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
- 格式:docx
- 大小:44.31 KB
- 文档页数:3
田间试验报告
I. 概述
该试验旨在测试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在某地区实施,共涉及100亩土地。
逐步测试了5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
II. 实验设计
试验采用了随机分配的实验设计,将100亩土地划分为5个小组,每组20亩。
每个小组均采用一种不同的施肥方式进行玉米种植,分别为:
1.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
2.化肥施肥
3.有机肥施肥
4.生物肥料施肥
5.无施肥
每个小组在播种前被测量,并在收获后再次测量来确定产量。
III. 结果
经过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产量的测量,结果如下:
1.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1525 kg
2.化肥施肥:1331 kg
3.有机肥施肥:1264 kg
4.生物肥料施肥:1096 kg
5.无施肥:735 kg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第一组的施肥方式对于玉米的产量有卓越的贡献。
与此同时,第四个小组(施用生物肥料)的产量也比第三个小组(纯有机肥料)的产量有所提高。
IV. 总结
在本次田间试验中,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明显是玉米产量的最佳组合。
生物肥料也可促进玉米的生长,是可行的替代品。
然而,未施肥的土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农民应该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的健康,并以此为基础来培育健康的农作物,增加产量。
玉米报告一、玉米播种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固通过10℃)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置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
湿土盖种,适当镇压。
4、打算密度:4500株/亩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治理1、玉米发芽率观看:观看日期:2016年5月10日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
二、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3、适时中耕除草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表1. 玉米生长发育调查总结:从玉米播种到间苗、定株观看植株外部形状及内部生长锥发育进程,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熟悉。
播种时采纳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刻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按期对生长锥解剖观看,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转变与神奇。
由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按期调查,对这一时期感觉模糊,明白得不够。
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株高:第一层次生根至雄穗顶端;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
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表3. 玉米经济性状考查果穗长度(cm):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份的长度;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果穗重(g):风干果穗的重量;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百粒重(g):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按标准水分(14%)折算百粒重。
玉米田间实验计划书英文回答:Corn Field Experiment Proposal.Introduction:I am proposing an experiment to be conducted in a corn field.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corn growth and yield. By comparing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corn plan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fertilizers, we can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fertilizer for maximizing corn production.Experimental Design:1. Plot Selection: I will select a large corn field with uniform soil conditions and divide it into several plots. Each plot will be assigned to a specific fertilizer treatment.2. Fertilizer Treatments: I will us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fertilizers: organic, synthetic, and control (no fertilizer). Each plot will receive one of these treatments.3. Planting: Corn seeds will be planted in each plot 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ed spacing and depth. The same corn variety will be used for all plots to ensure consistency.4.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 organic and synthetic fertilizers will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The control plot will not receive any fertilizer.5. Data Collection: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Iwill collect data on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plant height, leaf area, number of ears per plant, and corn yield. This data will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corn growth and yield.6. Statistical Analysis: I will use statisticalanalysis to compare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each plot. This will help determine if there a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rn growth and yield between the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Expected Results: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I expect that the corn plants treated with synthetic fertilizer will exhibit the highest growth and yield. This is because synthetic fertilizers provide a readily available source of nutrients for the plants. The organic fertilizer may also show positive effects on corn growth, although to a lesser extent compared to synthetic fertilizer. The control plot, which receives no fertilizer, is expected to have the lowest growth and yield.Conclusion:By conducting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corn growth and yield.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by farmers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their corn fields. It will also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中文回答:玉米田间实验计划书。
