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910.46 KB
- 文档页数:24
SCADA系统检定记录表
年月
检定记录张
分公司输油站
表4上位机系统概况测试记录
表6 SCADA系统基本功能测试
表10:数字输出回路模拟测试表
表11:模拟量输入回路测试表
表12:模拟量输出回路测试表
表13:执行器控制逻辑检测
表14:调节型受控设备测试记录表
调节性能测试
调节方式
调节参数
备注:Kp= Ki= Kd= Db=
调节趋势图
调节参数
备注:Kp= Ki= Kd= Db=
调节趋势图
测试人:测试日期:
表16典型逻辑测试记录(输油站场必须包含以下保护:出站阀组区联锁保护、出站调节阀选择性保护调节、出站高压保护、输油主泵出口高压保护、输油主泵机组进口低压保。
网络系统验收测试记录1. 测试概述网络系统验收测试是指为了确认网络系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全面测试过程。
本文档将记录网络系统验收测试的过程、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测试环境2.1 硬件环境•服务器:型号ABC,配置X,内存Y,硬盘Z;•网络设备:交换机型号DEF,端口数量N;•客户端:型号GHI,配置P,内存Q,硬盘R。
2.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服务器端使用Windows Server 2016,客户端使用Windows 10;•数据库:MySQL 8.0;•网络管理工具:使用Zabbix监控网络设备。
3. 测试范围本次网络系统验收测试主要测试以下功能:1.网络连通性测试;2.数据传输稳定性测试;3.网络安全测试;4.系统响应速度测试;5.网络设备管理测试。
4. 测试步骤和结果4.1 网络连通性测试测试步骤:1.手动配置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IP地址;2.使用ping命令测试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测试结果:网络连通正常,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可以正常通信。
4.2 数据传输稳定性测试测试步骤:1.在客户端上打开一个大型文件进行下载(大小约1GB);2.观察下载过程中是否出现断点或传输错误。
测试结果:数据传输稳定,未出现断点或传输错误。
4.3 网络安全测试测试步骤:1.使用指定的账户密码进行登录测试;2.尝试使用错误的账户密码进行登录测试;3.尝试使用SQL注入进行非法操作。
测试结果:•正确的账户密码可以成功登录;•使用错误的账户密码无法登录;•系统能够有效检测并防止SQL注入攻击。
4.4 系统响应速度测试测试步骤:1.在客户端打开系统,并进行常用操作;2.测试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界面切换效果。
测试结果:系统响应速度快,界面切换流畅,用户体验良好。
4.5 网络设备管理测试测试步骤:1.使用Zabbix监控网络设备;2.检查设备的状态、性能等指标是否正常。
设备系统运行试验记录一、试验概述本次试验旨在测试设备系统在各种操作条件下的运行情况,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准备的操作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温度、湿度、电压波动等。
二、试验设备和环境1. 试验设备•设备型号:XXXXX•设备编号:XXXXX•设备软件版本:XXXXX•设备硬件版本:XXXXX2. 试验环境•实验室环境温度:22℃•实验室环境湿度:50%•电源电压:220V三、试验过程1. 设备开机测试步骤1.接通设备电源。
2.等待设备启动完成。
3.进入系统后,在系统中运行测试程序,分别测试设备的CPU、内存、硬盘等是否正常运行。
结果经过上述测试,本设备的CPU、内存、硬盘等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 设备网络测试步骤1.将设备连接到本地局域网。
2.进入系统后,在系统中运行测试程序,测试设备与局域网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
3.在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上测试与本设备的通讯是否正常。
结果经过上述测试,本设备与本地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都处于正常状态。
3. 设备负载测试步骤1.在设备上安装负载测试软件。
2.运行测试程序,测试设备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正常运行。
3.在不同负载下分别测试设备的CPU、内存等指标。
结果经过上述测试,本设备在高负载情况下也可以正常工作,CPU、内存等指标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4. 设备电源测试步骤1.断开设备电源。
2.在电压测量仪的监控下,连接设备电源。
3.测量电压变化情况,观察设备启动是否正常。
结果经过上述测试,本设备在电压波动时,依然可以正常启动,电压波动对设备的工作没有影响。
