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 格式:docx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
言文(完整版)
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背诵古诗词和文言文,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是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清单,供大家研
究参考。
古诗词
1. 清明 - 杜牧
2. 静夜思 - 李白
3. 望岳 - 杜甫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5. 将进酒 - 李白
6. 小池 - 杨万里
7. 春晓 - 孟浩然
8. 登高 - 杜甫
9.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10. 静夜思 - 杜牧
11. 终南山 - 王之涣
12. 七步诗 - 曹操
13. 回乡偶书 - 贺知章
14. 月下独酌 - 李白
文言文
1. 赤壁赋 - 苏轼
2. 论语·学而篇 - 孔子
3. 西游记 - 吴承恩
4.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5. 古文观止 - 程颢、程颐
6. 郭店楚简《楚辞·离骚》 - 屈原
7. 骆驼祥子 - 老舍
8. 大秦帝国 - 孟非
9. 红楼梦 - 曹雪芹
10. 水浒传 - 施耐庵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清单,学习时可以逐篇背诵、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境。
通过背诵和理解,
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9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涵盖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个时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
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节选)-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 《赤壁赋》(节选)- 苏轼
对海而唱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6.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 《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3. 《望岳》- 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5.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其内容,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2.《醉翁亭记》宋·欧阳修3.《湖心亭看雪》明·张岱4.《行路难·其一》唐·李白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7.《月夜忆舍弟》唐·杜甫8.《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商山早行》唐·温庭钧11.《咸阳城东楼》唐·许浑1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13.《行香子》宋·秦观1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导语】⽂⾔指的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体加⼯的书⾯语。
最早根据⼝语写成的书⾯语中就可能已有加⼯的成分。
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上册⽂⾔⽂原⽂翻译》,供⼤家借鉴。
九年级语⽂上册⽂⾔⽂原⽂翻译:《陈涉世家》 原⽂: 陈胜者,阳城⼈也,字涉。
吴⼴者,阳夏⼈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相忘。
”佣者笑⽽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世元年七⽉,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屯⼤泽乡。
陈胜、吴⼴皆次当⾏,为屯长。
会天⼤⾬,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乃谋⽈:“今亡亦死,举⼤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世少⼦也,不当⽴,当⽴者乃公⼦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罪,⼆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卒,楚⼈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以为然。
乃⾏⼘。
⼘者知其指意,⽈:“⾜下事皆成,有功。
然⾜下⼘之⿁乎?”陈胜、吴⼴喜,念⿁,⽈:“此教我先威众⽿。
”乃丹书帛⽈:“陈胜王”,置⼈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间令吴⼴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狐鸣呼⽈:“⼤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
译⽂: 陈胜是阳城县⼈,表字叫涉。
吴⼴是阳夏县⼈,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道被雇佣耕地。
(有⼀天,)他停⽌耕作⾛到⽥边⾼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家耕地当⽜马,哪⾥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世皇帝元年7⽉,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泽乡。
陈胜、吴⼴都被编进这⽀队伍,并担任⼩队长。
正碰上下⼤⾬,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夜泊牛渚怀古》——杜甫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从军行》——杜甫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还能通过经典篇章的学习,加深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的精选内容,包括若干篇经典文言文的节选和解读。
《论语》节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其弟子的教诲。
孔子认为,学习并不断复习,是令人愉悦的事情;有朋友从远方来访,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是君子的风范。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这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范仲淹通过对洞庭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并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散文作品,讲述了一个渔人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
陶渊明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作品,描述了滁州琅琊山的自然风光和醉翁亭的景色。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以下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1. 《木兰辞》(明代:曹操)
2. 《白日依山尽》(唐代:王之涣)
3.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4. 《登高》(唐代:杜甫)
5. 《望岳》(唐代:杜甫)
6. 《绝句》(唐代:杜甫)
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同年》(唐代:刘禹锡)
8. 《春晓》(唐代:孟浩然)
9. 《七步诗》(唐代:曹操)
10. 《观沧海》(唐代:杜牧)
11. 《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
12. 《静夜思》(唐代:李白)
13. 《将进酒》(唐代:李白)
14. 《蜀道难》(唐代:李白)
15.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1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崔颢)
17. 《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
18.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19. 《悯农》(唐代:李绅)
20. 《江雪》(唐代:柳宗元)
以上就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包括:
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些古诗词文言文是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重要性都比较高,可以通过朗读、默写、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忆和掌握。
九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文言文《九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文言文》嗨呀,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九年级上册那些必背的古诗文言文。
先来说说古诗吧,像《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气势,多豪迈呀!李白在困境中还能有这样的壮志,咱们读起来是不是也觉得充满了力量?还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有哲理!告诉咱们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别被眼前的困难打倒。
文言文里,《岳阳楼记》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胸怀,太让人佩服啦!范仲淹把家国情怀写得淋漓尽致。
《醉翁亭记》也很棒哟!那优美的景色描写,“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身处那山林之中。
这些古诗文言文,可都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呢!背下来,既能提高咱们的文学素养,又能让咱们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小伙伴们,加油背起来哟!《九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文言文》嘿,宝子们!今天咱们唠唠九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文言文。
