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92.12 KB
- 文档页数:2
•综述•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邬静龙&A(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重庆400016)T h y r o i d a u t o a n t i b o d i e sW u j i n g,L o n g Jia n A(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摘要甲状腺自身抗体包括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抗T P O/T g 天然双特异性抗体(A nti-TPO/Tg Natural [specific anti- body,TG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SH receptor antibody,TRAb)及其他抗体。
这些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ITD)诊断和治疗随访中的重要指标,对A IT D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Graves病;TPO A b;TG A b;TGPOAb; TRA b;其他抗体甲状腺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 u to im m u n e th y ro id disease,A I T D)的重要致病因素,在A I T D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随访、预测复发及监测高危人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迄今为止,研究发现A I T D患者体内存在十多种甲状腺自身抗体,其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 h y r o id peroxidase a n tib o d y,T P O A 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 h y ro g lo b u lin a n tib o d y,T G A 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 S H re ce p to r a n tib o d y,T R A b)等自身抗体是临床常规检测指标,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并不充分。
糖尿病患者行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探讨糖尿病患者行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激素的检测,了解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一些早期生理改变,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的游离甲状腺激素(FT 3)、血清雌二醇(E 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糖尿病患者已存在内分泌激素异常的变化,我们在治疗中应该采取糖尿病的综合预防措施,这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内分泌激素;游离甲状腺激素;血清雌二醇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死亡率较高。
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紊乱与糖代谢紊乱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对性功能的影响是肯定的,发病机制可能通过以下三个方面:①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②糖尿病所致血管病变;③糖尿病通过下丘脑对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受到干扰,但目前这方面的观察结果不一致。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时游离甲状腺激素(FT 3)、血清雌二醇(E 2)进行测定,探讨了糖尿病的患者和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特点。
希望为糖尿病的患者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治2005年1月-2008年11月的住院糖尿病病人125例(观察组),均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DM)诊断标准,且病程在5年以上,男75例,女50例,年龄51-81岁,平均(65.67±5.65)岁。
所有患者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FBG≥7.0 mmol/L,所有患者均除外性激素紊乱疾病,且近期未用性激素药物,女性均为绝经期患者。
随机选择125例在我院体检的人群,男65例,女60例,年龄58-79岁,平均(66.56±4.17)岁,体检均无异常发现。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性别和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内分泌激素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均于当日内抽血,随访满6个月时再空腹采血复查。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熊东林;黄芬【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变化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7 例1 型糖尿病(T1DM)患者、133 例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的GADA、ICA、IAA 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1DM 组中GADA、ICA、IAA 的阳性率分别为66%、40%、24%,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92%,T2DM 组中3 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1%,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30%.T1DM 患者的GADA、ICA、IAA 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 患者(P < 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抗体.结论血清GADA、ICA 和IAA 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准确诊断1 型糖尿病,及时规范治疗、预测B 细胞功能衰竭、预测疗效及在高危人群中筛查1 型糖尿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17【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作者】熊东林;黄芬【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江西,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目前国内外对于糖尿病的分型多是根椐患者年龄、发病的急缓、有无酮症酸中毒及胰岛素的测定,但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有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且有时患者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使得诊断非常困难[1]。
近年研究表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等多种针对胰岛相关分子的自身抗体可以作为对T1DM诊断和分型的临床免疫学指标[2]。
本文对67例T1DM和133例T2DM患者进行了血清GADA、IAA及ICA检测,旨在探讨这3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在DM临床分型的重要意义。
1型糖尿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联及其预测研究的
开题报告
标题:1型糖尿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联及其预测研究
摘要: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甲状腺自身免疫也存在密切关联。
本研究旨在探讨1型糖尿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联,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介绍: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是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慢性疾病。
与此同时,甲状腺自身免疫也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Graves'病和Hashimoto's病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早期干预甲状腺功能障碍可有助于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方法:本研究将以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TRAb)的水平,以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探讨1型糖尿病发生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获得1型糖尿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联性数据,并成功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可以为相关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和建议。
结论:本研究可为1型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参考,为以后针对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I型糖尿病患者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作者:李清元李振燕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第21期[摘要] 目的探讨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I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的意义。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将在该院就诊的67例I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糖尿病组。
将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61名健康人群纳入健康组。
均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GADA、ICA、IA-2A、ZnT8A和IAA等。
结果在自身抗体单项检验方面,糖尿病组患者GADA、ICA、IA-2A、ZnT8A和IAA的阳性率分别为67.16%、68.66%、31.34%、70.15%和23.88%。
在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方面,糖尿病组患者2项阳性、3项阳性、4项阳性和5项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79.10%、83.58%、88.06%和94.03%,均高于健康组的健康人群,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I型糖尿病;自身抗体;单项检测;多项检测[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1(a)-0044-02I型糖尿病也成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群体与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体,而I型糖尿病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1-2]。
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存在不足、遗传因素、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的感染等,均可致病。
发病后,症状表现与2型糖尿病患者类似,既同样表现为多饮、多食和多尿等,但所不同点在于患者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且病情进展迅速[3],因此越早对患者的病情加以诊断,对患者后期血糖的控制越为有利。
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方面,发现患者血液中可检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相应的从自身抗体的角度加以研究,已经成为I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的主要依据。
但同时发现I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抗体图谱有所差异,以此为出发点,2017年1月—2018年6月对I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项自身抗体进行联合检测,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目的已知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本实验主要探讨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共存性,研究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发生率。
方法根据WHO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从瑞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1型糖尿病患者30例,女性 15 例 , 男性 15 例,年龄13-60 岁。
30例1型糖尿病患者中GAD-Ab 全部阳性,IA2-Ab 阳性3 例, ICA-Ab 阳性5例, IAA-Ab 阳性3例。
空腹血糖 >9 mmol/L,2 型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30例,女性15例 , 男性 15 例 , 年龄27-71 岁。
空腹血糖 >9 mmo l/L,对照组30人,一般体检无异常,体重指数<25KG/M2,空腹血糖 <6 mmol/L。
女性15 人, 男性15人,年龄45-70岁。
各实验组全部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筛选,检测TPOAb, TGA b。
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TGAb的检出率20%(6/30 ),女4例、男2例;TPO Ab 检出率23%( 7/30 ),女5例、男2例;TGAb 及TPOAb 双阳性6%(4/30)女3例、男1例。
2型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TGAb 检出率3%(1/30)男1例,TPOAb检出率6%(2/30),女1例、男1例。
对照组检出率3%(1/30)女1例。
无TGAb 及TPOAb 双阳性者。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自身抗体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1.05),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
II型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因此对I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是必要的,特别对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对于TPOAb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2糖尿病教育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目的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