四、试验总结经过以上各项测试,设备系统的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状态,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说明设备在各种操作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不断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测试记录结论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及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规定。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施工技术负责人:施工质检员: 记录人:测试结果随机抽样检测,测点为减抗扰等符合要求。
20%;对绞电缆布线每一个端口全部合格,连通性,长度要求、衰大庆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协会监制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测试记录C7-71工程名称采气作业一区矿区建设气田环境控制检测站工程01施工单位江苏中厦集团有限公司测试日期2009.11.12序号编号内容占八、、编号房间号设备由口房号电缆系统光缆系统长度接线衰减近端串音(2端)电缆屏蔽层连通情况其他任选项目衰减长度1A01①2142000^- "001完好端子标志002B01①112000 ..”弋常完好端子标志003C01①192000...-^001完好端子标志064D01①242000_^■” 001完好端子标志005E01①212000 <^"001完好端子标志5/执行标准仪表型号光影线缆测试仪GB50339-2003随机抽样检测,测点为20%;对绞电缆布线每一个端口全部合格,连通性,长度要求、衰减抗扰等符合要求。
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及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规定。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施工技术负责人:施工质检员: 记录人:大庆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协会监制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测试记录。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自检测记录
时间:2024年10月1日
地点:企业办公楼
检测项目:
1.物理层测试:
-对所有布线进行目视检查,确保布线没有损坏或接头松动等问题;
-使用网络线缆测试仪对每一根网线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传输性能。
2.连接测试: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检测每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正常通信。
3.网络测试:
-使用网络负载测试工具对整个网络进行测试,模拟高负载情况下的网络连接状况,检查网络带宽是否能够满足需求;
-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对网络传输进行监测,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数据传输状况。
4.设备测试:
-检查设备的固件和驱动程序是否是最新的版本,如果不是,及时更新。
检测结果:
1.物理层测试:
-所有布线都没有发现损坏或接头松动等问题;
-所有网线的传输性能都满足规范要求。
2.连接测试:
-所有设备之间的连接都正确无误;
-所有设备之间的连接都稳定,能够正常通信。
3.网络测试:
-网络带宽满足需求,能够稳定传输大量数据;
-未发现异常的数据传输状况。
4.设备测试:
-所有设备都能够正常工作;
-设备的固件和驱动程序都是最新的版本。
结论:
经过综合布线系统性能自检测,所有的测试项目都通过,并且系统运行正常。
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可靠,并且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建议定期进行系统性能自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弱电系统测试记录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监理单位:
文件编制单位:
目录
一、测试计划及内容1
1.1测试计划及内容1
二、硬件设备加电功能测定记录1
2.1核心交换机加电功能测定记录1
2.2接入交换机(H3C SMB-MS4024)加电功能测定记录3
2.3其他设备功能测定记录6
2.4设备安装调试记录10
三、综合布线测试记录11
四、光纤耗损测试记录19
五、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20
六、测试结果确认21
一、测试计划及内容
1.1测试计划及内容
根据测试内容,分设备安装上架调试阶段、设备调试完成阶段和业务迁移完成阶段四阶段完成测试,各测试阶段的测试方式、测试内容和相应的参与人员情况如下:
二、硬件设备加电功能测定记录
2.1核心交换机加电功能测定记录
核心交换机H3C MS4300-28P温度
核心交换机H3C MS4300-28P
核心交换机内存利用率
核心交换机告警信息,显示无
2.2接入交换机(H3C SMB-MS4024)加电功能测定记录
2.3其他设备功能测定记录
2.4设备安装调试记录
三、综合布线测试记录
四、光纤耗损测试记录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表使用仪器:OPTICAL POWER METER G&H 2024A
光源类型:850激光模块
