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观赏》教案(中图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5
旅游景观的观赏-中图版选修3 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景观的概念及其在旅游中的地位。
2.学会观赏旅游景观和分析景观特色的方法。
3.熟悉中国及世界著名景点的特点和观赏要点,增强旅游文化素养和普及旅游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流程1. 旅游景观的概念和地位(2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旅游景观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基础。
2. 观赏景观和分析景观特色的方法(30分钟)教师介绍景观观赏和分析景观特色的方法,包括:•观察景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注意景点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着重感受景点的视觉和情感效果;•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对景点的认知和感受。
3. 案例分析:世界著名旅游景点(50分钟)以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铁塔、巴厘岛等著名旅游景点为例,教师介绍其景观特色和观赏要点,探讨为什么这些景点会成为世界著名景点。
4. 案例分析:中国著名旅游景点(50分钟)以故宫、长城、黄山、西湖等中国著名旅游景点为例,教师介绍其景观特色和观赏要点,探讨为什么这些景点会成为中国著名景点。
5.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问答互动,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景点观赏分析,巩固和提高对旅游景观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介绍、讲解、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合PPT、影片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既听得懂、又看得懂,并结合互动问答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旅游景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景观的概念及重要地位,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和分析方法,熟悉世界和中国著名景点的特点和观赏要点,提高了旅游文化素养和旅游知识水平。
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注重案例分析和互动问答等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学生积极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为今后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旅游景观的观赏-中图版选修3 旅游地理教案课程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旅游业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
旅游业也成为了很多地方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旅游过程中,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技巧也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技巧。
3.了解旅游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教学建议本课程可以通过讲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景观的观赏过程,学习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旅游景观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增强对旅游景观保护和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课程内容1. 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旅游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光、水文地貌、地质地貌、动植物等,人文景观包括古迹、建筑、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
旅游景观的特点包括:景观性、代表性、品味性、独特性、艺术性等。
2.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技巧观赏旅游景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观赏时间。
不同的景观在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魅力,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观赏可以更好地欣赏到景观的美丽。
2.选择合适的观赏位置。
有些景观需要从远处观赏才能欣赏到全貌,有些景观则需要近距离观赏才能感受到其细节之美。
3.掌握摄影技巧。
摄影可以记录旅游的回忆,掌握一些摄影技巧可以让拍摄的照片更加美观。
4.保持好心情。
旅游的本质是让自己开心愉快,保持好的心情可以更好地享受旅游的乐趣。
3. 旅游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旅游景观的保护和管理非常重要。
以下几点是旅游景观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内容:1.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景区。
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可以保证旅游景区的永续性发展。
2.加强维护和管理。
定期维护和修缮旅游景区的建筑设施,保证旅游景区的安全和美观。
3.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教育游客保护环境,不扰乱自然环境,做到文明旅游。
结语旅游景观的观赏是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观赏旅游景观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美,还可以增长知识、拓宽眼界。
中图版选修3《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结构分析:此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已经介绍了旅游活动的含义和旅游资源,学生对于旅游资源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于旅游资源采取什么样的认识方法,即介绍欣赏旅游资源景观的方法。
教材并没有从艺术的角度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而是从地理的角度讲述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
此部分内容大纲要求分别讲述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人文景观的欣赏。
从欣赏要求的角度看,许多方面两者是共同的。
所以,教材从总体上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但是,在每一个标题下,讲述的内容或侧重点于自然景观或侧重点于人文景观。
二、教材内容分析:旅游景观的欣赏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典型景观的照片,并配有适当的文字说明。
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不可能对所有讲述的内容都联系实际,只有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联系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观,或联系学生亲身感受,或联系我们常州地区的旅游景观。
即使对于课文的实例也可以有所取舍。
1、选择欣赏位置:位置内容包括选择适当距离、角度、俯视、仰视等。
欣赏景观位置选择很重要,教材将位置作为第一要点介绍,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学习产生透视关系,理解纵深层次含义及视野范围的差别关系,并对景观产生不同的美感。
例如:高大雄伟的景观采取远眺的方式;广无垠的景观应以俯瞰的方式;仰观近听瀑布、河流、形、声、色、动等美感皆收。
如果结合图文则效果更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就是由景所思、由景而发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更是因观察位置而阐发的欣赏效果。
2、把握观赏时机:教材分别从一年中的季节变化、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及天气变化,以及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象等方面,说明观赏时间的重要性。
例如:的香山红叶、钱塘江大潮、大理的“蝴蝶会”、黄山的黄山云海、哈尔滨的冰雕、海市蜃楼、峨眉山的“佛光”等。
3、抓住景观特点:山景有山景的特点,一山有一山的特点。
雄、奇、险、秀分别是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的特点,观山如果不抓住它的特点,就不得要领,茫然觉得此山与彼山无异教材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人文景观的构景方法,对这一类型景观就是要理解设计者建设者的匠心设计,才会领悟此种构景之妙。
问:如何观赏特殊景观?总结:一、精选观赏点位:俯视、仰视、平时远、近高、低在特定位置观赏完成学案中如何选择位置观赏的练习及时总结,及时反馈。
举例说明,注意“把握观赏时机”举例,指出时机的重要:1.日出、日落2.西湖四季3.钱塘大潮、大理蝴蝶会4.彩虹5.云海6.观夔门总结:二、把握观赏时机——天时1、自然景观随季节而变化2、自然景象随时刻和天气而变化3、许多景象只在特定时间出现时间季节特定日期学生活动:分析钱塘江大潮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的原因天气学生活动:分析“猴子观海”应注意的天气条件。
案例鲜明,用地理知识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训练学生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注意知识的联系与引申。