种植密度对冬种甜玉米鲜苞产量的影响一、试验的目的意义近年来广西冬季农业方兴未艾,冬种甜玉米由于鲜苞在“五·一”节前收获,弥补了市场蔬果淡季,具有较好的经济收益。
但鉴于以收获鲜苞为主的甜玉米比收获籽粒的普通玉米在植株高度、全生育期、生长特点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大部分地区却仍采用普通玉米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甜玉米鲜苞产量,影响了冬种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在甜玉米种植密度安排上,对低温条件下植株生长缓慢、株高降低等特点下的适宜密度尚未有充分的研究。
本试验拟通过对鲜苞甜玉米的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以期寻找到冬种甜玉米的最适种植密度,为进一步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二、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将于1999-2000年秋冬季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进行。
试验地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为轻黏土,田块排灌方便,前茬为水稻,收获后耕翻晒田。
三、试验方案供试品种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的超甜43号甜玉米,试验共设置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分别是①57000株/hm2(株距0.32m);②61500株/hm2(株距0.30m);③66000株/hm2(株距0.28m);④70500株/hm2(株距0.26m);⑤75000株/hm2(株距0.24m)。
试验不设对照。
四、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宽3.3m,长9.5m,小区面积为31.35m2,六行区。
田间环境规划详见附图。
五、主要栽培管理措施试验于1999年11月中旬播种,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0.7m,小行距0.4m,起畦种植,基肥以土杂肥为主,混施复合肥525kg/hm2,播后覆盖地膜。
拔节前追施磷肥300~450kg/hm2、钾肥75~150kg/hm2,并结合中耕培土。
孕穗期追施钾肥75~150kg/hm2及尿素75~150kg/hm2。
六、观察记载项目主要观察调查冬种甜玉米各生育时期,测量株高、穗位及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收获时以小区为单位累计各小区鲜苞产量并进行室内考种。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一、试验目的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的田间试验,以研究不同的栽培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内容1. 不同施肥方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不同播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不同灌溉水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三、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选择条件较好的玉米田进行试验,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设立4个处理。
3. 施肥方案: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设计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基础施肥和追肥。
4. 播种密度:设置不同的播种密度,比较各处理的玉米植株生长情况。
5. 灌溉水量: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灌溉水量。
6. 种植密度: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比较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
四、试验步骤1. 土壤调查:对试验地点进行土壤调查,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
2. 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设计合理的施肥方案。
3. 播种:按照设计的播种密度进行播种。
4. 灌溉:按照设计的灌溉水量进行灌溉。
5. 生长监测:定期对玉米植株进行生长监测,记录生长情况。
6. 收获:待玉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并对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
五、试验结果分析1. 数据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
2. 结果分析:分析各处理的差异,找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3. 结论总结: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出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六、试验预期通过本次田间试验,我们希望能够找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
七、试验安全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工作的安全进行。
2. 防范有害生物,对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治。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一、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2012年5月-2012年10月2.试验地点: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二、试验示范目的探索不同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玉米最佳施肥品种、数量。
三、试验地条件和试验材料1.试验地条件:试验地安排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该试验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前茬为玉米,肥力均匀。
土壤的具体测试结果如下:2.试验材料:玉米配方肥、“乐喜施”控释肥、“神六54”土壤调理剂、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普通复合肥。
四、试验方法1.实验处理1.1肥料对比试验:本试验设4个处理,各处理如下: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处理2: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3:控释肥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4:农民习惯施肥区普通复合肥50kg/亩;各处理面积40m2,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周边设有保护行(小区排列见下图)。
1.2示范区:安排3个处理,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2:控释肥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3: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肥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各处理面积100亩以上。
2.田间设计2.1肥料用途及施肥方法: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所有试验示范化肥采用一次性基施。
2.2玉米地膜覆盖、防病治虫、浇水等一切其它农艺措施均要求严格一致。
2.3于9月14日进行田间考查,面积是1平方米,详见下表。
五、进度安排及起止年2012-2013年两年六、预期效果4个处理对玉米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4.8%、8.1%和9.5%;不同的处理茎叶产量也分别增产10.5%、13.2%、15.8%。
使用土壤调理剂,玉米整齐饱满,对玉米产量、品质提高效果明显;不同肥料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习惯施肥为最高,配方肥次之。
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肥料的肥效有待提升,以提高投入产出比。
玉米丰产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索科学合理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特制定本试验方案,旨在通过实地试验,找出最适合玉米丰产的栽培方法,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
二、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将在河北省某农业示范基地进行,该地区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进行玉米丰产试验的理想地点。
