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
根据2023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群众的安全感整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和良好的态势。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1. 安全感整体较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群众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安全和稳定,对社会治安状况持乐观态度,并且对国家政府的安全维护工作表达了满意。
2. 人身安全得到提升:在过去几年的努力下,人身安全得到了有效维护。
对个人安全
的担忧和恐惧情绪有所减少,例如抢劫、盗窃等刑事犯罪案件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3. 网络安全形势严峻: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近60%的受访群众表示对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等问题持担忧态度,对网络安全问题重视程度较高。
4. 环境安全引发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近70%的受访群众表达了对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的担忧。
5. 国家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稳定的基础。
调
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群众对国家安全形势持乐观态度,对国家安全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抽样调查的结果只是对部分受访群众意见的反映,并不代表整体情况。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和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工作,解决群众关注的安
全问题,提升全国群众的安全感。
【导语】平安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程,是维护⼴⼤⼈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程,是提⾼党的执政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程。
以下是整理的2021年平安建设⼯作报告,欢迎阅读!1.2021年平安建设⼯作报告 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__⼤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开展平安创建,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实现了“⼋个不发⽣”的⽬标要求,确保了社会稳定,有⼒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在创建“平安”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以下三个⽅⾯的⼯作: ⼀、加强组织领导,建⽴平安防范新体系 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安居乐业。
创建“平安”既是实现新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局党委⼀班⼈从加强思想认识、完善组织络、落实各项制度⽅⾯下⼯夫,做到了三个到位。
(⼀)思想认识到位。
经贸局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全局重点⼯作来抓,牢固树⽴防范意识,做到主要领导亲⾃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作⼈员和辖区单位共同抓。
经贸局成⽴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书记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平安创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作的协调、检查指导和考核验收等⼯作。
领导⼩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创建⼯作,制订了创建“平安”的总体计划,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的领导,落实了各项综合防范措施。
(⼆)组织络到位。
为了增强地区防控功能,我们重点从完善组织络⽅⾯下⼯夫。
在局平安创建领导⼩组的基础上,各所属单位也相应建⽴了创建组织,设⽴专职综合治理⼯作⼈员,并明确各级“创安”⼯作⽬标,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创建⼯作络。
⽬前,辖区群防群治⼒量有专业治保⼈员20多名,⾮正规就业安全⼈员20多名,义务巡逻队员近50名。
2021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20__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__县20__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的通知(牟综治办联发[20__]2号)文件精神,客观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找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县综治办配合县统计局对全县20__年度的社会治安状况、公众对平安创建的满意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全县7个乡镇,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700户家庭,成功访问了700名符合抽样要求的16岁及以上人口的城乡居民。
分别就公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心理感受、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等18个问题展开访谈和问卷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和基本成效(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社会特征1、性别比例。
700名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13人,占59;女性287人、占41。
2、年龄结构。
本次调查以16岁及以上人口为对象。
在被调查者中,年龄18岁以下的44人,占;18-28岁的86人,占;29-39岁的233人,占;40-49岁的184人,占;50-59岁的98人,占14;60岁以上的55人,占。
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来看,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主体的中青壮年人所占比重为被调查者总体的95,他们对社会安全措施的认知和对社会安全的真实感受,体现了民情民意。
3、文化程度。
文盲4人,占;小学文化81人,占;初中文化308人,占44;高中文化149人,占;大专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58人,占。
4、职业分布。
公务员34人,占;文教科卫体人员55人,占;工人、职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31人,占;个体工商业者170人,占;无业失业、其它人员3人,占;在校学生65人,占;务农工经商农民342人,占。
被调查对象涵盖了__县的各个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公布日期】2024.11.05•【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4年11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社会保险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此次执法检查,赵乐际委员长审阅批准工作方案,提出明确工作要求。
执法检查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任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委主任委员杨振武任副组长,成员有全国人大社会委组成人员9人、全国人大代表10人。
6月4日,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王东明副委员长作讲话,部署执法检查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同志汇报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情况;审计署、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提供书面材料。
6月至7月,执法检查组分为3个小组,分赴黑龙江、上海、江西、广东、四川、宁夏等6个省(区、市)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深入16个市州,实地检查46家企业、11个农村社区,组织召开13场座谈会和汇报会,听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与各级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基层干部、经办人员、参保人员、专家学者座谈交流。
委托辽宁、浙江、安徽、河南、重庆、青海等6个省(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法律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委托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抗疫成为了焦点话题。
在此背景下,对于社会安全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什么是社会安全感?简单来说,它是指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交网络、政治氛围等因素所引发的对其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预期感受。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同时探讨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会安全感。
一、社会安全感现状分析目前,许多国家的社会安全感普遍偏低。
