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46
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引言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是企业中的一个关键性计划,它是在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能利用率和减少库存。
本文将介绍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流程和相关考虑因素。
MPS编制流程1.收集和审阅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信息。
2.分析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的数据,以了解需求的趋势和模式。
3.制定主生产计划的时间范围,通常以周为单位。
4.确定每个产品的需求量,根据销售预测和订单信息计算。
5.考虑产能限制和资源可用性,确定每周的生产量。
6.检查和调整主生产计划,以确保满足客户需求并优化生产效率。
7.向相关部门和供应商共享主生产计划,以便调整他们的计划和配合。
8.定期评估和更新主生产计划,以反映市场需求和内部情况的变化。
考虑因素在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销售预测和订单数据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依赖于准确的销售预测和订单数据。
因此,收集和审阅销售预测和订单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需要对销售预测和订单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需求的趋势和模式,从而更好地制定主生产计划。
产能限制和资源可用性在制定主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企业的产能限制和资源可用性。
这些限制可能包括设备的容量、人员的数量和技能、原材料的供应以及其他生产资源。
只有考虑和平衡这些限制,才能制定出可行的主生产计划。
生产效率和成本主生产计划的目标之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制定主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合理地分配生产量,以达到最佳的产能利用率和最低的生产成本。
客户需求和交付时间主生产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
因此,在制定主生产计划时,需要确保能够按时交付产品,并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和数量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客户的订单变更和紧急需求,以便及时调整主生产计划。
总结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和客户满意度。
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MPS的编制首先需要进行需求预测和客户订单的分析。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的分析,制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生产计划。
这一步需要充分考虑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的动向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
在进行需求预测和订单分析之后,制造企业需要确定生产计划的关键约束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可能包括生产线的最大容量、员工的工作时间、原材料的供应周期等。
通过对这些约束条件的分析和考量,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生产计划。
接下来,制造企业需要确定生产计划的排程和优先级。
这一步需要考虑客户订单的紧急程度、产品的生产周期、各生产环节的耗时等因素。
通过合理地排定生产计划的顺序和优先级,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
最后,制造企业需要制定生产计划的执行和监控机制。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执行流程、建立生产进度追踪系统、设定监控指标等。
通过不断地监控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生产计划,确保按时交付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之,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是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的核心环节,其编制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约束条件等诸多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才能够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并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利用。
主生产计划(MPS)是制造企业的战略性计划,它涉及到资源规划,生产计划和订单的执行。
编制MPS的过程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持和跨部门的协调合作。
一个有效的MPS可以帮助企业规划和调整生产能力,优化生产进度,最大化利润,同时也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MPS的编制过程中,需求预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制造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趋势,进行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需求量。
从历史数据、市场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
同时,还需要对客户订单进行分析,了解订单数量、种类、交付时间等具体要求,为制定MPS提供基础数据。
MPS的编制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考量。
包括生产设备的运转能力、人力资源的可用性、原材料的供应周期等方面。
3.3 MPS的编制过程3.3.1 MPS 的编制过程MPS的编制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动态调整的过程。
第一,MPS经过RCCP之后,才可以作为可行的MPS。
如果某个MPS方案不能通过RCCP的平衡,该MPS必须进行修改。
第二,当接收到没有预测到的新的客户订单时,需重新排定MPS。
只有当编制的MPS比较合理时,调整计划的频率才不会太快,否则需要经常进行调整。
在ERP系统运行之初,可能几天排一次MPS,系统运行正常后可能一周或几周排一次MPS。
MPS的这种编制过程如图3-3所示。
图3-3 编制MPS过程示意图3.4 MPS的计算过程在编写MPS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得到MPS方案。
在MPS方案中,需要依据客户订单、预测等数据计算毛需求量、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等数据。
本节介绍MPS的详细计算过程。
首先,介绍MPS计算过程中用到的基本数据的概念;然后介绍MPS的计算流程。
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整个MPS的计算过程。
341基本数量概念在MPS计算过程中,经常用到9大基本数量的概念。
这些数量概念分别是:预测量、订单量、毛需求量、计划接收量、预计可用库存量(PAB)、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ATP)。
预测量是企业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或销售计划,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的最终产品项目将要生产的数量。
订单量是企业已经明确得到的、将要为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数量,是企业明确的生产目标。
预测量和订单量是企业组织生产管理活动的核心目标。
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预测量和订单量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 是根据预测量和订单量计算得到的初步需求量。
