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加减心算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475.50 KB
- 文档页数:5
20之内的加减心算技术(2013-01-20 16:50:55)标签:由于近段时刻,许多家长在辅导幼儿20之内的加减法时显现了很多疑问,来找我询问20之内的加减法咱们在班上是如何教学的,为了方便列位家长的教学方式与咱们同步,此刻将咱们上课时的教学方式与列位家长分享如下:一、20之内数的加法。
一、要想熟练把握20之内数的加法运算,必需熟练10之内数的,加法,也确实是不进位加法。
如:5+4=9,6+2=8等,尤其要记住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如5+5=10,6+4=10等。
(10之内的加减是20之内的加减的基础,请列位家长必然在家帮忙幼儿把握10之内的加减法,那个基础是以2--10的分成为基础的,因此家长能够采取用10根小棒,来幼儿来自己试探来把握,如此幼儿的明白得就会更深刻一些,毕竟是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因此也可不能要求小孩去死记硬背,实际上是在游戏中把握了10之内的分成)二、在进行进位加法时,刚开始学习能够采纳数一数的方式或是接着数。
如8+5=,能够从8后面接着数五个数,9,10,11,12,13。
因此8+5=13(那个是在方才开始的时候,以后就不用这种方式了。
3、一般是采纳“凑十法”。
运用凑十法能将20之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仍是8+5=,咱们是如此教小孩的,:“胡老师,我想的是5,5能够成2和3,8+2=10,5分了2走,还剩3,10+3=13,因此这道题等于13.”(在幼儿方才开始学习的时候,必然要让小孩把这段话说出来,因为确实是要让小孩知其然还要知期因此然,不管运用那种方式,都需要学生在计算时,说出算理,学生在熟知算理的基础,慢慢将算理内化到内心,形成口算的基础。
2。
“凑十法”需要注意先看大数如9+6=,就要看9需要凑几组成十。
我在网上搜到一首童谣:小朋友,拍鼓掌,大伙儿一路把十凑, 9凑1, 8凑2,7凑3来6凑4,两5相凑恰好够!3.需要幼儿把握的一些识记的东西:第一个需要识记的是:10加几就等于10几,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个需要识记的确实是1+1=2 2+2=4 3+3=6 4+4=8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二、20之内数的减法一、第一看个位够不够减,若是够减,能够直接从个位中减去,如:15-4=11,要求小孩会说,咱们是如此说的:“胡老师,我想的是先把十位上的1移到等号后,再把5-4等于1,因此这道题等于11(一样的方才开始的时候,必然要求小孩要说出是怎么样做的)二、个位不够减,就要看这道题的减数,若是减数是9,8等各数,能够采纳破十法。
20以内加减法速算技巧
一、“凑十法”是计算20以内加法的基础和核心,做题思路是,看大数,分小数,加剩数
首先要求孩子背熟10以内数的分成组合,有的孩子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背诵分成和组合了,父母要重视,分成和组合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先背熟,为“凑十法”打下基础。
并且会背后孩子也不用数手指了,很多孩子初学10以内加减习惯数手指头,但是超过十再数手指就难了,所以一定要背10以内数的分成和组合。
比如,9+7=16,思路是,看到9,想到把7分成1和6,那么9
和1就凑成了10,加上剩数6,等于16。
如果分9,后面是7,那么就要分成6和3,7和3凑成10,加上剩数6,也是很快能得出答案的。
分小数的目的是更加容易简便。
二、“破十法”是计算20以内减法的基础和核心,做题思路是,把大数分成10和几,用10减去减数,再加上分剩的数
比如,12-9=3,把12分成10和2,用10减去9等于1,再加上分剩的数2,等于3。
不论是20以内加减还是100以内的加减,计算的核心和重点都是“凑十法”和“破十法”,孩子掌握好后,能算得又快又好。
个别孩子喜欢数手指和列算式,虽然慢点,但是也能算准,父母不要着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总之,20以内“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凑整法的基础,是最简单的凑整法,是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基础,也是加减法速算最常用的方法。
幼儿20以内心算方法心算是指在大脑中进行计算,无需借助计算器、笔算等工具,这种计算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20以内的数学运算,因此我们需要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易懂的心算方法。
1. 分解法分解法是一种简单易懂的心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数字分解成几个更小的数字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7+8,可以将8分解成5和3,然后将7加上5再加上3,即7+5+3=15。
2. 补数法补数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心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数补成10、20、30等容易计算的数字,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9+7,可以将7补成10,然后将9加上10再减去3,即9+7=10+6=16。
3. 进位法进位法是一种基础的心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两个数字的个位数相加,如果大于10,则向十位进位,再将两个数字的十位数相加。
例如,计算14+18,先将4和8相加得到12,向十位进位得到2,然后将1和1相加再加上2,即14+18=32。
4. 借位法借位法是一种比较难的心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数字借位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13-8,可以将8借位成18,然后将13减去18得到-5,再将-5和10相加得到5,即13-8=5。
5. 同除法同除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心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两个数字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4+36,可以将24和36同时除以12,得到2和3,然后将2和3相加再乘以12,即24+36=60。
