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王》优质课比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老王》教案最新10篇《老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积累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和典型事例入手,理解人物形象和品德。
理解“愧怍”的深层含义,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全面准确地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新课圈点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自由朗读课文,能不能用两个简单的词语概括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提示:生活环境、为人品质)明确确:不幸、善良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
明确:老王的不幸:孤苦、残疾、贫困师过渡:老王是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困无依的人,但是他的美好品质却没有因为贫困而丧失。
老王的善良具体表现在什么事情上?重点写了那件事情?明确:1、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善良)2、帮我送钱先生去医院。
(有同情心)3、临死前一天给我们家送香油和鸡蛋。
(知恩图报)4、面对像老王这样生活不幸但又善良坚强的人,你会对他抱以怎样的态度呢?(生答:同情、敬仰等)。
对,凡是有爱心善良的人都应该会有如此心态,文中“我”的一家人就是善良之人,他们的善良、爱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照顾老王的生意、女儿给他吃鱼肝油、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时不要钱,但“我”坚决要给他、询问老王的病情、担心老王走楼梯会摔倒。
5、你觉得作者对老王的关心够吗?怎样来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明确: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生前关心不够,这也体现了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
(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文字:我回家看着······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作者与老王非亲非故,但他们互相照料,互相关爱,在无情而荒诞的年代营造了一个美好而和善的世界,从他们身上你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交往的原则呢?明确:以善良去体察善良,以爱心去交换爱心拓展迁移,升华主题每一个社会难免会有这样的一些生活困难,地位卑微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老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老王》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通过讲述老王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篇文章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受文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感受文学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文章人物描写手法,体会文章情感。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人物心理,感受文学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内容、人物描写手法等。
2.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具体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老王》文本。
2.参考资料:关于《老王》的背景介绍、人物分析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老王》的作者杨绛以及文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读全文,学生跟随阅读,感受文章情感。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问:“老王”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如动作、语言、神态等,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4.巩固(15分钟)教师选取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现实生活中,你身边是否有类似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以及文章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老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普通老王在平凡生活中的高尚品质,通过对他生活片段的描述,展现了老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品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王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感悟老王的高尚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老王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地道的朗读示范。
2.相关图片:展示老王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涵盖课文内容、人物形象、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王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为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老王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善”和“苦”,体会作者的“善”与“愧”。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3、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
一、导入二、作者介绍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
其丈夫钱钟书,著有小说《围城》。
三、字词基础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翳()镶()嵌()塌败:滞笨:取缔:愧怍:四、整体感知1、你能用两个词概括老王的一生吗?(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老王的生活处境是,老王的内心情感是。
2、在你心目中,老王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的句式表达出来。
五、讨论探究1、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者用了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老王的“苦”和“善”分别有哪些表现?老王的“苦”老王的“善”顺序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表现作者特殊心情的一句话),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六、赏析语言题目见课本76页课后第二题七、作业:完成《南方新课堂》第9课练习;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秀•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目录•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课后反思与改进方向01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类似文本。
掌握课文《老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老王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老王》一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让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和关爱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老王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隐喻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02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老王的坎坷经历以及与作者一家的交往。
通过描绘老王的艰辛生活和他善良、朴实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文中还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老王与作者一家之间深厚的情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关爱。
《老王》课文内容概述文本特点及语言风格文本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王这一人物形象。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烘托,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老王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文中还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作者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唤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2024年《老王》教案四篇《老王》教案篇1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走近老王(投影画像)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不错。
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作者),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__。
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刚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
2、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二、认识老王:生速读课文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没有留下了新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1、老王是苦人。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
(多媒体展示)⑴生活艰苦。
明确:课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
老王一辈子艰苦。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
这些说明他的生活艰难。
(板书:生活上--条件艰苦)⑵精神凄苦。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
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板书:精神上--内心凄苦)2、老王是善人。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
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4篇老王教学设计篇一《老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二、过程与方法:(一)反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分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深入领会人物感情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学习目标:1、走近作者2、美读课文3、重点字词4、走近老王5、品味老王6、怀念老王7、感悟老王8、关注“老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2、难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匠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教法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篇课文选自七年级下册,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对初中生活开始有了新的体验,在学习了本单元《背影》之后,对细腻的情感把握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语文基础还比较薄弱,对记叙文的把握停留在情节新鲜度上,而本文是一篇简洁凝练的记叙散文,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学法分析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感动中国节目评选中,有一位三轮车夫,虽然遗憾的最终没有评选上,但是却感动了无数的人物。
2024年《老王》教案三篇《老王》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突破手段:教师认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逐个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段媒体、录音机,讲义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及作者时代背景等简介随着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像我们余姚这样的城市也逐渐迎来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各项各业的打工者。
他们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但他们贫苦而善良。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
板书:老王杨绛这篇__的作者是著名的女作家和翻译家杨绛,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__重点出来的有关该作家与其夫钱钟书先生在这个特殊年代里的遭遇。
出示PPT: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员。
1935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同留学英、法等国。
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
1972年回北京。
《老王》教案
1
2
3
【学习目标】:
4
一、知识与能力:
5
朗读课文8-18自然段,品析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6
二、过程与方法:
7
1、通过关键词分析法,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语言的能力。
8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9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
学习老王,做一个善良、知恩图报的人!感恩社会对我们的关怀和温暖!11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品析语言,深入了解老王的性格。
12
2、学习作者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13
14
【教学难点】:
15
学习作者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丰满人物性格的写法。
16
【教学辅助】:电子白板、微视频
17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表演法。
18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9
20
一、导入新课:
21
出示老王的图片,问:他是谁?他是谁笔下的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22
的?运用四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平凡的人物,在杨绛的笔下成为不朽的23
经典。
直切要害:引出今天的学习任务:研读课文8-18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24
法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25
26
27
二、研读课文:
1、播放微视频,翻转课堂,预习检查,教师出示思考题:
28
29
(1)第5、6、8-16段,看看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30
(2)、从中你可以看出老王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31
学生回答问题,上黑板板书,教师补充纠正:
32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他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价格相等。
而且他从不因
33
为我们老实欺负我们。
34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5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
36
门感谢。
37
归纳: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善
38
39
40
2、深入研读课文重点事例,引导学生咀嚼文章,得到写作的启示。
41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派一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分享,其他小组补充:
42
1)、你觉得这些事里面哪件事最能突出老王的善良呢?
