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21
针对提升三传统文化大趋势,语言交际需“得体”——高考得体题备考方略聚焦热点,了解语言得体“五思考”“语言得体”的考查,主要有: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谦辞、敬辞的误用问题;考查说话是否注意分寸,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心理等;转述如何做到清晰、得体;设定情境,按要求写一段话;拟写请柬、广告语、欢迎语、留言条、邀请函、求职信等。
多为主观性试题。
2017、2018年高考全国卷连续两年都对“语言得体”进行了考查,分别从谦敬得当和语体得当角度设题,考查形式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简答题。
一、用语要看对象要充分考虑陈述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
针对不同的陈述对象,同一个内容说话的语气、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
在高考考题中,对用语对象的考查主要有三种:谦敬辞的使用、语言的转述、拟写宣传提示语等。
1.谨防谦敬不当语言要得体,首先要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及其身份,进而考虑该用敬辞还是谦辞。
谨记敬称的词语只能用于对方,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己方。
如果把握不准,谦敬失当,就会闹出笑话。
简而言之,可以把谦敬辞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冠以“家”字,如家父、家慈、家兄;向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字,如舍弟、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时,则冠以“令”字,如令尊、令郎等。
除此之外,常见的谦辞还有“小”(小女)、“拙”(拙见)、“鄙”(鄙见)、“寒”(寒舍)、“愚”(愚见)等。
敬辞还有“贵”(贵庚)、“大”(大作)、“高”(高见)、“贤”(贤弟)、“尊”(尊姓)、“光”(光临)、“拜”(拜托)、“赐”(赐教)、“雅”(雅正)、“惠”(惠顾)等。
(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3.专题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街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白天从资料人那里买来的。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序号是()我们楼前有清塘数亩。
①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
②他的那一句“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
③有池塘的地方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④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太多太多了。
⑤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⑥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A.④①③②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C.④①②③⑥⑤D.⑤④③①②⑥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在汉语中,“哲”字是“智慧”的意思,它和“学”字合在一起,就是“使人明智的学问”。
②“哲”字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及,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
③从此,“爱智慧”就广为流传了。
④古希腊有一个叫苏格拉底的人,他学问渊博、才智过人,大家都称他为“智者”。
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分析与汇总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分析与总结一、谦词谦词是一种文化传统,用于表示自己的谦虚和尊重对方。
主要的谦词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敝鄙卑小不愚拙,敢见家老晚舍寒”,横批是“贫贱过后”。
1、“敝”敝”可以用来谦称自己、自己的姓、自己的学校、家乡、住处或办公场所,以及自己国家的谦称。
2、“鄙”鄙”可以用来谦称自己、自己的见解、意见,以及老人自称的谦词。
3、“卑”卑”可以用来下级武职对上级的自称、谓位卑家贫、低矮简陋、地位低下的人、对上级的自称。
4、“小”小”可以用来地位低的人自称、谦称自己的商店、自称谦词、谦称自己的儿子、女儿、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5、“不”不”可以用来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没有才智的,没有出息的,以及平常交往中,对别人的招待、夸奖承当不起时,可说“不敢当”。
6、“愚”愚”可以用来自我谦称,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老人自谦之词,相对于长者的自我谦称,谦指己见,自己的见解,对自己意见的谦称。
7、“拙”拙”可以用来谦称自己的见解、文字或书画,以及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
8、“敢”敢”可以用来表示冒昧地向对方询问问题、请求对方做某事、麻烦对方做某事,其实是“不敢”的意思。
9、“见”见”可以用来表示客套话,指教(我)、请人谅解。
10、“家”家”可以用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兄长、姐姐、叔叔。
11、“老”老”可以用来老人自我谦称,没有文化、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官员自称、相对于老领导老上级时的自称。
12、“晚”晚”可以用来文人对前辈的自谦、后辈学生的自谦、相对于长者的自称。
13、“舍”舍”可以用来谦称自己的住处。
舍侄指自己的侄子,舍弟指自己的弟弟,舍亲指自己的亲人,舍间或舍下则是谦称自己的家。
寒舍是谦辞,指自己的家,寒门则是指自己贫寒的家庭。
贫僧是和尚的自谦之称,贫尼则是尼姑的自谦之称,贫道则是道士的自谦之称。
贱内是谦称自己的妻子,贱恙则是谦称自己生病。
语言得体知识点总结高考一、语法知识点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对于语言得体来说,良好的语法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语言得体的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语法规则,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法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点:1.主谓一致: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要保持一致,如“她们在吃饭”而不是“她们在吃饭们”。
2.时态一致:在同一时间轴上的动作或状态应该使用相应的时态,如“我已经去过那个地方了”而不是“我已经去了那个地方了”。
3.语态使用:要根据语句的需要正确使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避免语句表达不清晰,如“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而不是“这个问题他解决了”。
4.连词使用:正确使用各种连词可以使语句结构更加清晰明了,如“既然已经来了,就别走了”而不是“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要再去了”。
5.句型转换:在表达和交际中,有时需要将句子进行转换,这就需要掌握句型转换的规则,比如主动句转换为被动句,直接引语转换为间接引语等。
二、词汇知识点良好的词汇积累是语言得体的基础之一。
使用恰当的词汇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和传神。