举例说明,个人修养应从哪些方面提高三、个人修养(一)了解景观特点举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二)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举例:《望岳》与泰山、《赤壁怀古》与赤壁(三)提高审美素质通过黑白图片与彩色图片、图片与视频、无声与学生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黑白图片与彩色图片、图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
使学生重视提有声的比较,使学生重视提高审美能力。
片与视频、无声与有声的区别高审美能力总结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往往是多种综合的,且因个人修养、欣赏角度等因素存在千差万别,希望同学们珍惜世界上的各种美好,用心体会。
展示学生旅游摄影作品《背影》提醒学生注意感受人生的美丽,保护生态资源环境。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观赏一、地利(精选观赏点位)俯视、仰视、平时置身其中远、近特定位置高、低二、天时(把握观赏时机)时间季节特定日期天气三、人和(提高个人修养)(一)了解景观特点举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二)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举例:《望岳》与泰山、《赤壁怀古》与赤壁(三)提高审美素质课后反思本课的引入注意了与之前学生活动的衔接,体现了活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实例分析讲解,使学生容易接受;且注意挖掘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体现了从地理学角度研究旅游的科学价值。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观赏了解景观特点———————情景导入先思考———————皇家园林普遍规模很大,建筑类型更庞杂,因为它所服务的人群规模很大,而且在满足起居、游赏等日常生活需求之外还要满足帝王及皇室成员朝仪、理政、狩猎、祭祀等种种需求。
苏州则不同,很小的一个园林也可以很精致很耐看,而规模较大的园林又有不同的气象……也更深刻地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
思考探究:通过以上对比,可知我国南北方园林有何差异?提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南北方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规模、布景等方面差异非常明显。
———————基础知识要记牢———————1.观赏要求对于旅游者来说,事先对所要游览景观的了解越多,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也就越多。
尤其是有些人文景观,如果不了解设计者的美学构思,观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文津阁的景观特点(1)太湖石:皱、漏、瘦、透。
(2)“日月同辉”。
———————重点难点掌握好———————了解不同地区的景观特点1.我国南、北方地区园林景观的特点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如下表:典型的独特风格。
2.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特点[拓展提升]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应用体验不可少 ———————大连是个依山傍海的城市,优美的海滨风光、独具特色的近现代建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旅游业已成为大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此回答1~2题。
1.去大连旅游要了解景观的主要特点为( )①夏季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历史人文特点,如足球、时装等③风士、民俗特点④工程建设情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关于大连的文化定位应突出()A.优美的时装文化B.近现代建筑艺术C.海滨城市“浪漫之都”D.足球文化解析:1.A 2.C第1题,大连作为海滨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在和谐发展的今天,大连更是如沐春风,吸引人们去旅游,为此关于景观的了解,主要为①②③三项,而工程建设情况不属于地理、人文历史方面内容。
教师年级班级日期
课题课型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教材地位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旅游活动中获取美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本节教材阐述了在进行旅游景观的欣赏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同时揭示了旅
游地理的学习、研究方法:案例综合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思路以欣赏旅游景观为主线,辅以大量的景观图片和诗句材料,归纳出注意的问题;再从不同的方面指导学生自己对景观的欣赏,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的欣赏方法是教材的重点。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
2、运用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对典型旅游景观进行分析。
3、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教学重点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点位的选择和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
动预设
设计目的
引入板书
新课学习“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教师总结: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
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
时机。
一、把握观赏时机
讨论:何时才能观赏到最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
教师总结:钱塘江河口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当外海的潮水涌进
湾中时,水面迅速堆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盛行东南风,
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加剧了潮势。
讨论:白居易:“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产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随海拔高大增加气温下降,山上的春季比山下来得迟。
学生活动:讨论完成下表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
的自然景观
北方山水风景:?
南方千米以上高山:?
北国风光:?
随天气而变化
的自景观
泰山观日出:?
黄山观日落:?
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
特定时间出的
自然景观
钱溏江大潮:?
青海湖候鸟:?
学生回
答
“香山红
叶”在秋
天观赏,
“泰山日
出”在早
晨日出
之时
学生思
考,回答
讨论
回答
用学生身
边的事例
引入新课
用诗句引
出欣赏景
观时要把
握时机
用表格呈
现,总结,
培养学生
分析与归
纳的思维
方式
研究
小结练习记载。
至于为何非用"八景",有待进一步考证。
“燕京八景”:清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帝弘历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
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
庸叠翠,
后燕京八景:东郊时雨(朝阳门外)、南囿秋风(南苑一带)、
银锭观山、西便群羊(西便门外)、燕社鸣秋(黄村镇东南)、
长安观塔(庆寿寺)、回光返照(东单北的二郎庙),就是找
不到第八景!!!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上的十处
特色风景,最常见的说法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
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
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在南宋之后,又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
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
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
见PPT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
读图21,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游资源是什么(2分)
(2)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有多条线路,试比较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沿
途自然景观和旅游观赏视角的主要差异,完成表5。
(4分)
(3)你认为青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处促进作用?(4
分)
线路
项目
川藏线青藏线
地貌景观①
起伏和缓的雪山、高原寒
漠等
水域景观
以湍急的江水景观为
主
②
植被景观③
以高寒草原、草甸、荒漠
景观为主
观赏视角以仰、俯视为主④
答案: (1)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民族
风情)。
(2) ①高山深谷②湖泊、河源风光③以原始森林景
观为主(森林、草原)④以平视为主。
(3)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学生总
结
思考、练
习
使知识迁
移,学以致
用
培养综合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