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的地质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9
第十五章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湖沼的沉积。
理解湖沼的地质作用。
了解湖沼的概念。
授课内容: 1、湖泊的成因和动力; 2、湖泊的沉积作用;3、沼泽及其生物堆积作用重点、难点: 湖沼沉积课时: 2学时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与国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如它们可以遗留给我们石油、煤、盐等矿产资料。
湖泊和沼泽是水圈中比较平静的水体,这与河流和地下水等流动水不同,其地质作用过程中以沉积作用为主。
第一节湖泊的成因和动力湖泊是指陆地上比较宽广的积水洼地,它包括湖盆和湖水两部分。
湖泊遍布世界各地,占陆地面积的1.8%。
它们和大小、形状和深度相差很大,大者如里海,面积达43万km2,小者如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小湖,面积不到1000m2;湖水深者可达千余米,浅者不足1米。
我国湖泊众多,湖北省中部大小湖泊达1000多个,为世界上著名的湖区之一。
一、湖盆的成因形成湖盆的原因比较多,既可由内因(内动力地质作用)造成,也可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
1. 构造运动:世界上的大湖泊的湖盆多与构造运动有关。
(1) 区域性地壳下沉造成的湖盆---太湖等。
规模大,湖中岛屿为地壳沉降前的山峰。
(2) 断层作用导致局部地壳陷落---云南滇池。
较深,长条状。
(3) 残存洋盆---里海,大陆碰撞;海退后洼地。
2. 火山活动: (1)火山口---吉林长白山天池。
(2)熔岩堵塞河谷---五大连池(白河堵成头池、二池-------五池) 1719--1721, 271年前康熙年间。
3. 河流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长江中下游很多。
4. 冰川刨蚀作用,规模小成线状。
二、湖水状况1.来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和地下水补给,有时来自冰雪融水和海洋残留水。
受气候、地形等条件影响,如长白山天池,地形高,只能大气降水补给;干旱气候区的湖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
2. 湖水排泄状况:湖水通过流泄、蒸发、渗透方式消耗湖水。
第十六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1ake)与沼泽(swamp)是大陆上的重要沉积场所,其中往往堆积有众多的矿产资源。
在地质历史中湖、沼沉积有广泛分布,湖泊的沉积物类型与气候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地层中湖泊沉积的特点了解古地理和古气候情况。
第一节湖泊概述一.湖泊概况湖泊——陆地上的积水洼地。
湖泊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因淤积转变为沼泽。
湖+沼总面积占全球大陆面积的4.1%。
湖泊遍布世界各地,其总面积为270万km²,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8%。
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是北欧的芬兰,共有湖泊五万五千多个,占该国面积的8%,有湖国之称。
湖泊规模不等,世界最大的湖泊是原苏联的里海,为咸水湖(salt water lake),面积达436 340km²。
世界第二大湖是北美的苏必略尔湖,为淡水湖(fresh water lake),面积达88 627km²。
世界最深的湖泊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水深达l 620m。
湖泊所处位置的高低相差悬殊,最高的是我国西藏高原的纳木湖,湖面海拔4 718m。
最低的是巴勒斯坦、约旦两国间的死海,它的水面比海平面低395 m。
二.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1.湖水的来源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和地下水,其次是冰川融水和残留海水。
湖水的来源深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位于高处的湖泊,如山顶的火山口湖,主要靠大气降水;位于低洼处的湖泊,其水源除大气降水外还有地下水;温湿气候区的湖泊,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与大气降水;干旱、冷湿气候区湖泊的湖水来源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主。
2.湖水的排泄湖水通过蒸发、流泄和向地下渗透三种方式而排泄。
干旱气候区多数湖泊无出口,湖水主要以蒸发方式排泄。
潮湿气候区多数湖泊有出口,湖水主要以流泄方式排泄。
一般将有出口的湖泊称为泄水湖(sluicing lake)或外流湖(external lake),无出口的湖泊称为不泄水湖或内流湖(basinal lake)。
