如果能在有限的生命内做出更多贡献,感受更多生活,那么,可以说这个人没有虚度此生。
5、珍惜光阴,不虚度有限的时间。
6、略
(二)1.(1)极其苛刻
(2)放任自己,不守规矩。
2.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
3.因为孩子很顽皮,放任不羁,妈妈用尽一切办法,孩子都不听,妈妈最后不得已打孩子。
4.示例:我觉得对于这句俗语,实践的时候要慎重孩子犯错的时候,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讲道理,当所有方法都宣告失效的时候,可以选择责罚孩子但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