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维体系建设规划-v1.0
- 格式:ppt
- 大小:535.40 KB
- 文档页数:12
it运维工作计划IT 运维工作计划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IT 运维工作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和业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 IT 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业务需求,特制定以下 IT 运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保障 IT 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确保关键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达到 999%以上。
2、提高 IT 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将平均故障解决时间缩短至X小时以内。
3、优化 IT 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4、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工作内容1、系统监控与维护(1)建立完善的系统监控体系,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应用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2)定期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维护和优化,包括补丁更新、性能调优、数据备份等。
(3)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故障和安全事件,能够快速响应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2、网络管理与优化(1)负责企业内部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分析,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性能。
(3)定期进行网络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设备,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3、应用系统支持(1)为企业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办公软件、业务系统等。
(2)协助开发团队进行应用系统的部署和升级,确保系统的顺利上线和运行。
(3)收集用户反馈,对应用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用户体验。
4、信息安全管理(1)制定并执行信息安全策略,加强对企业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2)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隐患。
(3)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5、资产管理(1)建立 IT 资产台账,对硬件设备、软件许可证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跟踪。
(2)定期对 IT 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合理规划 IT 资产的采购和更新,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IT系统运维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IT系统运维工作已成为保障企业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本工作计划旨在明确IT系统运维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安排,以确保企业IT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1. 保障IT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2. 加强系统安全管理,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3. 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和业务处理效率;4. 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1. 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任务:实时监控IT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措施:部署监控系统,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建立故障处理流程,确保故障得到及时响应和处理;定期对系统进行健康检查,预防潜在故障。
2. 安全管理与防护任务:加强系统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措施: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加强用户权限管理,防止未授权访问。
3. 性能优化与提升任务: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措施: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找出瓶颈并进行优化;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清理和优化,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优化应用程序代码,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4. 运维体系建设与完善任务: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措施:制定详细的运维流程和规范,确保工作标准化;建立知识库,积累运维经验和案例;加强运维团队培训,提高团队技能水平。
