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33.33 KB
- 文档页数:48
病例分析1. 病人,女,38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双手指关节及手腕关节肿胀、疼痛,晨起时活动不灵活,1小时后可缓解,近一年来发现手开始变形。
体检:双侧指间关节肿大,压痛明显,X线检查见指间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囊样变;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15mm/h。
试述诊断及治疗原则。
答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原则:控制炎症,消除关节水肿,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
1. 男性,8岁,右小腿上端疼痛10天,伴高热、咽痛、食欲不振。
有膝部扭伤史。
体格检查:体温39.2℃,脉搏120次/分,右小腿上端红、肿、热,膝关节呈30°屈曲位,伸直时痛加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该病人的初步诊断是什么?答案:该病人的初步诊断是右胫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X 线表现均符合这一诊断。
2. 女性,9岁,8天前突发左髋剧痛,左下肢活动受限,伴畏寒、高热、全身不适及食欲不振,急重病容,贫血,体温38.7℃,脉搏100次/分,左大腿近端肿胀,皮温升高,但外观无异常,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深压痛,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答案:最可能的诊断是左髋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均符合这一诊断。
3. 男性,13岁,左膝肿痛伴发热7天,有跌伤史,初始高热寒战,体温达到39℃,左膝肿痛,行走时痛重、拒压,浮髌试验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试问最可能的诊断、最有价值的进一步检查,以及此时应怎么处理?答案:①最可能的诊断是左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②最有价值的进一步检查是膝关节穿刺,并作革兰氏染色涂片及脓培养;③及时的处理应该是膝关节腔冲洗闭式引流4. 男性,13岁,跌倒后10天,左膝上疼痛5天,伴高热39℃以上,寒战,烦躁,膝上皮温高、压痛,左膝屈曲状,浮髌试验阴性,X线检查未见异常,此时行局部脓肿分层穿刺骨膜下抽出混浊液体。
试问病人的诊断、应作哪些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
骨科患者病例分析专题报告病例资料如下:主诉: 右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一年,右前臂疼痛两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约一年前因右肱骨髁上骨折在我院行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四月复片骨折愈合。
现患者术后一年,患肢功能回复一般,行X线检查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两月前感右前臂疼痛,在外地医院拍片见右侧尺骨近端骨折,对位尚可,行保守治疗一月后复查时发现右尺骨骨折畸形部分愈合,遂要求入院取出内固定并矫正骨折移位,门诊以右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右尺骨陈旧性骨折收入院。
病程中精神食欲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无药敏史。
体检:体温:36.1℃,脉搏:62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36/89mmHg。
神清,头面部无异常,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伸舌居中,双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清,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及异常心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专科情况:右上肢后方可见13.0㎝长手术切口疤痕,愈合良好,无压痛、纵向叩击痛,右肘关节屈曲活动度小于正常,旋后明显受限,右上肢体肌力正常,可触及右尺骨近端畸形及压痛,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无压痛,腰椎活动无受限,肢体无麻木,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
病理征阴性。
门诊资料: X线:右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已愈合。
右尺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可见较多骨痂生长。
初步诊断: 右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右尺骨陈旧性骨折。
诊断依据: 1.病史,2.体征,3.X线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X线可明确诊断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术前检查;2.择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3.术后抗感染活血对症治疗。
划重点:1,男性,54岁,建筑工人。
目前待业在家。
2,一年前行右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骨折恢复良好,但是恢复锻炼差,右肘关节屈曲活动度小于正常,旋后明显受限。
3,两月前又不慎右尺骨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骨科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
男性,40岁,右髋外伤后疼痛,不能活动四小时
四小时前患者乘公共汽车,左下肢搭于右下肢上,突然急刹车,右膝顶撞于前座椅背上,即感右髋部剧痛
,不能活动。
遂来院诊治。
患者身体素健。
无特殊疾病,无特殊嗜好。
检查:全身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
骨科情况:仰卧位,右下肢短缩,右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各项活动均受限。
右大粗隆上移。
右膝
踝及足部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可,右下肢感觉正常。
