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4弹性
- 格式:ppt
- 大小:186.51 KB
- 文档页数:49
微观经济学弹性论弹性理论,即反应程度的问题。
2.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重点):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
(2)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第三章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一、弹性的含义弹性即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对其影响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
以篮球为例,往地上使劲扔一个篮球,如果篮球弹得比较高,说明篮球的弹性大;如果使用相同的力往地上扔一个篮球,篮球没有弹起来,就说明无弹性或弹性小,球的弹性就是球对施加的力的反应程度,反应大→弹性大,反应小→弹性小。
同理,经济上的弹性是指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对其影响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
二、需求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需求价格弹性:当价格发生变化,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想知道当价用百分数表示,比如价格变化 1%,导致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多少,即需求的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变动率,e 表示弹性,d 表示需求,该公价格的变动率式非常重要,需要记住。
需求量在上、价格在下,按照“需求价格弹性”的顺序记忆即可。
该公式上下都是变动率(变动百分比),上面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下面是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前面有一个负号,如果不看负号公式为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那么需求量的变动率的值是负数,比如价格上价格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涨 10%,导致需求量下降 20%,得出需求量的变动率为-20%,价格的变动率为 10%,计算得出−10%20%=-2。
经济学中不太喜欢负数,为了便于比较大小,在公式前面加了一个负号,负负得正,取这个数的绝对值,意味着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0。
3.掌握的考点:(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要理解,无需死记硬背,就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价格弹性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衡量市场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以描述市场需求在价格变化下的相对变动程度。
本文将就价格弹性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的价格弹性进行解释和分析。
1. 价格弹性的定义价格弹性是指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反映了市场主体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相对变动。
2. 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价格弹性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价格弹性(E)=(需求变动量/需求初值) / (价格变动量/价格初值)其中,“需求变动量”表示需求的绝对变化量,“价格变动量”表示价格的绝对变化量,“需求初值”表示需求的初始值,“价格初值”表示价格的初始值。
3. 不同类型的价格弹性3.1. 完全弹性(E=∞)完全弹性表示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具有非常敏感的反应,即商品或服务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具有无限的相对变动。
当价格弹性为正无穷大时,需求(或供给)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任何价格变动都会引起需求(或供给)的无限相对变动。
这种情况下,市场主体会对价格变动做出即时、明显的反应。
3.2. 完全不弹性(E=0)完全不弹性表示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反应,即商品或服务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相对变动为零。
当价格弹性为零时,需求(或供给)对价格的变动不敏感,市场主体对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反应。
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发生变化,需求(或供给)都保持不变。
3.3. 有限弹性(0<E<∞)有限弹性表示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
价格弹性在0和正无穷大之间取值,这意味着需求(或供给)对价格的变动具有相对有限的反应。
市场主体对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或供给)的相对变动,但是变动程度有限。
4. 价格弹性的重要性价格弹性对于企业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学公式汇总1.供给和需求:-需求函数:Qd=a-bP-供给函数:Qs=c+dP其中,Qd表示需求量,Qs表示供给量,P表示价格,a、b、c、d为常数。
2.弹性:-需求弹性:Ed=%ΔQd/%ΔP-供给弹性:Es=%ΔQs/%ΔP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衡量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程度,大于1表示弹性,小于1表示不弹性。
3.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用:MU=ΔU/ΔQ-边际成本:MC=ΔC/ΔQ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分别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对效用和成本的变化。
4.均衡:-市场均衡:Qd=Qs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点,即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5.生产函数:-原始生产函数:Q=f(K,L)-边际产量函数:MP=∂Q/∂L-存在率递减性:∂²Q/∂L²<0生产函数描述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函数表示单位劳动力的产出,存在率递减性表示增加劳动力使得边际产量递减。
6.成本分析:-总成本:TC=FC+VC-平均成本:AC=TC/Q-边际成本:MC=∆TC/∆Q其中,FC表示固定成本,VC表示可变成本,Q表示产量。
7.边际因子代价:-边际因子代价:MCi/MPi边际因子代价表示增加一单位输入因子对边际产出的成本。
8.市场结构:-价格设置:P=MC在竞争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9.垄断:-垄断定价:P=MR=MC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设置价格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0.寡头垄断:-寡头定价:P=MRi=MCi在寡头市场中,寡头企业通过价格设置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些公式代表了微观经济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关系,通过应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对市场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并帮助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弹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弹性弹性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经济变量相对于其他变量的相应程度。
弹性反映了供需关系中各个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中的市场行为和决策。
1.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了市场上消费者或生产者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最为常见的价格弹性是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量和价格呈现反向关系,需求弹性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完全弹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如奢侈品;完全不弹性则意味着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需求曲线是垂直的,如必需品。
- 供给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量和价格呈现正向关系,供给弹性同样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供给曲线完全弹性意味着供给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如劳动力市场;完全不弹性则意味着供给量不受价格影响,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如土地资源。
