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阅读答案:《灯火》(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2.51 KB
- 文档页数:9
表达效果(2024·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
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
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
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
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
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
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9.本句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故意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增强情感力度,强调作者和朋友们不打伞在雨中淋着而行的惬意美好,表达对北京的云和太阳雨的喜爱和享受。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赏析标点符号用法,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问句可以分为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
其中是问句却不表示疑问的是反问句,“不是吗”属于反问句,无疑而问,用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和语势,使表达意思更肯定,引导读者思考和想象。
“不是吗”是对上文作者与朋友在街道上闲逛,恰好遇上了太阳雨,便淋雨而行这一行为的肯定和强调,表达作者对太阳雨的喜爱,对淋雨而行的喜欢和享受。
(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
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
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
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
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
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
灯火阅读答案(集合5篇)灯火阅读答案(1)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2020年洪山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火庐州洪放一城灯火,便是人烟处。
庐州灯火,在暮秋的夜色中,打开了这个江淮之间亦称合肥的城市。
如果你注意听,那灯火之中有不尽的故事。
当然,你最好是仔细地看。
看着,看着,灯火庐州,便清晰地呈现出一幅水墨长卷。
这是一幅四十年的长卷。
这长卷里既有已经消失的地名、建筑与事物,更有正在成长的道路、广场与绿地。
这长卷里写满四十年的一朝一夕,留存着对城市的乡愁与期冀。
这长卷之首便是灯火。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桐城来到庐州。
夜晚,庐州的灯火是两条并不算太长的龙灯。
一条是长江路,一条是金寨路。
我借住在大东门的交通旅社,晚上站在旅社露台上观望,两条路上的灯火形成断断续续的光带。
九点以后,大街上已是人影稀疏。
我下了露台,沿长江路行走。
店面已经关门,在三孝口和四牌楼边上,有一两家小吃店半掩着门。
没有顾客,灯光照着,颇有些清寂。
折过路口,再往南,一些大学所在地,灯火依然灿烂。
而那时,正有人盛传:中科大要搬走。
说合肥太小,容不下,确实,那时,灯火隐约的庐州,如同一个没有伸展开来的小子,青涩,而且过于婉约。
二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十七楼的心情》。
写我出差住在黄山大厦十七楼所见。
也是夜晚,从十七楼往外看,灯火已比十几年前扩大不少。
合肥这个从前没伸展开来的小子,现在有了筋骨,正在捣腾。
灯火绵延中,除了长江路、金寨路,还有了美菱大道,黄山路和桐城路也在往两端延伸。
灯火随着道路生长,那些以前散落在城市外围的大小工厂,也都被串起来。
近处,市府广场一带,人流与车流,也逐渐多起来。
城市的气息,已开始弥漫出繁华之意。
然而,我总感到这庐州还是一块碧玉。
甚至,我感到它如同一条蚕,卧在巢水边上。
它是不是太静了?或者说,它是不是太小家了?站在十七楼,我有所感叹。
那些年,我已经跑过一些更大的城市,看过更多城市的灯火。
灯火陈夫阅读附答案灯火陈夫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
只是我的乡思没有落脚在河湾、小树或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无声对话者。
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
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一个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个大村落高枕无忧。
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卧在天地的村落。
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
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的只要这有意无意的一盏灯火,整个乡村便在注目;却又好像真的很远,远的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完结一个焦虑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一次乡情。
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这样一幕幕播种和颂传乡情的美丽记忆:黑夜一来,一两户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无聊起来,只有白天那销魂的游击还意犹未尽,一屁股落在大门槛上饥渴地胡乱向嘴里扒着饭,眼珠一动不动死瞅着远方大村落那蛊惑人心的蔚然灯火,仿佛那儿战事正酣。
女人见了,一阵骂。
孩子便不情愿地站起身靠着门框叉着腿撅着屁股继续死瞅,女人又是一阵骂。
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将一杯老白烧倒进肚里,微醺着走出门,孩子会意地屁颠颠的紧撵过去。
女人捧着碗追出门,正要开骂,发现一弯新月站在东屋角像自己孩子一样正死瞅着自己,她犹豫了。
女人看了看走在阡陌上披着一身月辉的男人与孩子,又看了看远方大村落那确实令人禁不住要去消遣一番耳舌的蛊惑灯火,忽然也鬼使神差般朝着眼前一高一低两个人影默默撵去。
现代文阅读题)阅读答案:《灯火》(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灯火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XXX随之而起。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XXX,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的亮度只有一两尺,但它却是童年心中不灭的永恒之火。
