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61
杂交育种知识点总结一、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1.1 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亲本植物的优良性状,通过人工授粉或其他方法,使它们发生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种繁育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亲本植物的基因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基因型。
通过选择和配种,可以培育出具有理想性状的新品种。
1.2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杂种优势和组合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的表现比亲本的平均表现要好,主要是因为杂种组合可以使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隐性性状。
而组合优势是指在杂交中,产生的后代比父本有更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亲本植物具有不同的优点,通过杂交可以将这些优点组合在一起。
1.3 杂交育种的适用性杂交育种适用于需要产生新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的情况。
通过杂交,可以将不同亲本植物的有益性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更高产量、更好抗逆性、更强适应性的新品种。
因此,杂交育种在农业、园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杂交育种的方法和步骤2.1 杂交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传统杂交、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
传统杂交是指在植物花部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将不同亲本的花粉送至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并产生后代。
细胞融合是指将不同植物细胞的质体融合在一起,产生杂种。
基因工程则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
2.2 杂交育种的步骤杂交育种的步骤包括选择亲本、授粉、育苗、选择和筛选。
选择亲本是指根据需要培育的新品种的特点,选择具有相关性状的亲本植物。
授粉是指将一种植物的花粉送至另一种植物的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
育苗是指将杂交后的种子或幼苗培育成成苗。
选择和筛选是指根据需要,通过筛选和培育,在许多杂交后代中选出具有理想性状的个体,进行后续繁育。
2.3 杂交育种的主要技术杂交育种的主要技术包括人工授粉、花粉处理、育苗技术、遗传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
人工授粉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一种植物的花粉送至另一种植物的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bybridization)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根据育种目标要求,一般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
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双亲最好都是适应的品种。
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
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
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主要表现在加性效应的配合力高。
杂交育种是培育家畜新品种的主要途径。
通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品系以至个体进行杂交,繁殖出符合育种要求的杂种群。
在扩大杂种数量的同时要适当进行近交,加强选择,分化和培育出高产而遗传性稳定,并符合选育要求的各小群,综合为新品种。
所谓杂交育种,一般指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
杂交技术因不同作物特点而异,其共同要点为:调节开花期,通过分期播种、调节温度、光照及施肥管理等措施,使父母本花期相遇;控制授粉,在母本雌蕊成熟前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隔离,避免自交和天然异交,然后适期授以纯净新鲜花粉,作好标志并套袋隔离和保护。
用于杂交的父本和母本分别用P1和P2表示,其代表符号分别为♂和♀;×表示杂交。
杂交所得种子种植而成的个体群称杂种一代(子一代),用F1表示。
F1群体内个体间交配或自交所得的子代为F2、F3、F4等表示随后各世代。
安排亲本或杂种成对使之交配的杂交方式有:成对杂交(单交)即两个不同品种或系统间的杂交,两亲可互为父母本(正反交);复合杂交,即几个品种分别先后进行多次杂交。
杂交育种的概念
杂交育种的概念
杂交育种,又称配系育种,是指通过杂交方法,将拥有不同种属或不同品种特征的两个基因组结合在一起,以获得因基因组结合而产生的新的遗传性状。
杂交育种具有改良性状的多样性和迅速性,是现代植物育种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杂交育种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杂交使得不同植物品种之间的遗传
和环境因素发生结合,从而获得比原来品种更优良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异种杂交,即两个不同种的植物进行杂交,以获得更优良的新品种;另一类是同种杂交,即杂交同一种的不同品种,以获得更优良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的一个重要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这一优点可以帮助确定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以及增加其生长性能和品质特征。
另外,杂交育种还可以把低产的植物改造成高产植物,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杂交育种还可以通过改良植物的抗逆性,从而获得更耐旱、抗寒、抗沙化、抗污染的新品种。
此外,杂交育种还可以改变植物的结构和特性,以增强其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总之,杂交育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植物改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植物的遗传性状,从而带来更优良的品质和产量。
名词解释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 (Hybridization) 是一种利用不同品种、品系或物种之间的交配来改良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方法。
它是通过人工进行异种交配,将不同物种的基因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更好的品质和产量。
杂交育种是农业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
在杂交育种中,通常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品种或品系进行交配,从而产生的后代称为杂交种。
杂交种具有优良的品质、产量和抗逆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
杂交育种也可以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来引入新的基因型和抗性,从而改良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杂交育种的过程通常包括选择优良的亲本、进行人工交配、筛选和评价后代等步骤。
在杂交育种中,需要注意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并防止亲本间的相互杂交,以保证后代的纯度和品质。
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育种方法,它能够通过交配来引入新的基因型和抗性,从而改良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在现代育种中,杂交育种已成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通过同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有性杂交创造新变异,获得杂种,并进一步通过选择培育与比较鉴定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2、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
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4、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一)双亲优点多、缺点少,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二)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三)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四)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一)单交:两个亲本只进行一次的杂交。
杂交程式:A ×B 或A/B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2特点:简单易行,后代群体规模相对较小,育种时间短。
F1表现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
(二)复交: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特点:遗传基础复杂,复交F1代就表型性状分离;变异类型多,性状稳定较慢,育种年限较长;工作繁琐,杂交量大。
1.三交:三个品种间的杂交。
杂交程式:(A×B)F1×C 或A/B//C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4;C占1/22.双交:是指两个单交的Fl再杂交。
参加杂交的可以是三个或四个亲本。
①三亲本双交:把一个亲本先分别同其他两个亲本配成单交,再将这两个单交的F1进行杂交。
杂交程式:(A×C)F1×(B×C)F1 或(A/C)//(B/C)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4 ;C占1/2②四品种双交:指先分别用两个亲本配成两个单交组合,再用这两个单交组合配成双交种的杂交方式。
杂交程式:(A ×C)F1 ×(B ×D)F1 或(A/C)//(B/D)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C,D各占1/41.系谱法工作要点?①P亲本选配,配置组合②F1 点播、组合编号; 评选优良组合, 淘汰不好组合,拔除假杂种、杂株、劣株; 中选组合,分组合混收,脱粒③F2 按组合点播; 确定优良组合, 选优良单株; 分株收获和脱粒,编号④F3 F2中选单株点播种株行(系统) ; 选优良系统,再从中选优株; 按系统收中选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编号⑤F4按系统, 把中选单株点播成系统, 组成系统群, 从优良系统群中选系统, 从中选优良单株; 按系统群、系统, 收获中选单株, 分株收获脱粒, 编号; 少量稳定品系, 进行产量试验⑥F5-F6同F4,边试验边选择⑦F7以选拔整齐、稳定的品系,参加产量试验为主,生产试验、繁殖种子、示范推广2混合法工作要点?答: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至F8),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系统(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