以中国为例,2019年中国社会安全感指数为69.83分。
据搜狐新闻报道,此前世界对中国的安全评估仅为39分,相比之下中国民众对自己的安全感有明显提升。
然而,如今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却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民众的安全感。
疫情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双重威胁,让不少人对未来充满担忧。
二、社会安全感原因分析1.犯罪率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犯罪率逐步上升。
高发区是一些困惑着城市居民的问题,如商场偷窃、街头抢劫、网络黑产等。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无论在什么地方(例如洪水、地震、飓风)都会对人们造成威胁,增加民众的不安。
3. 政治稳定性: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果一国政治环境不稳定,人们会面临种种不确定性,这将使人们对自己所在的社会感到不安。
4. 经济压力:经济“裤腰带”收紧,工作的艰难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人们产生担忧和不安。
5. 微观环境:家庭、工作、学校等人们所处的微观环境也会对个人的安全产生影响。
例如,夫妻关系不好、工作环境不友好等都会影响个人的安全感。
三、如何提升社会安全感?1.心理干预: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如地震后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并增强信心。
2. 应急处理意识: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需要保持冷静应对,同时加强应急处理意识,包括掌握一些急救知识。
3.警察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政府需要加强公安力量,在监管和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防止犯罪袭击。
4. 公共服务意识:改善城市治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公共服务意识,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宽广、平稳、舒适的生活环境。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5), 5038-5044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https:///10.12677/orf.2023.135505社会公平感、政治面貌、文化生活参与频度状况:公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刘荣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8月8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9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尺度。
本文基于CGSS202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自变量社会公平感、政治面貌、文化生活参与频度状况对因变量“居民是否参与居委会选举”,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后,其相关性值均小于0.05,呈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这三个影响因素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同时,人口学特征变量如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因此,增强居民社会公平感、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提高公众政治参与兴趣、培养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公民之间人际信任关系、造就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对策应当是保障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治理之道。
关键词社会公平感,政治面貌,文化生活参与,影响因素Sense of Social Fairness, Political Status and Frequency of Cultural Life Participation: A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ivicPolitical Participation—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GSS2021 DataRongxing Liu刘荣星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Received: Aug. 8th , 2023; accepted: Oct. 9th , 2023; published: Oct. 18th, 2023Abstract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also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and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Based on the data of CGSS202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sense of social fairness, political status and fre-quency of cultural life participation o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hether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neighborhood committee election”, showing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Therefore, these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 have a positive promoting effect on citize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ehavior. Therefore, these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 have a positive promoting effect on citize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also influence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citizens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 we will enhance people’s sense of social equit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Party members.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citizens’ interest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ultivating public aware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nhancing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zens, and creating a good network soci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the go-vernance way to guarantee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KeywordsSense of Social Fairness, Political Status, Cultural Life Particip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问题提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公平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社会良性有序发展的基石。
统计总结报告(通用8篇)统计总结报告篇1由于领导的栽培以及信任,我有幸在2021年上半年在生产办公室工作,担任生产统计一职。
自从进入办公室以来,在部门领导以及同事的帮助支持下,紧紧围绕生产统计中心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现将我上半年的工作情况作工作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修养第一、认真加强思想改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来到生产部以后,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统计的知识,我根据领导的安排及以自身工作的需要,在工作的同时先后学习了电脑知识和一些统计知识等,使我对于统计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将对我以后更好的进行统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积极肯干,不怕苦累。
在工作上坚持“事事保持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决不懈怠”的工作准则。
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处于何种环境中,均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保证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
从车间到办公室,思想上没有预备、时间上没有过渡,一到岗马上投入紧张工作中,虽然两个岗位存在着时间松紧的差异、工作方式方法的变换、角度心态的调整等多个问题,但在自己的努力下,顺利克服。
第三、、团结同志、虚心请教。
