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互换性、标准与标准化
- 格式:ppt
- 大小:798.00 KB
- 文档页数:30
图1-1-1 滚动轴承注意: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不仅取决于几何参数的一致性,还取决于零件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参数的一致性。
)在设计方面,由于采用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采用标准件,使许多零部件不必重新设计,从而可以简化绘图和计算过程,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计对发展系列产品和促进产品结构、(2)按标准的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根据生产技术活动的经验和总结,作为技术上共同遵守的法则而制定的。
(3)按标准化对象的特征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等。
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标准时可依据的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极限与配合标准、几何公差标准等。
本书所涉及的标准就是基础标准。
(4)按标准的法律属性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国家标准必须执行的标准记为GB,推荐执行的标准记为GB/T。
4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标准化随着人类能制造工具的时代就已出现,不过远古时代的标准化只是萌芽的形式。
近现代标准化的发展则是社会生产及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
所以国际标准化的真正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业化时期近代标准化的起步、二战后标准化的迅猛发展、新世纪标准向国际化快速迈进三个阶段。
(1)工业化时期近代标准化的起步阶段近代工业标准化开始于18世纪末,首先在英国出现的纺织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开始。
大机器工业生产方式促使标准化发展成为有明确目标和有系统组织的社会性活动。
1798年,美国的艾利·惠特尼发明了工序生产方法,并设计了专用机床和工装用以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首创了生产分工专业化、产品零件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惠特尼因此而被誉为“标准化之父”。
1841年,英国人J.B.惠特沃思设计了被称为“惠氏螺纹”的统一制式螺纹,因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很快被英国和欧洲采用。
其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协商将惠氏螺纹和美国螺纹合并成统一的英制螺纹。
完整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第1章绪言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任取一件都可以装配在整机上,并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互换性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装配前不需更换、装配时不需调整或修配、装配后满足使用要求。
按照互换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按照标准零部件和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外互换和内互换。
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包括:节省装配和维修时间、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便于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减轻装配工的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减轻设计人员的计算、绘图的工作量、简化设计程序和缩短设计周期。
标准与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
标准可以按照一般分、作用范围和法律属性进行分类。
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测量过程的四要素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
计量器具可以按照原理、结构和用途进行分类,包括基准量具、通用计量器具、极限量规类和检验夹具。
测量方法可以按照测量值获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绝对测量和相对(比较)测量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法。
测量误差是指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基本尺寸相同时,可以使用Δ来评定测量精度高低,基本尺寸不相同时,可以使用ε来评定。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
随机误差是无法消除的,只能减小,而系统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粗大误差可以剔除。
控制几何参数的技术规定称为“公差”,是实际参数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在加工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公差是由设计人员确定的,它是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在第3章中,孔和轴的结合尺寸精度的设计和检测是重要的。
当图样上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要标注单位的名称或符号。
公称尺寸是指设计给定的尺寸,而实际尺寸是指零件加工后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端值。
其中允许的最大尺寸为上极限尺寸,允许的最小尺寸为下极限尺寸。
公称尺寸和极限尺寸是设计给定的,而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得到的。
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互换性及其实际应用1、互换性的涵义(1)互换性定义:某一产品(包括零件、部件、构件)与另一产品在尺寸、功能上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2)机械零件几何参数的互换性包括装配互换和配合功能互换2、互换性的种类与作用(1)互换性的种类1)完全互换性:同种零、部件加工好以后,不需经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等辅助处理,便可顺利装配,并在功能上达到使用性能要求。
优点:简化修整工作,提高经济性。
缺点:若组成产品的零件较多、整机精度要求高时加工制造困难、成本增高。
2)不完全互换性:同种零、部件加工好以后,在装配前需经过挑选、分组、调整或修配等辅助处理,才可顺利装配,在功能上才能达到使用性能要求。
A:分组互换:先进行检测分组,然后按组进行装配,大孔配大轴,小孔配小轴。
特点:仅同组内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
B:调整互换:要用调整的方法改变它在部件或机构中的尺寸或位置 C:修配互换:要用去除材料的方法改变它在部件或机构中的尺寸或位置优点:能放宽制造公差,使加工容易、降低零件制造成本。
缺点:降低了互换性水平,不利于部件、机器的装配维修。
(2)互换性的作用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阶段,对改善产品的经济、质量指标,提高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互换性生产方式与公差制1、互换性生产的发展2、我国公差制的发展第三节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工作1、标准与标准化标准:是一种“规定”。
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特点:格式固定,有严格的编制程序,需由有关主管机构以一定的形式发布才能生效。
一经颁布,就成为技术法规,不许随意修改或拒不执行。
标准化: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2、标准的分级和分类(1)标准的分级: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2)标准的分类:据适用程度不同,分为基础标准和专业标准据工厂生产流程,分为设计标准、制造标准、检验标准和管理标准3、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互换性又为标准化活动及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互换性的基本特性3.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互换性的基本特性4. 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特性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互换性的应用1.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2.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3. 分析互换性的重要性4. 讲解互换性的基本特性5. 探讨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换性应用的掌握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熟悉测量工具和仪器2.2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与分类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2. 实物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和仪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2.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测量的概念与分类3. 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2. 实物演示: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认识第三章:尺寸测量3.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了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3.2 教学内容1. 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尺寸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3.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尺寸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尺寸测量方法3. 讲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尺寸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尺寸测量过程的掌握第四章:形状和位置测量4.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了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4.2 教学内容1. 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4.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3. 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的掌握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3. 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测量数据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续)6.1 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2. 学会计算测量误差3. 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6.2 教学内容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2. 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6.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4. 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第七章: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7.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学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了解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2 教学内容1.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2. 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3. 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4. 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采集和记录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能力第八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1 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3.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2.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4. 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第九章: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会应用互换性原理进行产品设计3. 了解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4 教学设计1. 复习互换性的概念和特性2. 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3. 演示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4. 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案例的能力第十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学会分析新兴技术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影响3. 熟悉互换性和测量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解析:理解互换性的定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