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易筋经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一、易筋前功练法:易筋经前功,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而各有其妙处。
宜于清晨时,在空旷清洁之地,依法练习,待十二式练毕后,再从第一式复练,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半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倍增,神充气足,诚是易筋换骨之妙。
尤其青年人修练,收效更见神速,但须按日行功,切不可稍有间断,若荒怠不勤,决无法预期收效。
易筋前功第一段.混元一气功:面向东而立。
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足之位置,须趾与附同一方向,成并行线,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调息,精神集中,不可散漫,心平气和,不可轻浮,摒除一切杂念,不可胡思乱想,聚气于腹,毋使走泄,在行功用力的时侯,应停止呼吸几秒钟。
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抵住牙开,两目向前睁视,有精神的向前凝视,有稍稍怒目之意,睛珠须定,不可稍有闪闭,眼睛不可一开一闭。
然后,将两手拆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
惟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
所谓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是说以意运气,心里想着这时候是两臂的气力往下注,此时有如按桌踊身之状,如同手掌按在桌上要把身子跳起来的样子。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手掌根要用力往下捺,手指尖则用力往上翘,行功时动作要慢如打太极拳一样的慢,等到手掌及手指用力,达到最高度时,再停顿片刻(手掌捺下手指翘起的这种姿势要保持几秒钟的时间),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手指放下手掌根自然就会提起来),回复原状。
此时手臂放松均不着力。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
要点:混元一气之势,乃先天之象也。
一翘一捺,得手动机,停顿贯气,得手静定,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主矣。
故以下各段,皆由此式而化生。
行时宜全神贯注手指掌之间,不可相离,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运于内,力由气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而超乎一切矣。
易筋经释义“易”是改变,“筋”是肌肉,“经”是方法,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锻炼人体筋肉的方法。
本功法是按人体十二经与任督两经气脉流注、运行的特点设计创编的一套功法,历代相传,经世不衰。
练气功除练静功外,要重视配合动功的锻炼,四肢筋脉经络的气机才能通畅。
易筋经练起来,气脉流注合度,无迟速痞滞的偏倚现象,是外气疗法发功的一种较好的基础功夫。
练功注意事项:头晕或高血压患者不宜练“打躬式”,如要练,得注意尺度。
早晚练功最好。
练习易筋经最好空腹(排空大、小便),练功时不能过饥或过饱,饭后不适宜练习,至少应在饭后一到两小时后。
练功期间应节制性生活。
练功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练功前半小时应停止较剧烈的活动。
(练功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压腿、踢腿、活动各关节,使人体在生理上产生“预热”,以免在练习中由于过度牵拉而受伤,尤其是冬天或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准备活动就更为重要。
)练功地宜选在空气新鲜处,练功中避免风吹,功后不能立即淋冷水,古人主张练功时面东或面南。
练功时不能紧腰束胸,穿高跟鞋,应衣着松适,练功期间应适当增加营养。
练功中如出现明显的头晕,气闷,恶心等,应立即收功,待查明原因和排除后再继续练。
练功期间如患病,发热,出血和外伤等,应停功,待康复后再练。
妇女经期可不停功,如经量大时应减小运动量。
收功应缓慢进行,并对身体进行一些适当的按摩,收功后不能立即干重活。
一、韦驮献杵【原文】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姿势与要领】(一)左足向左平跨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头端正,两目半开半合,平视前方,舌抵上腭,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膝松微屈,足掌踏实,全身放松。
(二)两手变阴掌慢慢地向上拾起与肩平,变阴阳掌向胸前靠拢,两掌心相对,缓缓屈肘,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合十当胸,指尖向上,松肩沉肘。
【呼吸与意念】作(一)势时自然呼吸,心境澄清,神意内敛。
至(二)势时,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
少林易筋经内外功全文(免费)少林易筋经内外功法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
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
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
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
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
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
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