因为刚调到办公室工作,对业务还不是很熟悉,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不解,每当这时,我就会主动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或领导请教;对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我都会虚心接受、认真反思;被人误解时,我也会会心一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论在哪个部门,都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争取获得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起来也会更加舒心、更加起劲儿。
并且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
二、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第一、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我平时的工作重心,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状大,公司领导对统计工作也逐渐的重视起来。
这就要求我的报表工作将要更加的精益求精,同时也将激励我更好的做好统计工作。
台州市椒江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下属事业单位选聘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2年4月14日,我国成功研制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的()光频标,成为国际上第五种不确定度指标达到10-18量级的光频标。
A.铁离子B.钠离子C.锌离子D.钙离子【答案】:D2.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公布,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物价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
A.下降0.9%B.上涨0.9%C.上涨1.9%D.下降1.9%【答案】:B3.我国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
这里的“脉”指的是:()A.静脉B.动脉C.毛细血管D.经络【答案】:B4.三国著名医学家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的是()。
- 1 -B.周瑜C.华佗D.张良【答案】:C5.下列四大生物工程技术中,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是()。
A.白酒B.加酶洗衣粉C.克隆技术D.杂交水稻【答案】:D6.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A.大轴戏B.压轴戏【答案】:A7.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A.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B.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C.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答案】:A8.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称其为“母亲河”。
下列文明不在黄河流域的是()。
A.半坡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红山文化【答案】:D9.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 2 -B.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十五日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C.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即使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也仍然无效D.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答案】:A10.下列不属于前馈控制管理的是()。
抽样调查报告12篇抽样调查报告1国家统计局继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
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12.1%;乡村57158人,占56%。
二、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比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35.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41.6%,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12.4%,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占3.5%,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比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25.5%,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2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1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1.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各行各业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砥砺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其中,广大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现将本年度百姓生活总结如下:二、经济收入稳步增长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396元和14617元,同比增长7.4%和8.7%。
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2. 就业形势稳定。
国家持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
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为6.2%,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3.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2万亿元,同比增长8.7%。
其中,网络零售额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1. 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深化。
我国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10亿人。
2. 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同时,积极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3. 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国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施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保障性住房约3600万套。
四、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发展成果丰硕1.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4%。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位居世界第一。
2.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XXXX年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问题调研报告(可编辑) 对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相关问题调研报告对XX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相关问题调研报告XX县XX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在州统计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严格执行《调查方案》的各项规定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经各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和全体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工作任务。
此次调查摸清了我县XX年以来人口数量、构成、就业、社会保险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我县制定“十三五”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在组织实施、调查技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为今后的人口调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XX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成功的方面(一)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是做好调查工作的重要前提。
这次人口抽样调查从技术的角度讲抽样调查的总体规划、制度设计、指标设置、软件开发和运用是前几次人口抽样调查无法比拟的。
抽取样本的方法比以往更科学代表性更强普查结果利用率比以往提高,大大提高了县级调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其次这次调查的核心指标仍是总人口、出生和死亡人口但新增人口就业、社会保险、行业、就业等多方面内容调查结果比以往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更全面更具体资料适用性更强。
第三是对常住人口进行了较好的界定改变以往对五种人的区分调查表中的R、R、R、R这四项指标设计更为科学有效地避免了重登和漏登现象确保了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查实搞准。