6. 同加法同加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心算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两个数字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7+38,可以将27加上3得到30,将38减去3得到35,然后将30和35相加,即27+38=30+35=65。
以上这些心算方法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掌握20以内的数学运算。
当然,孩子们在学习心算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方法。
6个步骤4种方法教会孩子20以内加减法一几岁开始教加减法更合适?二20以内加减法在家怎么教?1、六个步骤循序渐进用力2、四种方法提升运算能力3、三大基础提高算题速度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6、7岁以前的孩子尚处于前运算阶段,不具备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对孩子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不宜过早。
20以内加减法,几岁开始教更合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他指出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景时的思维方式及能力表现,是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
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这一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他们的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儿童大约在9~12 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他们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
2、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只能向前推,不能后退。
例如,问一名 4 岁女孩:“你有姐姐吗?”回答:“有”“姐姐叫什么名字?”回答:“小花。
”但反过来问:“小花有妹妹吗?”回答:“没有”。
3、泛灵论,他们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我们经常看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玩过家家,自己当爸爸妈妈,把玩具当自己的孩子。
也会听到他们说“不要踩到小花小草,它会疼的”。
4、自我为中心,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如“我一走,月亮也跟着我走。
我要回家了,月亮也跟着我回家”,“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2、守恒守恒是指物体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
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1、11-20的数可以和孩子玩猜数游戏。
用3种方式描述数:①个位是2,十位是1 。
②1个十,5个一。
③比11大,比13小。
用这些方式描述数,让孩子猜,或者反过来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练。
2、用计数器拨数。
家长说数,孩子拨数。
边拨边说数的组成。
如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般的孩子在学前班时就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进入小学后,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稍加练习也能熟练掌握。
但是,孩子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大下滑,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两极分化初露端倪。
有的学生由于计算速度跟不上,开始拖拉作业,成为数学学习困难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的困难呢?小编认为,这和我们运用的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有关。
算法不外乎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包括借助实物数数和单纯数数两种。
数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凑十法、拆分法等的运用数字进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数字推理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需要的思维步骤也多,并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最终到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以运用最为广泛的凑十法为例,求9加6等于几,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需要这几个思考过程:一、判定该题是不是进位加法;二、如果是进位加法,怎样才能凑成10。
这样确定方法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运算:9+6=9+(1+5)=(9+1)+5=10+5=15从上面的运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过程,而且属于不能直接运用题中数据,需要拆分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类。
所以,看似简单的凑十法,其思维是不简单的,包含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它的认知基础与一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计算的困难。
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呢?其实只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减法就行了,归纳下来口诀是:“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