三、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确定为从玉米播种开始到收获结束的整个生长周期,以全面观察玉米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栽培措施。
四、试验内容。
1. 不同品种玉米的比较试验,选取当地适宜的玉米品种,分别进行播种,比较其生长势、抗病性、产量等指标,找出最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
2. 不同施肥量的试验,设立施肥量不同的几个试验区,分别进行施肥试验,比较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找出最佳的施肥量。
3. 不同密植程度的试验,设置不同密植程度的试验区,比较不同密植程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找出最适合的密植程度。
4. 不同灌溉水量的试验,设立不同灌溉水量的试验区,比较不同灌溉水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找出最适合的灌溉水量。
五、试验方法。
1. 选取相似土壤和地形条件的试验区进行对照试验,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2. 严格执行试验方案,确保每个试验区的处理措施一致,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3. 定期对试验区进行观测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 在试验过程中,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试验预期。
通过本次试验,预计可以找出最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最佳的施肥量、最合理的密植程度和最适宜的灌溉水量,为当地玉米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
七、试验总结。
试验结束后,将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撰写试验总结报告,总结出科学合理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为当地农民提供种植指导,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八、试验保障。
试验过程中,将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人员的安全。
玉米育种计划书玉米育种计划书篇一:作物育种计划书篇一:路。
实验一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实验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首先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地执行情况。
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则是每年度育种试验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试验的项目和材料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1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的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种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
二、内容说明(一)播种材料的整理将去年经过分析研究,评选留用的各种试验材料,按照原来试验的种类和小区号码的先后顺序,分别排列于种子箱内,并与上年田间试验计划书或田间记载表核对,检查无误后待用。
(二)种子检验1、种子净度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用目测鉴定法检验。
即种子样品中去除去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的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2、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芽势是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高,种子生活力强,出苗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是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 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率高。
发芽势和发芽率以3次重复的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的1/2长。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3、种子水分指种子所含水分的重量占样品重量的百分率。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的内容英文回答:Corn field experiment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involve testing various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corn growth and yield. These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best practices for cultivating corn and improving crop productivity.The content of a corn field experiment plan typical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1. Research objective: This outlin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such as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r studying the impact of irrigation techniques on corn growth.2. Experimental design: This section describes how the experiment will be conducted, including the layout of thefield, the number of plot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reatments. For example,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may be used, where different treatments are randomly assigned to plots within blocks.3. Treatment factors: These are the variables that will be manipulated in the experiment. Common treatment factors in corn field experiments include fertilizer types and rates, irrigation levels, planting densities, and pest control methods. Each treatment factor will have multiple levels, allowing for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reatments.4. Data collection: This details the measurements and observations that will be record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For corn field experiments, data collection may include plant height, leaf area, ear length, grain yield, and nutrient content analysis. The frequency and timing of data collection should also be specified.5.