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手术标识核对过程中发现手术标识错漏, 发现者应主动联系术者进行妥善处理;倘因手术 标识错漏产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医院将按有 关制度处罚相关责任人。
29
六、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制度
定义: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患者在第一次手术 后因病情发展或出现并发症等原因需要计划外 再次进行手术。
1.本制度主要适用于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 趾等)、多平面部位(如脊柱)及其它需要标示 的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参照执行。
2.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 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 进行标记。急症手术,应在责任医师确定手术方 案后于术前由手术医师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 同意后进行标记。
19
五、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3.标示需由手术医师进行,主刀进行确认。必须 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 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如患者意识不清 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 共同确认标示。
4.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一次根据病 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示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 核对,待准确无误后,手术方可开始。
35
六、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制度
对瞒报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科室,予扣除该 季度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考评分,由此产生 的相关费用(如欠费、补偿费等)由科室 及当事医生承担。扣科室当月绩效分数每 次1分。
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做好登记、原 因分析、记录及改进。质控科每个季度出 现的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 汇总,并上报分管院长。
3.标识必须在患者皮肤消毒和手术铺巾后仍 清晰可见。
4.粘贴性标记物不能作为唯一的手术部位标 记的方法。
27
5.1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