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淡渗利湿药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9
【水湿壅盛证,排除多余水分四】——常用利水渗湿药第七节常用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是指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这类药物大多性味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的功效。
常见药物有车前子、茯苓、泽泻等。
◇利水消肿药ー、茯苓【简介】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7~9月采挖。
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
归心、脾、肾经。
【药物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药物应用】(1)经常与泽泻、猪苓等配伍,用于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2)可治疗脾虚湿盛、食少、便溏,常与党参、白术同用。
(3)与酸枣仁、远志等同时使用时,可治疗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每次9~15克。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二、猪苓【简介】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春、秋季采集。
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
归肾、膀胱经。
【药物功效】利水消肿、渗湿。
【药物应用】 (1)单用可治疗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
(2)治疗热淋,小便不利,泄泻,可与茯苓、泽泻等配伍。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每次6~12克。
三、薏苡仁【简介】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
归脾、胃、肺经。
【药物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
【药物应用】(1)渗湿除痹,能舒筋脉,缓和拘挛,可用于治疗水肿、泄泻。
也可用于治疗肺痈、肠痈。
(2)可作为日常保健食品和药物。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四、泽泻【简介】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
冬季采挖。
切片生用或者是麸炒、盐炒用。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
归肾、膀胱经。
【药物功效】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药物应用】(1)常与茯苓、白术、猪苓配伍,治疗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病证。
(2)治疗淋证,遗精,常与熟地黄、山茱萸同时使用(3)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每次6~9克。
淡渗利湿药
淡渗利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双苓薏泽荠,二皮葫芦须,
泽漆蝼蛄椇,性味甘淡平。
善疗痰饮肿,泻泄尿不行。
健脾渗湿苡仁茯,薏除痹脓苓安神。
渗湿利水猪苓好,泽泻泻热虚火应。
甘寒利尿冬瓜皮,香加祛风强筋迎。
通淋利胆玉米须,急慢肾炎肝胆循。
葫芦利水荠明目,蝼蛄通淋漆散结。
二、清热利尿药
双通车滑海,苇葵瞿麦灯,
萆薢疗膏淋,萹蓄地肤并。
滑石清暑利尿强,收湿湿疹痱子收。
车前利尿通淋良,清肝渗湿痰热驱。
双通利水为清心,入气入血通乳平。
木通通经同瞿麦,海金止痛效亦奇。
萆分清浊治膏淋,祛风除痹比木通。
萹蓄地肤善止痒,蓄杀三虫葵润肠石苇止咳疗血淋,灯心清心夜啼停。
三、祛湿退黄药
黄疸茵陈第一药,湿疮瘙痒外洗清。
金钱消石治石淋,解毒消疮疗蛇伤。
虎杖散瘀止咳行,地耳活血疗伤寻。
鸡骨疏肝珠明目,珍珠消积为小儿。
杖垂耳骨珍珠草,清热解毒效微同。
第七章利水渗湿药学习要点①掌握利水渗湿药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和使用注意。
掌握茯苓、薏苡仁、车前子、茵陈分类归属、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②熟悉猪苓、泽泻、滑石、关木通、金钱草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③了解本章其他药物的使用特点。
【概论】1.定义及性能特点:表湿证-解表祛湿药外湿证{湿痹证-祛风湿药湿邪致病{湿滞上焦-芳香化湿药内湿证{湿阻中焦-苦温燥湿药湿注下焦-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泻水湿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内停证。