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勇即变化之易也。
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
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
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
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
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
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
少林易筋经(内壮外勇)少林易筋经(内壮外勇)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以其内外兼修的训练方法而闻名于世。
而在少林寺的武学传承中,少林易筋经被誉为顶级的修炼之术,具备内壮外勇的双重效果。
本文将就少林易筋经的内外修炼进行探讨,展示其在武学中的卓越地位。
一、内壮——拥有强大的内功基础在武学中,内功是武者身体内部的力量体系,是一种通过呼吸调节和心理锻炼来培养的内部力量。
而少林易筋经正是通过内功修炼,培养出强大的内壮力量。
首先,易筋经通过深度的呼吸训练,调理武者体内的气血循环,增强内脏功能,提高气血素质,从而提升整体身体的健康水平。
其次,易筋经注重精神修炼,通过内观内省的方法调整情绪,提高自身意志力和心理素质。
这种修炼使得武者能够在面对考验和困难时保持冷静,激发内在潜力,使身体能够发挥出更多的潜力。
最后,易筋经还包括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通过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逐渐提高武者的体力、耐力和柔韧性。
这种训练使得武者能够在激烈的战斗中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更好地应对各种战斗情况。
二、外勇——雄健的外形与无与伦比的武技少林易筋经的另一个维度在于培养外勇,即塑造出雄壮的外貌和强悍的武技。
首先,易筋经的训练注重身体的塑造,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和姿势,使得武者的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充盈而有力。
这种训练使得武者的外貌显得坚毅有力,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易筋经涵盖了多种武技,如拳法、腿法、翻滚等。
通过频繁的练习,武者能够将这些武技熟练地运用于实战中。
这些武技不仅包含了攻击和防御的技巧,还包括了变幻莫测的身法和出奇制胜的手段,使得武者在战斗中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
三、内外结合——完美的武学境界少林易筋经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内壮和外勇相互结合,在武学修行中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
内壮通过训练提升了武者的身体素质、气血素质和意志品质,使得武者具备了强大的内在力量。
而外勇则通过外形塑造和武技训练,使得武者的外在形象和实战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附:视频演示,另有详细图文讲解)2020-06-08 21:08·功夫武术酷目前考证出现最早的《易筋经》版本是道光年间的来章氏《少林易筋经》,共十二式。
经过实验研究和专家鉴定,易筋经适合中、青、老年人群习练。
常练易筋经可以使人身体舒畅,头脑清醒,气血畅通、陶冶身心。
1.本篇为大家配上了视频,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
除了本篇的以下图文讲解以外,大家还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增加阅读本账号内的相关文章。
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开篇),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1-4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5-8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9-12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以下为图文讲解。
第一式韦驮献杵口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此势与第二式、第三式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经络走向,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含静”、“动静两盖”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人地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身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它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
细细体会口诀,就会明白了。
要点一:身体要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劲,全身放松。
要想做到这项要求,两脚不可并踵站立,否则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而不会松软了。
因此,必须两脚相距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相距约一脚的宽度,同时足踵和脚尖必须左右看齐。
要点二:脊柱要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锅穴(即两肩的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感觉。