43
2)、作者在叙述这件事时,哪些段落描写的最生动最形象?
44
学生自由发言,归纳:送鸡蛋和香油最能表现他的善良。
其中8、9-14、16段最生动形象。
45
教师引导重点研读这段文本,运用关键词分析法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46
8段,品析语言: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47
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48
思考:这一小节是什么描写方法?作者说老王像什么?这是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他的什49
么特点?
归纳:这是外貌描写------把老王比喻成僵尸,突出了他的瘦。
50
51
思考: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是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老王怎样的身体状况?52
归纳:夸张-----病得厉害。
53
54
8-14段,品析语言:
55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56
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57
学生共同研读:作者使用的动词,记住了吗?你能体会出他的妙处吗?
58
归纳总结:这些动词表现了老王的病入膏肓。
59
60
16段,品析语言:
61
62
送鸡蛋时,老王说了几句话?找找读读,这些话很短,你能想象一下:老王心里想什么吗?
63
你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64
纠正归纳:“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老王的话很短,他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但是他65
知恩图报,用实际的行动去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
66
67
68
69
3、小结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并启发学生思考写作的方法:
70
启发总结:文章通过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把一个贫病交加、病入膏肓的老王展现71
在我们眼前,生活的苦和身体的病都没有改变老王的善良、知恩图报!自己面临死亡,还不72
忘报答别人的恩情!他像一道阳光照亮了黑暗,也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73
启发归纳写作启示,激发写作兴趣:
74
要写把一个人物写活了,就要注意运用合适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不信75
你也试试吧!!!
76
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落实写作。
77
感恩是一缕阳光,照亮阴霾的心灵。
感恩是一阵清风,抚慰内心的忧伤!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灵,你的人生便从此鸟语花香!
78
79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人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回忆往事,请你用真挚的语
言说出你的感恩之情吧,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80
81
82
83
四、总结收获,引发思考,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84
五、布置作业,分层设置:
85
1、背诵课文第16段并默写。
(C组同学完成)
86
2、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写读后感。
(AB组同学完成)
87
3、以“我最感激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日记,仿写老师的下水文,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刻画人物。
500字以上。
(必做)
88
89
4、推荐阅读书目,杨绛的《我们仨》,一个月后读书交流活动。
90
91
92
[附教师范文]
93
教师分享生活,配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范文的特点,进行写作启迪。
94
《儿子,我感谢你》
95
儿子,你给了我那么多的泪水,那么多的欢笑,陪你一路走过,是我最值得怀念的好时96
光,所以,我要郑重地说:儿子,我感谢你!
97
儿子你是一个慷慨的孩子,你总是把自己的饼干,糖果无私地和小朋友分享,从来不会98
私藏,妈妈给你买可爱的小玩具,你常常会发出申请:“妈妈,可不可以给柳林买一个?”
呵呵···满脸的恳切,满脸的真诚。
我总是不忍心拒绝,儿子,感谢你让我懂得:分享是99
100
多么地快乐!
101
儿子你是一个宽容的孩子,你从来不知道记仇,上一刻还小嘴高高撅起可以挂一只油瓶,102
下一刻却喜笑颜开,笑语欢声····一次因为你作业的马虎粗心,我狠狠地打了你的屁股,103
看着你屁股上鲜红的手印,我很难过,很后悔。
晚上我搂着你悄悄地问:“儿子,你恨不恨104
妈妈?”你却用小小的手抚摸着我的脸,用温热的小嘴在我的颊上印下一记亲吻,你说:“妈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我的心在那一刻因为后悔碎成了片片!儿子,感谢你让我懂105
106
得:宽容是多么地快乐!
107
儿子你是一个容易快乐的孩子,一粒小小的棒棒糖,都可以催生你灿烂的笑靥,你总是带着笑容把棒棒糖舔了又舔,发出清脆的”吧唧吧唧”的声响,你说:“妈妈,真甜!”呵呵,108
109
一粒小小的糖就能甜了你的心?你渴望的悠悠球,等买到手的时候,你欢呼雀跃!夜不能寐,110
你要抱着它才能安然入睡!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收集小小的幸福并且学会贮藏,儿子,真的感111
谢你让我懂得:生活里的幸福如同细碎的阳光,善于收藏可以照亮生活!
112
呵呵----日子很长很长,儿子,我们一起好好分享!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