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联络通道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702.5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概况

1.1概述

本标段工程包括【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和【江泰路站~跃进村站】两个盾构区间,分别位于番禺区和海珠区。【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盾构区间】线路从会石区间轨排井开始后向西南延伸,下穿密集鱼塘群、过石壁站,继续向西南穿越浅埋密集鱼塘群,后到达广州新客站,盾构机解体、吊出、转场至江泰路站;【江泰路站~跃进村站盾构区间】线路从江泰路站出发沿江南大道向北至跃进村站。

【会石区间轨排井~广州新客站盾构区间】里程范围为:左线ZDK1+649.180~ZDK1+937.673,长288.493 m,ZDK0+840.087~ZDK1+472.780,长648.904 m,(含长链16.211m);右线:YDK1+649.180~YDK1+942.000,长292.82m YDK0+840.000~YDK1+472.780,长648.864 m,(含长链16.084m)。本区间包括2个盾构隧道区段,1个联络通道。

其中石壁站~广州新客站区间所设联络通道其里程位置在YDK1+000.000,地质较差,在地表需进行加固,采用直径φ600,间距450×450mm的搅拌桩来对地层进行加固,在开挖的的过程中,采用超前小导管来加固地层,初期支护采用钢格栅来进行支护。开挖方法是采用人工开挖。

盾构区间为单向坡,联络通道内不设泵房。联络通道概况如表1所示:

1.2地质情况

1.2.1工程地质

联络通道穿过的地层情况:<4-1>、<5-2>。

上覆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2-1B>、<2-2>、<4-1>。

岩土层描述如下

<2-1B>淤泥质粘土:灰~深灰、灰黑色,程饱和,流~软塑状态,含少量有机质、腐殖质,多夹薄层粉细沙。遥振无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及韧

性较高。以透镜体形式穿插于海陆交互相层中,层厚0.40~2.70m,平均1.27m。

<2-2>淤,呈饱和,松散状态,主要成分为适应质砂,含少量有机质,不均匀混15%~30%粘性土。该层广泛分布于整泥质粉细砂:以淤泥质细砂为主,偶间淤泥质粉砂或中细砂,浅灰~灰黑、灰白等色个区间,层厚0.90~6.90m,平均2.44m。

<4-1>粉质粘土:灰黄、灰白、褐黄等色,呈湿~稍湿,可塑~硬塑,不均匀含少量粉细砂。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全线均有分布,所有钻孔均见该层,层厚0.90~8.3m,平均3.82m。

<5-2>硬塑粉质粘土:由白垩系红色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形成,紫红、棕红色,呈稍湿,硬塑状态,遇水易崩解。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硬度及韧性中等。该层不连续分布于勘察区间,多位于隧道范围内,层厚0.50~2.40m,平均1.17m。

1.2.2水文地质

勘察场地地下水按赋存方式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全风化带中的孔隙潜水、强~中风化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含水层主要以海陆交互沉积淤泥质粉细砂层<2-2>、冲洪积粉细砂<3-1>、中粗砂层<3-2>、为主,其含水性能与砂的形状、大小颗粒级配及粘粒含量等有密切关系.第四系沙层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68~2.76m/d,属于中等透水含水层。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带的基岩裂隙中,根据勘察时的水位观测情况,属于承压水型。白垩系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渗透系数为0.38~0.40m/d,属弱投水性。

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由此可见,联络通道上部的地层主要为软土层,且地下水比较丰富,需要加固上部地层,以便于开挖的安全、顺利完成。

2、施工步骤

联络通道采用在盾构隧道内开口并进行正台阶非爆破开挖(即矿山法施工),复合式衬砌。施工步骤是:联络通道处地表加固(盾构通过前已加固)→

盾构区间隧道加固→联络通道开口→联络通道开挖支护→联络通道防水施工→联络通道二次衬砌施工。

3、施工方法

3.1隧道加固

为避免联络通道施工时对已处于稳定(受力平衡)状态的成型盾构区间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施工联络通道前,需对盾构区间隧道进行加固。

3.1.1加固步骤和方法

(1)进一步紧固隧道管片连接螺栓,确保管片间连接紧密。

(2)在盾构隧道内部采用钢架对管片进行支撑(见图1)。

(3)打开管片注浆孔,检查盾构隧道背衬回填情况,必要时进行补注浆回填。补注浆范围为联络通道轴线前后各5环;注浆浆液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C-S),注浆压力为0.3~0.45Mpa;注浆结束标准采用双指标控制,当注浆压力达到0.5Mpa (施工现场可根据情况确定)或者注浆量达到设定值(根据背衬回填情况确定),停止注浆。

(4)主要技术措施

①为保证加固过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安全员和质检员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②对管片进行支撑的钢架各支点与管片紧密接触,并具有较高的刚度。

③为保证补注浆效果,补注浆时采用从联络通道中心向两侧逐环进行,多孔进行补注,孔位尽量保持对称,压力从小到大逐步增加。

④为掌握注浆过程的管片位移情况,全过程进行管片变形观察和监控。

⑤补注浆后,要等强最少1天,才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3.1.2对管片进行支撑的钢架

打开通道洞门前,先对正洞管环进行加固(以通道为中心两边共计十环管片)。纵向加固采用[14b槽钢,在管片起重螺母处用Φ50螺纹及M36螺栓栓接,环向加固采用I16工钢拱架,拱架和槽钢间采用M27螺栓连接,钢拱架和管片间隙以木楔背紧,加固方式见图1。通道口处管片环为特殊管环,通道洞口范围内的管片为钢环片,管环加固后,可直接拆除。

图1 衬砌环加固方案示意图

3.2联络通道开口

3.2.1超前小导管加固

为保证通道开挖时的围岩稳定,多数通道在通道拱部采用L=3000mm ,Φ42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加固,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250mm,水平搭接长度1000mm ,纵向间距2000mm 。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