2. 收入弹性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于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正常品、奢侈品和必需品。
- 正常品的收入弹性为正,即收入增加,购买量也增加,如大部分消费品。
- 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收入增加,购买量的增加幅度超过收入的增加幅度。
- 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即收入增加,购买量的增加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幅度。
3. 交叉弹性交叉弹性衡量了一个商品对另一个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有正交叉弹性和负交叉弹性。
- 正交叉弹性:正交叉弹性表示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另一个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同样上涨,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例如,橙子和橙汁的关系,当橙子的价格上涨时,橙汁的需求也会上涨。
- 负交叉弹性:负交叉弹性则表示两个相关商品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一种常见的示例是,当汽油价格上涨时,人们购买大型SUV的需求量下降。
4. 价格预期弹性价格预期弹性指的是消费者对于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及其对当前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
微观经济学的四组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代理人(如家庭、企业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四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需求与供给、弹性、成本与效益以及市场结构。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需求指的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意愿和能力,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通过市场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个人偏好和市场预期等。
供给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二、弹性:在微观经济学中,弹性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的一个重要概念。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在面对价格变化时购买行为的变化程度。
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在收入变化时购买行为的变化程度。
交叉弹性衡量了两种商品之间的需求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影响。
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在生产成本或技术变化时供给数量的变动程度。
供给弹性的种类有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生产者在面对价格变化时供给数量的变化程度。
交叉弹性衡量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
三、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用来评估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
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货币和非货币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等。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一个商品或提供一个服务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品的价值。
效益是指个体或组织从某个经济行为中得到的满足度或收益。
效益可以通过个人偏好和需求弹性来衡量。
个体或组织在决策时会考虑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关系,以最大化效益或最小化成本。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弹性一、选择题1. 需求弹性是指:A. 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B. 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度C. 需求对替代品价格变化的敏感度D. 需求对消费者偏好变化的敏感度答案:A2. 以下哪种商品的需求弹性通常较低?A. 奢侈品B. 生活必需品C. 耐用消费品D. 短期消费品答案:B3. 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是:A. (价格变化/原价格) / (需求量变化/原需求量)B. (需求量变化/原需求量) / (价格变化/原价格)C. (价格变化/原价格) * (原需求量/需求量变化)D. (需求量变化/原需求量) * (原价格/价格变化)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收入弹性的含义及其对市场分析的重要性。
答案:收入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敏感度。
它反映了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时,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对于市场分析而言,了解收入弹性可以帮助企业预测不同收入水平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制定相应的定价和营销策略。
2. 什么是交叉弹性?请举例说明。
答案: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例如,如果咖啡的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转而购买更多的茶,那么咖啡和茶之间的交叉弹性是正的。
三、计算题1. 假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 = 100 - 2P + 0.5Y,其中Q是需求量,P是价格,Y是消费者收入。
请计算当P从10元降至8元,Y从20000元增至22000元时,需求弹性的百分比变化。
答案:首先计算原需求量 Q1 = 100 - 2*10 + 0.5*20000 = 90。
然后计算新需求量 Q2 = 100 - 2*8 + 0.5*22000 = 106。
需求变化ΔQ = Q2 - Q1 = 16。
价格变化ΔP = 8 - 10 = -2。
收入变化ΔY= 22000 - 20000 = 2000。
需求弹性百分比变化= (ΔQ / Q1) /(ΔP / P1) = (16 / 90) / (-2 / 10) = -0.0889。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市场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它涉及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以一定价格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市场的运作至关重要。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弹性很高,价格变动会导致数量的大幅度变化;如果弹性较低,价格变动对数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个体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做出最优的消费选择。
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递减则说明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4.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成本理论则研究了企业在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下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则说明企业在生产更多产品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个行业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有所不同。
