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光的传播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5
2.1《光的传播》精练精析1.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A.红光满面B.金光闪闪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解析】选C.红光满面、金光闪闪、波光粼粼都是反射光,只有火光冲天是自行发光.故选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D.任何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解析】选C.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A错;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错;自身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D错;一定要记住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3.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日食和月食B.影的形成C.小孔成像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雷电而后听到响声【解析】选D.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雷电而后听到响声.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析】选D.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只要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就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玻璃、空气不均匀,光的传播路线将发生偏折.5.唐代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诗中写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解析】影子是光射不到的地方形成的黑暗区域,它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光的直线传播6.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在晴天的中午,茂密的大树下常有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光线通过树叶缝隙而形成的太阳的______(选填“像”或“影子”).【解析】小孔成像形成的原因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的像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太阳通过小孔形成的是太阳的像.答案:直线像7.如图,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光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我们看它们在一条直线上时,就认为三者重合.答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从各个方向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这是因为()A.光速太大B.光的直线传播C.队伍很整齐D.前面的人高【解析】选B.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前面一位士兵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故看队伍是整齐的.2.小丹同学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那么,现在的时间应该是( )A.上午B.中午C.下午D.无法判断【解析】选A.这是一道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小丹同学面向正北面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说明阳光是从他的右侧射过来的,他的右侧是东方,所以现在是上午.故选A.3.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解析】选B.A、C、D都是因为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其后面形成黑暗区域,B是光线透过小孔形成的像.4.(2010·嘉兴中考)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解析】选D.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A错.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注入海波溶液初,整个液体还不均匀,故光线发生弯曲,搅拌后,整个液体变得均匀,故光又沿直线传播,B、C错,D对.5.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长D.逐渐变短【解析】选A.如图表示人影形成示意图.当人向路灯靠近时,影子逐渐变短,当远离路灯时,影子逐渐变长.6.(2009·威海中考)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小孔成像特点的因素,小孔成像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大小、形状无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8分)7.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______造成的.【解析】台灯放在左侧,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台灯发出的光线能射向左脸,右脸光线射不到,故拍出的照片左脸白,右脸黑.答案:直线传播8.图中,能通过三个小孔看到烛光的条件是_____.【解析】由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知,要使人看到烛光,烛光必须与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烛光与三个小孔在同一直线上9.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发生了“日全食”现象.如图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_____所示的位置.(选填“甲”或“乙”)【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而形成的,故甲为月球,乙为地球.答案:乙10.(2009·宁夏中考)一束光从地球到月球需要1.27 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_____m.【解析】s=vt=3×108 m/s×1.27 s=3.81×108 m答案:3.81×108三、作图题(6分)11.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解析】光源透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画光路图时找出两个特殊点作出光源的像,光线标上箭头,像点A′、B′与物点A、B对应.答案:四、实验探究题(8分)1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数据可知,影子的长度逐渐变短的过程中,光源的高度逐渐增大,故此同学想要验证影子的长度是否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2)点光源的高度每增加10 m,影子长度的变化是15 cm、5 cm、2.5 cm、1.5 cm,故影子长度的变化量越来越小.(3)要验证影子的长度与光源到短木条距离的关系,需控制点光源的位置、短木条的长度不变,让短木条逐渐远离点光源,观察影子的长度如何变化.答案:(1)影子的长度是否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2)减小(3)控制点光源的位置、短木条的长度不变,让短木条逐渐远离点光源,观察影子的长度如何变化。
宏志物理第二章光现象2.1光的传播1、光源(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太阳(自然界最大的光源。
)、电灯(爱迪生)、萤火虫……非光源:月亮、镜子、电影荧幕的光……(2)光源的分类:热光源和冷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生物光源和非生物光源。
2、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或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有时会发生偏折。
)光在直空中也可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①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为倒立的实像。
(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虚像。
镜子里的像也是虚像。
)②取直线:看木板的棱是否垂直。
激光准直;整队集合;射击瞄准……③限制视野: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④影的形成:影子;日(月)食。
(3)光线:我们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3、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光速到底有多快:1.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地球。
如果一辆1000km/s的赛车不停地跑,要经过17年的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2)光年是光在一年里走的路程,光年是长度单位,虽然有“年”但不是时间单位。
多应在天文学上。
1光年=9.4608×1015m。
宏志物理。
光的传播(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进行新课(一)光源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二)光的传播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光的传播让学生讨论回答。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A.光手电、水B.激光手电、汽水瓶C.激光手电、玻璃砖D.激光手电、白纸E.激光手电、平面镜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初中物理课堂评价.八年级.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选一选
1.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光,片刻后听到雷声。
其原因是 ( )
A.发生雷电时,总是先发出闪光后发出雷声
B.有的雷电现象只发出闪光,而有的雷电现象只发出声音
C.任何一次雷电都是闪光和声音同时发生,但光速大于声速
D.是因为人的眼睛在前,耳朵在后
2.科学家设想,人类将来可能移居月球,如果能实现的话,月球上的居民则可看到( )
A.月食现象
B.日食现象
C.日食和月食现象
D.看不到日食和月食
3.光在1s内传播的距离大约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多少倍?
