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分类(图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7
1 工民建工程坚硬程度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fr>6060≥fr>3030≥fr>1515≥fr>5Fr≤5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坚硬程度等级定性鉴定代表性岩石硬质岩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1微风化的坚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软质岩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2各种半成岩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完整性指数>0.750.75~0.550.55~0.350.35~0.15<0.15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完整程度结构面发育程度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主要结构面类型相应结构类型组数平均间距(m)完整1~2>1.0结合好或结合一般裂隙、层面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较完整1~2>1.0结合差裂隙、层面块状或厚层状结构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各种各样的岩石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岩石已有生活上的认识和接触,本课把“学生收集岩石,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岩石”这一部分作为课前探究,不在本课进行铺开。
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给每组准备一块大岩石作为学生具体的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探究岩石的特点,通过学生角色扮演体验矿工职业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对岩石以及和岩石打交道的矿工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会职业背后的劳动情怀。
本课先让学生用感官观察岩石,在活动中获悉学生的前概念,以此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器官和观察工具进一步观察岩石,描述岩石的特点,给岩石分类,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水平,经历了“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岩石是自然形成的,每一块岩石都有各自的特征。
2、运用感官和工具可以观察到岩石的颜色、结构、硬度等特征。
3、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岩石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1、能充分运用感官等各种方法观察岩石,学生经历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描述”的探究过程,提高了观察方法与技能。
2、通过比较岩石,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解释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岩石的特征,并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岩石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岩石的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播放岩石视频,学生观看。
【优美的课件把学生带进清新的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究岩石的兴趣。
】2、揭示课题。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岩石。
师:对。
今天矿工小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如果我们想研究这些岩石,就得完成三个通关任务,你们有信心挑战吗活动2【活动】观察、描述岩石的特征(一)用感官观察岩石的特点1、小组代表领取任务卡一,宣读任务内容2、学生活动,用感官观察岩石活动【完成的小组戴上矿工安全帽,开始体验矿工的工作感受】3、学生交流自己小组岩石的特点师:哇,现在有九个小矿队了。
岩石分类表常见岩石介绍岩石(rock):经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岩石,构成地球固体部分。
单矿岩(monomineralic rock):由一种矿物组成,如大理岩;复矿岩(polymineralic rock)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
按成因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中岩浆岩是由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受外力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地壳深处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
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占95%。
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火成岩Igneous rock岩浆(Magma):地表下面存在的高温高压熔融的硅酸盐物质。
岩浆岩(Magmatic rock):也称火成岩(Igneous rock),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喷出岩extrusive rock: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喷出地表时,温度、压力突然下降,水蒸气等挥发分大量逸失,岩浆很快冷却,矿物迅速结晶,晶体还来不及充分长大,岩浆已经固化。
所以喷出岩一般形成细粒或玻璃质。
侵入岩intrusive rocks:未喷出地表,在地下深处冷凝固结的岩石。
特别是在地下很深的部位,在相对密封的条件下冷凝的岩浆,由于周围岩石导热性差,岩浆冷凝缓慢,且压力高,挥发分逸散慢,在漫长的地质时间里,矿物晶体可以充分发育成长。
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plutonic rock: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层3千米以下,缓慢冷却相成的火成岩,一般为全晶质粗粒结构;浅成岩hypabyssal rock是岩浆在地下,侵入地壳内部3-1.5千米的深度之间形成的火成岩,一般为细粒、隐晶质和斑状结构。
第三章岩石特征在岩石圈中岩石种类繁多,按照成因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在野外识别和描述这三大类岩石是地质认识实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认识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
第一节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喷发物质、生物以及宇宙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本区沉积岩主要有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两大类和火山碎屑岩。
一、陆源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是指陆源碎屑颗粒经过机械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根据碎屑颗粒的粒度大小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四类。
1.砾岩本区砾岩按所在层位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两种类型;根据砾石成分,把砾岩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两类。
底砾岩是在大旋回底部,即在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如长龙山组底部硅质砾底砾岩、府君山组底部泥灰质砾底砾岩、馒头组底部泥灰质砾底砾岩、本溪组底部白云质灰岩砾底砾岩以及北票组底部各种砂质砾底砾岩。
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间,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
如石千蜂组中的层间砾岩(砂页岩沉积韵律的底部、但砾石成分为砂质、泥质及燧石等)和北票组中的层间砾岩〔砾石成分为各种砂岩及燧石〕。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这种单一成分可以是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屑,也可以是风化稳定性较低的岩屑。
前者主要是石英岩质砾岩,它是长期改造的产物,多见于滨岸沉积。
后者常见为石灰岩质角砾岩,它是岩石破碎后就近快速堆积并被埋藏的产物。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砾岩中含有多种成分的砾石,任何一种成分的砾石都不超过50%,砾岩的成分直接与母岩区有关。
这种砾岩在河流沉积及山前堆积物中常见。
2.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砂岩(颗粒粒径为2~0.5mm)、中砂岩(颗粒粒径为0.5~0.25mm)和细砂岩(颗粒粒径为0.25~0.1mm)。
一、火成岩概述斑岩(porphyry)以斑状结构为特征的火成岩的总称。
以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命名。
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
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
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
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中性岩和酸性岩,因此常见的斑晶是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
其中石英常发育六方双锥,具高温石英外形;碱性长石常为透长石、正长石和歪长石,具隐条纹构造或亚显微条纹构造;斜长石一般是中长石,常受岩浆熔蚀,或生成钠质斜长石膜,也可以因岩浆流动作用,构成斜长石的聚合斑晶。
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斑晶,或只含其一的斑状结构的岩石,称为斑岩,如花岗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如闪长玢岩。
如含斜长石又兼有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仍称为斑岩,如花岗闪长斑岩。
含大量自形(有时半自形)铁镁矿物斑晶的斑状岩石,一般为中、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作煌斑岩。
辉绿玢岩是指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浅成岩。
钠长斑岩和苦橄玢岩分别是含钠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的斑状浅成岩。
无论是斑岩或是玢岩,都是岩浆作用两阶段结晶的产物。
因此,它们的斑晶和基质之间矿物粒级悬殊。
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位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
就最终侵位深度而言,斑岩和玢岩都属浅成岩,并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小侵入体产状。
斑岩和玢岩随斑晶数量的减少和斑晶与基质之间粒度大小的接近而过渡为深成岩,如斑状花岗岩是相当于花岗斑岩的深成岩或半深成岩;又随斑晶数量减少和基质粒级减小(直至隐晶质或玻璃质)过渡为喷出岩,如斑状流纹岩是相当于浅成相的流纹斑岩的喷出岩。
与斑岩或玢岩有关的金属矿产,常称为斑岩铜矿、斑岩钼矿、斑岩钨矿、玢岩铁矿等,它们都是与浅成岩浆作用和岩浆期后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重要矿床。
有些半风化的粗面质或粗安质斑岩,因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并被溶出,而称为药石──麦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