要点三: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则心神下降”,不得平衡。
要点四:两手自然下垂,轻贴大腿外侧。
少林《易筋经》⼗⼆式图⽂详解!第⼀式预备式预备式⾝体正直站⽴,脚尖外撇,两脚与肩同宽。
周⾝放鬆,澄⼼敛神。
两臂⾃然下垂,紧贴两⼤腿外侧,下颔微收,两眼半睁半闭。
做三次深呼吸。
第⼆式 韦驮献杵⾝体正直,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外撇,成⼩⼋字形。
两臂向前缓缓举起,⼿⼼相对,与肩同宽。
举⾄肩平屈肘成90度⾓,⽴掌,同时吸⽓。
⽽后缓慢合掌于胸前,同时呼⽓臆想四肢之⽓调⼊胸中,定式后静停⼀分钟。
第三式 横担降魔杵接上式,⾝体不动,两臂缓缓下落,并逐渐分⼿。
两⼿落到丹⽥时稍停⽚刻,再下落时分向两侧,经⼤腿外侧向上成俯掌侧平举,两脚跟提起。
⼿臂下落时要意沉丹⽥,平举时⽓随⼿⾏⼊掌⼼。
呼吸⾃然,⼼平⽓和。
定式后静停⼀分钟。
第四式 掌托天门接上式,⾝体不动,两臂由两侧同时缓缓上举,举⾄正上⽅时与肩同宽,此时屈肘翻掌,⼿⼼向上,掌指相对,双臂成U字形状,并尽⼒上托,同时尽⼒提踵,并咬⽛叩齿,⾆抵上颚,咽津液下送丹⽥。
接看两脚跟外开,两臂缓缓下落⾄侧平举。
下落时由⼩指到拇指依次弯曲握拳,两脚跟随之下落,⼿⾜还原。
两臂由平举向上举时吸⽓,⾄托掌时略闭⽓或⾃然呼吸。
定式后约静停半分钟。
第五式 摘星换⽃接上式,左臂由上经左下侧划弧,落于背后,⼿⼼向下,并尽⼒下按。
右掌⼼翻向内下,臂上举,掌⼼向下﹔同时脖⼦向右扭转90度,头上仰,⽬视右掌。
转颈时右脚跟提起内转与左脚成丁字步。
⾝体重⼼在左脚(左图)。
定式后静停约半分钟,放三五次深呼吸。
然后右⼿下落,左⼿上举,向左做摘星换⽃(右图)。
第六式 倒拽九⽜尾接上式,左⼿由上经左侧⾄左胯外侧,掌⼼向上,⼿指内屈,右⼿由背后伸⾄肩⾼时屈肘,变成虚握拳,上体与左腿成⼀条斜线,与地⾯约成45度。
右脚向右跨⼀步,同时向右转体90度成右⼸步势,右膝关节弯曲,膝盖不超过脚尖,外形动作似⽤⼒拉车状。
公众号易经天下。
呼吸⾃然,意念两⼿⼼。
然后⾝体左转,左脚向前上⼀步,左⼿伸向前,右⼿伸向后,动作相同,⽅向相反(右图)。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相对,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成三盘落地状;脊椎挺直,头顶向上,目视前方。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改写:1、XXX献杵第一式双腿挺直,脚跟内侧相抵,脚尖向外,保持正直姿势。
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膻中穴外,目视前方,呼吸自然。
静立一分钟。
2、XXX献轮杵第二式双手向后平开,手心朝上,双脚后跟翘起,脚尖着地,目视前方,呼吸平稳。
静立半分钟。
3、XXX献杵第三式双手分别向上抬起,双臂成U字状,掌心朝上,肘部微弯。
同时咬紧牙关,舌抵上腭,深吸一口气,胸部鼓起。
静立半分钟。
4、摘星换斗式右式:左手放在背后,掌心朝下,右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同时扭颈,目视右手。
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手放在背后,左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同时扭颈,目视左手。
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5、倒曳九牛尾右式:右脚跨出一步,成右弓步,右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左手放在身后。
目视右手,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前移,左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右手放在身后。
目视左手,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6、击爪亮翘式左腿蹬力,提起左脚,双手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深吸一口气,挺身,双拳双掌向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
然后鼻呼气,双掌再双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双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
静立半分钟。
7、九鬼拔马刀式右式:双手后腰际外分上接,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颈,右手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左手回背于身后。
目视右手,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手向前上接,右手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目视左手,静立半分钟。
8、三盘落地式左脚外开成马步,左手下落,右手从后向前上抬,至两掌心相对,呼吸自然,静立半分钟。
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保持直立。
缓缓屈膝,同时双手向前推出,手掌心朝下,直至手臂与地面平行。
头部昂起,目视前方,神情专注,保持呼吸平稳。
《易筋经》全文,少林易筋经全文及图解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
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
《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
《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然而现◇◇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易筋经简介:“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
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
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