以下是一些词汇知识点:1.词义辨析:对于一些词义相近、易混淆的词汇,需要进行辨析,以避免使用不当,如“习惯”和“习俗”、“飞机”和“飞行器”等。
2.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指一些词语在搭配使用时有固定的搭配方式,比如“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失望的表情”等,要避免使用不当的搭配方式。
3.词性转换:在表达中,有时需要将词语的词性进行转换,这就需要正确进行词性转换,以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
4.俗语和成语的使用:在表达中适当使用一些俗语和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但要注意使用时机和适当性。
5.外来词的使用:外来词的使用要遵循语言规范,尽量不要滥用外来词,避免出现语言不得体的情况。
三、修辞知识点修辞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手段,用于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在语言得体中,适当的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和优美。
以下是一些修辞知识点:1.比喻和象征:适当使用比喻和象征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化和生动,但要避免使用过多,并注意成语和俗语的使用。
专题14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目标1.了解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类试题基此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成语〔包括熟语〕[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正确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
沿用去年的六选三模式,题干由选正确的改为选不正确的,难度稍大。
①④⑤使用错误:①重整旗鼓: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
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也作“重振旗鼓〞。
与最后一句话“再创佳绩〞矛盾。
④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不符合语境。
⑤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
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对象错误。
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③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⑥万无一失:失,差错。
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得体”在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表达,使语言得体的能力。
3. 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高考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得体”在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高考语言表达中常见的“得体”问题及修改方法。
3. 练习题和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得体”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常见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语言表达中的实例,讲解修改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应用实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得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分析高考语言表达中的常见问题及修改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应用实例:评价学生在实际语言表达中的得体程度,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得体”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高语境下运用“得体”语言表达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材、练习题和应用实例。
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辅助工具。
八、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高考语言表达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得体”的重要性。
2. 讲解:分析高考语言表达中的常见问题,讲解修改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练习。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易懂。
2. 反思教学方法:检查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考专题:语言得体一、学法点窍1、“简明、连贯、得体”是高考《考试说明》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所谓“简明”就是语言表达要简洁明白,不罗嗦,不晦涩。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表达要意思贯通,符合逻辑。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时要适合特定的语境,考虑时间、场合、环境、对象等因素,要依据说话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修养和性格特点来表述人物的语言。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简明、连贯、得体”一直是考查重点和热点。
2、解答得体题的五个角度:(1)掌握谦敬:同称父母,谦辞如家父、家母,敬辞如令尊、令堂。
(2)符合语体:口语随便,书面语庄重。
便条、广播稿等不同文体的用语也各有特殊的要求。
如广播稿中就不能出现小括号,如有,就必须将括号内的内容转述出来。
(3)看清对象:问人年龄用“贵庚”,问老年人的年龄用“高寿”。
(4)注意身份:要依据说话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修养和性格特点来表述人物的语言。
(5)注意场合:如在考场门口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火葬场门口贴“把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在婚姻介绍所门口贴“与人作对”,就显得很不得体。
3、敬辞谦辞口诀:称人父亲说令尊,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人儿子说令郎。
自己父亲叫家父,自己母亲叫家母。
自己女儿叫小女,自己儿子叫犬子。
自己弟弟称舍弟,自己妹妹称舍妹。
谦称自己叫敝人,称已见解说拙见。
别人住所称府上,自己住所称寒舍。
问人年龄说贵庚,老人年龄说高寿。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宾客来到称光临,领导到来称莅临。
等候别人称恭候,未及迎接称失迎。
看望别人称拜访,看望病人称探望。
请人赴约称赏光,请人勿送称留步。
无暇陪客称失陪,陪伴朋友称奉陪。
欢迎询问称垂询,送礼给人说笑纳。
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
欢迎购买说惠顾,对方来信说惠函。
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请人审阅说惠鉴,请人批评说指教。