幼儿园大班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诀导言数学是幼儿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通过口诀的学习,幼儿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本文将为大班幼儿介绍几个简单有趣的数学口诀,帮助幼儿快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加法口诀口诀一:数到十,轻松加数到十,轻松加。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
幼儿可以通过快速数数的方式,找到加数位置后,再数出被加数的数量,即可得到和的大小。
例如,计算5+3,幼儿可以先数到5,然后从5开始往后数3个数字,得到8。
因此,5+3=8。
口诀二:顺序数,添加数顺序数,添加数。
幼儿可以通过顺序数的方式,从被加数的数字开始数,然后继续数出要添加的数字,得到最终的和。
例如,计算7+4,幼儿可以从7开始顺序数,数到4时停下,得到11。
因此,7+4=11。
口诀三:累加法累加法是另一种有效的加法口诀方式。
幼儿可以将被加数不断地累加上要添加的数字,直到完成加法运算。
例如,计算9+2,幼儿可以从9开始一次加上2,继续加上2,直到加了两次,得到最终的和11。
因此,9+2=11。
减法口诀口诀四:大数减小数大数减小数,看得见,直接减。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大数减小数的减法运算。
幼儿可以通过直接相减的方式,得到正确的差。
例如,计算9-3,幼儿可以直接将9减去3,得到差6。
因此,9-3=6。
口诀五:相邻减法相邻减法是另一种简便的减法口诀方式。
幼儿可以通过找到相邻的两个数字,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差,得到正确的结果。
例如,计算8-4,幼儿可以直接计算8和4之间的差,得到4。
因此,8-4=4。
口诀六:借位减法借位减法适用于大数减大数的情况。
幼儿可以通过借位的方式,将减法运算转换为更简单的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17-9,幼儿可以先从个位上减去9,得到8。
然后,再从十位上借出一个单位,变成7-9+10=7+1=8。
因此,17-9=8。
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简单有趣的数学口诀,幼儿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0以内的加减心算技巧(2013—01—20 16:50:55)转载▼标签:育儿由于近段时间,许多家长在辅导幼儿20以内的加减法时出现了特不多疑问,来找我询问2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在班上是如何教学的,为了方便各位家长的教学方法与我们同步,现在将我们上课时的教学方法与各位家长分享如下:一、20以内数的加法。
1、要想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必须熟练10以内数的,加法,也就是不进位加法、如:5+4=9,6+2=8等,尤其要记住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如5+5=10,6+4=10等。
(10以内的加减是20以内的加减的基础,请各位家长一定在家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基础是以2--10的分成为基础的,因此家长能够采取用10根小棒,来幼儿来自己摸索来掌握,如此幼儿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毕竟是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因此也可不能要求小孩去死记硬背,事实上是在游戏中掌握了10以内的分成)2、在进行进位加法时,刚开始学习能够采纳数一数的方法或者是接着数、如8+5=,能够从8后面接着数五个数,9,10,11,12,13、因此8+5=13(这个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以后就不用这种方法了。
3、通常是采纳“凑十法”。
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依然8+5=,我们是如此教小孩的,:“胡老师,我想的是5,5能够成2与3,8+2=10,5分了2走,还剩3,10+3=13,因此这道题等于13、"(在幼儿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让小孩把这段话讲出来,因为就是要让小孩知其然还要知期因此然,不管运用那种方法,都需要学生在计算时,讲出算理,学生在熟知算理的基础,慢慢将算理内化到内心,形成口算的基础。
2、“凑十法”需要注意先看大数如9+6=,就要看9需要凑几构成十、我在网上搜到一首儿歌:小朋友,拍拍手,大伙儿一起把十凑, 9凑1, 8凑2,7凑3来6凑4, 两5相凑刚好够!3、需要幼儿掌握的一些识记的东西:第一个需要识记的是:10加几就等于10几,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个需要识记的就是1+1=2 2+2=4 3+3=64+4=85+5=10 6+6=12 7+7=148+8=16 9+9=18 10+10=20二、20以内数的减法1、首先看个位够不够减,假如够减,能够直截了当从个位中减去,如:15—4=11,要求小孩会讲,我们是如此讲的:“胡老师,我想的是先把十位上的1移到等号后,再把5-4等于1,因此这道题等于11(同样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求小孩要讲出是如何样做的)2、个位不够减,就要看这道题的减数,假如减数是9,8等各数,能够采纳破十法。
20以内指心算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在20以内进行心算的方法:
1. 加法:
- 如果两个数字相加等于20,则答案是20。
- 如果一位数字加上10,则答案是该数字的个位数。
- 如果一位数字加上9,则答案是该数字的个位数减1,十位数加1。
- 如果一位数字加上8,则答案是该数字的个位数减2,十位数加2。
- 以此类推,一位数字加上n(n<10)的答案是个位数减n,十位数加n。
2. 减法:
- 从20开始减去另一个数字,答案是差值。
- 如果被减数是10的倍数,则答案不变,十位数不变。
- 如果被减数是9的倍数,则答案是个位数不变,十位数加1。
- 如果被减数是8的倍数,则答案是个位数加2,十位数减2。
- 以此类推,被减数是n(n<10)的倍数,答案是个位数加n,十位数减n。
3. 乘法:
- 如果一个数字乘以1,则答案不变。
- 如果一个数字乘以2,则答案是个位数翻倍,十位数不变。
- 如果一个数字乘以5,则答案是个位数加0(个位数变为0),十位数翻倍。
- 以此类推,一个数字乘以n的答案是个位数乘以n,十位数乘以n。
4. 除法:
- 如果被除数是一个数字的两倍,则答案是2。
