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推荐)第一篇: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推荐)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形态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时:1【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坚持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看图填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66—70页。
重点内容:菌落的概念,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如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完成《一本全练》课前预习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菌落的概念;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如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巩固记忆(10分钟)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一本全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及分布特点。
2.探索实践: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态度责任:①、感受科学工作者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科学态度。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③、积极参与本小组实验,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细菌和大多数真菌个体微小,它们在自然界是广泛分布的”生物学概念。
【教学方法】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合作式学习、讨论法、分析法【课前准备】培养基、培养皿、放大镜、标签纸、透明胶带、无菌棉棒、蘑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录制的生物调查员视频导入。
你注意过食品上长出的“毛”的吗?这些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那么细菌和真菌分布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寻找细菌和真菌(一)观察菌落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细菌和真菌吗?师:细菌和真菌一般都很小,不容易观察到。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要把它们在培养基上培养成菌落。
什么是菌落呢?生: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师:让我们来认识几种菌落。
(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你知道菌落是如何培养的吗?阅读教材P67页“科学方法”,试着总结菌落的培养过程。
活动一、精心制菌生:第一步,配制培养基。
师:(同时出示图片)那么配制培养基时用什么物质来配?为什么?生:(思考回答)琼脂。
因为琼脂加热冷却后到变为固态,这样便于我们观察、操作。
师:回答的不错。
如果没有牛肉汁,可以用水果汁代替吗?生:可以。
因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加牛肉汁是提供营养,只要是有营养的物质都可以。
师:第二步是什么?生:高温灭菌师:我们要把培养皿和装有培养基的的锥形瓶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时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列举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来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1.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2.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出现一些毛状物,这是为什么?3.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属于哪种生物?4.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制成的吗?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明确本节主题。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菌落的概念。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讲述: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
蘑菇、木耳等属于多细胞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较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
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却能看得到呢?因为霉菌的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我们就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食物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就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按照菌落的定义来说,菌落应该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
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着多种细菌和真菌,所以自然状态下,食物变质后表面上会有多种菌落。
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人们想要得到某一种单一的菌落,都需要人为培养。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生命观念:明确菌落的概念;概述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再归纳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科学思维:探究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过程;态度责任:关注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关注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难点:细菌、真菌生活的条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显微镜下的各种细菌、真菌图片。
提问:如果要肉眼看得到细菌、真菌,应该怎么做呢?生:通过预习,答出将细菌、真菌培养成菌落。
师:那么什么是菌落呢?生: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二)新授课一.观察菌落问:那么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什么区别呢?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结合书本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大小比较小比较大形状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干燥红、褐、黑、绿、黄等颜色多为灰色,少数为白色、黄色等,颜色很浅1.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实验,手掌在培养基上按压,经培养属于真菌菌落( D )A.菌落比较小,呈绒毛状B.菌落比较大,表面光滑黏稠C.呈现白色、透明,黄色,颜色比较淡D.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2.未及时清洗和晾晒的衣物在梅雨季节容易发霉,“霉”实际上是(D)A.昆虫虫卵B.粉尘堆积C.细菌菌落D.真菌菌落二、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1.观看视频《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思考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要高温灭菌?②为什么要冷却?③什么是接种,能举个例子吗?【知识巩固】1.为了检测用过的口罩上是否有细菌、真菌、果果同学将口罩在无菌培养基上轻轻触碰几下,该操作相当于(C)A.配制培养基B.高温灭菌C.取样接种D.恒温培养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根据提出问题,作出相应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提出问题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吗?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制定计划1、配制好培养基,并进行高温灭菌、冷却。
课题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主备人吴康平
备课时间周星期第课时
备课组长
签名考研组长签名
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个性化备课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
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
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过程
与方
法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细菌和真菌在哪儿?”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
的菌落图片探究其分布。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1、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
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
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
它属于真菌。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见过馒头变质长霉、水果长毛毛。
这些是生物吗?如果是,又是什么生物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些生物。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及发霉的面包。
2、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3、放大镜
●自学自测
阅读教材,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自学,并完成《生物基础训练》中的提纲挈领。
1、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
为什么呢?
2、如果我们要用肉眼观察到细菌的生长,我们应该怎么看呢?
3、怎样培养细菌和真菌呢?
4、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5、比较学校休闲广场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和教材上说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6、细菌和真菌需要怎样的生存条件?
●讨论答疑
由各组代表分析上述问题,归纳总结重要知识点。
1、观察菌落:
(1)菌落的定义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特点
(3)观察菌落的意义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
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质,有的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
●课堂达标
请完成《生物基础训练》中上的“基础练习”
●课堂小结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