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国际私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4.16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1、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2、国际私法的范围3、国际私法的性质4、国际私法的名称5、国际私法的定义6、国际私法的体系第二章国际私法的渊源国际私法的渊源第三章国际私法的历史国际私法的产生根源、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国际私法关系的主体1、自然人的国籍与住所冲突,及其法律适用方法2、法人的国籍与住所。
法人国籍与住所的冲突,及其法律适用方法。
3、国家与国际组织的豁免4、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几种制度第五章法律冲突1、法律冲突的含义、种类及其根源2、法律冲突的解决方法第六章冲突规范1、冲突规范的概念、结构、类型2、连结点3、系属公式第七章准据法的确定1、准据法的概念与特点2、准据法的选择方法3、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4、时际冲突与区际冲突第八章冲突法的一般问题1、识别2、反致3、先决问题4、法律规避5、外国法内容的查明6、公共秩序保留第九章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法1、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冲突及法律适用2、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3、法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第十章法律行为、代理和时效的法律冲突法1、法律行为的法律冲突及其法律适用2、代理的法律冲突及其法律适用3、时效第十一章物权的法律冲突法1、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含义、产生发展、理论根据、适用范围及例外2、国有化的概念及其效力3、信托的法律冲突及相关国际公约的主要规定第十二章债权的法律冲突法1、合同的法律适用2、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3、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第十三章婚姻家庭的法律冲突法1、结婚的法律适用2、夫妻关系的法律适用3、离婚的法律适用4、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适用5、收养的法律适用6、监护的法律适用7、扶养的法律适用第十四章继承的法律适用1、法定继续的法律适用2、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3、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第十八章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法1、专利权的法律适用2、商标权的法律适用3、著作权的法律适用第十九章区际冲突法1、区际法律冲突的概念、产生原因、特征、种类2、区际冲突法的概念、特征、渊源与发展3、区际冲突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4、中国的区际私法问题第二十四章保护知识产权的统一实体法了解《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及TRIPs协议的主要内容。
国际私法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主体
主要指:自然人、法人、国家、国际组织
(一)、自然人
(二)、法人
(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家所负的责任是无限责任
(四)、外国人民商事法律地位——外国人在我国享有: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优惠待遇
第三章、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一)、法律冲突
(三)、准据法
第四章、 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
(一)、识别(定性)
(三)、外国法的查明
转致: 甲
乙 丙 直接反致: 甲 乙
间接反致: 甲
乙
丙 包含直接反致的转致: 甲
乙 丙
第五章、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一)、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时效的法律适用
第六章、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一)、协商和调解
(二)、国际商事仲裁
第七章、区际法律问题
(二)、区际调查取证
(三)、内地对台湾民事判决的执行
(四)、涉澳相互执行判决
国际私法之中国实践冲突规范
区际司法协助。
国际私法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一、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二、法律冲突三、涉外民商事关系的调整方法/法律冲突的解决方法四、国际私法的范围、性质和定义一、涉外民事关系主体具有涉外因素;客体具有涉外因素;内容具有涉外因素。
凡一个民商事法律关系三要素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涉外因素,就可以视为国际私法所调整的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对“涉外因素”中的“外国”作广义的理解,包括一国中的法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当事人的民商事纠纷案件的管辖,参照本规定处理。
我国关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8条规定“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关系的案件时,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八章的规定来确定应适用的实体法”二、法律冲突(一)、法律冲突的基本含义:又称法律抵触,是指内容相互歧异的不同国家的法律竞相要求对同一涉外民商事关系实施管辖而形成的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冲突状态(二)、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存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各国法律对同一个问题的规定不同各国赋予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一国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三)、法律冲突的种类:国际法律冲突;区际法律冲突;人际法律冲突;时际法律冲突三、涉外民商事关系的调整方法间接调整方法:通过制定冲突规范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国际民商事关系应适用何国法律,从而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
直接调整方法:通过制定民商事实体规范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
——国际民商事实体规范,又称国际统一实体法规范,通常是指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渊源一、国际私法的范围、性质和定义(一)范围1、冲突规范2、统一实体法3、国内法中专门适用于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实体法4、外国人国籍的规范5、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6、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及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规范二、国际私法的渊源:国内立法、国内判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法律学说、一般法律原则(一)、国际法渊源国际条约国际统一冲突法公约: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等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主持制定的四十多个国际条约(二)、国际惯例《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作为通例(general practice)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国际惯例无需当事人选择都必须遵守的国际惯例,即强制性国际惯例。
《国际私法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一、国际私法的含义国际私法是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涉及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之间的民事或商事法律冲突。
其核心任务是解决法律冲突,包括冲突法、国际民商事诉讼程序、国际商事仲裁、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以及国际统一实体法等方面。
二、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为国际民事关系,即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