- 如果被除数是一个数字的五倍,则答案是5。
- 以此类推,被除数是一个数字的n倍,则答案是n。
学习10和20以内的加减法窍门101、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2、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之后得出结果6-3=3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幼儿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20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1、11-20的数可以和孩子玩猜数游戏。
用3种方式描述数:1)个位是2,十位是1 。
2)1个十,5个一。
3)比11大,比13小。
用这些方式描述数,让孩子猜,或者反过来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练。
2、用计数器拨数。
家长说数,孩子拨数。
边拨边说数的组成。
如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般的孩子在学前班时就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进入小学后,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稍加练习也能熟练掌握。
但是,孩子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大下滑,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两极分化初露端倪。
有的学生由于计算速度跟不上,开始拖拉作业,成为数学学习困难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的困难呢?我认为,这和我们运用的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有关。
算法不外乎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包括借助实物数数和单纯数数两种。
数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凑十法、拆分法等的运用数字进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数字推理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需要的思维步骤也多,并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最终到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以运用最为广泛的凑十法为例,求9加6等于几,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需要这几个思考过程:一、判定该题是不是进位加法;二、如果是进位加法,怎样才能凑成10。
这样确定方法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运算:9+6=9+(1+5)=(9+1)+5=10+5=15从上面的运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过程,而且属于不能直接运用题中数据,需要拆分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类。
让孩子快速掌握20以内加减法:5个简单方法
以下是帮助孩子学习二十以内加减法的一些简单快捷的方法:
1.数与数对应:可以让孩子将两个数相对应,例如1对应9,2对应8,以此
类推,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手指计数:这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方法,孩子们可以一边数手指一边进行加
法或减法运算。
例如,在计算7+5时,他们可以伸出7个手指,再伸出5个手指,然后数一数伸出的总手指是12个。
3.使用教具:现在有很多现成的教具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例如算盘、计算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4.以十为基准:让孩子理解以十为基准的数列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
计算13+5时,可以先把13拆成10和3,然后让孩子知道10+3=13,再使用手指计数或者使用教具来进行运算。
5.练习: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不断的
练习,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最终掌握它。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的孩子更轻松地学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20 以内加减法口诀的速记法
一、加法
1.利用“凑十法”: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这可以帮助快速记住哪些数字相加等于10。
比如看到9 就想到1 能和它凑成10,看到8 就想到2 等。
在具体计算时,例如8+6,可以把6 分成2 和4,先算8+2=10,再算10+4=14。
2.观察数字规律:
个位数字相加等于10 的组合,如1+9、2+8、3+7、4+6、5+5。
两个相同数字相加,如2+2=4、3+3=6 等,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二、减法
1.“破十法”:
比如计算15 - 8,把15 分成10 和5,先算10 - 8 = 2,再算2 + 5 = 7。
记住十几减几的时候,先用10 去减,再加上剩下的数。
2.利用加法想减法: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记住一些加法结果可以快速算出减法。
比如知道8+7=15,那么15 - 7 = 8,15 - 8 = 7。
3.数字关系记忆:
20 以内的减法可以通过数字的大小关系来记忆。
例如,18 比17 大1,所以18 - 17 = 1;16 比15 大1,16 - 15 = 1 等。
你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背诵这些口诀及方法,来快速提高2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幼儿20加减手指快算法引言在幼儿教育领域,培养孩子的算术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早期的数学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加法和减法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幼儿的20以内加减法手指快算法,帮助幼儿在脑海中直接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记忆力。