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
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
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
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
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
少林易筋经八段锦介绍少林易筋经八段锦,是自古以来备受推崇的一套身体锻炼方法。
它起源于中国的少林寺,是少林武术中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其独特的内外兼修、身心结合的特点,易筋经八段锦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这套锻炼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呼吸控制,可以帮助改善人们的健康、增加体力、提高精神状态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少林易筋经八段锦的起源、动作原理、锻炼效果以及正确的练习方法。
一、起源少林易筋经八段锦起源于中国的少林寺,与少林寺的武术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传说,少林寺的祖师达摩(又称菩提达摩)创始了易筋经八段锦。
他发现僧人们因为长时间坐禅修行,导致筋骨僵硬,身体不灵活。
因此,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创造了这套易筋经八段锦来帮助僧人们解决问题。
二、动作原理易筋经八段锦的动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身体的伸展、收缩、扭转和平衡动作来达到锻炼的效果。
这些动作涉及到全身的肌肉群,可以拉伸和放松僵硬的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在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同时配合呼吸控制,可以提高氧气的摄入量,并加速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三、锻炼效果易筋经八段锦的锻炼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其中包括:1. 改善姿势和体态:通过身体的伸展与扭转动作,易筋经八段锦可以调整身体的姿势和体态,帮助改善驼背、圆肩等不良姿势问题。
2. 增强体力和耐力:易筋经八段锦通过有氧运动和一系列动作,可以提高体力和耐力,增加肌肉力量。
3. 促进血液循环:在进行易筋经八段锦时,全身的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氧气的供应,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心血管健康。
4. 提高灵敏度和协调性:易筋经八段锦的动作要求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这些能力。
5. 改善心理健康:易筋经八段锦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呼吸控制,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四、正确的练习方法要正确进行易筋经八段锦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姿势正确:保持身体挺直,注意头部、胸部、腰部的位置和姿态。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图解(上下部完整版)此部易筋经所列各法,即俗传外功易筋经。
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各有其妙处,宜于清晨薄暮之时,在空旷清洁之地练习。
待十二式行毕,即从第一式复习,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
一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
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神完气足,有易筋换骨之妙。
但须每日行功,不可间断,方有效验。
第一式面向东而立,两足平行分开,相距一尺左右。
凝神调息,排除杂念,蓄气于腹,毋使走泄。
头向上微抬,闭口,舌抵上腭。
两目向前视,不可瞬眨。
然后将两手折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肘关节,将手提起至腰部稍下处为度。
两手虽上提,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如按雀跃之状。
略停,两手十指向上翘起,掌根则运力向下捺,行时须极缓,至极度后,再停顿片刻,放下手指,提起掌根,回复原状。
如此一翘一按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1)。
要点:此式名混元一气式,乃先天之象。
一翘一捺,得乎动机。
停顿贯气,得乎静定。
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生。
以下各式,皆由此式化生。
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不可相离。
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连于内,力由气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
两手上提时,切不可上过于腰,否则非但不得其益,且有损于筋骨,切记!第二式前功已毕,则将气力收起,回复原状,舒展全身筋骨,以免过劳。
行第二式时,先将两足并紧,全身正立,蓄气闭口,昂头睁目,与第一式完全相同。
两手握拳,惟大拇指伸直,握拳极松。
握完,拳置于大腿前,拳心与腿面相贴,两大拇指遥遥相对,略停顿,两手大拇指向上翘起至极度,同时两手其余各指用全力紧握。
两臂之力须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
略停片刻,两大拇指徐徐放下,余指慢慢松开,回复原状。