二、家庭实验室
请使用激光笔及选用家庭材料:茶水、果冻、烟雾。
用实验现象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请把实验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三、请填写学习评价表
参考答案
一、1.C 2.B 3.7.5
二、略。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2.1光的传播同步练习5基础检测:一、填空题1.能够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
正在发光的电灯、发光的镜子、太阳、月亮,其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
2.光在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用带__________的直线表示光线。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是每s传播__________m。
4.小孔成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孔成__________像。
5.影的形成表明光在__________介质中___________传播。
二、选择题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7.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A.太阳的影子B树叶的影子C.树叶间小孔的像D.太阳的像8.发生日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B.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9.如图所示,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长D.逐渐边短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现象D.早晨,我们在海边看到日出,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计算题13.某同学身高1.60m,在路灯下向前步行了4m,发现此时影长为2m,那么此路灯多高?14.一架激光器朝着月球发出信号,经2.56s左右,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求月球和地球返回的信号,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
综合运用:一、填空题1.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标尺缺口与枪前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__道理,能证明这一道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2.1 光的传播
1.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叫做光源。
2.打开电灯,我们就可以看见它的光,这是由于光从灯泡到达了我们的眼睛。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为了表示光的直线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迳迹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3×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比真空中小很多,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小得更多,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在观察实验中注意收集证据,培养分析论证这一环节中依据大量现象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提高在阅读中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堂展示
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
三、合作探究
(一)光源
[师]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油灯、萤火虫。
[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它们都能发光)
[师]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
(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
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
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师]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
(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
认真指导、适当点拨学生,如何分析这两个实验现象。
找出两个实验现象中的共同点,归纳出光的传播特点。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
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指导学生看教材图2.1—3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
(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师]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演示3]
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
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
师生共同活动得:
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演示4]出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挂图。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
师生共同活动得: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四)光速
[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
[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340m/s)[师]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
教师随即给出光速。
[板书]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m/s。
1.为了帮助学生想象出这个速度有多大,形成具体的认识,可让同学们看课本图
2.1—4.
2.简单介绍伽利略测定光速失败的原因。
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加深对光速很大的进一步认识。
3.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
④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很大的时候,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学生阅读课文后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
①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为
s=3×108m/s×3600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m=6.3072×1012km
③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④因为天文数字很大,因此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时,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后。
教师随即讲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我们应该:
①宏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联系神话故事,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神话,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方面。
②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如宇宙之大,恒星发光,银河系以及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例]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
所以D正确。
四、展示汇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解答疑惑
[例]左下图是一居室的示意图,AB是窗口,C是一个点光源,用作图法画出在室内的观察者能看到点光源C的空间范围。
解析:室内的观察者能见到点光源C的空间,就是C点所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空间,即光线CA与CB所夹光束照到的空间(斜线区)如右上图所示。
六、拓展实践
1. 教材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
2.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的传播课件链接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反思: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也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