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_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54
中小学教案模板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中小学教学时使用的模板,以确保教案的内容简明、明确,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
教案模板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文中不应出现相同的标题文字,以避免混淆和重复。
教学目标:1. 确定学习目标,并明确学生在本节课中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2. 梳理本课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框架和思维导图。
3.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重点:1.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用于关键知识点和能力培养。
2. 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 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准备解答和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和策略。
3. 做好教学环境的准备,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1. 导入:用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启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探究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4. 总结与归纳: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
5. 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和演示。
6.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个自主学习,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7. 拓展与延伸: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入和拓宽知识面。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
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
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札记: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
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
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好处。
《图文并茂》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美术教育,认为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设计,展示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成果。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文并茂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介绍图文并茂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图文并茂的基本技巧,如构图、颜色搭配等。
分析优秀图文并茂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思路。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图文并茂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步:教授图文并茂的基本技巧,如构图、颜色搭配等。
第三步:分析优秀图文并茂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思路。
第四步: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图文并茂作品。
第五步: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画具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构图、颜色搭配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评价其创新能力和思维开阔性。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时间安排等。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一幅图文并茂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提高绘画技巧和信心。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准备6.1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6.2 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备课,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资源。
教室布置,确保画具和作品展示空间充足。
第七章:课堂管理与纪律7.1 课堂管理教师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和规则,确保教学秩序。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苏州园林》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山东省诸城市昌城树一中学隋永奎《苏州园林》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按导学稿预习课文。
二、教学课题: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归纳文章中心。
2、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分析本文,如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3、欣赏品味,可分析,可背诵,可画画,可写导游词、可编歌曲等。
4、主题阅读: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资料、图片等。
5、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事物特征,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说明顺序2、多方式、多角度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三、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苏州园林》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文中作者把握住苏州园林“图画美”这一特征,先从总体上介绍,然后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是说明文的典范。
2、学情分析:学生早已接触说明文知识,对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判别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知识基本能做准确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演展示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将根据预习,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哪些小组预习成果突出。
(二)展示过程第一步:抢答展示目标1和2:(各小组抢答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特征说明苏州园林、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本文的中心等)教师点评时出示“叶圣陶先生简介”:百度链接/view/34089.htm第二步:目标3开展对抗赛:3组:“我们组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了一首歌,套用《好一朵茉莉花》的曲子。
下面我们与大家共享。
”然后四人齐唱:“好一个苏州园林,园林再美也美不过它。
《图文并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用连环画或插图的方式表现自编的故事。
2、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图文并茂的创作方法。
3、感受画面搭配故事的创作乐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编故事,用画面搭配故事,使故事图文并茂的呈现。
难点:故事有趣,画面生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名家作品、动画视频、图片等学生准备:绘画笔、素描纸,彩色纸,双面胶,剪刀等四、教学设计1、探索激趣,巧引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
出示没有配文字的朱德庸漫画,提问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生:看电视师:如果没有文字是不是四幅图都是人物在看电视?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给图片配的文字,看前后是不是有什么变化了?生:加上文字和图片互相搭配能知道作者通过这四幅图表达的意思了。
师:这幅作品就是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所画,像他这样用图片和文字相互陪衬,使内容丰富多彩就是图文并茂。
引题: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图文并茂》2、欣赏分析,拓展联想。
(1)师:怎样恰到好处的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来创作一幅作品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两幅画。
一幅是华君武《公牛挤奶》一幅是丰子恺《庆祝国庆》,请同学们读读文字,看看画面,作者画了什么?写了什么?(2)师:看看课本中的画面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画家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动物们的心里变化的?生:表情。
师,看来丰富的表情在连环画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对比欣赏三幅作品,想一想一幅图文并茂的故事画需要元素是什么?(人物、环境、事件)(4)师:同学们,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编成故事、我们朝夕相处的文具可以编成故事,就连我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也可以编成故事画下来,瞧,有个叫酷儿的小东西要去旅行了,它的经历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18页下方范作欣赏)从故事主角的造型、表情、动作,背景和构图角度分析画面。
(动态表情适当夸张,要有趣味性。
故事中的环境背景要为主角服务,与故事情节相关,体现生动性。
人物与环境处理要得当,突出主体,创新构图。
《图文并茂》教学设计行书写文字制作,注意字迹要工整,文字部分要简练,安排在画面的位置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绘画故事的完成过程。
通过欣赏也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提高去挖掘素材的能力,开拓创作思维。
活动三:教师亲自示范,①选材构思② 文字表现③构图;从环保的角度自创一幅画面,让学生自己观察。
给老师的画面进行评价点评并取名。
根据故事内容确定用大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