6.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适当反映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一种无法排除非支付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例如道路和国防。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社会福利不最大化。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势力等。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征税、补贴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微观经济学的计算公式总结1.需求弹性①弧弹性计算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edA③点弹性dQAPAdPAQAQ%Q2.需求收入弹性:EM%M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4.短期成本①总成本(TC)= 固定成本(TFC)+ 可变成本(TVC)②平均成本(AC)= TC/Q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TFC/Q④平均可变成本(AVC)= TVC/Q⑤边际成本(MC)=d TC /d Q= d TVC /d Q6均衡条件Qd = Qs Y XMU1MU2MUn8总效用最大化= = ……= = λP2P1Pn7边际替代率MRS =预算线:I = P1Q1 + P2Q2 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9.边际产量:MP = d TP/d L平均产量:AP = TP L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MPL/wL= MPK/r,wL+ rK=C捷径L=K=Q11.平均收益AR = TRPQTR= P 边际收益MR ==d TR /d Q QQQ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 (Q=Q1+Q2)列出方程组,解Q1 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 P2 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 = P1Q1 TR2 = P2Q2 总利润=TR1+TR2-TC TC是关于Q1 Q2的函数什么是微观经济学效用:是指人们对商品或劳务满足其欲望能力的评价,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微观经济学大一知识点弹性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微观经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它涉及到各种个体行为,从市场的供求关系到价格弹性都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而其中,弹性概念是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的。
一、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对其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变化是非常常见的,因此了解价格弹性对于经济主体来说非常重要。
在计算价格弹性时,我们可以使用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两个概念。
需求弹性衡量的是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对产品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而供给弹性则测量的是生产者的生产量变化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公式分别为:需求弹性 = (ΔQ/Q)/(ΔP/P)供给弹性 = (ΔQ/Q)/(ΔP/P)其中,ΔQ表示商品数量的变化,Q表示商品数量,ΔP表示价格的变化,P表示价格。
二、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对其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正如价格弹性一样,收入弹性对于经济主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在不同经济状况下的消费变化情况。
收入弹性的计算公式为:收入弹性 = (ΔQ/Q)/(ΔI/I)其中,ΔI表示收入的变化,I表示收入。
根据收入弹性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将产品分为三类:必需品、奢侈品和正常品。
当收入弹性小于1时,说明产品是必需品,不受收入变化的影响;当收入弹性大于1时,说明产品是奢侈品,消费者在收入增加时购买该产品的比例增加;当收入弹性介于0到1之间时,说明产品是正常品,消费者对于该产品的购买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略微增加。
三、交叉弹性交叉弹性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对其他产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它与价格弹性类似,但是弹性的计算公式略有不同。
交叉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交叉弹性 = (ΔQ1/Q1)/(ΔP2/P2)其中,ΔQ1表示产品1的数量变化,Q1表示产品1的数量,ΔP2表示产品2的价格变化,P2表示产品2的价格。
交叉弹性的正负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当交叉弹性为正时,说明两种产品是替代品,消费者会根据价格的变化而转换购买;当交叉弹性为负时,说明两种产品是互补品,消费者会根据价格的变化而联合购买。
弹性与需求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在微观经济学中,弹性和需求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弹性是指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而需求则指的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弹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弹性如何影响市场和企业的决策。
一、需求的概念及其测量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价格、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个人偏好等。
为了研究需求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经济学家引入了需求弹性的概念。
需求弹性是指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
根据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1. 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即小幅价格变化就能导致需求量的大幅变化,那么称为需求量弹性大,即价格弹性大。
反之,如果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太敏感,即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影响较小,那么就是需求不弹性,即价格弹性小。
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ε = (%ΔQd) / (%ΔP)其中,ε表示价格弹性,%ΔQd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ΔP表示价格的变化百分比。
根据计算出的价格弹性值,可以判断需求弹性的大小。
2. 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收入增加时,如果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的增加幅度,那么称为正收入弹性;如果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幅度,那么称为负收入弹性;如果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和收入的增加幅度相同,那么称为零收入弹性。
收入弹性的计算公式为:ε = (%ΔQd) / (%ΔI)其中,ε表示收入弹性,%ΔQd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ΔI表示收入的变化百分比。
根据计算出的收入弹性值,可以判断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
3. 交叉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交叉弹性是指需求量对其他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微观经济学考研复习考点:弹性理论凯程晶晶老师整理了微观经济学考研的基础考点之一弹性理论,分享给考研有需要的同学们。
弹性是度量因变量变化率对于自变量变化率的反映程度的一个概念。
一、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衡量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等于商品需求变化率比/商品价格变化率(需求弹性为负值)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所考查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是所引起的了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量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Em<0为劣等品,Em>0为正常品,其中Em<1为必需品,Em>1为奢侈品。
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衡量供给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等于商品供给变化率比/商品价格变化率(需求弹性为负值)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生产要素在产品生产中变动生产方式的难易程度、商品增加生产后成本增量的大小、决定变动生产量时间的长短等。
供给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是所引起的了另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三、相关知识点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富有弹性:也就是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1,这一类商品价格变化时,引起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价格变动为1%,那么需求变动将超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