两臂宜用提劲,使气力上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2)。
要点:此式伪本有将两拳贴置于大腿两旁,而大指向前,殊不得势,则气力不充,精神涣散。
至于翘指时,手指不可提劲,则气力得以下注,而贯注于拳指之间。
拳则愈握愈紧,指愈翘愈高。
武林秘籍之少林拳《易筋经》正身势下段详细图解,相当厉害!*易筋经清代,少林寺空悟大师萃取少林易筋经诸派精华,将易筋经定型为十二练势,正、侧、半、屈、折、扭、倒、翻、行、坐、定、卧,身法多样,练法完备,锻炼全面,功效显著,可谓少林正宗真传,乃易筋经绝佳之功。
练法十七、三才通气七势两脚着地不变。
双掌松开,翻掌成指尖向上,掌心向前,鼻吸气的同时,两掌用力前撑;然后将气缓缓呼出。
(图26)十八、三才通气八势两脚着地不变。
鼻吸气,两掌转成指尖相对,向左右两侧分开,两臂平展;分至左右两边时闭息,平端两臂向左右两侧用力一排,掌心斜向外侧,虎口向下;然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
(图27)十九、三才通气九势1. 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画弧收回,至两肩前立掌,掌心相对,指尖向上;自然呼吸。
(图28)2. 鼻吸气;同时,双掌直臂上举,臂膀用力伸尽,掌旋转成掌心向后,掌背向前,两掌相距约与肩宽,十指用力向上插,如直插九霄之势;然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
(图29)二十、三才通气十势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向头顶上方合拢,十指交叉,掌心向下,虎口向后;鼻吸气,双掌带臂向上用力一托,然后将气呼出。
(图30)二十一、三才通气十一势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十指交叉不变,掌心相贴,两臂伸直顺势向前,至掌臂与肩平时,鼻吸气。
两掌臂用力向前一推,同时将气呼出。
(图31)二十二、三才通气十二势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十指交叉不变,翻转成掌心向前,虎口向下,配合鼻吸气用力向前一推,然后将气呼出。
(图32)二十三、三才通气十三势两脚着地不变。
鼻吸气,松开双掌,向左右两侧分开,掌臂平肩;至左右两侧时,指尖斜向前,虎口向下,闭息,双掌用力一排;然后将气呼出。
(图33)二十四、三才通气十四势1. 两脚着地不变。
两掌经左右侧向身后画弧至腰后(命门穴处),两掌掌心向上,十指交叉;自然呼吸。
(图34)2. 鼻吸气;同时,以掌带臂用力向下一掷,两臂伸直,两掌位置在尾闾之下;然后将气呼出。
少林易筋经的内经心法|达摩内经|九转呼吸法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以内功为本,外功为用内为兼修体用和一是上乘武功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面小编将少林绝学《易筋经》的内功修炼法做一较为详细的整理和介绍。
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工夫。
希望大家喜欢!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一、易筋经《易筋经》是《达摩秘功》的基础功法之一,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动睁相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静外动、养气为本,以气催力,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功成而力增。
1、预备势面向南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靠于两大腿外侧,沉肩坠肘,全身放松,两眼平视,自然呼吸。
2、养气桩由预备势开始,双掌掌心向上缓缓前伸上托,与膻中穴,(两乳连线之中点)平齐时翻掌,向下按至身体两侧,双掌心向下,微用力下撑,做吐纳呼吸一次,继而双掌向外上划圆,上举超过头顶,掌心相对:然后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沿任脉路线缓缓下按至腹·前,做吐纳呼吸一次。
闭目,微收会阴,意守丹田十分钟后,双掌缓缓分开垂于体侧。
3、浑元桩在养气桩的基础上,双掌沿弧形上提至腹前,左掌心托住右掌背,再缓缓上提胸前腹中穴,然后双拿外翻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平伸成一字状,掌心向上,然后,大臂带动小臂向胸前台拢成环抱状,双时微屈,双掌虎口成圆形,掌心向里,两掌之间约距30厘米,掌胸之间约距20厘米,手指微微张开.做吐纳呼吸一次。
悬顶闭目,舌抵上胯,胸微内含,小腹放松,微收会阴,意守丹田约十分钟,自然呼吸。
意念:头顶蓝夭,脚踏大地,背靠高山,怀抱巨树,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4、练气桩接浑元桩、右脚向右侧移半步,上身姿势不变,双目睁开,平视前方。
两掌外翻缓缓下按至腹前,两掌心向下,双腿亦随之屈膝下蹲成马步。
同时做吐纳呼吸一次。
两拿翻转缓缓上提至胸前,与膻中穴齐,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然后再翻掌下按至腹前,做吐纳呼吸一次,反复做九次。
5、返夭桩接练气桩,双掌内翻沿弧形缓缓上提至胸前膻中穴,掌心向里,指尖相对,成环抱状。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上,手腕伸直;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
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
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
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价值千金的少林八段易筋经
少林功夫的发展是佛教和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
少林功夫产于北魏,自从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少林功夫自此大兴!宋元时期,少林功夫更加兴盛,到了明朝,少林功夫正式形成,有了少林体系!