手指快算法的背景手指快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算技巧,通过使用手指表示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手指运算来解决加法和减法等问题。
在幼儿教育中,手指快算法可以帮助幼儿快速地进行加减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水平和数学兴趣。
幼儿20加减手指快算法的步骤幼儿20加减手指快算法通过使用双手的手指来表示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手指运算来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
以下是该算法的四个基本步骤:1.手指编号:首先,将每个手指编号为1到5,从左手的拇指开始至右手的小指,然后再从右手的小指开始至左手的拇指,使双手的手指都被编号。
2.加法运算:对于加法问题,幼儿可以使用手指来表示要相加的两个数,然后使用手指编码进行计算。
例如,要计算6 + 4,幼儿可以将6表示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1 + 2),将4表示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5 + 1),然后将相应的手指相加,即左手的拇指与右手的食指、左手的食指与右手的拇指相加,在脑海中进行计算,最后得到结果。
3.减法运算:对于减法问题,幼儿可以使用手指来表示被减数和减数,然后使用手指编码进行计算。
例如,要计算9 - 5,幼儿可以将9表示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1 + 2),将5表示为右手的食指(1),然后进行手指运算,即从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减去右手的食指,在脑海中进行计算,最后得到结果。
4.进位和借位:在幼儿学习手指快算法时,可以引入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
当计算中需要进位时,可以将手指向上翘起代表进位的手指,并将结果记忆在脑海中。
当计算中需要借位时,幼儿可以将手指对应位置的手指向下翘起,表示借位操作。
幼儿20加减手指快算法的优势幼儿20加减手指快算法具有以下优势:1.快速计算:幼儿可以通过手指快速计算加法和减法问题,避免了繁琐的手写计算步骤,提高了计算速度。
20以内加减法速算口诀关键信息:1、速算口诀的适用范围:2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口诀的具体内容和示例。
3、练习方法和建议。
4、掌握速算口诀的预期效果。
1、引言11 本协议旨在详细阐述 20 以内加减法速算口诀的相关内容,帮助使用者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速算口诀的重要性21 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22 能够提升思维敏捷性和数学素养。
3、加法速算口诀31 不进位加法311 个位相加,十位不变。
例如:5 + 3 = 8 ,个位 5 和 3 相加得8 ,十位不变仍为 0 。
312 个位相加等于 10 ,向十位进 1 。
例如:7 + 3 = 10 ,个位相加得 10 ,向十位进 1 ,结果为 10 。
32 进位加法321 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例如:8 + 5 ,把 5 分成 2 和 3 ,8 + 2 = 10 ,10 + 3 = 13 。
322 记住常见的凑十组合:1 和 9 、2 和 8 、3 和 7 、4 和 6 、5 和5 。
4、减法速算口诀41 不退位减法411 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例如:15 3 = 12 ,个位 5 3 = 2 ,十位不变仍为 1 。
42 退位减法421 破十法:例如 13 5 ,把 13 分成 10 和 3 ,先算 10 5 = 5 ,再算 5 + 3 = 8 。
422 平十法:例如 15 7 ,把 7 分成 5 和 2 ,先算 15 5 = 10 ,再算10 2 = 8 。
5、练习方法和建议51 多做练习题,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运用。
52 制作口算卡片,随机抽取进行练习。
53 与同学或家人进行比赛,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54 每天定时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保持熟练度。
6、预期效果61 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计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
62 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坚实基础。
63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
7、总结71 熟练掌握 20 以内加减法速算口诀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运用。
20以内加减法的技巧一、手指辅助延伸法。
例1:计算 6+8=我至今记得有这样一位小朋友,5以内的加减法很勉强能通过,10以内的就得靠他那10个手指头了。
当我们教到20以内的加减法时他就束手无策了,无奈只好脱掉鞋子把自己的10个脚趾头也搬了上来。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起初真的也束手无策了,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总得想出点办法来。
看着自己的双手我也动了一番脑筋,于是我就把一只手看成是9,大拇指代表5,其他各指都代表1,另外一只手也是如此。
以例1计算 6+8= 为例,计算像这样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就告诉他:左手拿出6(大拇指加食指),右手拿出8(大拇指加另3个手指),然后把两个大拇指合起来就是10(5+5=10),再数数还有几个手指(4个),那合起来就是十几了(14)。
就这么反复的教了几遍后,这位小朋友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以后做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速度也快多了,比以往手指、脚趾并用得心应手多了。