可以根据表3-8的数据计算毛需求量。
毛需求量的计算与时区的确定、企业的生产政策有关。
在MPS中,毛需求量是除了预测量和订单量之外的其他量的计算基础。
计划接收量(scheduled receipts)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
3。
3 MPS的编制过程3.3。
1 MPS的编制过程MPS的编制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动态调整的过程。
第一,MPS经过RCCP之后,才可以作为可行的MPS。
如果某个MPS方案不能通过RCCP的平衡,该MPS必须进行修改。
第二,当接收到没有预测到的新的客户订单时,需重新排定MPS。
只有当编制的MPS比较合理时,调整计划的频率才不会太快,否则需要经常进行调整.在ERP系统运行之初,可能几天排一次MPS,系统运行正常后可能一周或几周排一次MPS。
MPS的这种编制过程如图3—3所示。
图3—3 编制MPS过程示意图3。
4 MPS的计算过程在编写MPS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得到MPS方案。
在MPS方案中,需要依据客户订单、预测等数据计算毛需求量、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等数据。
本节介绍MPS的详细计算过程。
首先,介绍MPS计算过程中用到的基本数据的概念;然后介绍MPS的计算流程。
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整个MPS的计算过程。
3.4.1 基本数量概念在MPS计算过程中,经常用到9大基本数量的概念。
这些数量概念分别是:预测量、订单量、毛需求量、计划接收量、预计可用库存量(PAB)、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ATP)。
预测量是企业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或销售计划,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的最终产品项目将要生产的数量。
订单量是企业已经明确得到的、将要为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数量,是企业明确的生产目标.预测量和订单量是企业组织生产管理活动的核心目标.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预测量和订单量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是根据预测量和订单量计算得到的初步需求量。
可以根据表3-8的数据计算毛需求量。
毛需求量的计算与时区的确定、企业的生产政策有关.在MPS中,毛需求量是除了预测量和订单量之外的其他量的计算基础。
计划接收量(scheduled receipts)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在制定MPS计划时,往往把制定计划日期之前的已经发出的、将要在本计划期内到达的订单数量作为计划接收量来处理.如果希望手工修改MPS,也可以把手工添加的接收量作为计划接收量处理.预计可用库存量(projected available balance,PAB)是指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他用途的已分配量之后,可以用于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量。
mps主生产计划MPS主生产计划是指制造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
它定义了生产的时间表、数量、资源需求以及其他关键要素,对于企业的生产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MPS主生产计划的概念、制定过程、优势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MPS主生产计划的概念MPS是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的缩写,即制造计划与控制系统。
主生产计划(MPS)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造企业内部用于组织生产的一个计划。
MPS主要考虑市场需求、销售计划、库存水平和生产资源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生产计划,满足客户需求并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MPS主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制定MPS主生产计划需要经历以下阶段:1. 收集信息:首先,企业需要收集相关的市场数据、销售计划和资金预算等信息,了解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
2. 分析需求: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后,企业可以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对销售计划进行评估,并确定下一阶段的生产目标。
3. 制定计划:在确定了生产目标后,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生产周期和生产资源的分配等。
4. 评估风险:MPS主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风险因素,例如原材料短缺、生产能力不足等,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5. 优化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计划,确保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MPS主生产计划的优势MPS主生产计划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2. 减少库存成本:MPS主生产计划可帮助企业合理控制库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资源,并提高生产效率。
4. 改善交付周期:有效的生产计划可以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 强化协调能力:MPS主生产计划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了生产运作的整体效率。
3.3 MPS的编制过程3.3.1 MPS的编制过程MPS的编制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动态调整的过程。
第一,MPS经过RCCP之后,才可以作为可行的MPS。
如果某个MPS方案不能通过RCCP的平衡,该MPS必须进行修改。
第二,当接收到没有预测到的新的客户订单时,需重新排定MPS。
只有当编制的MPS比较合理时,调整计划的频率才不会太快,否则需要经常进行调整。
在ERP系统运行之初,可能几天排一次MPS,系统运行正常后可能一周或几周排一次MPS。
MPS的这种编制过程如图3-3所示。
图3-3 编制MPS过程示意图3.4 MPS的计算过程在编写MPS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得到MPS方案。
在MPS方案中,需要依据客户订单、预测等数据计算毛需求量、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等数据。
本节介绍MPS的详细计算过程。
首先,介绍MPS计算过程中用到的基本数据的概念;然后介绍MPS 的计算流程。
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整个MPS的计算过程。
3.4.1 基本数量概念在MPS计算过程中,经常用到9大基本数量的概念。
这些数量概念分别是:预测量、订单量、毛需求量、计划接收量、预计可用库存量(PAB)、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ATP)。
预测量是企业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或销售计划,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的最终产品项目将要生产的数量。
订单量是企业已经明确得到的、将要为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数量,是企业明确的生产目标。
预测量和订单量是企业组织生产管理活动的核心目标。
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预测量和订单量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是根据预测量和订单量计算得到的初步需求量。
可以根据表3-8的数据计算毛需求量。
毛需求量的计算与时区的确定、企业的生产政策有关。
在MPS中,毛需求量是除了预测量和订单量之外的其他量的计算基础。
计划接收量(scheduled receipts)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