(二)宣传开路为人口抽样调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此次抽样调查对宣传工作尤为重视在调查工作开始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使人口抽样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取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我县在宣传中针对不同的人群分三个层次开展宣传。
一是对领导层的宣传主要通过各种会议和文件着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思想顾虑二是对面上的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电子信息平台、宣传画、大小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形成浓厚的宣传气氛三是对调查点上的宣传在发放“致调查户一封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调查员的作用上门入户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到群众的支持配合如实申报。
2021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方案范文为进一步加强综治平安建设,夯实社会基础,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面是整理的2021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方案,有帮助。
根据市、区关于提升群众安全感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及有关文件要求,为迅速提升我镇群众安全感测评结果,确保2021年群众安全感测评进位升级且每个季度均达到自治区平均分以上,完成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要突出精准把握影响和制约安全感测评要素的弱项、短板、不足,要加大力度全面整改,确保我镇2021年群众安全感每个季度测评结果达到自治区的平均分以上,完成进入自治区前60名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措施(一)开展一次"大走访"。
利用每个季度的第二个月,由挂点领导组织挂点干部及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开展"问安于民、问计于民"大走访活动。
走访的重点人群: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刑满释放或强制戒毒出监所的人员;矛盾纠纷尚未调处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人员;长期上访闹访的人员;对党委、政府怨气较大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吸毒人员;留守老人、儿童家庭;特殊人群家庭必走访。
走访的重点人员:长期居住在村屯的离退休老干部、离任村委干部、有一定威望的老人、村屯的经济能人等。
在走访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需的民生问题,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排查社会、家庭、邻里各种矛盾纠纷,嘘寒问暖,发挥问安、解惑、暖心的作用,同时在走访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宣传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业务工作、矛盾纠纷和案件回访,让群众更加了解、支持、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对走访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在当月的28日前,汇总上报镇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安排人员处置,责任人员于次月10日前将处置结果汇报给综治中心,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二)开展一次"大整治"。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安全感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和个人生活中,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探讨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众对社会安全感的认知及反馈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社会安全感持有一定的担忧。
他们认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隐患无处不在。
犯罪率的增长、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安全感造成了冲击。
案例1:在某大城市的市区公共场所进行的一项小样本调查中,近80%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一些形式的侵犯或者威胁。
这些包括不文明行为、骚扰,以及诸如抢劫和诈骗等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案例2:在某乡村地区开展的另一项调查中,居民对环境安全问题表示担忧。
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违法建设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
以上案例显示,社会安全感的不足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跨越城乡与行业。
二、对社会安全感问题的原因分析1.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当前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面临财务问题和就业不稳定。
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失业风险增加,导致人们对个人和家庭的安全感产生担忧。
2.犯罪和治安问题:犯罪率的增长和治安问题是许多人担心的焦点。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犯罪行为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缺乏安全感使人们不敢外出,不敢依赖他人。
3.资源分配不公:资源分配的不公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安全感。
不公正的分配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感。
此外,严重的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削弱了人们的安全感。
三、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可能途径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资,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减轻人们的经济压力。
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和适当的工资待遇,增加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收入,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2.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增加警力和社会监控设施,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科技统计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实行的主要措施(一)积极探索方法制度创新,高效的完成定期报表1、探索统计方法制度市场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统计服务的需要,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完成现行就业与科技统计组织工作,我们积极探索城镇就业统计报表方法制度的改革,在现有表单制度基础上,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农业区城镇就业统计报表制度的研究》和《浅谈对技术开发科技统计的一点认识》调研报告,该所研究从统计的范围,统计指标设置,都成功进行了新的试探,尤其是对报表图表质量的控制提出了严密的逻辑审核关系。
2、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年度报表和季度报表任务是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全省年报会议之后,我们全科认真领会年报讨论会精神,学习新的报表制度和新的报表程序,及时召开了城镇就业和科技年报会议,会上我们就新的报表制度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讲解,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培训,使年报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确保镇街年报质量,在正式报表之前我们多次深入到财务报告县区,尤其是有难点的县区进行检查指导,手把手的进行技术培训,确保了就业工资和科技年度报表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没有出现差错。
完成年度报表之后,又按照新的报表程序,完成了一季度和就业工资报表任务,由于季度报表程序是今年执行程序修改的新程序,在录入汇总上都有新的技术,大部分县区统计人员难以掌握,难以操作,一季度在全省没有培训情况下,我们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对照以往的程序,就基本操作方法印发各县区,经过县区的录入汇总确保了季度报表的完成。
3、按时完成高新技术统计年报。
召开了高新技术统计年报会议,并对县、区负责高新技术统计人员进行了培训。
通过详细讲解统计机制、指标含义、多媒体演示、实际操作指导,切实让县、区专业人员真正人员做到自成一格,为做好全市高新技术统计打抓好踏实基础。