也叫利尿药淡渗利湿药清热利湿药利尿通淋药2.分类性能特点适应症:*利水消肿药甘淡寒或平脾肺肾水肿痰饮淡渗利湿二苓泽泻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泽漆蝼蛄等*利尿通淋药苦寒肾膀胱清热利湿车前滑石关木通通草瞿麦扁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利湿退黄药苦寒肝胆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等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多孔菌科干燥菌核)甘淡平心脾胃肾1.利水渗湿性平为水湿内停要药利水不伤正治水肿配猪苓白术等(五苓散)2.健脾补中:脾虚证配白术党参等(参苓白术散)3.宁心安神:治虚证心神不宁配枣仁朱砂等特点:能补能泻补泻兼化之品利水湿而不伤正益心脾而安神附药:茯苓皮:专行皮肤水饮赤茯苓:渗利湿热白茯苓:健脾补中茯神: 宁心安神以本品煎服治精神分裂症;以本品烘干研细末内服治斑秃;用羧甲基茯苓多糖静脉注射减轻肺癌化疗、放疗的副作用。
茯苓利水力弱长补脾益心用脾虚水肿}利水消肿{【猪苓】利水力强无补益作用用于各种水湿(单用有效,但久服伤肾昏目)【泽泻】(块茎)生用盐水炒用甘淡寒肾膀胱利水渗湿水肿泄热淋浊湿热带下加入滋阴药中取泻相火保真阴之意.【薏苡仁】(禾本科种仁) 苡仁苡米米仁生用(利湿热) 炒用(健脾止泻)甘淡微寒脾胃肺大肠1.利水渗湿:水湿停滞之水肿配二苓2.健脾止泻:治疗脾虚泄泻配黄芪白术等3.除痹:湿热痹证配牛膝苍术风湿一身尽痛配麻黄杏仁可单用-4.清热排脓:肺痈配桃仁苇茎肠痈配附子败酱以本品内服,用治扁平疣、消化道肿瘤、坐骨结节滑囊炎;以本品为主制成复方降脂通脉饮,治疗高脂血症等疾患有效。
《中药学》学习笔记:利水渗湿药之茯苓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能使尿量增多,小便通畅,使滞留体内的水湿排出,小便淋漓、涩痛等症状得以解除,故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淋病等。
此外有些药物可用于黄疸、湿疮、湿温病、湿痹以及妇女白带等湿证。
利水渗湿药按其药性及功效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二类:一类味甘淡,性平或微寒,长于利水消肿,主要适用于水肿、痰饮等。
习称淡渗利湿药,如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滑石等。
另一类寒性(苦寒或咸寒)长于清湿热,通淋浊(有的能排结石),主要适用于各种淋病,以热淋、石淋为多用。
习称利尿通淋药或清利湿热药。
如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石韦、海金沙、金钱草等。
其中有的药物既能利水消肿,又善清热通淋,难于截然划分。
脾弱生湿,脾虚不能制水;或肾阳衰微,火衰不能生土,而致水湿泛滥者,应健脾温肾以治其本,适当配伍利水渗湿药,不宜单用渗利之品。
再如水肿初起有表证者,当配宣肺发汗药;膀胱气化不利而小便少者,需配通阳化气药。
至于下焦湿热淋病,常配清热泻火药;若寒湿相并者,配祛寒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等。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宜慎用或忌用。
茯苓《本经》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hcw. ) Wolf 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临床应用】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2019执业药师中药综合高频考点练习题七更新。
2019执业药师中药综合高频考点练习题七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处方调剂复核时,应予以纠正的错误是A.草决明付决明子B.大腹子付牛蒡子C.双花付金银花D.二术付苍术、白术E.益母草子付茺蔚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槟榔:大腹子、海南子2017 A.中药番红花的正名是A.红花B.藏红花C.西红花D.草红花E.红蓝花『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西红花的别名:番红花。
2017 A.中药七叶一枝花的正名是A.蚤休B.紫参C.玉果D.重楼E.紫河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A.处方写锦纹应付A.槟榔B.南沙参C.大黄D.杜仲E.肉苁蓉『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大黄:川军、生军、锦文、将军2016 A.某女,因产后恶露不尽就诊。
医师处方:当归12g、川芎9g、桃仁9g、灸甘草6g、炮姜6g、坤草15g、药师调剂时,坤草应付的是A.金钱草B.益母草C.龙胆草D.夏枯草E.豨莶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益母草:坤草、茺蔚、益明A.处方写番木鳖,应付A.马钱子B.山栀子C.番泻叶D.海南子E.木鳖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马钱子的别名:番木鳖大腹子的正名是A.马钱子B.豆蔻C.海金沙D.砂仁E.槟榔『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槟榔的别名:大腹子、海南子处方炒三仙、焦三仙中,“三仙”的组成是A.山楂、稻芽、神曲B.槟榔、麦芽、神曲C.麦芽、稻芽、谷芽D.山楂、麦芽、神曲E.仙茅、仙灵脾、仙鹤草『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2017A某女,42岁。
近日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虚烦不安,盗汗。
舌淡苔薄,脉细数。
医师诊断为不寐,证属阴血亏虚,给予天王补心丹加减。
方中酸枣仁调配应付的品种是A.生品B.麸炒品C.醋炒品D.清炒品E.盐炙品『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清炒品,如紫苏子、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蔓荆子、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等。