请人指点用赐教,请改文章说斧正。
请人决定说钧裁,称人作品叫大作。
高考二轮复习: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考点解说】1“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含有效果的要求,就是表达的清晰。
(1)“量”的要求是:①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②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明”的要求是: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义;③避免啰嗦;④井井有条。
【例1】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请找出下面语句中最应该删去的三个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由于在欺诈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的,所以各国法律都允许其中受欺诈的一方可以建议撤销合同或提出合同无效。
应该删去的三个词是:【答案】由于,其中,可以【解析】“由于”在此处多余,无表原因之意;受欺诈的只能是一方,“其中”多余;有了前面的允许,“可以”就使得文字不简洁。
【例2】下面的文字语言重复啰嗦,在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由(甲)删除三处和(乙)删除四处两种改法。
把删除的句子的序号分别写在(甲)(乙)后的横线上。
汉字又称方块字。
①它有音有形。
②汉字有形,形在二维空间上展布,③不像拼音文字,④拼音文字只是线形的延展,而汉字形中有音。
⑤汉字有音,音为单音,⑥每⑦字音含声,⑧共有四声,每个字仅一声。
删除部分:甲乙【答案】甲①④⑦乙②④⑤⑦【解析】甲:本段分两层讲汉字的形和音,①多余;③是举例;④重复不简洁;本段讲的是汉字,⑦完全可以删去。
乙(略。
依甲的思路可以分析)【例3】修改下面的这段文字,使它更精美。
①你的急躁决定你的冲动,②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③你的沉稳决定你的忠实,④你的柔韧决定你的忍耐,⑤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总之,⑥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名声。
(1)与内容不符必须删掉的一句是(2)第句的行文不贴切,应该改为【答案】(1)删去①。
(2)⑥改为“因为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解析】(1)删去①,因为与文段语境不一致。
(2)⑥改为“因为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因为该句是对全文的总结。
微专题七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一、读一读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1)语言简明的要求①简洁:不要在句中同时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词语,尽量使用替代性词语。
②明确:避免晦涩,避免歧义。
(2)语言连贯的要求①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②保持结构、句式一致。
③保持前后照应。
④保持情景(境)一致。
(3)语言得体的要求①用语要看对象。
②用语要看场合。
③用语要注意语体。
④用语要考虑目的。
(4)语言表达“准确”是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并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5)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
不准确,就不可能鲜明。
所谓鲜明,就是要恰当地使用词语(尤其是感情词语),恰当地使用句式(如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如比喻、对偶、对比等)。
(6)生动,就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
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升华。
它要求做到:①恰当使用绘形绘声绘色等方面的动词、形容词;②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③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和谐押韵,力求语言的声律美。
二、练一练1.近日,一条事关文物保护的微博引起围观,有批评者认为微博语言有些“暴力”。
请你重写一条。
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得体、简明,40字左右。
一名游客在北京游故宫时,竟然在故宫大铁缸上刻下“梁齐齐到此一游”的字迹。
高中语文学习助手高考 作文 试卷 复习资料 高考志愿敬谦辞是语言得体的核心要素之一。
所谓敬辞,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用于对方;所谓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
准确得体地使用一些敬谦辞,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品位。
由于敬谦辞多是文言词汇,数量不少,因此必须勤于积累,准确理解。
一、敬辞常用的敬辞有:贵、拜、奉、高、惠、令、垂、光、屈、贤,恭候、千金、华诞、璧还、俯就、斧正、借问、雅正、鼎力,等等。
①“ 贵 ” 字有 “ 贵姓、贵庚、贵体、贵干、贵恙、贵子……” ,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②“ 拜 ” 字有 “ 拜望、拜会、拜读、拜托、拜别、拜贺……” ,用在动词前,用于人事往来。
③“ 奉 ” 字有 “ 奉迎、奉陪、奉告、奉还、奉送、奉达、奉复、奉劝……” ,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对方时。
④“ 高 ” 字有 “ 高堂、高足、高就、高龄、高寿、高见、高攀……” ,称别人的亲属或事物。
⑤“ 惠 ” 字有 “ 惠赠、惠存、惠顾、惠临、惠允 ……”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⑥“ 令 ” 字有 “ 令尊、令堂、令爱 ( 令嫒 ) 、令郎 ……” ,用于称对方的亲属。
⑦“ 垂 ” 字有 “ 垂爱、垂问、垂询 ……” ,用于别人 ( 多指长辈或上级 )对自己的行动。
⑧“ 光 ” 字有 “ 光顾、光临 ……” ,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⑨“ 屈 ” 字有 “ 屈驾、屈尊、屈就 ……” ,用于敬称对方降低身份做某事。
⑩“ 贤 ” 字有 “ 贤弟、贤侄、贤契 ……” ,表示对平辈或晚辈的敬称。
“ 恭候 ” ,用于等待对方; “ 千金 ” ,称别人的女儿; “ 华诞 ” ,称对方的生日;“ 璧还 ” ,用于归还对方物品; “ 俯就 ” ,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 斧正” ,请对方修改文章; “ 借问 ” ,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 “ 雅正” ,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 鼎力 ” ,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
专题20 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讲目标1.了解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类试题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
2.熟练掌握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语言得体【高考典例】1.【2020年高考课标Ⅱ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表达的能力。