教法学法:观察法、分析法、演示法教学准备: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手工作品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
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二、抓住适机顺思导学1.讲授新课,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2.学习装饰方法。
3.和教师一起分析,发现形与色的美。
4.通过演示使学生们了解如何拼画组合。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
(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5.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拼摆着图形。
在课桌上排放图案,并相互借鉴学习。
三、综合实践应用促学布置作业: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
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
题材不限。
学生构思创作,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对学生作画中遇到的形象障碍,教师及时帮助解决。
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并进行互赠活动,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图文并茂练排版》教学设计驾岭中学邢赵峰一、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文字、图片及自选图形的插入与设置.2.自主制作奥运“喜报”版面中的报头和文字内容。
.b、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奥运“喜报”版面,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对版面组成元素分析制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c、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3、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二、活动概述: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试探、讨论和自主学习,制作奥运“喜报”版面这一任务,熟练运用在文档中插入对象和设置对象属性,以及掌握图形的组合、排列的操作。
本节的重点:1、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2、设置对象属性;本节的难点:版面排版(组合、层次、设置属性)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工作:1.制作完成一份奥运“喜报”电子版面。
2.自制导航课件,发放制作素材。
3.教师机和学生机的调试。
四、教学过程1、重温激情时刻教师播放“北京欢迎你”,学生欣赏并跟唱。
学生欣赏一段奥运宣传片,(播放课件)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健儿拼争半月共摘取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给奥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国歌一次次在赛场回旋,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在鸟巢升起,你一定热血沸腾!哪位同学要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略)我们为之喜悦,我们感到骄傲,我们为体育英雄感到自豪,这节课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把这一喜讯传递。
(板书课题)2、新课学习◆出示目标:制作“喜报”版面◆先睹为快教师演示《喜报》电子版面,并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版面元素。
学生对照版面相互讨论,组内交流组成元素。
教师总结,集体指认组成元素。
(组成元素有:自选图形、艺术字、图片、文本框)中国体育健儿不辱使命,首都拼争半月,勇登金牌榜首,用51块金牌向祖国的生日献上一份厚礼。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咏柳新密市实验小学陈景明河南省新密市实验小学陈景明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展开想象,开拓思维。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柳树发芽了,吐绿了,细细的叶子编成柔嫩的柳条,随风轻拂,跳起了婀娜的舞蹈……真美呵!古往今来有许多大诗人来赞美柳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有名的一首古诗——贺知章的《咏柳》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读自学3、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1)把诗句的字音读正确,认记生字"咏、绦"。
(2)自己画出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
(3)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诗歌的大意。
4、交流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咏碧妆裁剪(2)指名(或小组)朗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
5、我会填()一树高,万条垂下()。
不知()谁(),二月()似()。
四、、合作探究:1、指名朗读诗句,并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结合课件上的图片,理解诗句意境。
教师提示:看看课本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将插图与诗句结合起来,你感觉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3、小组交流,汇报意见。
教师相机点拨,体会诗句意境。
(1)小组内互读诗句(2)交流汇报1.2句: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3)提示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4)“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5),用自己的话说出1.2句诗的意思。
(6)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1.2句。
(7 ) 交流汇报3.4句: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后两句的意思:(8)提示思考: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9)“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10)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
(1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案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在小学教学中,教案是教师的重要工具,它起到指导、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作用。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和有序。
本文将讨论教案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具体要点。
首先,教案中的课堂教学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要达成的教育目标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设置活动内容和任务。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机会;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拓展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案中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应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科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设计还应注重教材的综合利用。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但教材通常只是教学的一个资源,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和资源。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课件、多媒体资源等,结合现实情境和学生的兴趣,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案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差异和教材资源等因素,设计出既具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潘木漂授课班级五科目美术备课时间课题画家故居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新课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画家故居,了解我国近现代艺术家的生平感受其艺术风格。
2.以“吴昌硕与梅花”作为专题欣赏,尝试用水墨技法画梅。
3.寻找身边的画家和故居,表达对国画大师的深切缅怀和敬意,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独特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画家故居和作品感受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难点对一个艺术家风格的学习,尝试用水墨技法表现艺术作品三、教学方法(学法)讲授法、示范法四、教具准备图国画工具,片、课件及多媒体等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受国画魅力(预计用时3分钟)1.教师导入:“中国画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近几十年来,中国画开始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识。
举一个例子:在2017年的佳士得年度拍卖中,一位画家的作品——《黄山汤口》拍出了3.4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这位画家就是中国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呢?”2.学生回答:“有吴昌硕、潘天寿、丰子恺等。
”3.教师活动:建议:“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些国画大师,一起去他们的画室看看,相信你会有一种特别的收获。
”出示课题:《画家故居》4.教师活动:出示几张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的近照,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初步感受画家。
提问:“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云集,他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要了解他们的故居,我们先要从认识他们开始。
老师找了几张国画大师的头像,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你知道这些大师的名字吗?谁来帮大家了解一下?”((引导学生选择一名画家进行简单介绍。
)5.教师活动:出示所有画家的名字,进行小结。
(二)走进故居,链接画家生活(预计用时5分钟)1.教师活动:展示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丰子恺等画家放盾图片,提问:“从画家的故居的装饰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活动:从朴素自然、品位高雅、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角度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