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1章统计、数据和计算机
- 格式:ppt
- 大小:425.50 KB
- 文档页数:48
第一章统计和统计数据名词解释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8.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9.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0.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1.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12.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13.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14.概率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
15.非概率抽样:不随机,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16.简单随机抽样:从包括总体的N个单位的抽样框中随机,一个个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单位等概论。
17.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18.整群抽样:总体中若干单位合并为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
19.系统抽样:总体中所有单位按顺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则确定其它样本单位。
20.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的误差简答题。
1.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比较:性质不同,非概不依据随机原则选样本,样本统计量分布不确切,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参数进行推断。
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专业要求不很高。
概率抽样依据随机原则抽选样本,理论分布存在,对总体有关参数可进行估计,计算估计误差,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提出精度要求。
2.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抽样框中有关信息,目标总体特征,调查问题的内容,有形辅助物的使用,实施调查的资源,管理与控制,质量要求3.误差的控制:抽样误差是抽样随机性带来的,不可避免可以计算,改大样本量。
第一章概述重点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和特点1、统计概念:统计是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是人们从数据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和结果。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3、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阶段、统计调查阶段、统计整理阶段、统计分析阶段、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阶段5、统计职能:信息、咨询、监督6、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第二节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及总体单位的概念:统计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
2、统计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统计标志概念及分类: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用数值来表示。
4、统计指标概念、六要素及种类:统计指标是各种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六要素: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指标数值。
种类:数量指标(又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质量指标5、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2)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为品质标志;指标都是用数量表示联系:(1)统计指标的基础是总体单位及其标志值,总体单位及数量标志值的汇总与综合(2)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不同,确定的总体和总体单位不同,标志与指标也不同6、变异的概念及种类:变异是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个单位间的差异。
种类: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7、变量的概念及种类: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种类: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只能用整数表示)和连续变量(可用小数表示);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统计学第一至四章答案第一章一、思考题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2.统计数据的分类: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获取数据的方式: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特点:分类数据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任意改变;顺序数据的分类是有序的;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定量数据;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截面数据也称静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也称动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对武昌分校的全体教师进行工资调查,那么全体教师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五十名教师进行调查,这五十名教师的集合就是样本,全体教师工资的总体平均值和总体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五十名教师工资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教师的工资。
4.有限总体:指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
例如:武昌分校10 级金融专业学生无限总体:指总体所包含的元素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例如:整个宇宙的星球5.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同时数值型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6.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可以一一列举,例如“产品数量” 、“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的取值指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
例如“温度” 、“年龄”。
二、练习题1.(1)数值型变量(2)分类变量(3)数值型变量(4)顺序变量(5)分类变量2.(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IT 从业者,样本是从IT 从业者中抽取的1000 人,样本量是1000(2)“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3.(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第二章一、思考题1:答:1: 普查的特点: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②: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③: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4:普查的使用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特定的现象。
第一章统计概述【教学目的】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4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一、统计的含义【引言】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
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