第十一章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目的要求湖泊与沼泽可以接纳由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冰川和火山作用带来的各种物质,以及大量生物繁殖的生物残骸。
因而,湖泊是大陆上重要的沉积场所。
要求学生了解湖泊的成因和类型,了解湖泊的剥蚀和搬运作用,掌握湖水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的特点;掌握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的特点和产物特征;以及了解油页岩和煤的形成。
课时:4学时授课内容一、湖泊的成因和湖水状况二、湖泊的地质作用(一)湖泊的剥蚀各搬运作用(二)湖泊的沉积作用三、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重点湖泊的沉积作用,湖泊沉积作用的产物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学生难以理解。
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展讲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以讲授为主,结合局部实地照片进展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湖泊的成因和湖水状况(一)湖泊的成因1、区域性地壳下降: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一般规模大。
2、断块陷落形成:如滇池、洱海、贝尔加湖、邛海等,多呈长条形。
3、火山活动形成:如天池,一般规模较小,呈圆形。
4、外动力地质作用:如牛轭湖、冰蚀湖、泻湖、岩溶塌陷湖等,一般规模较小。
(二)湖水状况1、湖水来源:降水、地面流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少数来源于冰雪融水和海水。
2、湖水的排泄:湖水通过蒸发、流泄和渗透消耗湖水。
按有无泄水中口,可分不泄水湖和泄水湖。
‰‰—25‰)、咸水湖(大于25‰)、盐湖(250‰)。
(三)湖水的动力和海水一样,仍有湖浪、潮流、湖流等。
二、湖泊的地质作用和搬运作用(一) 湖泊的剥蚀作用湖泊的剥蚀〔湖蚀〕作用包括机械冲刷、磨蚀和化学溶蚀等方式,其中以机械剥蚀为主。
湖蚀主要是由波浪运动引起,波浪越大,湖蚀作用越强,它主要发生在湖岸带。
大湖的湖岸在湖浪的冲击和磨蚀下可形成湖蚀洞穴、湖蚀凹槽等地形。
湖蚀崖逐渐后退可形成湖蚀平台。
湖蚀的产物以及由入湖河流等各种外力带来的物质〔主要是碎屑物〕被湖流、岸流、退流、浊流等动力向湖心方向搬运,在适当部位沉积下来。
高三地理沼泽的作用知识点归纳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地理沼泽的作用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沼泽的作用沼泽既是土地资源,又有宝贵的泥炭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此外它在保持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具有一定意义。
不能将沼泽看成“荒地”,盲目进行开垦。
应根据沼泽类型和分布地区的特点,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
分布在河源区的大面积沼泽,是水的贮藏体,具有蓄水保水作用,对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和河流补给起一定作用,它可以减少一次降雨对河流的补给量,削弱河流洪峰值和延缓洪峰出现时间,还使当年水不至完全流出,延长汇水时间。
因此应加以保护。
沼泽是天然的大水库,它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降雨,有利于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同时对人体健康也有良好作用。
因此,开发沼泽必须十分小心,防止因开发而破坏地区的生态平衡。
沼泽中有许多动、植物资源。
如芦苇是造纸原料和人造纤维和编织等原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嵩草和苔草的嫩叶为牲畜喜食的优良牧草。
森林沼泽中的浆果,如笃斯越橘、蓝靛果忍冬等都可食用,又是酿酒原料。
沼泽中还有许多药用植物,如金莲花、泽泻、慈姑、泥炭藓等。
对这些植物资源,应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并加以培育和保护。
沼泽中植物丰富,水源充足,是一些候鸟,如珍贵的丹顶鹤、黑颈鹤、天鹅和许多水鸟的栖息场所。
对这些动物资源也应加强保护和管理。
沼泽中的泥炭,含有大量的植物孢子和花粉,对研究古气候、古植被的形成与演变,古地理的发展规律等方面,具有科学价值,因此,不能把所有沼泽都作为开发对象,它们中的一部分应得到绝对保护。
另一方面,富养沼泽的地面较平坦,其中泥炭层薄的沼泽地,有一定潜在肥力,经过排水疏干可改良成牧场,也可以开垦成为农田。
可采用混土压沙和挖排水沟等方式改造沼泽地,种植蔬菜和水稻,这在许多国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