四、时间安排本工作计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实施:1. 第一阶段(1-3个月):重点进行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2. 第二阶段(4-6个月):加强安全管理与防护,提高系统安全性;3. 第三阶段(7-9个月):进行性能优化与提升,提升用户体验;4. 第四阶段(10-12个月):完善运维体系建设,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五、总结与展望本工作计划的实施将有力保障企业IT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文件编码:MS-AR-P01I t技术服务运维工作管理规范(版本号:V1.0)发布日期:2011年10月18日实施日期:2011年月日文件版本历史说明:本页仅用于模板的管理,对于实际使用时,应不包括本页的内容。
目录1.项目介绍 (4)2.组织职责 (4)2.1组织机构 (4)2.2岗位职责 (4)3.服务目标和范围 (6)4.服务目录和服务级别协议 (7)5.工作计划 (7)6.项目管理 (7)6.1事件管理 (7)6.2问题管理 (20)6.3变更管理 (25)6.4配置管理 (33)6.5风险管理 (33)6.6报告管理 (34)6.7日常巡检 (36)6.8数据备份管理 (37)6.9信息安全管理 (37)6.10客户关系管理 (40)7.资源和工具 (43)8.工作规范及操作手册 (43)9.绩效考核 (43)10.服务合同 (43)1. 项目介绍运维工作处于中级阶段,但是新增的用户需求不断增加,涉及IT运维的多个方面,运维工作存在复杂性和多面性。
2. 组织职责2.1组织机构2.2岗位职责根据在项目组的不同角色,承担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具体如下表所示:运维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对应用系统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网络运行状况的监控及日常维护。
2.负责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用户解决技术问题。
3.负责各应用系统设备安装的现场管理和环境监控。
4.针对告警情况负责联系相关人员并配合各专业组做故障处理和设备维护。
5.负责用户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维护。
6.负责用户需求、用户意见的记录、跟踪反馈和协调解决。
二线支持岗位职责:●岗位描述:二线技术支持服务是指当遇到设备出现瘫痪、停机、系统紊乱等重大故障,而且一线维护工程师无法马上解决时,会向二线技术支持服务团队寻求远程支持申请和帮助。
XX 二线技术支持接到一线的服务请求后,将立即成立应急小组为客户排除故障。
●岗位说明:1.维护工程师根据客户申告的设备故障信息,判断所发生的故障是否属于重大故障,不能现场解决时,需要立即展开以下应急行动:1)电话通知值班经理和项目经理。
Xxx有限公司ISO20000体系文件容量管理流程手册文档信息版本记录目录1.目的和范围 (4)1.1.编写目的 (4)1.2.适用范围 (4)2.制定依据 (4)3.术语定义 (4)4.流程角色及职责 (4)5.具体条款 (5)5.1.流程执行策略 (5)5.1.1.涉及范围 (5)5.2.容量管理总体策略 (5)5.3.容量计划策略 (5)5.4.流程输入输出 (5)5.4.1.流程触发条件 (5)5.4.2.输入 (6)5.4.3.输出 (6)5.5.流程概览 (7)5.5.1.概览流程图 (7)5.5.2.流程活动说明 (8)6.相关文件与记录 (8)1. 目的和范围1.1. 编写目的规范容量管理流程的相关策略及活动,确保容量管理流程的执行质量和执行有效性,根据与研发部门商定的协议,满足研发部门当前与未来的业务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xxx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运维及IT服务部(以下简称“运维及IT服务部”),本文档所规定的IT服务是指运维及IT服务部为公司研发部门所提供的IT服务。
2. 制定依据ISO/IEC 20000-1:2011。
3. 术语定义本文档采用《ITSM标准术语表》中的定义。
4. 流程角色及职责具体流程角色与运维及IT服务部相关岗位/人员的对应关系请参见三级文件《容量管理策略》。
5. 具体条款5.1. 流程执行策略5.1.1. 涉及范围容量管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管理对象:❑硬件(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个贷、催收系统)❑机房环境(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5.2. 容量管理总体策略❑应每年根据去年容量管理运营状况,当前及预期业务容量需求,进行容量计划的编制与更新;❑根据容量计划应制定监控计划,对容量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每月生成容量运行报告;❑根据已识别的服务升级时间进度表,阈值和成本,维护容量计划;❑业务需求发生重大更改时应更新容量计划。
ITIL运维实施方案效劳目录效劳级别效劳流程〔制度、量化指标、表单〕用户满意度1运维流程ITIL运维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企业在开展路程的一个阶段。
而一个良好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运维流程来支撑。
1 统一思想,建立科学的网络运维IT效劳框架统一思想,建立科学的运维IT效劳框架。
IT效劳框架包含了思想,制度,策略,方法,软件工具,培训等多个方面。
其指导思想为以科学的维护工作为主,故障处理为辅,提高客户满意度。
2 实施因素1.思想统一,效劳框架的完善统一思想,运维的IT支持效劳以科学的日常维护为主,处理故障为辅,对照已有的体系,实施改良,建立配套的规,制度。