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section outlines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that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appropriate statistical tests to draw meaningful conclusions from the experiment results.6. Timeline: A timeline is included to provide a schedule for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planting dates, data collection periods, and harvest dates. This ensures that the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within the appropriate time frame.7. Budget: The budget section outlines the estimated costs for conducting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purchase of seeds, fertilizers, equipment, and labor. It isessential to consider the financial aspects to ensu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xperiment.Overall, a corn field experiment plan is a comprehensive document that outline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experimental design, treatment factors,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timeline, and budget. It serves as a roadmap for conducting the experiment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drawing meaningful conclusions.中文回答:玉米田间试验计划是农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测试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各种因素。
玉米育种实验计划书
1. 项目背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育种工作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玉米新品种。
2. 研究目标
- 选育出产量显著提高的高产玉米新品种
- 选育出抗虫、抗病、抗旱等综合抗性较强的玉米新品种
- 选育出粗蛋白、淀粉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优质玉米新品种
3. 技术路线
- 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
- 杂交育种(远缘杂交、非洲玉米与中国玉米杂交等)
- 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等)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体细胞杂种育种
- 双单倍体育种
4. 实验设计
- 亲本选择及表型性状测定
- 杂交组合设计及F1单交种制做
- 分子标记筛选及后代性状评价
- 田间区域试验
- 生物学和农艺性状考种
5. 预期成果
- 3-5个高产优质新品种
- 专利及论文成果
- 新育种技术和方法
6. 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预计执行周期为5年。
前3年主要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系选育;4-5年开展区域试验和考种工作。
7. 经费预算
包括试验田地租赁、种子和农资购置、人工费用、科研设备投入等支出,初步估算所需经费在500万元左右。
田间实验设计系别:农学系专业班级:植物保护(B3)12-1 学生学号:1201080123学生姓名:陈宏杨指导教师:李菊艳论述田间试验的计划内容一、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2013年4月-2013年9月2.试验地点: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试验田二、试验示范目的探索不同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玉米最佳施肥品种、数量。
三、试验地条件和试验材料1.试验地条件:试验地安排在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试验田,该试验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前茬为玉米,肥力均匀。
土壤的具体测试结果如下:2.试验材料:玉米配方肥、“乐喜施”控释肥、“神六54”土壤调理剂、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普通复合肥。
四、试验方法1.实验处理1.1肥料对比试验:本试验设4个处理,各处理如下: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处理2: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3:控释肥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4:农民习惯施肥区普通复合肥50kg/亩;各处理面积40m2,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周边设有保护行(小区排列见下图)。
1.2示范区:安排3个处理,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2:控释肥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3: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肥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各处理面积100亩以上。
2.田间设计2.1肥料用途及施肥方法: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所有试验示范化肥采用一次性基施。
2.2玉米地膜覆盖、防病治虫、浇水等一切其它农艺措施均要求严格一致。
2.3于9月14日进行田间考查,面积是1平方米,详见下表。
五、预期效果4个处理对玉米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4.8%、8.1%和9.5%;不同的处理茎叶产量也分别增产10.5%、13.2%、15.8%。
使用土壤调理剂,玉米整齐饱满,对玉米产量、品质提高效果明显;不同肥料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习惯施肥为最高,配方肥次之。
玉米育种实验计划书英文回答:Corn Breeding Experimental Plan.Introduction:In this experimental plan, I will outline the objectives, methods, and expected outcomes of a corn breeding experiment.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develop new corn varieties with improved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nutritional value. By implementing a systematic breeding program, we can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corn crops.Objectives:1. Increase yield: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develop corn varieties that have higher yield potential compared to existing varieties. This willinvolve selecting parent plants with desirable traits, such as strong stalks, large ears, and high kernel count.2. Enhance disease resistance: Another important objective is to breed corn varieties that are resistant to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corn smut and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 By incorporating genes for disease resistance from wild corn relatives, we can develop plants that can withstand disease pressure and minimize crop losses.3. Improve nutritional value: We also aim to develop corn varieties with enhanced nutritional value. This includes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essential nutrients, such as vitamins and minerals, and reducing the levels of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By doing so, we can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and animal nutrition.Methods:1. Germplasm evaluation: We will screen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corn germplasm to identify potential parent plants with desirable traits. This will involve assessingplant growth,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nutritional