少林功夫的灵魂是禅宗智慧,禅武合一是少林功夫的主流思想,也是少林武僧所追求的第一境界!
少林功夫中,以少林易筋经、少林72技等最为出名。
少林八段易筋经是一种动静相兼的易筋经功法,练习时要注重形、意、气三者合一;意念上应排除杂念,意守丹田,不用僵力,松静自然,呼吸配合时要做到均匀、细长、和缓。
少林传统功夫老架
捶谱系列之二十四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少林寺众僧演练的最早的功夫之一,经过千余年的实践证明,确有养生之益,据传易筋经是少林寺大乘祖师菩提达摩,根据众僧锻炼身体之验所集成,约于宋代译撰成法决,公开出版,广传于世。
易筋经内可运气,外可活动肢体,故说:“内外兼修,练者可得皮、得肉、得骨、得髓。
”历代学者认为练此功法可以是人体的神、体、气三者周密地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之锻炼,使五脏六腑、十二筋脉及全身得到充分的调理,又能平衡阴阳,舒筋活络,调理人体之新陈代谢,增强各部之生理机能,从而达到强健体质,抗疫祛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之目的。
易筋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力比较大,来龙去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谁人所创由于年代的久远,也很难考证,有一条肯定的是从少林寺传播出去,相传达摩祖师自印度航海到中国带了三本经典楞伽经洗髓经易筋经。
易筋经是其中一部,经过中国历代高僧的演练,而逐步幸承形成了一套有独特效果健身价值的一套功法,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能够提高人的精神活力,让人体更充沛更有精神,少林寺,随体育锻炼的发展,有一个比较细的脉络,由一开始的八段锦八个动作,到现在演变为易筋经十二个动作,以后再发展有罗汉十八手,罗汉先天十八手十八个招式,二十一个动作,再以后发展少林罗汉拳是这个三十六个动作现在称小罗汉,我们现在为了系统地认识学习少林功夫,就奉献出少林易筋经。
深受民间群众的喜爱,因为它确有强身健体的价值,通过一千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确实是利益很大,练起来要求一气呵成意气相连,要柔要缓缓慢适合中老年人进行这个活动筋骨的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打通你周身的气脉、任脉、督脉、血脉让你周身顺畅,我们身体只有周身顺畅,气血相通,才能感觉到身轻如燕,身体舒服。
分解教学:
起掌聚气--- 预备式
韦驮献杵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二式----韦驮献杵第三式
第四式:摘星换斗式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式
第六式:击爪亮翅式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式
第八式:三盘落地式
第九式:青龙探爪式
第十式:饿虎扑食式
第十一式:打躬式
第十二式:掉尾式(双手盘膝固肾腰)
收势(意气还原)
收功:练习功法一定要有起势和收势,否则对我们身体有损害。
调理好自己的五脏六腑,调理好气息。
→少林易筋经上少林易筋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