为了搞好能更好更科学地抓好高新技术统计,我们认真学习方法省局关于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测算了,联动重工业科共同探讨操作的具体步骤,并就工作相互配合细节达成达成一致意见共识,为顺利清晰测算打好基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28•【字号】海政发〔2021〕1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海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1年1月27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2日在海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海淀区人民政府代区长王合生各位代表:我代表海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 2020年工作回顾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向上奋斗,年度和“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两新两高”战略深化落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海淀新阶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快速遏制疫情蔓延,常态化防控有力有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彰显“海淀力量”、体现“海淀担当”的优异答卷。
闻令而动,坚决果断施策。
迅速落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措施,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建14个专项组,进入应急状态、完善应急机制、严格应急纪律,早会商、晚调度,疫情防控全面展开。
坚持部门主责、街镇兜底,建立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
样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国家统计局继XX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 已于XX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
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被调查者中, 男性59760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 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 16岁至17岁的2192人, 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 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 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 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 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 占13.4%。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 城区27426人, 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 占5%;镇12320人, 占12.1%;乡村57158人, 占56%。
二、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 您感觉安全吗?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 比XX年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 占35.6%, 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 占41.6%, 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 占12.4%, 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 占3.5%, 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 比XX年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 占25.5%, 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
故”的有21900人, 占21.5%, 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 占4.3%, 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 占19.4%, 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 占1.6%, 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三:夜间, 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71.1%, 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 占28.9%, 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问题四: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 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9.5%, 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 占60.5%, 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
问题五: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回答“繁华街区”的有6000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9%, 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0.3个百分点;回答“商场或集贸市场”的有16597人, 占16.3%, 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的有21840人, 占21.4%, 同比持平;回答“住宅周围”的有17844人, 占17.5%, 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回答“野外公路”的有18679人, 占18.3%, 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回答“娱乐场所”的有5972人, 占5.8%, 同比持平;回答“没有可担心的地方”的有14243人, 占14%, 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813人, 占0.8%, 同比基本持平。
问题六:当您受到不法侵害时, 您认为别人会不会提供某种帮助?回答“会”的有26157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5.7%, 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可能会”的有68253人, 占66.9%, 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回答“不会”的有7578人, 占7.4%, 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
三、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问题七: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回答“很好”的有8970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8.8%, 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1.1个百分点;回答“较好”的有
35177人, 占34.5%, 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50013人, 占49%, 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回答“较差”的有6292人, 占6.2%, 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回答“很差”的有1536人, 占1.5%, 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问题八: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前两年相比怎么样?回答“有明显好转”的有10425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10.2%, 比XX年调查结果降低1.2个百分点;回答“有好转”的有47465人, 占46.5%, 同比降低2.3个百分点;回答“和以前一样”的有37479人, 占36.8%, 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回答“比以前差”的有5246人, 占5.1%, 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回答“比以前差很多”的有1373人, 占1.4%, 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九:您对明后两年的社会治安状况乐观吗?回答“很乐观”的有9777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9.6%, 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比较乐观”的有37714人, 占37%, 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40379人, 占39.6%, 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回答“不太乐观”的有12214人, 占12%, 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回答“很不乐观”的有1904人, 占1.8%, 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十_大”的有9494人, 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9.3%;回答“成效较大”的有42261人, 占41.4%;回答“成效不大”的有28882人, 占28.3%;回答“没有成效”的有4052人, 占4%;回答“不了解”的有17299人, 占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