测试时间:2019年3月
测试要求:MAX期望损耗小鱼3 dB
五、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
执行标准: GB50200—94
测试仪表: 场强仪DS1001
六、测试结果确认
测试结果确认表。
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功能测试记录测试日期:2024年10月1日测试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验证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包括视频监控录制、实时监控、远程访问、报警功能等。
二、测试环境1.硬件环境:服务器、摄像头、监控显示器、网络设备等。
2.软件环境:现场视频监控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等。
三、测试内容与结果1.视频监控录制功能测试内容:a)启动视频录制功能,设置录制时间为10分钟。
b)检查录制的视频文件格式和存储路径。
c)手动停止录制,检查录制文件的完整性。
测试结果:a)视频录制功能正常启动,并按设置的时间进行录制。
b)录制文件格式为MP4,存储路径为指定的存储设备。
c)停止录制后,录制文件完整,无损坏或丢失。
2.实时监控功能测试内容:a)启动实时监控功能,检查监控画面是否正常显示。
b)切换不同的监控画面,验证多画面切换功能。
c)调整监控画面的分辨率和亮度,检查设置是否生效。
测试结果:a)实时监控功能正常启动,监控画面正常显示。
b)多画面切换功能正常,切换流畅无卡顿。
c)调整画面分辨率和亮度后,设置生效,画面显示符合预期。
3.远程访问功能测试内容:a)启动远程访问功能,通过手机APP或网页访问监控画面。
b)检查远程访问的操作是否与本地访问一致。
c)在远程访问下进行监控录制,并检查录制文件的完整性。
测试结果:a)远程访问功能正常启动,通过手机APP或网页可以访问监控画面。
b)远程访问的操作与本地访问一致,操作流畅。
c)在远程访问下进行监控录制,录制文件完整,无损坏或丢失。
4.报警功能测试内容:a)模拟报警事件,如移动侦测、入侵检测等。
b)检查报警事件是否能够触发报警功能。
c)检查报警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方式。
测试结果:a)模拟报警事件能够成功触发报警功能。
b)报警功能正常响应,及时发送报警信息。
c)报警信息存储在本地设备,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指定的接收端。
四、测试结论经过测试,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正常运行,包括视频监控录制、实时监控、远程访问、报警功能等。
测试记录模版
标题,测试记录模版。
日期,2022年10月15日。
测试人员,小明。
测试目的,测试新版本软件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测试环境,Windows 10操作系统,软件版本号,V2.0。
测试内容:
1. 启动软件,软件启动速度较快,没有出现闪退现象。
2. 功能测试,测试了软件的各项功能,包括新功能和已有功能,均能正常运行。
3. 界面测试,界面设计简洁大方,操作流畅,没有出现卡顿或者界面错位的情况。
4. 兼容性测试,软件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上运行良好,没有出现兼容性问题。
5. 性能测试,软件运行稳定,占用系统资源较少,对电脑性能影响不大。
测试结论:
经过本次测试,新版本软件在稳定性和功能性方面表现良好,没有出现重大
bug或者功能异常。
软件界面设计简洁大方,操作流畅,用户体验良好。
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上运行稳定,没有出现兼容性问题。
总体来说,新版本软件
值得推荐使用。
改进建议:
1. 增加一些常用功能的快捷键,提高用户操作效率。
2. 在下个版本中增加一些新的实用功能,丰富软件的功能性。
3. 进一步优化软件的性能,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
小结:
本次测试记录了新版本软件的稳定性和功能性,通过测试发现软件表现良好,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希望开发团队能够认真考虑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软件的用户体验和性能。
系统整体联动控制功能调试、检测、测试记录1.引言本文档记录了系统整体联动控制功能的调试、检测和测试情况。
在系统开发的最后阶段,这一系列工作旨在确保系统的整合运行顺利,各个模块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正常有效。
2.调试过程2.1 模块一调试2.1.1 对模块一进行功能测试模块一的功能进行了全面测试,包括XX功能、XX功能和XX 功能。
通过了所有的功能测试,各项功能均正常运行。
2.1.2 模块一与其他模块联动测试验证了模块一与模块二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确保两个模块可以正常交互。
进行了模块一与模块三、模块四之间的联动测试,确保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正常运行。
2.2 模块二调试2.2.1 对模块二进行功能测试模块二的功能进行了全面测试,包括XX功能、XX功能和XX 功能。
通过了所有的功能测试,各项功能均正常运行。
2.2.2 模块二与其他模块联动测试验证了模块二与模块一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确保两个模块可以正常交互。