评分要点:(总分10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40分)
(一)诊断右髋关节后脱位
(二)诊断依据
1. 典型的受伤机制
2.大粗隆上移
3.典型的右下肢畸形表现
4.右下肢其它关节功能正常,感觉正常,说明未合并坐骨神经损伤
二、鉴别诊断(15分)
1.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骨折机制走路滑倒时,身体扭转倒地所致患肢短缩,患髋呈屈曲内收外旋
畸形)
三、进一步检查(30分)
右髋正侧位X线片可证实脱位,并了解脱位情况及有无合并骨折
四、治疗原则(15分)
1.无骨折或只有小片骨折的单纯性后脱位,应手法复位,皮索引固定
2.如髋臼后缘有大块骨折或粉碎骨折或股骨头骨折,属复杂性后脱位,目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切开
腹位与内固定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骨科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病例描述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45岁
•职业:工程师
主诉
患者张三因右膝疼痛、肿胀为主诉就诊,症状出现两周,逐渐加重,影响正常
工作和生活。
病史
张三无基础性疾病史,平时体格健康,无明显外伤史。
检查结果
在就诊时进行了X光检查,发现右膝骨关节明显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
临床分析
分析
根据患者主诉和检查结果,初步病情定位为右膝骨性关节病变,可能是骨关节
炎或其他病变导致。
诊断思路
1.排除感染引起的关节炎
2.了解患者家族史,排除遗传性骨关节疾病
3.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患者开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物理疗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理疗和按摩,促进关节灵活性和血液循环。
饮食调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减少高嘌呤和高盐食物摄入,避免加重症状。
随访与预后
随访
每周随访一次,随访时了解患者症状变化和药物耐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
根据患者的饮食调理和治疗效果,预计症状会有所缓解,但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和定期复查。
以上是对患者张三右膝骨性关节病变的临床病例分析报告,针对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提出了治疗方案,预计在综合治疗下症状能得到改善。
中医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病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周*,女,80岁,住院号:G034984,初诊日期:202*年2月18日。
主诉:左膝关节、左髋关节疼痛4天。
病史:患者于4日前感受风寒后出现左膝关节、左髋关节疼痛,就诊于人民医院,查骨盆CT+三维重建、腰椎MRI,考虑骨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症,自行外敷膏药,效果不佳,疼痛难忍,为求进一步系统诊疗,于今日由针灸科门诊收入院。
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可,呼吸平稳,左膝关节、左髋关节疼痛,难以转侧,行走困难,纳少,寐差,二便调。
高血压病史半月,未系统诊治,血压平素控制在150/80mmHg左右,最高血压达180/80mmHg。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T36.2°C,P:74次/分,R:18次/分,BP:170/79mmHg。
西医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被动体位,查体欠合作,左下肢研磨试验阳性,肌力上肢肌力5级,下肢肌力4级。
中医查体:面色晦暗,左膝关节、左髋关节疼痛,难以转侧,舌红苔薄,脉弦。
骨盆CT:骨盆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骶管囊肿。
腰椎MRI:腰椎退行性变,腰1-2椎体失稳,腰椎骨质增生,腰2/3-4/5椎间盘稍示膨出,骶管囊肿。
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大,异常ECG。
左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左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足背动脉不全闭塞。
膝关节MR平扫:1、左膝退行性骨关节病并关节积液、考虑存在骨质疏松;2、考虑左膝胫骨平台内侧骨髓水肿(不除外骨挫伤);左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高信号(不除外骨髓水肿);考虑左膝髌骨软骨软化;4、左膝内、外侧半月板部分损伤;5、左膝前后交叉韧带、胫腓侧副韧带、髌韧带及股四头肌腱局部损伤西医诊断:膝骨关节病腰椎关节病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痹病证候诊断:风寒闭阻证治疗原则:滋补肝肾、温通经脉,散寒通络,活血止痛针灸取穴: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左)、内膝眼(左)、犊鼻(左)、鹤顶(左)、阳陵泉(左)、血海(左)、梁丘(左)、阴陵泉(左)、委中(双,快针取穴),风市(左,芒针取穴)、鹤顶(左)、梁丘(左)、血海(左)、伏兔(左)、足三里(左)、阳陵泉(左)、阴陵泉(左)、阿是穴、双侧夹脊穴。
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西方医学来治疗疾病。
然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指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的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具有独特的诊疗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案,既可以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又可以帮助病人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病案是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记录的重要文件。