五、淡渗利湿
以甘淡渗利之剂,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称为淡渗利湿,此即《内经》“以淡泄之”之法。
湿邪郁滞在机体之内,主要症状之一便为小便不利,小便通利则湿邪自能排出体外,故《金匮要略》指出:“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河间六书》也指出:“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淡渗利湿虽然比较适宜于湿阻下焦,但其他治湿方法往往和淡渗利湿一法配用,它已成为治疗湿邪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
淡渗利湿的代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代表方剂有四苓散,若湿邪停滞而膀胱气化不利者,则以五苓散较为合适;若湿邪停滞而兼阴虚者,则以猪苓汤较为合适。
淡渗利湿的药物多甘淡平和,而清热利湿药多偏于寒凉,这是两者的不同处。
第七章利水渗湿药
学习要点
①掌握利水渗湿药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和使用注意。
掌握茯苓、薏苡仁、车前子、茵陈分类归属、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②熟悉猪苓、泽泻、滑石、关木通、金钱草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③了解本章其他药物的使用特点。
【概论】
1.定义及性能特点:
表湿证-解表祛湿药
外湿证{
湿痹证-祛风湿药
湿邪致病{
湿滞上焦-芳香化湿药
内湿证{湿阻中焦-苦温燥湿药
湿注下焦-利水渗湿药
以通利水道,渗泻水湿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内停证。
也叫利尿药淡渗利湿药清热利湿药利尿通淋药2.分类性能特点适应症:
*利水消肿药甘淡寒或平脾肺肾
水肿痰饮淡渗利湿
二苓泽泻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皮玉米须葫芦
香加皮泽漆蝼蛄等
*利尿通淋药苦寒肾膀胱清热利湿
车前滑石关木通通草瞿麦扁蓄地肤子
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
*利湿退黄药苦寒肝胆
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等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多孔菌科干燥菌核)
甘淡平心脾胃肾
1.利水渗湿性平为水湿内停要药利水不伤正
治水肿配猪苓白术等(五苓散)
2.健脾补中:脾虚证配白术党参等(参苓白术散)
3.宁心安神:治虚证心神不宁配枣仁朱砂等
特点:能补能泻补泻兼化之品利水湿而不伤正
益心脾而安神
附药:
茯苓皮:专行皮肤水饮
赤茯苓:渗利湿热
白茯苓:健脾补中
茯神: 宁心安神
以本品煎服治精神分裂症;以本品烘干研细末内服治斑秃;用羧甲基茯苓多糖静脉注射减轻肺癌化疗、放疗的副作用。
茯苓利水力弱长补脾益心用脾虚水肿}利水消肿{
【猪苓】利水力强无补益作用用于各种水湿(单用有效,但久服伤肾昏目)
【泽泻】(块茎)
生用盐水炒用
甘淡寒肾膀胱
利水渗湿水肿
泄热淋浊湿热带下
加入滋阴药中取泻相火保真阴之意.
【薏苡仁】(禾本科种仁) 苡仁苡米米仁生用(利湿热) 炒用(健脾止泻)
甘淡微寒脾胃肺大肠
1.利水渗湿:水湿停滞之水肿配二苓
2.健脾止泻:治疗脾虚泄泻配黄芪白术等
3.除痹:湿热痹证配牛膝苍术
风湿一身尽痛配麻黄杏仁
可单用-
4.清热排脓:肺痈配桃仁苇茎
肠痈配附子败酱
以本品内服,用治扁平疣、消化道肿瘤、坐骨结节滑囊炎;以本品为主制成复方降脂通脉饮,治疗高脂血症等疾患有效。
苡仁提取物用于治疗肺癌等肿瘤有效。
【泽泻】(泽泻科块茎)
泽泻、盐泽泻。
主产福建、四川、江西
甘、淡,寒肾、膀胱
1.利水渗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2.泄热。
用于湿热带下,淋浊。
本品有泄热作用,能
泄肾与膀胱之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此外,在滋阴药中常加入本品,以泻相火而保真阴。
常与熟地、山茱萸、山药等同用,用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盗汗,耳鸣腰酸,如六味地黄丸。
以本品配白术内服,治耳源性眩晕;配茯苓、石菖蒲同用,治中耳积液;配葛根、刺五加制成片剂内服,治糖尿病;配生首乌、丹参等同用,治脂肪肝等疾患。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车前子科种子) 东北地区
生用盐炒
甘微寒肺膀胱小肠肾肝1.利水通淋:湿热下注热结膀胱的湿热淋证
配木通滑石等(八正散)
2.渗湿止泻:通小便而实大便(分清浊而止泻)
治疗暑湿泄泻
3.清肝明目:肝热目疾配密蒙花菊花等(车前散)
4.清肺化痰(不常用):肺热咳嗽
*布包入煎剂
炒研细末治胃溃疡、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疾患
【木通】(马兜铃科藤茎) 东北地区
关木通
川木通
苦寒心小肠膀胱
1.利水通淋:==
2.泄热清心:治疗心火上炎配生地竹叶(导赤散)
3.通经下乳:产后瘀滞之乳少证配王不留通草漏芦
4.通痹:治疗湿热稽留关节之湿热痹证
注意:用量3-6克孕妇及肾功能不全忌用
【滑石】(矿石) 含水硅酸镁滑石粉、飞滑石
甘淡寒肾膀胱
1.利水通淋==
2.清热解暑:治疗暑热烦渴配甘草(六一散)
3.外用清热收涩:湿疮湿疹等皮肤病痱子单用
配冰片等外用,治复发性口疮、腋臭等;
以本品为主配制成九华膏外涂,治Ⅰ~Ⅲ度烧伤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