2.新老业务实施以不影响实际的效劳为原那么,对老业务进展逐步改良;对新业务,按照新的要求,进展实施。
3.本钱因素实施肯定会有本钱,尤其对于一些根底软件平台的建立,这个本钱对于新业务而言,肯定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但是从战略来看,对于有些老业务,系统实施所带来的故障降低,工作有序,用户满意度提高等好处,系统建立的本钱压力会小很多,甚至是系统的实施所带来的直承受益,就比投入本钱要大。
所以,建议依托于老业务,重点业务的改良,进展平台的建立。
新业务和老业务相互影响,共同改良。
新业务是老业务改良的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测试,这样也会对老业务改良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老业务分担了本钱,对于新业务同样是一个好处。
4.人员因素为了使运维人员掌握ITIL的思想,就要进展人员培训,主要的目标是提高IT效劳支持人员的效劳水平。
任何思想,工具,规,制度,操作技能,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支持人员的工作岗位中。
加大培训力度,也是使得个人知识上升到组织层次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3 实施步骤1.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建立科学的维护体系,化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1建立新业务准入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
○2建立老业务改良过程路线图。
2.通过数据建立,带动信息系统的建立,推动思想的实施,并健全配套的策略,规,制度。
ITSS实例文件-运维服务能力管理计划-模板2019年度运维服务能力管理计划文档编号:ITSS-06-02密级:内部公开版本号:V1.0受控状态:受控作者:___发布日期:xx年x月x日修订记录:版本号:V1.0修订内容:创建修改人:XXX管理系统修改日期:xxx管理系统.x.x审核人:XXX管理系统目录:1.公司运维业务规划及分析1.1 公司运维业务分析1.2 本年度经营目标2.运维保障体系建设2.1 组织架构建设2.2 人员能力建设2.2.1 总体目标正文:1.公司运维业务规划及分析1.1 公司运维业务分析本节将对公司的运维业务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运维服务能力。
我们将分析运维服务的现状、客户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因素,以制定更加精准的运维服务计划。
1.2 本年度经营目标本节将介绍公司在2019年度的经营目标,包括运维服务收入目标、客户满意度目标等方面。
我们将根据这些目标,制定相应的运维服务计划和实施方案,以确保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2.运维保障体系建设2.1 组织架构建设本节将介绍公司运维保障体系的组织架构建设,包括运维部门的职责和人员配置等方面。
我们将根据公司的运维业务规模和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组织架构,以确保运维服务的高效运作。
2.2 人员能力建设2.2.1 总体目标本节将介绍公司在人员能力建设方面的总体目标,包括培训计划、技能提升等方面。
我们将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技能提升方案,以确保员工具备高水平的运维服务能力。
2.2.2 人员分析及岗位优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现有员工进行分析,并优化他们的岗位以提高效率和工作质量。
我们将评估每个员工的技能和经验,并将他们分配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
我们还将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员工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职责和任务。
2.2.3 招聘与储备为了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我们将建立一个招聘和储备计划,以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H3C iMC数据中心管理方案建议书(V1.0)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H3C iMC 数据中心管理方案建议书Keywords关键词:iMC,数据中心,网络流量,智能报表,虚拟化,ITIL,应用管理,SLA,零配置Abstract摘要:H3C iMC数据中管理方案提供了一体化、可视化的基础设施管理,虚拟化、自动化的IP资源管理,多维度、新模型的应用和流量管理,规范化、可衡量的IT运维流程管理,实现了管理平台、流量分析、行为审计、安全设备等各种资源之间的智能联动,为实现基于用户、开放式、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中心管理打下了基础,为数据中心资源的动态调配、最优化利用提供了保障。
Abbr. List缩略语:目录1 综述 (6)1.1 建设背景 (6)1.2 现状分析 (6)1.3 建设目标 (7)1.4 建设内容 (7)2 H3C iMC数据中心管理方案介绍 (8)2.1 一体化、可视化的基础设施管理 (9)2.2 虚拟化、自动化的IP资源管理 (9)2.3 多维度、新模型的应用和流量管理 (10)2.4 规范化、可衡量的IT运维流程管理 (11)3 H3C iMC数据中心管理产品介绍 (12)3.1 基础设施管理 (12)3.1.1 全面的基础设施管理 (12)3.1.2 灵活方便的拓扑功能 (14)3.1.3 方便易用的性能管理 (19)3.1.4 设备配置管理 (20)3.1.5 智能的告警管理 (25)3.1.6 Syslog管理 (27)3.2 IP资源管理 (27)3.2.1 零配置自动化部署 (27)3.2.2 ACL管理 (29)3.2.3 VLAN管理 (31)3.2.4 IP/MAC管理 (33)3.3 网络应用流量分析 (38)3.3.1 任务式多角度网络流量分析 (38)3.3.2 结合拓扑、设备管理直观展示网络流量 (38)3.3.3 