这些关系可能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因此可能产生法律冲突。
国际私法通过规定应当适用哪国法律来解决这些冲突,从而为涉外民商事争议提供法律指导。
三、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国际私法调整方法包括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
直接调整是通过国际条约或国内立法明确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间接调整则是通过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某一国家的法律来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
四、国际私法的名称国际私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美国称为冲突法,法国称为国际私法,德国称为国际私法,日本称为国际私法,而我国则称为国际私法。
五、国际私法的性质国际私法既是国际法又是国内法,既包含实体法规范又包含程序法规范,同时具有公法和私法的属性。
国际私法在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六、国际私法的历史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关法律冲突的处理方法。
到了19世纪,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增加,国际私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美国法学家J·斯托里在1834年首次提出“国际私法”这一术语,用来指代法律抵触法或法律冲突法。
七、国际私法的渊源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是国内立法,包括各国关于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判例。
此外,一些国际条约也是国际私法的渊源之一。
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是由简到繁,从早期的民法典到后来的单行法,反映了国际私法立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八、国际私法的范围国际私法的范围包括冲突法、国际民商事诉讼程序、国际商事仲裁、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以及国际统一实体法等方面。
这些领域涉及跨国法律问题,对处理国际民商事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私法每章中有1—2个名词解释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法律冲突1概念:法律冲突又称法律抵触,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专门术语,指内容相互歧义的不同国家的法律镜像要求对同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事实管辖而形成的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冲突状态。
2产生原因:1)内国法赋予外国人民事权利2)各国的立法互有歧义3)内国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
这是发生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直接原因。
域外效力:即属人效力,一国法律对国内和国外的当事人都有效。
域内效力:即属地效力,一国的法律对本国籍人、外国籍人和无国籍人都有效。
3基本分类:1)法律的空间冲突:如国际法冲突和区际法冲突;2)法律的人际冲突:如印度、土耳其、叙利亚等国,信奉不同宗教的当事人适用不同婚姻法。
3)法律的时际冲突:时态冲突,同一法律体系在时间效力上的冲突,如新法与旧法。
4)法律的区际冲突:同一主权国、不同法域的民商事法律冲突,如内地法、港澳台地区的法律。
5)法律的国际冲突: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在空间上的冲突。
如法律地位之差别,宪法与民商法。
4调整方法:1)直接调整方法:通过“直接规范”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方法,即采用直接规范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实体规范”来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规范。
如《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
2)间接调整方法:通过“间接规范”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方法,即在有关的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中仅规定某一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应受何种法律调整或支配,而不直接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
间接调整方法在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章国际私法渊源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只有四个:国内立法、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1 国内立法,是国际私法的主要渊源。
2 国际条约,《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的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国际私法电子版整理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一、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包括国家)之间的在国际交往中所产生的超越国界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即具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法律关系。
涉外因素法律关系主体具有涉外因素一方是本国人,一方是外国人对方是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对方是不同国籍的外国人法律关系客体具有涉外因素: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物位于国外法律关系的内容具有涉外因素: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如合同履行地,签订地,侵权行为发生地,婚姻举行地等二、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调整方法、间接调整方法:通过间接规范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主要指冲突规范,是指明某一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应实用何国实体法的规范、直接调整方法:通过直接规范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直接规范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统一实体法。
三、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法律冲突,又称法律抵触,指内容相互歧义的不同国家法律竞相要求对同一国际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和实施管辖而形成的法律适用山的矛盾冲突状态。
、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前提:各国民商事法律制度不同()客观基础:各国之间存在国际交往()重要条件:各国承认外国人的民事权利和地位()根本原因:各国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民商事法律在内国的域外效力、解决方式()适用本国法()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外国法()使用统一实体法规范第二章国际私法的渊源、国内立法是国际私法的主要渊源,其主要形式有:分散式立法、专编专章式、单行或法典式(最早是年的《巴伐利亚法典》,影响最大的是年的《法国民法典》)。
其基本内容为:()规范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冲突规范()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和国内专用实体法规范(直接适用的法)()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规范、国内判例(在中国还包括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物质因素:即长期实践中重复类似行为而形成的普遍的习惯做法()心理因素:即这种做法被国家和当事人认可而具有法律效力第三章国际私法立法与学说的发展历史一、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最早产生,标志着国际私法的产生后期注释法学派,代表为巴托鲁斯(国际私法的鼻祖),将法则分为人法、物法、行为法,率先提出法律域内效力与域外效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