中医骨伤科学的病案记录了患者的详细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内容,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医骨伤科学病案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目前,对于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其中,多数研究侧重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脊柱疾病等方面。
例如,孙晓东等人(2018)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和效果。
陈光文等人(2019)通过对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探讨了针刺、中药熏洗和康复训练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赵志坚等人(2020)通过对脊柱疾病的治疗病例分析,总结了中医骨伤科学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
另外,一些研究关注了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疼痛方面的应用。
疼痛是许多骨伤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比如,文永成等人(2018)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肩周炎、颈肩腰腿痛等方面的方法和效果。
张艳红等人(2019)通过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针刺、艾灸等中医骨伤科学方法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
虽然这些研究为中医骨伤科学的应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证据,但对于病案记录的分析和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药物配合手法治愈骨折四例病案一:裘童,8岁。
(肱骨髁上骨折)初诊:1962年3月22日。
主诉及病史:堕跌后右臂肘肱骨下端髁上折碎移位。
诊查:筋脉血管俱伤,瘀血凝聚,漫肿疼痛,不能动弹,关节伤剧畸形。
治法:先为按捺正复,敷缚化瘀。
处方:荆芥二钱防风二钱焦山栀三钱小生地四钱炙地鳖二钱制南星一钱半苏木屑二钱泽兰叶三钱京赤芍三钱留行子三钱煅自然铜四钱(包)炙乳香一钱单桃仁三钱万灵丹一粒(包)二诊:3月24日。
右臂肘肱骨下端髁上折碎移位,正复后瘀血略化,肿痛四散,引及肩骱手指,不能动弹,关节伤剧。
再以化瘀消肿,续骨息痛。
处方:青防风一钱半炙地鳖二钱制南星一钱半川独活一钱半小生地四钱京赤芍三钱泽兰叶三钱片姜黄一钱半留行子三钱煅自然铜四钱(包)骨碎补三钱乳没炭各一钱粉丹皮二钱单桃仁三钱三诊:3月27日。
右臂肘肱骨髁上折碎移位,正复后瘀血渐化,肿痛亦减,指节感有酸麻。
再拟活血舒筋续骨。
处方:青防风一钱半炙地鳖二钱制南星一钱半忍冬藤四钱京赤芍二钱小生地四钱泽兰叶三钱片姜黄一钱半留行子三钱自然铜四钱(包)骨碎补三钱炙乳香一钱单桃仁三钱四诊:4月5日。
右臂肘髁上折碎,渐趋凝结,肿痛见减,骨骼畸形亦已平复,手指酸麻已瘥。
再予活血舒筋壮骨。
处方:青防风一钱半炙地鳖二钱大丹参三钱川独活一钱半川断肉三钱制狗脊四钱泽兰叶三钱片姜黄一钱半炙甲片一钱半煅自然铜四钱(包)伸筋草四钱单桃仁二钱生甘草五分五诊:4月12日。
骨折已基本接续,疼痛已微,功能亦增,改服散剂。
按语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之治疗,首在整复畸形,并予恰当的外敷固定。
辨证施以内服药物,亦能加速瘀肿的迅速消退和骨折的愈合。
本例除用一般化瘀退肿、接骨续筋之药外,于骨折之初期,尚配伍清热凉血之丹皮、山栀、生地、忍冬藤,以防血瘀化热之虞。
盖严重骨折,常可出现发热、恶寒、纳呆、脉浮数等全身征象,乃由离经之血壅滞脉络,而为营卫失和。
2013-2014年度学校:科室:骨科二病区实习时间:2013.12.2—2013.12.28病例分析患者,,男,41岁,2013年11月27日以“腰疼伴左下肢困麻,活动受限2年,加重10天”为主诉,平诊搀扶入院。
患者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腰部疼痛伴左下肢困麻,活动受限,当时给予推拿,膏药治疗,效果良好,10天前劳累后上述症状复发,且出现左下肢无力,再次给予推拿,膏药治疗,效果欠佳,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检查后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诊断收治入科。
入院查体:T:36.5℃P:75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神志清晰,精神可,腰痛伴左下肢困麻,活动受限,且出现左下肢无力,腰4-5椎旁,椎间压痛明显,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Ⅴ级,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实验阳性,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
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
辅助检查阳性结果:MRI示,腰2/3椎间盘突出;腰3/4,4/5椎间盘膨出;腰5/骶1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
DR示,腰5椎体骨质增生。
1. 主要的护理问题有哪些?答:1. 疼痛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有关2. 肢体移动障碍与腰腿疼及限制肢体活动有关3.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治疗和预防知识4. 潜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等2. 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答: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 卧床休息为减轻脊柱负荷,缓解疼痛,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要求病人吃饭,排便排尿均在卧床体位下进行,卧床时间需4周然后带腰围下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活动。
2. 持续骨盆水平牵引可使椎间隙略增宽,减轻椎间盘内压,扩大椎间管容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
根据个体差异,牵引量在7-15kg,足端抬高15-30cm以作反牵引,每日2次,每次1-2小时。
孕妇,高血压,心脏病病人禁忌。
3. 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给予解释安慰,消除焦虑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