流量分析widget监控 (38)3.3.4 分布式流量监控能力 (39)3.3.5 总体流量趋势分析 (39)3.3.6 应用流量分析 (40)3.3.7 源主机\目的主机\会话流量分析 (40)3.3.8 智能基线及流量告警 (41)3.3.9 未知应用流量分析 (41)3.3.10 七层应用流量分析 (42)3.3.11 基于用户的流量分析 (42)3.3.12 主机连接数统计分析 (42)3.3.13 业务间流量统计分析 (43)3.3.14 VPN流量统计分析 (43)3.3.15 网络应用自定义 (44)3.4 虚拟化管理 (44)3.4.1 虚拟化网络管理 (44)3.4.2 VMWare虚拟服务器管理 (47)3.4.3 Hyper-V虚拟服务器管理 (50)3.5 应用性能管理 (51)3.5.1 简便灵活的web架构,易于部署和使用 (52)3.5.2 全方位的监视功能,更清晰地展示各种信息 (52)3.5.3 故障根源分析,协助管理人员快速解决问题 (53)3.5.4 丰富的报表功能,便于工作总结和汇报 (54)3.5.5 SLA水平测量,服务质量更有保障 (54)3.5.6 应用与拓扑融合管理,IP与IT的完美结合 (54)3.6 数据中心综合SLA分析 (55)3.6.1 增加KQI指标 (55)3.6.2 数据中心综合SLA分析报表 (56)3.7 智能报表分析 (57)3.7.1 集中的报表管理平台 (58)3.7.2 完备的开放数据源 (58)3.7.3 强大的智能分析能力 (58)3.7.4 丰富的预定义报表模板 (58)3.7.5 灵活而强大的报表设计功能 (58)3.7.6 无缝的设计环境和用户操作环境融合 (59)3.7.7 业界领先的报表展示 (59)3.7.8 快速自定义报表 (60)3.7.9 自动化的周期性报表机制 (61)3.7.10 实时的立即报表 (62)3.7.11 我的报表视图 (62)3.7.12 Email自动发放报表 (62)3.8 运维流程管理 (62)3.8.1 实时、精确的联合CMDB (63)3.8.2 完整的服务运维流程 (63)3.8.3 融合iMC告警模块的网络故障维护流程 (64)3.8.4 融合iMC配置管理的网络变更流程 (65)3.8.5 快捷灵活的流程定制能力 (65)3.8.6 集中的知识库管理 (66)3.8.7 服务台 (66)4 系统功能 (67)4.1 个性化首页定制 (67)4.2 系统安全管理 (68)4.2.1 操作员登陆管理 (68)4.2.2 操作员密码管理 (68)4.2.3 操作日志管理 (68)4.2.4 操作员在线监控和管理 (68)4.3 分权管理 (68)4.4 分级部署 (70)4.4.1 重要告警上报与下级网管状态监控 (71)4.4.2 无缝衔接的分级拓扑 (71)4.4.3 灵活丰富的分级报表 (71)4.5 硬件要求 (72)4.5.1 iMC平台部署硬件要求 (72)4.5.2 NTA组件部署硬件要求 (74)4.5.3 DIG采集器组件配置要求(可选) (75)4.5.4 APM部署方案(仅限Windows操作系统) (75)4.5.5 SOM部署方案 (75)4.5.6 iAR报表组件配置要求 (76)1 综述1.1 建设背景“网络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对于一个拥有一定规模数据中心的用户来说,管理永远是一个大“问题”。
企业IT项目开发运维一体化平台建设规划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IT项目开发和运维工作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IT项目开发和运维的效率和质量,建议企业建设一个一体化的平台来管理和支持这些工作。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规划方案,以引导企业进行企业IT项目开发运维一体化平台的建设。
二、建设内容和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在该阶段,需要识别企业IT项目开发和运维的具体需求,并明确建设这个一体化平台的目标和范围。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分析,可以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优化IT项目开发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集中管理和监控IT项目的运维工作;-支持团队协作和沟通;-提供项目进度和资源分配的可视化监控。
2.技术选型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体化平台的建设。
推荐使用以下技术来支持平台的开发和运维:- 项目管理工具:可以选择成熟的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Trello 等;- 版本控制系统:建议使用Git来管理项目的代码和文档;- 自动化部署工具:可以使用Jenkins来实现自动化的项目部署;- 监控和报警系统:可以选择Prometheus和Grafana等来监控项目的运行状态。
3.平台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平台的具体建设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架构的设计和开发,包括数据库、前端和后端的开发。
然后,需要进行各个模块的开发和集成,以实现完整的功能。
最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上线。
4.培训和推广阶段在平台完成开发和测试后,需要进行培训和推广工作,以推动平台的使用和改进。
可以通过培训班、技术分享会和内部宣传来提高用户的使用熟练度和参与度。
5.运维和持续改进阶段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运维和持续改进工作。
这包括监控和维护平台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安全和性能测试,收集用户反馈并进行改进。
三、建设效果和收益预估通过企业IT项目开发运维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和收益:-提高IT项目开发和运维的效率和质量,减少重复劳动;-简化项目管理和协作流程,提高团队的协作效能;-提供可视化监控和报表,帮助管理层更好地掌握项目进度和资源分配;-减少人工错误,提高项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