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构造与设计-教学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14.06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教案教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和作用;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和主要部件;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式;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和作用;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和主要部件;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城市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城市轨道交通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简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和作用。
第二步:讲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和主要部件(20分钟)1.讲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包括车头、车身、车尾和车轮等部分;2.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部件,如电动机、转向架、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和通信系统等。
第三步:讲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式(30分钟)1.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使用原理,包括电力供应、能量回收和列车的自动控制等;2.说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操作方式,如启动、加速、制动和调车等步骤;3.着重讲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保障措施,如紧急制动系统和列车通信系统等。
第四步:实践操作(40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模型;2.学生根据所选车辆模型的构造和部件,组装车辆,并测试其操作效果;3.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车辆的组装和操作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组装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模型,并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复习重点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模型;3.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实践操作的完成情况;3.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构造和操作的理解程度。
教学扩展:1.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应用情况;2.推荐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场所,亲身体验实际操作;3.引导学生探索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如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的衔接和换乘等。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各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述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发展历程、优缺点及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分类及特点分别介绍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组成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组成,包括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辅助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等。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工作原理讲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工作原理,包括牵引与制动过程、受流方式等。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维护与检修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日常检查、定期维护、故障处理等内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牵引与制动过程、受流方式的原理;各个部件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教学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各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及相互关系。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用于书写重点、难点内容;投影仪: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模型:展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车辆构造;教学软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发展趋势、优缺点等问题;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或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引起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平时乘坐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有哪些?”或者“你们知道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怎样构造的吗?”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进入本课的主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书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学实际进行编写,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各部件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述、车体、车门、转向架、车辆连接装置、电力牵引系统、制动与供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
本书内容选取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实用,突出技能培养,语言简洁明了,文字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城轨车辆的类型,理解车辆编号及车辆相关标识。
2、掌握车体结构及材料,了解铝合金车体的性能及轻量化结构特点。
3、掌握城市轨道车辆转向架的组成及结构,各结构部分的功能、特点。
4、掌握车门系统的组成、控制原理及控制过程。
5、掌握车辆连接装置的组成及结构特点,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6、掌握受电弓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三、最低课时安排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144课时。
各章节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四、教学内容
我们对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会提供PPT,并在PPT中标明知识点讲述要点,详细内
容请参考PPT。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与维护教材以下是一本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与维护的教材的概览: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和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与国内外典型案例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介绍- 车体结构与设计原理- 车辆悬挂系统和悬挂原理- 制动系统和制动方式- 动力系统和传动方式- 电气系统及其配电原理第三章:车辆运行与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控制- 列车运行方式和列车编组原则- 列车的加速、减速和制动控制- 车辆的速度保持和速度调整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的意义和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的方法和流程- 车辆故障诊断与处理- 车辆定期检修和大修的内容和步骤- 车辆维护设备和工具的介绍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安全与故障处理- 车辆安全系统和防护装置- 车辆的应急处理和救援措施- 车辆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和发展- 自动驾驶列车的技术和前景- 轨道交通车辆的节能环保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附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相关标准和规范本教材将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运行、维护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以满足轨道交通车辆相关专业和技术人员的需求。
书中将配有详细的图表、案例和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教材将对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市场趋势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行业发展的前瞻性视角。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学分:3参考学时:64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核心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车辆总体组成、各系统的名称以及车辆的各种基本参数,熟悉车体的作用、各部件的组成、车体和内装饰部件的材料,掌握车门结构和组成、电动车门或气动车门的工作原理,掌握车钩缓冲装置的位置、作用、结构以及各类车钩的连接方式,掌握转向架的主要功能、作用和主要组成部件,并熟悉各部分检修工艺,为从事城轨交通车辆检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课程大纲,通过理论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编组设计、车辆设备维护与管理能力的目标。
三、课程培养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编组设计、车辆设备维护与管理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特点、车体的结构等特征;能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内设备的组成及其技术特点;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结构及材料的轻量化途径;能够掌握车辆车体连接装置中车钩缓冲装置的作用及分类;能够掌握说明常见车钩、缓冲器和贯通道装置的结构;能够掌握说明常见车钩、缓冲器和贯通道装置的原理;能够掌握说明转向架的作用;能够陈述说明转向架的主要组成件的结构形式、使用条件和特点;能够陈述说明动力转向架的传动系统的主要配置方式;能够陈述说明我国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采用的几种主要转向架的结构组成、主要技术参数与主要特点。
2、知识目标能够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正确分类和辨识;能够陈述说明轨道交通车辆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能够陈述说明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能够陈述说明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类型;能够陈述说明转向架的组成;能够陈述说明转向架的分类;—2—能够陈述说明轨道交通车辆振动的基本概念;能够陈述说明车辆运行平稳性的评价标准;能够陈述说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及滚动理论;3、素质目标能够进行轨道交通车辆编组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具有车辆设备维护与管理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具有富有逻辑性的回答问题的能力。
轨道车辆构造与设计
Structure and Design of Railway Vehicle
课程代码:0406531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学时数:80 学分数: 5 编写日期:2007年10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它主要论述轨道车辆的基本知识,转向架、车钩缓冲器、车体、制动系统等车辆组成部件的结构与原理,以及车辆动力学、车辆强度、噪声及其防护等几方面的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车辆性能和安全的因素,掌握车辆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原理及车辆零部件设计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轨道车辆的类型、发展历史及其相关知识;
2.掌握转向架、车体、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其作用原理;
3.理解车辆强度与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车辆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4. 掌握车辆强度与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在车辆设计和评价中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轨道车辆概要(2学时)
(1)轨道车辆的组成、发展、车辆的类型
(2)车辆的性能参数
(3)限界等相关知识。
2.转向架(16学时)
(1)轨道车辆转向架的类型、作用、结构组成
(2)轮对电机装置
(3)轴箱悬挂装置
(4)中央悬挂装置
(5)制动装置
(6)典型转向架的结构特点
3.车体(6学时)
(1)车体的类型及其组成
(2)车体内装与设备
(3)典型的轨道车辆车体
4.车端连接装置(8学时)
(1) 车端连接装置的作用及其组成
(2)车钩缓冲装置的作用、组成及作用原理
(3)车钩缓冲装置结构特点
(4)风挡的类型、作用及其组成
(5)典型的车端连接装置北京地铁和上海地铁车钩缓冲装置
5.车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16学时)
(1)轨道车辆垂向振动和横向振动基本理论
(2)车辆轮轨接触与滚动、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基本理论
(3)车辆曲线通过基本理论、径向转向架及摆式车辆
(4)车辆动力性能评价
6.车辆强度计算(16学时)
(1)轨道车辆主要零部件强度设计、概述
(2)作用在轨道车辆主要零部件上的载荷
(3)轨道车辆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的载荷
(4)轨道车辆主要零部件强度试验方法
7.实验(8学时)
(1)轨道车辆构造直观教学
通过车辆实物或模型,使学生掌握客车总体结构、转向架、车体、车钩缓冲装置、制动系统及车内设备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2)轨道车辆动力学实验
通过减振器性能测试和车辆模式动力性能测试,使学生掌握动力学对车辆的影响及其在车辆设计于评价中的应用。
(3)轨道车辆强度设计仿真实验
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车辆强度设计,使学生掌握车辆主要零部件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强度设计的步骤。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后修课程: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动车组车辆工程》,丁俊华,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年9月《车辆工程》,严隽耄,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