首先要弄清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第一句可以确定仿写句子的句式,然后考虑针对什么推断来反驳,最后确定自己所写内容。
解答时一定要立足题目,认真审题,审出答题的角度和答题的模式,切不可脱离原题作答。
2.【2020年高考课标Ⅰ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看对象——分你我;看谦敬——长幼分;看场合——析语境。
【考点精解】得体,指恰当地使用语言,能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也就是用语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
“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
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
【命题规律】语言得体主要考查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和语体得体,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近几年高考,该考点多与“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辨析并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
2020年高考课标卷在此考点单独命题,2020年高考仍是备考的重点。
【技巧点拨】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的“语言表达得体”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
一方面通过复习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多读勤练,掌握方法。
这个考点考查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所有试题中,所以复习时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材料储备,注意积累,同时勤于练习,注意总结规律,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掌握答题技巧:(1)看场合用语包括说话、写文章、书写标语等。
一般来说,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经常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
(2)看对象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说法。
还应注意应用谦称、敬称和习惯用语。
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谦称只能用于自己。
有人将常见的谦称和敬称概括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家父”“家母”“家兄”;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舍弟”“舍妹”;称对方的亲属,多用“令”字冠首,如“令尊”“令郎”等。
习惯用语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3)看目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要达到说话的目的,就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恰当的句式。
(4)看语体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语体,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
【跟踪训练】1.【18届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12月联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某知名节目录制现场:小沈阳和妻子一起现场演完一小段二人转后,观众掌声未息,主持人前来搭话,结果小沈阳来了一句他常在舞台上说的玩笑话,“臭不要脸的”。
B. 某省政法委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评论:“基层警察确实很辛苦,体验了就知道,那些站着讲话不腰疼的乱喷分子,有本事别报警。
”C. 某名校一副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把堵车看成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堵车,那它的经济也可能凋零衰败。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D2.【18届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
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
B. 作为陈教授的学生,你却在背后说他的不是,真是忝列门墙!你让大家怎么说你好呢?C. 看过司徒乔的油画之后,我很想再去拜读一下他的夫人冯伊湄写的一本回忆录——《我的丈夫司徒乔》,以对司徒乔这位艺术天才有更深入的了解。
D.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答案】C【解析】A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应改为“不敢苟同”。
B项“忝列门墙”:愧在师门。
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
D项“钧裁”:对上级裁决的敬称。
改为“裁夺”。
3.【18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 小李收到王先生著作后回信:惠赐的大作已收到。
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帮助,定当珍藏。
B. 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我略备薄酒,以示感谢。
C. 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D. 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答案】B【解析】B项,“令郎”是敬辞,称别人的儿子。
此处用来指自己的儿子,不得体。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
4.【18届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王伟与我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在一次偶然相遇时,他兴奋地说:“久仰大名”啊。
B. 他学习认真且谦虚,在向老师请教问题时,他说:“不吝赐教”。
C. 在生活中,人们常说好借好还,所以在归还所借之物时会说“请笑纳”。
D. 我的犬子和郭老师的息女是蚌埠学院的同班同学。
【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另外还需要注意常见的谦敬词的使用。
(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
※考点二:表达准确【高考典例】1.【2020年高考课标Ⅲ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③【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言表达。
推断时应在用词准确、合乎情理的情况下进行,如“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只要表限定,后面接的内容限定这一种,那么就能有“就……”的结果。
一般用来叙述比较确定的事,“避免环境污染”是不能确定的事。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
该题中考核“这样可以”“只要”“就能”这些用词。
2.【2020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
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考点精解】“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