《水调歌头》知道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美的祝愿呀!苏轼在中秋佳节写下这首词,那种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是不是很触动咱们的心弦?还有《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战士们思乡的心情简直了,让人不禁感叹战争的残酷。
文言文方面,《湖心亭看雪》可别有一番韵味。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那雪景,简直美哭了!《送东阳马生序》也很感人,宋濂那么艰苦的条件还坚持求学,咱们现在条件这么好,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呢?背这些古诗文言文的时候,一开始可能觉得有点难,但只要咱们多读几遍,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美。
说不定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还能用上几句,让老师眼前一亮呢!宝子们,冲呀!。
陈涉世家一、翻译句子,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者……也:译: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尝:辍:之:怅恨:之:苟:译:3、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若:太息:安:鸿鹄:之:译:4、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发:闾左:適:屯:次:行:会:度:法:译:5、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乃:谋:亡:等:死:译:6、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苦:乃:以:数:故:使:将:或:译:7、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怜:以为:亡:诚:以:诈:唱:然:译:8、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指意:足下:译:9、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念:威: 书:王: 置: 罾:译:10、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书:固:以:怪:间:之:次:篝火: 狐鸣:往往: 指目:译:1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素:故:数:忿恚:令:以:译:12、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笞:挺:而:佐:并:译:13、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籍第令:而:固:十六七:且:即已:耳:宁:译:14、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敬:从:译:15、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袒:为:以:收:而:将:徇:译:16、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比:乘:骑:据:译:17、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召:皆:会计:译:18、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社稷:功:译:19、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苦:刑:以:译: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章第一段交代陈胜、吴广的,然后重点介绍(人名)及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造舆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3、《陈涉世家》选自____ ,作者____ ,是____朝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 家和____ 家。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____ ,全书____ 篇。
4、此文中,陈胜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中“燕雀”指,“鸿鹄”指_。
三、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隆中对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躬:好:父:每:于:莫之许:谓为信然:译:2、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器:……者……也:岂:就:致:枉驾:顾:译: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由是:诣:凡:因:屏:倾颓:度德量力:信:于:用:猖獗:已:安:译:4、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已:胜:惟:抑亦:谋:译:5、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挟:而:诚:争锋:译:6、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附:为:可以:为:援:图:译:7、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据:利:尽:殆:以:资:译:8、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天府之土:因:以:暗弱:殷:存恤:智能之士:译:9、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胄:著:总揽:岩阻:和:抚:修:译:10、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将:以:身:孰:箪:壶:以:是:译:11、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译: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介绍诸葛亮的年轻时的抱负和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等内容?2、诸葛亮分别分析了曹操、孙权、荆州、益州的形势,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诸葛亮分别提出了哪些建议?3、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唐雎不辱使命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使:谓:以:易:其:许:译:2、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加惠:虽然:于:译:3、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使:使:译:4、“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而:以:以……为:错:逆:轻:与:译:5、“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是:虽:岂:直:译:6、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怫然:译:7、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译:8、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怒也。
冠:跣:以:抢: 士:译:9、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之:仓:译: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休祲:缟素:译:1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挠:跪:谢:谕:徒:以:译:二、仔细品读下面的语句,领会说话人的语气。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3、“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4、“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亲王用什么来威胁唐雎?唐雎用什么来应对亲王的威胁?2、亲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出师表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崩殂:疲弊:诚:秋:译: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盖:追:殊遇:译: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盖:追:殊遇:塞:译: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府:为: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为:付:以:昭:平明之理:译: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宫:府:为: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为:付:以:昭:平明之理:译: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淑:均:晓畅:是以:以为:悉:咨:行阵:优劣得所:译: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倾颓:译:8、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痛恨:隆:译:9、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布衣:躬:于:苟:闻达:译:1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以:卑鄙:猥:枉屈:以:由是:感激:许:以:驱驰:倾覆:尔来:有:译:1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以:夙:效:以:不毛:译: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庶:竭:驽:钝:攘除:斟酌:译:1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以:效:效:译:1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以:彰:咎:诹:察纳:感激:译:二、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诸葛亮向刘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2、文章第一段,诸葛亮分析了蜀国面临的哪些有利和不利形势?3、“表以陈情”,在本文中,诸葛亮向刘后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诸葛亮在文章中向刘后主讲述了哪两件“报先帝,忠陛下”的事情?5、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6、请列举出本文中的所有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