composition.2. Crossbreeding: Selected parent plants will be crossed to create new hybrids. This will involve controlled pollination techniques to ensure specific traits are inherited in the offspring.3. Selection and breeding: The resulting hybrids will be evaluated in field trials for multiple seasons. Plants with superior traits, such as high yiel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will be selected as parents for the next breeding cycle.4. Molecular breeding techniques: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 we will utilize modern molecular techniques, such as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to expedite the breeding process. This will allow us to identify and transfer desirable genes more efficiently.Expected outcomes:Through this corn breeding experiment, we anticip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rn varieties that exhibit improved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se varieties will benefit farmers by increasing their crop productivity and reducing losses due to diseases. Additionally, the improved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will contribute to healthier diets for both humans and animals.中文回答:玉米育种实验计划书。
一、地块选择
选本生态区域典型地块,要求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地力均匀,四周无不良影响,交通便利。
二、试验要求
1、试验设计:
筛选试验
试验设3次重复,品种随机排列。
每小区种植4行,行长6-10米。
承试单位结合当地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种植密度,合理密植(建议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每隔10个小区设置对照品种,对照品种选当地国家区试对照2个(或采用当地区试对照品种2个),每穴播2-3粒种子,成熟后收获中间2行测产。
试验田中预留1.0米宽的观察走道,四周设3-4行保护行。
规划示样图(供参考)如下。
2
①同一重复内地力均匀一致、管理一致;②依当地习惯,播前适当增施复合肥和农家肥;
③保证全苗、苗齐苗壮。
④肥水管理略高于当地大田水平,保证不脱肥水、田间无杂草,防病虫害。
3、田间记载项目如下表(要求翔实准确)
三、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以收到实物为准。
《田间记载表》、《室内考种表》、《主要气象情况表》、《品种综合评述表》表6 全国玉米区划生态调查表(以县为基本单位)
省县调查人:
表7 年玉米筛选试验田间调查记载表地点:
44
表8 年玉米筛选试验室内考种记载表地点:
55
66
表9 年玉米试验期间主要气象情况气象台:
试验所在地地理及气候情况
无霜期__天,初霜期_月_日,终霜期_月_日。
特殊气象情况及对试验的影响:
77
表10 综合评述表。
玉米育种计划书玉米育种计划书篇一:作物育种计划书篇一:路。
实验一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实验一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实施进行作物育种试验时,首先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也便于按阶段或年度检查试验地执行情况。
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定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则是每年度育种试验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试验的项目和材料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1 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订;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玉米等某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的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的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种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
二、内容说明(一)播种材料的整理将去年经过分析研究,评选留用的各种试验材料,按照原来试验的种类和小区号码的先后顺序,分别排列于种子箱内,并与上年田间试验计划书或田间记载表核对,检查无误后待用。
(二)种子检验1、种子净度指种子清洁、干净的程度,用目测鉴定法检验。
即种子样品中去除去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的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2、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芽势是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高,种子生活力强,出苗整齐一致。
种子发芽率是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 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率高。
发芽势和发芽率以3次重复的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的1/2长。
正常发芽种子的标准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3、种子水分指种子所含水分的重量占样品重量的百分率。
河北玉米试验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北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我们制定了以下玉米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选择适合河北省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技术支持。
二、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将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基地进行试验,覆盖石家庄、保定、邯郸等主要玉米种植区域。
三、试验内容。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河北省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优质品种进行试验,包括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玉米品种。
2. 种植密度,确定不同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包括不同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和行距。
3. 施肥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基础肥、追肥和叶面肥的施用比例和时机。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确保玉米健康生长。
5. 灌溉管理,确定不同地区的合理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水量、灌溉频次和灌溉方式。
6. 田间管理,制定玉米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除草、中耕、病虫害监测等。
四、试验方法。
1. 设立试验田地,在不同地区选择试验田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
2. 统一管理,统一试验田地的管理措施,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3. 数据采集,对试验田地进行定期观测和数据采集,包括生长情况、产量、品质等指标。
4. 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规律,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五、试验成果。
1. 产量提升,通过试验,选择出适应河北省种植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
2. 品质改善,优化栽培管理和技术手段,改善玉米品质,提高商品化水平。