文章通过细致地描写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切留恋和怀念。
这样的描写使得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种对生活情景的细致描写在一般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它们都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触发点。
解答“用意”类题型,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结构和艺术手法。
内容方面,需要表达某种意思;结构方面,需要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方面,需要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对于第一问中的“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需要分析原句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的含意,如“那情景”和“累世的家产”,并结合上下文理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读答案:《灯火》(201X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201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灯火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理解及答案最新灯火通常也是希望的象征,那围在高楼上的万盏灯火,如同一串又一串闪光的宝石项链,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
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灯火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希望大家喜欢。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4年,曹禺发表其成名剧作《雷雨》,此时距中国话剧诞生不足30年。
茅盾曾评价:“当年海上惊雷雨。
”《雷雨》的出现成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此后曹禺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这些脍炙人口的戏剧名作,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它们不仅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等多国文字,而且常演常新,此外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剧、京剧、评弹等多种艺术形式。
那么,曹禺戏剧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何而来?曹禺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与他在南开新剧团阅读《易卜生全集》的经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关。
他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曹禺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他所熟悉的。
曹禺称写作为“心血”,正因心血的滋养,让他的戏剧具有了生命的能量。
他曾告诉老伴李玉茹,在《雷雨》成稿之前,他已反复写了很多场景和片段,不满意就重写,以致废稿塞满了床底。
由此可见,优秀的创作者,是时代生活作用于心灵并在艺术的熔炉里锻造而成的。
曹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崛起的一代剧作家,深受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
他关注现实,也注重艺术的旨趣。
他描写现实,却不拘泥于写实,表现出对发展趋向充满理想主义的憧憬。
《日出》中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是对现实生活的诗意化、寓言化表达。
曹禺的一些戏剧素材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不仅没有接受障碍,反而形成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一份可以品评的人生况味、一方渴望进入的意象丛林。
这是因为,剧中人与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产生某种精神连接、情感共鸣。
《雷雨》中繁漪“最雷雨的性格”里对爱情的渴求、对自由的向往,《北京人》中愫方隐忍而哀静的目光,《家》中瑞珏弥留之际对于飞雪的怅望,那种情感的张力直达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灯火》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灯光》阅读题的答案1.《灯光》阅读题的答案篇1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分值提高,位置提前,对考生的影响很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光》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阅读的技巧,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和收获!灯光①星儿不见了,月儿失踪了,小窗灯光消失了,河面渔火熄灭了;黑暗,无边无际,无所不在。
无孔不入的黑暗,吞没了天空、大地、河流、村庄,我的眼睛被蒙上了黑纱,在我脚下延伸的道路成了难以跨越的深渊。
②我在哪里?向前还是向后,向左还是向右,是到了悬崖边上、三岔道口,亦或是被黑暗封闭的隧道尽头?③咕咚,一块石头从我脚前骨碌滚落水中,我脊背冰凉,脚骨发软。
调一个方向走吧,伸手不见五指,哪儿还有方向?④我盼望,我祈求,我呼唤,呼唤,呼唤,一石沉大海,没有一丝回应。
星星被抢掠了,月亮被绑架了,饥馑的肆虐,村舍人家炊烟断绝。
河里已无一条活鱼可捕,何来灯光渔火?飞来一只萤火虫吧,把这黑暗大袍洞穿一个窟窿,萤火虫你在哪里?飞来一场暴风雨吧,用你的雷鸣闪电把沉沉夜幕划破,暴风雨何以音讯皆无?来一场野火吧,熊熊烈焰把黑暗烧个焦头烂额,山野何以如此一片沉寂,无动于衷?⑤挣扎,扭打,左冲右突,拳落处,没有触感,空若无物。
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精疲力乏……⑥上路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带电筒,不带风灯,连一根火柴也没有?老同志没责备我:“还是一个娃娃。
”可我懂了,夜行的时候,不能没有灯火。
灯光阅读题目1.前三段写了黑暗给夜行人带来的困惑和恐怖,请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先写黑暗吞没一切,次写看不清道路,再写无方向可辨,极有层次地揭示了黑暗给夜行人造成的严重危害。
B.通过夜行人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把黑暗的危害写得生动逼真,令人毛骨悚然。
C.借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夜行人的困惑感和恐怖感。
D.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以突出黑暗的横行肆虐和“我”的惶惑心态。