进行了模块二与模块三、模块四之间的联动测试,确保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正常运行。
2.3 模块三调试2.3.1 对模块三进行功能测试模块三的功能进行了全面测试,包括XX功能、XX功能和XX 功能。
通过了所有的功能测试,各项功能均正常运行。
2.3.2 模块三与其他模块联动测试验证了模块三与模块一、模块二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确保各个模块可以正常交互。
进行了模块三与模块四之间的联动测试,确保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正常运行。
2.4 模块四调试2.4.1 对模块四进行功能测试模块四的功能进行了全面测试,包括XX功能、XX功能和XX 功能。
通过了所有的功能测试,各项功能均正常运行。
2.4.2 模块四与其他模块联动测试验证了模块四与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确保各个模块可以正常交互。
3.结论经过对整个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的调试、检测和测试,确认系统在此方面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正常运行,联动控制功能稳定可靠。
14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风量测试记录一、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验证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的风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进一步确认系统的性能。
二、测试范围:测试范围包括整个通风与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送风机、风管、空调末端设备等。
三、测试仪器与设备:1.风速仪:用于测试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风速。
2.气动测压表:用于测试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静压和总静压。
四、测试步骤及结果:1.风速测试:a.在通风与空调系统送风口处,使用风速仪测量风速。
b.将风速仪位置调整至不同位置,测试各处的风速。
c.记录每个位置的风速数据。
d.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的风速值,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2.静压测试:a.在通风与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使用气动测压表测量送风机口、风管以及空调末端设备口的静压。
b.分别记录送风机口、风管、空调末端设备口的静压数据。
c.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的静压值,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d.根据各个位置的静压值,计算出总静压。
3.风量计算:a.根据风速测量值和相应位置截面积,计算出各个位置的风量。
b.将各个位置的风量累加,得到总风量。
c.比较总风量与设计要求的风量,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五、测试结果分析:根据以上测试步骤得到的数据,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评估:-如果风速测试结果与设计要求的风速相差较大,则可能需要对送风机进行调整或更换。
-如果静压测试结果与设计要求的静压相差较大,则可能需要对风管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或优化。
-如果风量测试结果与设计要求的风量不符,则需要对通风与空调系统的其他部分进行调整或改进。
六、改进措施: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针对风速与静压不达标的情况,可以考虑调节送风机的转速或更换合适的送风机。
-对于风量不达标的情况,可以考虑调整风管的尺寸或重新设计系统布局。
-针对测试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如噪音过大、温度不均匀等,可以进行进一步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测试结论: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得出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的结论:-如果测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则系统性能良好,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净化空调系统测试记录
日期:2024年6月10日
测试人员:李工
测试目的:对空调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测试其净化效果和空气质量。
测试装备: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检测仪、空调系统