3. 技术推广,将试验成果推广到河北省各地,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支持,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将为河北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贡献。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们积极参与试验,共同推动河北省玉米产业的发展。
玉米试验实施方案一、引言。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对玉米进行科学的试验和实施。
本文将介绍玉米试验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试验目的。
1. 了解玉米的生长特性和适应环境;2. 筛选适合当地生长的玉米品种;3. 研究玉米的肥料和水分利用效率;4. 探索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栽培技术。
三、试验内容。
1. 地点选择,选择当地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包括不同抗性、生长周期和产量的品种。
3. 肥料施用,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玉米生长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探索最佳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4. 水分管理,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充足但不过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5. 栽培技术,包括密植、间作、覆膜、植保等栽培技术的试验,寻找最适合当地玉米生长的栽培模式。
四、试验方法。
1. 设计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重复次数的确定等。
2. 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准确地采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生长势、产量、品质等。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不同试验处理的效果和差异,寻找最佳的栽培模式和技术。
4. 结果总结,根据试验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五、试验保障。
1. 人员配备,组建专业团队,包括农艺师、土壤学家、植物保护专家等,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资金支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保障试验设施和材料的购买,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3. 设备保障,提供必要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包括灌溉设施、施肥器具等,保障试验的实施和管理。
六、结论。
通过科学的试验和实施,可以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习报告:鲜食玉米田间试验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鲜食玉米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为了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探索合适的田间管理技术,我参加了本次鲜食玉米田间试验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鲜食玉米的生长习性、掌握田间管理技术,并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试验田选择与准备本次试验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农田进行。
试验前,我们对土壤进行采样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后续施肥提供依据。
同时,清除田间杂草,进行深翻,提高土壤透气性。
2. 品种选择与播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我们选择具有较高产量和良好口感的鲜食玉米品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确保种子质量。
播种时,采用机械播种,保证播种深度和密度均匀。
3. 田间管理(1)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制定施肥计划。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进行追肥,保证营养供应。
(2)灌溉: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和天气状况,适时进行灌溉,保证水分供应。
(3)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4)除草:定期进行人工除草,防止杂草与玉米竞争养分。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我们对株高、叶数、果穗数、百粒重等指标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处理组的数据,分析田间管理技术对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了解了鲜食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田间管理技术,掌握了玉米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农业科研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深入了解生产实际,才能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农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施肥不当、灌溉不规律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向农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帮助他们改进种植技术。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
一. 试验时间和地点
1•试验时间:2012年5月・2012年10月
2.试验地点: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
二. 试验示范目的
探索不同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玉米最佳施肥品种、数量。
三. 试验地条件和试验材料
1•试验地条件:试验地安排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该试验地
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前茬为玉米,肥力均匀。
土壤的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2•试验材料:玉米配方肥、“乐喜施”控释肥、“神六54” 土壤调理剂、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普通复合肥。
四. 试验方法
1•实验处理
肥料对比试验:本试验设4个处理,各处理如下:
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
处理2:配方肥料50kg/亩+ 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3:控释肥40kg/亩+ 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4:农民习惯施肥区普通复合肥50kg/亩;
各处理面积40m2,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周边设有保护行(小区排列见下图)。
1・2示范区:安排3个处理,
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 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2:控释肥40kg/亩+ 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3: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肥50kg/亩+ 土壤调理剂25kg/亩。
各处理面积100亩以上。
2•田间设计
2.1肥料用途及施肥方法: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所有试验示范化肥釆用一次性基施。
2.2玉米地膜覆盖、防病治虫、浇水等一切其它农艺措施均要求严格一致。
2.3于9月14日进行田间考查,面积是1平方米,详见下表。
2012-2013年两年
六、预期效果
4个处理对玉米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4.8%. 8.1%和9.5%;不同的处理茎叶产量也分别增产10.5%, 13.2%. 15.8%o使用土壤调理剂,玉米整齐饱满, 对玉米产量、品质提高效果明显;不同肥料处理的投入产岀比,习惯施肥为最高, 配方肥次之。
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肥料的肥效有待提升,以提高投入产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