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一只手是5个手指头,两只手合起来是10个手指头。
”这一概念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在小朋友的大脑中了。
我只是让他们把这一概念继续延续下去,两个大拇指一并就是10,然后数数还有几个手指就是十几。
因为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成为10以内的加法和整十数加几的加法了,这对小朋友来说要比进位计算简便的多,所以学生计算速度大大提高了。
后来,我也把这种方法教给了计算速度很一般的小朋友,他们的速度也有了大大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光要注重交给学生理论知识,面对学困生不要一味地用同一种方法去教学,要尽可能想出一些巧妙既便于记忆的方法来,只要结果相同,教无定法。
二、将错就错倒减法。
例2:计算 15-8=这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一般教学程序如下:让学生把被减数15分成10和5,然后用10去减8还多出2,再与5相加等于7,所以15-8=7,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过程,还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快速心算:20以内加减法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而且,以这个数字范围来进行心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提高数学能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针对20以内加减法的技巧,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加高效的心算。
1. 利用十位数进位法在进行20以内的加法计算时,我们可以利用十位数进位的方法来简化计算步骤。
比如,计算18+7时,我们可以先将7拆分成3和4,然后将3加到18上得到21,再将4加入到21中得到25。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迅速地完成这个运算。
2. 利用补数计算技巧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减法运算,比如17-9。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补数的技巧来简化计算。
以这个例子为例,我们可以将9补成10,然后将17-10得到7,再把多补的1加回去,得到8。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更简单的步骤来完成这个减法运算。
3. 利用相邻数的差值当我们遇到连续的两个数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可以利用这两个数之间的差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计算15+3时,我们可以发现15和3之间的差值是12,而在20以内,12经常出现,我们可以迅速计算出15+3=18。
4. 利用数学关系简化计算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关系来简化计算。
比如,当我们计算11+9时,我们可以把9拆分成1和8,然后将1加到11上得到12,再将8加入到12中得到20。
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地完成这个运算。
总结起来,快速心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高效地进行数学计算。
通过利用十位数进位法、补数计算技巧、相邻数的差值和数学关系简化计算,我们可以在脑海中迅速完成这些运算,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掌握这些技巧,提升自己的心算能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各种数学计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一年级心算速算技巧,20以内加减法窍门一年级心算速算技巧,20以内加减法窍门在一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心算的阶段,培养快速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他们未来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一些简单却实用的技巧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心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为一年级学生分享几个实用的心算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一、逆运算法逆运算法是一种通过反向计算来简化心算的方法。
以加法为例,当我们计算16+8时,我们可以将8减去2得到6,然后将6加上16,即可得到最终结果22。
通过逆运算法,我们可以将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再进行加法计算,极大地简化了计算的过程。
同样地,逆运算法也适用于减法。
比如,当我们计算19-7时,我们可以先将7加上1得到8,然后将8从19中减去,即可得到最终结果11。
逆运算法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快速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他们的心算能力。
二、数的重组法数的重组法是一种通过合理调整数的位置来简化计算的方法。
比如,当我们计算14+7时,我们可以先将14分解成10和4,然后将7与10相加得到17,最后再将4加上17,即可得到最终结果21。
通过数的重组法,我们可以将原本较复杂的计算转化为更简单的计算,提高心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样地,数的重组法也适用于减法。
比如,当我们计算16-9时,我们可以先将16拆分成10和6,然后将9从10中减去得到1,最后再将6减去1,即可得到最终结果5。
数的重组法能够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快地完成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三、进位借位法进位借位法是一种通过进位或借位来简化计算的方法。
对于加法,当个位相加的结果大于9时,我们需要将十位数进行进位。
举例来说,当我们计算15+8时,个位相加得到3,进位后十位变为2,最终结果为23。