测试过程:
1.首先对空调系统进行初步检查,确认其正常运行状态。
2.将空气净化器放置在房间中央,设置为高速循环模式,开始进行净
化处理。
3.在空气净化器运行的同时,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对空气中的PM2.5、PM10、CO2等指标进行监测。
4.每隔30分钟记录一次空气质量数据,持续监测2个小时。
5.在2小时结束后,关闭空气净化器,再次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进行
检测。
6.对比空气净化前后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净化效果。
测试结果:
空气净化前:
-PM2.5浓度:300μg/m³
-PM10浓度:500μg/m³
- CO2浓度:1500ppm
-空气味道较浊重,有异味
空气净化后:
-PM2.5浓度:50μg/m³
-PM10浓度:80μg/m³
- CO2浓度:800ppm
-空气清新,异味明显减少
结论:
空气净化器在2小时内有效净化了室内空气,将PM2.5、PM10和CO2
浓度降低了显著。
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呼吸更加舒适,居住环境更加健康。
建议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净化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编号:版本:状态:密级:分发号:XX软件系统测试记录编制/日期:审核/日期:XX科技有限公司20XX年X月文档修订记录目录1范围 (1)1.1标识 (1)1.2系统概述 (1)1.3文档概述 (1)2引用文档 (1)3测试准备 (2)3.1硬件准备 (2)3.2软件准备 (2)3.3数据准备 (2)3.4其他测试前准备 (3)4测试结果 (3)4.X(测试阶段名称) (3)5测试总结 (4)6注释 (4)1范围1.1标识【注释:本条应描述本文档所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适用时,包括其标识号、名称、缩略名、版本号和发布号。
】1.2系统概述【注释:本条应概述本文档所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
描述系统与软件的一般特性(如规模、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技术风险等特性);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需方、用户、开发方和保障机构等;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1.3文档概述【注释:本条应概述本文档的用途和内容,并描述与它的使用有关的安全保密方面的要求。
】2引用文档【注释:本章应列出引用文档的编号、标题、编写单位、修订版及日期,还应给出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的文档的来源。
】3测试准备3.1硬件准备【注释:本条应描述实际测试工作所遵循的硬件准备规程。
有关这些规程,可以引用已发布的操作手册。
(若适用)应提供以下内容:a)用名称和(若适用)编号标识使用的特定硬件;b)所有连接硬件所有的开关装置和电缆;c)说明硬件、互联控制和数据路径的一个或多个图示;d)使硬件处于就绪状态的逐步的操作说明。
】3.2软件准备【注释:本条描述实际测试工作中准备被测项、相关软件以及数据的必要规程。
有关这些规程,可以引用已经发布的软件手册。
(若适用)应提供下述信息:a)测试中使用的特定软件;b)被测项的存储介质(如光盘、磁盘);c)所有相关软件(如模拟器、测试驱动程序、数据库)的存储介质;d)加载软件的说明,包括所需的顺序;e)多个测试用例共用的软件初始化说明。
弱电系统测试记录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监理单位:
文件编制单位:
目录
一、测试计划及内容1
1.1测试计划及内容1
二、硬件设备加电功能测定记录1
2.1核心交换机加电功能测定记录1
2.2接入交换机(H3C SMB-MS4024)加电功能测定记录3
2.3其他设备功能测定记录6
2.4设备安装调试记录10
三、综合布线测试记录11
四、光纤耗损测试记录19
五、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20
六、测试结果确认21
一、测试计划及内容
1.1测试计划及内容
根据测试内容,分设备安装上架调试阶段、设备调试完成阶段和业务迁移完成阶段四阶段完成测试,各测试阶段的测试方式、测试内容和相应的参与人员情况如下:
二、硬件设备加电功能测定记录
2.1核心交换机加电功能测定记录
核心交换机H3C MS4300-28P温度
核心交换机H3C MS4300-28P
核心交换机内存利用率
核心交换机告警信息,显示无
2.2接入交换机(H3C SMB-MS4024)加电功能测定记录
2.3其他设备功能测定记录
2.4设备安装调试记录
三、综合布线测试记录
四、光纤耗损测试记录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表
使用仪器:OPTICAL POWER METER G&H 2024A
光源类型:850激光模块
测试时间:2019年3月
测试要求:MAX期望损耗小鱼3 dB
五、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
执行标准: GB50200—94
测试仪表: 场强仪DS1001
六、测试结果确认
测试结果确认表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