《<稻香路>自序》蕭蕭远离了朝兴村的泥土以后,那纵横往来的阡陌,那随风起伏的稻浪,彷佛都在记忆里飘浮着谷粒的馨香,暂时好像可以忘记稻芒引来的刺痒,稻叶无意割裂的伤痕,以及炙烈的骄阳下一滴一滴的汗水淋漓。
远离了泥土以后,农事的记忆好像都有了美感,好像泥土也有了特别的芬芳。
其实并不是这样,稻香路里的血泪酸辛仍然时时刻刻呼唤着我们,泥土的温润仍然如君子一般教我们宽厚、承载、无疆。
这样的记忆并不会因为时间的距离而淡然而离去,反而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时刻里,悠然或猛然醒转。
特别是到了大都城,车水马龙也不足以形容的街道上,泥与土完全隔绝不得相见的楼厦里,对泥土的系念、眷怀,就更深、更无以抒解了!三十年的努力让我们住进了小时候羡慕的楼房里,有钱的人却搬到山上郊野去了。
贫穷的时候我们吃的萝卜、菜叶、甘蔗苗,如今大多已成了名菜的材料。
有时想想,我们到底在努力什么,努力的方向到底在哪里﹖值得宽慰的:或许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前我们家前有稻埕、后有果园,现代人叫做平房、别墅。
以前我们三餐只配菜蔬,现代文明人说这样才不会胆固醇过高。
而这一切,竟然是我们离开泥土所学得的,我们离开泥土所学得的最主要知识,竟然是回到泥土上去!稻香路上的一切终究是值得忆记的。
有一次坐车经过台湾疗养院,门前正在兴建大楼,八德路上停了几部水泥搅拌车,交通堵塞,我说:「又在盖医院了!」出租车司机说:「现代的人当然容易生病,金木水火土五行,单单缺一个土字,脚从来不吸吸土气,哪有不生病的道理﹖」一个简单的五行循环理论,竟然这样容易就针对了时弊。
有人提倡芬多精的「森林浴」,是不是还可以加上土气的疗愈呢﹖脱下鞋袜,赤脚走在泥土上,吸收土气,又未尝不是足部病理按摩!走过稻香路的人真的就更注意:大都市里泥土存在哪里﹖学校的操场、安全岛、大楼畸零地、公园,还有每个家庭里小小的盆栽,象征性的泥土依恋,好像也只是这样而已,令人不禁唏嘘不已。
然而,稻香路终究要走过去的,稻香路终究会瘦成记忆里的一根丝缕,一根触须,时时提醒我们曾经是农的传人,曾经在泥土中孕育。
《灯火》(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题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 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 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 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 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灯火》(高考全国卷)(含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题___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注】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1.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思维轨迹】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其目的不是纯粹写这样一个物件而已,而是以煤油灯为媒介,抒发对那段温馨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对生活情景描写得越细致就越来得真实,从而增加文章的情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般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都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触发点。
【参考答案】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方法技巧】解答“用意”类题型,可从三方面考虑:(1)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2)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3)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思维轨迹】第一问,首先分析原句中的重要词语和短句的含意,如“那情景”“累世的家产”,它们具体指什么。
回到原文后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
“那情景”指的是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的情景。
“护着”表明特别珍惜的心情。
该句的上文有“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下文还有“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这样,答案就已经很清楚了。
第二问,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要喃喃自语”“我到底迷失了什么”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从文章中“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怅怅然”等词句中可以推知作者的心情及其失去的东西。
【参考答案】(1)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方法技巧】理解重要语句含意的方法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修辞。
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3.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思维轨迹】通读文章,会发现文章主要以第一人称为主,在第二段里使用了第二人称。
使用第一人称,会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而第二人称,则会拉近文本与读者距离,增强亲切感。
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
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方法技巧】不同人称的表达作用如下: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真实亲切,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
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维轨迹】本文写灯火,但写到最后,这个灯火已经由实入虚,从具体的物件上升为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精神。
根据“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这句话,就可以判断出此时的灯火已成了作者心目中某种思想情感的代名词了。
根据象征性散文的特征,我们只要能够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强调的灯火的特征就可以完成该题。
而在文章中,详细描写灯火的地方和作者在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内容,都对灯火的作用及意义做了阐释,把这些重要信息筛选出来加以整理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