对于减法,我们则需要借位。
比如,当我们计算14-7时,我们可以从十位借1个单位给个位,使得计算变为4减去7得到7,最终结果为7。
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巧一、找出最佳口算方法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
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
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
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
如 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6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
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6二、视听结合,强化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
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
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
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
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
如教学“8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8 8 8?8 88?ā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奠定可基础。
另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
如教学“十几减7”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计:7+()=13 7+()=1513—7= 15—7=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我们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既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又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20以内的加减心算技巧
(2013-01-20 16:50:55)
转载▼
标签:
育儿
由于近段时间,许多家长在辅导幼儿20以内的加减法时出现了很多疑问,来找我询问2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在班上是如何教学的,为了方便各位家长的教学方法与我们同步,现在将我们上课时的教学方法与各位家长分享如下:
一、20以内数的加法。
1、要想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必须熟练10以内数的,加法,也就是不进位加法。
如:5+4=9,6+2=8等,尤其要记住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如5+5=10,6+4=10等。
(10以内的加减是20以内的加减的基础,请各位家长一定在家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基础是以2--10的分成为基础的,所以家长可以采取用10根小棒,来幼儿来自己摸索来掌握,这样幼儿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毕竟是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所以也不会要求孩子去死记硬背,其实是在游戏中掌握了10以内的分成)
2、在进行进位加法时,刚开始学习可以采用数一数的方法或者是接着数。
如8+5=,可以从8后面接着数五个数,9,10,11,12,13。
所以8+5=13(这个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以后就不用这种方法了。
3、通常是采用“凑十法”。
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还是8+5=,我们是这样教孩子的,:“胡老师,我想的是5,5可以成2和3,8+2=10,5分了2走,还剩3,10+3=13,所以这道题等于13.”(在幼儿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把这段话说出来,因为就是要让孩子知其然还要知期所以然,不管运用那种方法,都需要学生在计算时,说出算理,学生在熟知算理的基础,慢慢将算理内化到心里,形成口算的基础。
2。
“凑十法”需要注意先看大数如9+6=,就要看9需要凑几构成十。
我在网上搜到一首儿歌: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一起把十凑, 9凑1, 8凑2,
7凑3来6凑4,两5相凑刚好够!
3.需要幼儿掌握的一些识记的东西:第一个需要识记的是:10加几就等于10几,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个需要识记的就是1+1=2 2+2=4 3+3=6 4+4=8
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
二、20以内数的减法
1、首先看个位够不够减,如果够减,可以直接从个位中减去,如:15-4=11,要求孩子会说,我们是这样说的:“胡老师,我想的是先把十位上的1移到等号后,再把5-4等于1,所以这道题等于11(同样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求孩子要说出是怎么样做的)
2、个位不够减,就要看这道题的减数,如果减数是9,8等各数,可以采用破十法。
用被减数的十位数先减去减数,再加上被减数的个位数。
例如:12—9=3。
(胡老师,我想的是9,9和1合起来是10,1加上2等于3,所以这道题等于3)
3,关于连加连减,20以内连加连减,我们要求孩子先看题,先找有没有可以凑成10的,如果有,就先凑成10,再来加,或者再来减,例如:8+5+2=,就可以就8和2合成10,再用10加5,再例如:8+3+1,就可以让幼儿直接先算8加3,再算11加1,减法也是如此,例如:17-7-2,就先让幼儿算17减7等于10,再用10减去2,所以等于8,再例如:15-2-3,这道题就直接算15-2等于13,再用13减3等于10,当然20以内的连加连减,只是为让幼儿有这种意识,不是我们这学期的重点,家长可以稍加练习就行。
以上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希望对家长辅导幼儿学习有帮助,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